抽屉式超薄型混凝土通风道浇注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26035阅读:32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抽屉式超薄型混凝土通风道浇注模具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制做住宅建筑中的通风道所使用的模具。
通风道在我国住宅建筑中是一项指定配套的产品。目前,玻璃纤维水泥砂浆通风道已在我国建筑上被广泛使用,人们普遍认为,此种通风道无论在材质上、重量上、造价上都接近于理想的程度。但是此种通风道在产品质量上确不尽人意。其产品质量的合格率不超过30%,其原因是,该产品制作难度大,并由下述几个因素造成的。(1)产品的壁较薄,设计要求该产品的壁厚度只有12-15毫米;(2)产品较大,其长一般在2.7M、2.8M、2.9M,个别的(所谓异型产品)还有3米以上的,其宽度和厚度(指产品的外型尺寸)更是多种多样,最小的是200×300mm,最大的到400×700mm;(3)所用的原材料是水泥砂浆加玻璃丝网布;(4)在制做工艺上又规定是用手工抹制;(5)在产品结构上,又规定内部的附件(如中隔板、横挡板、导风板等)必须先予制,后拼装,(6)最主要的一点是现行生产模具非常落后,所谓模具只有两块模板,管束产品的两个侧面,而底面是放置在“台座”上,产品的上面是靠所谓“芯板”的木头板条管束,产品的端面是靠所谓“枕头”的木板橙管束,因此,现行模具实质上只能叫作“单边模”。基于上述几个因素使得该产品的制作难度大,也就是说模具采用“单边模”,原料采用水泥砂浆半流体,只能用手工进行抹制,质量难以保证,而且产品的内部结构也较为复杂,产品中有中隔板,横挡板,导风板等,而这些内部构件必须事先予制,而后拼装,这样拚缝又难以勾严。从而使产品的合格率很低,主要表现在(1)产品的壁厚薄不均;(2)表面不平;(3)尺寸不规范;(4)内部附件漏气等。因此大量低质量的通风道安装在住宅建筑中,使得漏气窜烟的现象普遍存在,直接影响广大居民用户的身体健康。所以对目前现行的通风道制作工艺,特别是现行模具必须进行改进。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抽屉式超薄型混凝土通风道浇注模具,该模具采用双边模,可使产品的厚度一致,强度增加,并使产品的各部分尺寸规范化,该模具可采用一次浇注成型工艺,保证产品的质量,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以下设计方案这种抽屉式超薄型混凝土通风道浇注模具,是采用形主箱板,其上配有盖板,其两端分别配有端面板,该两端面板都对应开设有主风道内模口、次风道内模口,并从该两端面板的内模口分别插入上端内箱模、下端内箱模,所述上端内箱模是在上组合板面上固定有长方体形的上次风道内模、凹体形的上主风道内模,所述下端内箱模是在下组合板面上固定有长方体形的下次风道内模,凸体形的下主风道内模,所述上组合板面、下组合板面分别卡在所述两端面板之外,而在所述主箱板内所述上次风道内模与下次风内模相对,其间形成次风道隔板间隔,所述上主风道内模与下主风道内模相对,且该下主风道内模的凸突部伸入上主风道内模的凹洼部之中,该上主风道内模与该下主风道内模之间形成两个L形导风板的间隔;所述上、下主风道内模、所述上、下次风道内模与所述主箱板的底板、两侧板及所述盖板之间形成通风道壁板的间隔,所述上、下主风道内模与所述上、下次风道内模之间形成主、次风道隔板的间隔。使用该模具制造通风道时,先将模具组装好,打开盖板,从内模与主箱板之间,内模之间的间隔浇注混凝土,并采取振动方式,使内模与主箱板之间,内模之间、及内模上都均匀充满混凝土,然后盖上盖板后晾干,最后拆卸盖板,再抽出上端内箱模、下端内箱模,然后再拆卸端面板、主箱板,即得到超薄型混凝土通风道。
为了便于将上端内箱模、下端内箱模从形主箱板中抽出,可采取下述技术方案所述的上端内箱模、下端内箱模上的各内模的在插入方向的各面分别有一从外端到内端向其内模内部倾斜的倾斜度,各面在插入方向的倾斜度在0.3度-0.9度之间。由于上端内箱模、下端内箱模利用“锥体原理”抽出,所以从主箱板中抽出非常顺利。
由于风道板及主、次风道隔板上有通风口,因此,该模具还配有通风口模板,在制作通风道时,将通风口模板放在模具的适当位置上,即在通风道上留出通风口。该抽屉式超薄型混凝土通风道模具的上端内箱模、下端内箱模,都为中空状,即由钢板组装成,其外端留有工作口。通风口模板可从上端内箱模、下端内箱模的工作口中操作,通过顶丝固定或拆卸通风口模板。也可以采用钢筋棍横穿主箱板的一侧板面、通风口模板、上端或下端内箱模的一侧板面进行固定。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抽屉式超薄型混凝土通风道浇注模具组装示意图图2为抽屉式超薄型混凝土通风道浇注模具结构示意图图3为抽屉式超薄型混凝土通风道浇注模具与通风道结构图图4为上主风道内模的局部放大剖视图如
图1所示,抽屉式超薄型混凝土通风道浇注模具是采用形主箱板1,其上配有盖板2,其两端分别配有端面板3,该两端面板3都对应开设有主风道内模口4、次风道内模口5。并采用上端内箱模6,下端内箱模7、与形主箱板1进行组合。上端内箱模6是在上组合板面8上固定有长方体形的上次风道内模9、凹体形的上主风道内模10;下端内箱模7是在下组合板面11上固定有长方体形的下次风道内模12、凸体形的下主风道内模13。使用时,将两端面板3分别定位在形主箱板1的两端,然后分别将上端内箱模6、下端内箱模7分别从两端面板3的内模口4、5中插入形主箱板1中,而上组合板面8、下组合板面11分别卡在两端面板3之外。如图2、图3所示,在形主箱板1内,上次风道内模9与下次风道内模12相对,下主风道内模13的凸突部伸入上主风道内模10的凹洼部之中。而上主风道内模10、下主风道内模13、上次风道内模9、下次风道内模12与形主箱板1及盖板2之间的间隔,在浇注时,可在其内形成混凝土通风道的壁板14。上主风道内模10、下主风道内模13与上次风道内模9、下次风道内模12之间的间隔,在浇注时,可在其内形成混凝土主次风道的隔板15即中隔板。上主风道内模10与下主风道内模13之间的间隔,在浇注时,可在其内形成两个L形混凝土导风板16即变压板和防倒烟板。上次风道内模9与下次风道内模12之间的间隔,在浇注时,可在其内形成混凝土次风道隔板17即横挡板。根据设计要求,采用通风口模板18,并将通风口模板18放到设计上所要求的位置上。使用时,先将上述模具放置在振动台上,先启动振动台,再打开模具的盖板2,一边振动,一边向模具中的上述间隔浇注湿态混凝土,由于振动,湿态混凝土可振动到各内模与主箱板1的底板之间间隔中,当各个间隔中及各内模上都浇注满湿态混凝土后,盖上盖板2,晾干,最后拆卸盖板2,再从形主箱板1的两侧的两端面板3中抽出上端内箱模6、下端内箱模7。由于上端内箱模6,下端内箱模7上的各内模在插入方向的各面分别有一从外端到内端向其内模中心倾斜的倾斜度,即各内模在插入方向有一从外端到内端倾斜的锥度,所以非常方便、顺利地将上端内箱模6、下端内箱模7从形主箱板1中抽出,然后再拆卸两端面板3、主箱板1,以及通风口模板18,即得到超薄型混凝土通风道。这里需要指出的是上、下端内箱模上的各内模上的各面的倾斜度在0.3度-0.9度之间,这里所说的倾斜度是各内模的在插入方向的各面与形主箱板的中心线所成的角度。由于上、下端内箱模上的各内模在插入方向的各面的长度长短不一,可根据各面的长度在0.3度-0.9度之间选择不同的倾斜角度,这样既能使上、下端内箱模顺利地从形主箱板中顺利抽出,又能保证产品质量,保证产品的各面厚度不低于技术规定尺寸要求,从而使产品的强度增加了。
图4为上主风道模10的局部放大剖视图。如图4所示,上主风道内模10的在插入方向(即箭头所示的方向)的一面50与虚线所成的θ角为该面与形主箱板的中心线所成的角度(虚线与形主箱板的中心线是平行的),即为倾斜度,倾斜度θ可在0.3度-0.9度之间选择。显然在拆卸模具时,将上主风道内模10按照图4中的箭头相反方向从形主箱板中抽出,由于利用“锥体原理”,使上主风道内模10非常顺利地抽出。上主风道内模10的一面50的外端与形主箱板的槽板的间隙可为产品的厚度最低规定尺寸(比如12毫米),这样由于该面的倾斜度的作用,使得所形成的产品壁厚度外端可达到产品最低规定尺寸的要求,而内端的壁略厚。其它内模的在插入方向的各面也同此原理,这样保证产品的各面厚度不低于技术规定尺寸,从而使产品的强度增加了。
如果所需较长规格的产品,我们可以将该产品分为两段制造,即A段和B段。A段为功能段,主要结构全在该段,可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模具制造。而B段中的结构为主风道和次风道,可采用本实用新型的设计原理制造。即采用形主箱板、盖板、两端面板、及上端内箱模、下端内箱模。只是上端内箱模和下端内箱模与A段的模具不同,即上、下端内箱模的主风道内模都为相同的长方体,而且上、下端内箱模的主风道内模之间无间隔,如有间隔,其间隔用模板填充,同样的,上、下端内箱模的次风道内模之间也无间隔,如有间隔,其间隔也用模板填充。上、下端内箱模的内模也有锥度,可从形主箱板的两侧顺利抽出。其制造过程也仍采用浇注法。制造出A段、B段可对接,这样可便于运输、便于安装,又能保证产品质量。
主箱板是采用1.5毫米厚的国产优质冷板,整张无焊口,通过机械压制成型。端面板共2块,对称加工,板厚为10毫米,材质为A3钢板。盖板为10毫米厚的A3钢板制成。上端内箱模,下端内箱模也均采用1.5毫米厚的国产优质冷板制成。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由于采取双边模的方式,使用该模具制造通风道,保证产品的各面厚度不低于技术规定尺寸,从而使产品的强度增加了。由于本实用新型的模具比目前使用的模板、木板等要有较高的精度,因此可使产品的各部分的尺寸规范化。该模具可以采用一次浇注成形工艺,所以不会使产品的壁有裂缝、砂眼、蜂窝等问题出现,提高产品的性能质量,使用时不会发生漏烟、倒烟的现象,保证使用者的身体健康。此外,该模具可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减轻工人的劳动强度。
权利要求1.一种抽屉式超薄型混凝土通风道浇注模具,其特征在于是采用形主箱板,其上配有盖板,其两端分别配有端面板,该两端面板都对应开设有主风道内模口、次风道内模口,并从该两端面板的内模口分别插入上端内箱模、下端内箱模,所述上端内箱模是在上组合板面上固定有长方体形的上次风道内模、凹体形的上主风道内模,所述下端内箱模是在下组合板面上固定有长方体形的下次风道内模,凸体形的下主风道内模,所述上组合板面、下组合板面分别卡在所述两端面板之外,而在所述主箱板内所述上次风道内模与下次风内模相对,其间形成次风道隔板间隔;所述上主风道内模与下主风道内模相对,且该下主风道内模的凸突部伸入上主风道内模的凹洼部之中,该上主风道内模与该下主风道内模之间形成两个L形导风板的间隔;所述上、下主风道内模、所述上、下次风道内模与所述主箱板的底板、两侧板及所述盖板之间形成通风道壁板的间隔,所述上、下主风道内模与所述上、下次风道内模之间形成主、次风道隔板的间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抽屉式超薄型混凝土通风道浇注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端内箱模、下端内箱模上的各内模的在插入方向的各面分别有一从外端到内端向其内模内部倾斜的倾斜度,各面在插入方向的倾斜度在0.3度-0.9度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抽屉式超薄型混凝土通风道浇注模具,其特征在于该模具还配有通风口模板。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制做住宅建筑中的通风道所使用的模具。该模具采用凵形主箱板,其上配有盖板,其两端分别配有端面板,从两端面板的内模口分别插入上端内箱模、下端内箱模。上端内箱模是在上组合板面上固定有长方体形的上次风道内模、凹体形的上主风道内模;下端内箱模是在下组合板面上固定有长方体形的下次风道内模、凸体形的下主风道内模。采用振动方式向模具中浇注混凝土,制成通风道。可使产品强度增加,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
文档编号B28B21/76GK2312121SQ9724397
公开日1999年3月31日 申请日期1997年11月19日 优先权日1997年11月19日
发明者何接军 申请人:何接军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