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泡水泥复合板的生产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8274089阅读:193来源:国知局
发泡水泥复合板的生产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水泥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发泡水泥复合板的生产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0002]在工业与民用建筑中,钢结构及框架结构已普遍使用,但与其配套使用的建筑板材,主要还是传统的混凝土预制板或金属夹芯板,混凝土板虽然强度高、坚固,但其重量大,保温性差,对整个建筑物的地基、墙体的承重能力要求高,而且施工复杂,周期长,其综合效益差,尤其是在钢结构工程中不宜使用这种混凝土预制板;而金属夹芯板虽然质轻,但也存在耐久、隔音、防水、耐火较差等缺陷。

【发明内容】

[0003]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克服上述不足,提出一种发泡水泥复合板的生产制造方法。
[0004]本发明的发明方案是:一种发泡水泥复合板的生产制造方法,包括1)、首先,将主框架放在制作模板上;2)、按一定的配比将水泥浆料搅拌均匀后,根据需求将一定量的水泥浆料浇入到主框架内;并铺设玻璃纤维布,将其摊平而形成抗裂材料增强的下面层;3)、将钢桁架放置在主框架内,并将其与主框架相连接在一起;4)、按一定的配比将发泡水泥浆料搅拌均匀,加入发泡剂,再次搅拌均匀后形成发泡水泥浆;并将发泡水泥浆浇入在主框架内摊平,经发泡澎胀形成发泡水泥芯层;5)、将其在常温下固化;或使其加温加湿;已固化的发泡水泥将主框架、钢桁架及下面层复合在一起;6)、将高于主框架水平线的发泡水泥的凸起部分切除并清理尘渣。
[0005]本发明具备以下的有益效果:本发明的优点在于:发泡水泥复合板具有环保、节能、承重、高效保温性,且质轻、耐久、隔音、抗裂、抗冲击,耐气候性好,产品耐水,耐酸碱腐蚀,其形状可制成平板、曲面、球面及翘体结构等形状,承重保温一体化。本发明还具有施工快速方便、成本低,且无需高温、高压蒸汽养护的优点。
【具体实施方式】
[0006]为使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0007]本发明的本发明的发明方案是:一种发泡水泥复合板的生产制造方法,包括1)、首先,将主框架放在制作模板上;2)、按一定的配比将水泥浆料搅拌均匀后,根据需求将一定量的水泥浆料浇入到主框架内;并铺设玻璃纤维布,将其摊平而形成抗裂材料增强的下面层;3)、将钢桁架放置在主框架内,并将其与主框架相连接在一起;4)、按一定的配比将发泡水泥浆料搅拌均匀,加入发泡剂,再次搅拌均匀后形成发泡水泥浆;并将发泡水泥浆浇入在主框架内摊平,经发泡澎胀形成发泡水泥芯层;5)、将其在常温下固化;或使其加温加湿;已固化的发泡水泥将主框架、钢桁架及下面层复合在一起;6)、将高于主框架水平线的发泡水泥的凸起部分切除并清理尘渣。
[0008]本发明具备以下的有益效果:发泡水泥复合板具有环保、节能、承重、高效保温性,且质轻、耐久、隔音、抗裂、抗冲击,耐气候性好,产品耐水,耐酸碱腐蚀,其形状可制成平板、曲面、球面及翘体结构等形状,承重保温一体化。本发明还具有施工快速方便、成本低,且无需高温、高压蒸汽养护的优点。
[0009]以上所述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所述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主权项】
1.一种发泡水泥复合板的生产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I)、首先,将主框架放在制作模板上;2)、按一定的配比将水泥浆料搅拌均匀后,根据需求将一定量的水泥浆料浇入到主框架内;并铺设玻璃纤维布,将其摊平而形成抗裂材料增强的下面层;3)、将钢桁架放置在主框架内,并将其与主框架相连接在一起;4)、按一定的配比将发泡水泥浆料搅拌均匀,加入发泡剂,再次搅拌均匀后形成发泡水泥浆;并将发泡水泥浆浇入在主框架内摊平,经发泡澎胀形成发泡水泥芯层;5)、将其在常温下固化;或使其加温加湿;已固化的发泡水泥将主框架、钢桁架及下面层复合在一起;6)、将高于主框架水平线的发泡水泥的凸起部分切除并清理尘渣。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水泥板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发泡水泥复合板的生产制造方首先,将主框架放在制作模板上;2)、按一定的配比将水泥浆料搅拌均匀后,根据需求将一定量的水泥浆料浇 入到主框架内;并铺设玻璃纤维布,将其摊平而形成抗裂材料增强的下面层;3)、将钢桁架放置在主框架内,并将其与主框架相连接在一起;4)、按一定的配比将发泡水泥浆料搅拌均匀,加入发泡剂本发明发泡水泥复合板具有环保、节能、承重、高效保温性,且质轻、耐久、隔音、抗裂、抗冲击,耐气候性好,产品耐水,耐酸碱腐蚀,其形状可制成平板、曲面、球面及翘体结构等形状,承重保温一体化。本发明还具有施工快速方便、成本低,且无需高温、高压蒸汽养护的优点。
【IPC分类】B28B1-50
【公开号】CN104589462
【申请号】CN201410762163
【发明人】朱万旭, 马倩
【申请人】广西科技大学
【公开日】2015年5月6日
【申请日】2014年12月13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