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加快隧道工程拱顶混凝土浇注速度的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031969阅读:345来源:国知局
一种加快隧道工程拱顶混凝土浇注速度的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隧道拱顶混凝土浇注技术领域,尤其是在建材矿山及非金属矿山隧道或巷道二次衬砌,采用组合钢板拼模条件下的一种加快隧道工程拱顶混凝土浇注速度的结构。
【背景技术】
[0002]当前,在建材矿山或非金属矿山行业,考虑到成本投资等因素,整体模板尚未大规模投入使用,隧道或巷道二次衬砌主要采用组合钢模板拼模。在使用栗送混凝土过程中,边墙混凝土能顺利浇筑完成,但在浇筑拱顶时,无法栗送直接入模,需采用人工入模方法,即用铁锹一锹一锹往拱顶部位浇筑砼,工人作业强度大,工效极低,混凝土浪费大,浇筑一个6.0m长的拱顶,需二十余人工作约十二个小时,严重影响了工程的进度。并且在拱顶部位易出现空顶空帮现象,加之人工入模工效极低,混凝土浇筑时间长,混凝土的和易性变差,加剧了因拱顶混凝土流动性差而出的现空顶现象。有时因混凝土的流动性差,现场作业人员出现加水以提高其流动性的违规做法,这种施工方法,随着作业时间增长,混凝土性能(包括和易性、强度等性能)都会受到影响,甚至会发生栗管堵管的现象。同时拱顶部位出现的空顶空帮现象,增加了二次注浆处理的难度。
[0003]特别是在建材矿山在运行皮带廊隧道出现需要修复,或基建项目需要提前交安出现投料生产与二衬交叉作业的情况下,拱顶混凝泥土浇筑采用人工入模无法施工。
[0004]综上,传统的混凝土浇筑工艺存在较大的质量及安全隐患,且占用劳力资源,工效低等不足。
[0005]经检索发现如下公开的专利文献,具体公开内容如下:
[0006]专利文献:一种连拱隧道中隔墙拱顶混凝土浇筑方法(公告号CN103835728A),包括以下步骤:a钢模板的制作和设置,b布设砼栗管,c浇筑中下部砼和中上部砼,d增压浇筑拱部砼。
[0007]经对比发现,上述对比文献与本专利申请在技术方案上有较大不同。
【实用新型内容】
[0008]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加快隧道工程拱顶混凝土浇注速度的结构,以达到拱顶混凝土浇筑速度快、施工质量高、减轻工人劳动强度及加快工期进度的目的。
[0009]本实用新型的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0010]一种加快隧道工程拱顶混凝土浇注速度的结构,包括模板、管接头和阀门,所述模板中部制有孔洞,该孔洞处向下固装管接头,对应所述孔洞的模板上表面横向滑动安装阀门。
[0011]而且,所述阀门为左、右对称的两个。
[0012]而且,所述模板厚度为1mm的钢板,所述阀门厚度为6mm的钢板。
[0013]而且,所述阀门的下表面对称固装把手,对应该把手的模板上制有矩形滑槽。
[0014]而且,所述管接头四周侧与模板之间倾斜固装多个加强筋。
[0015]一种加快隧道工程拱顶混凝土浇注速度的结构施工方法,步骤如下:
[0016]步骤一、安装隧道两侧边墙及拱顶模板,拱顶模板中至少有一个模板安装有管接头及阀门;
[0017]步骤二、两侧边墙对称浇筑;
[0018]步骤三、将栗管终端与管接头接驳,安装最后一跨拱顶模板并封堵;
[0019]步骤四、拱顶混凝土浇筑;
[0020]步骤五、浇筑完成后振捣密实,关闭阀门并拆卸栗管;
[0021]步骤六、清洗相关部件,留作下次使用。
[0022]而且,所述步骤一中,当一次施工较长作业循环时,多块拱顶模板均带有管接头和阀门;
[0023]栗管终端与第一个管接头接驳后开始拱顶混凝土浇筑,振捣密实后关闭阀门并拆管;
[0024]然后将栗管终端与第二个管接头接驳后开始拱顶混凝土浇筑,振捣密实后关闭阀门并拆管;
[0025]以此类推,栗管终端与最后一个管接头接驳开始拱顶混凝土浇筑,最后一跨拱顶模板安装并封堵;
[0026]其余施工方法同步骤四、步骤五、步骤六。
[0027]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
[0028]本实用新型采用经改造设计后的管接头进行拱部混凝土浇筑,大大提高工效,从原来的浇筑6.0m拱部需二十余人工作约十二个小时,变为现在只需6-8人作业,不到一小时完成,工效提高十余倍。同时,在此后的施工中,通过增加一个带管接头的钢模板,将由6.0m 一个二次衬砌作业循环调整至15.0m 一个循环(注:作业循环长度不宜再过长,需在隧道纵向合理位置设置沉降缝及做好施工缝的处理),在3h内即可完成整个拱顶混凝土的浇筑。极大的分流出劳力资源,工人作业强度低,工效高,易于安全管理。栗送管道接驳口处漏浆少,封闭处也无明显漏浆现象,基本无浪费,拆卸输送管灵活、方便、省时。同时由于拱顶混凝土为压注,不会出现空顶现场,不会产生质量及安全问题,充分发挥了栗送混凝土施工速度快、质量高、减轻工人劳动强度的优点。
【附图说明】
[0029]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0030]图2是图1的A-A向剖视图;
[0031]图3是本实用新型阀门打开的状态图;
[0032]图4是本实用新型6m作业循环拱部混凝土浇筑示意图;
[0033]图5是本实用新型15m作业循环拱部混凝土浇筑示意图;
[0034]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施工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5]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述。
[0036]—种加快隧道工程拱顶混凝土浇注速度的结构,如图1、图2所示,包括模板1、管接头3和阀门2,所述模板中部制有Φ 130mm孔洞,该孔洞处向下固装管接头,对应所述孔洞的模板上表面横向滑动安装阀门。所述模板为一块厚度为1mm的钢板,所述阀门为一块厚度为6mm的钢板,该阀门为左、右对称的两块,为了方便移动阀门,该阀门的下表面对称固装把手6,对应该把手的模板上制有矩形滑槽4。
[0037]本实施例中,所述管接头四周侧与模板之间用Φ 18mm加强筋5进行加固,保证了管接头的牢固度。
[0038]应用实例:
[0039]华润水泥(弥渡)有限公司二期水泥生产线石灰石输送K0+160?K0+899m段隧道工程二次衬砌施工条件为皮带廊占用有限空间,施工条件限制,皮带投料与二衬施工交叉作业。本项目二次衬砌施工采用此改造模板进行施工,
[0040]—次施工6.0m(即四跨拱模)二次衬砌,如图4所示,只需将边墙模板全部安装完,拱部模板安装三跨(即4.5m),带有管接头的钢模板安装在第二跨即可,待两侧边墙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即可将栗管的终端与带管接头的改造钢模板接驳,同时进行最后一跨,即第四跨拱部模板的安装,并将预先制作好的定型堵头做好前端封堵处理。所有准备工作完成后,可进行混凝土浇筑,使混凝土在隧道坡度条件下,先将下部一跨拱部浇筑完成,图中箭头方向为混凝土流动方向,流动顺序为先左后右;后在栗体的压力作用下,将下部一跨拱部混凝土初步压实,同时将混凝土压入上部两跨拱部模板内,浇筑完成,振捣密实后,关闭阀门拆管,并对相关部件及时进行擦洗。
[0041]一种加快隧道工程拱顶混凝土浇注速度的结构施工方法,步骤如下:
[0042]步骤一、安装隧道两侧边墙及拱顶模板,拱顶模板中至少有一个模板安装有管接头及阀门;
[0043]步骤二、两侧边墙对称浇筑;
[0044]步骤三、将栗管终端与管接头接驳,安装最后一跨拱顶模板并封堵;
[0045]步骤四、拱顶混凝土浇筑;
[0046]步骤四、浇筑完成后振捣密实,关闭阀门并拆卸栗管;
[0047]步骤五、清洗相关部件,留作下次使用。
[0048]当一次施工较短作业循环,例如6m二次衬砌,可将带有管接头的模板位于第二跨即中间位置;
[0049]所述步骤一中,当一次施工较长作业循环时,多个拱顶模板带有管接头;
[0050]栗管终端与第一个管接头接驳后开始拱顶混凝土浇筑,振捣密实后关闭阀门并拆管;
[0051]然后将栗管终端与第二个管接头接驳后开始拱顶混凝土浇筑,振捣密实后关闭阀门并拆管;
[0052]以此类推,栗管终端与最后一个管接头接驳开始拱顶混凝土浇筑,最后一跨拱顶模板安装并封堵;
[0053]其余施工方法同步骤四、步骤五、步骤六。
[0054]需要强调的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实施例是说明性的,而不是限定性的,因此本实用新型包括并不限于【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的实施例,凡是由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得出的其他实施方式,同样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主权项】
1.一种加快隧道工程拱顶混凝土浇注速度的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模板、管接头和阀门,所述模板中部制有孔洞,该孔洞处向下固装管接头,对应所述孔洞的模板上表面横向滑动安装阀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快隧道工程拱顶混凝土浇注速度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阀门为左、右对称的两个。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加快隧道工程拱顶混凝土浇注速度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模板厚度为1mm的钢板,所述阀门厚度为6mm的钢板。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加快隧道工程拱顶混凝土浇注速度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阀门的下表面对称固装把手,对应该把手的模板上制有矩形滑槽。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加快隧道工程拱顶混凝土浇注速度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管接头四周侧与模板之间倾斜固装多个加强筋。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加快隧道工程拱顶混凝土浇注速度的结构,包括模板、管接头和阀门,所述模板中部制有孔洞,该孔洞处向下固装管接头,对应所述孔洞的模板上表面横向滑动安装阀门。本实用新型采用经改造设计后的管接头进行拱部混凝土浇筑,大大提高工效,工效提高十余倍。本实用新型极大的分流出劳力资源,工人作业强度低,工效高,易于安全管理。泵送管道接驳口处漏浆少,封闭处也无明显漏浆现象,拆卸输送管灵活、方便、省时。同时由于拱顶混凝土为压注,不会出现空顶现场,不会产生质量及安全问题,充分发挥了泵送混凝土施工速度快、质量高、减轻工人劳动强度的优点。
【IPC分类】E21D11/10
【公开号】CN204941567
【申请号】CN201520607564
【发明人】鲁承桂, 唐喜明
【申请人】天津矿山工程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6年1月6日
【申请日】2015年8月12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