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材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8335207阅读:来源:国知局
第一凹筋壁450、第二凹筋壁460分别与构件配合面201呈相互垂直的平面,第三凹筋壁470具有固定连接第一凹筋壁450的第三凹筋壁近端点471以及远离第一凹筋壁450的第三凹筋壁远端点472,第四凹筋壁480具有固定连接第二凹筋壁460的第四凹筋壁近端点481以及远离第二凹筋壁460的第四凹筋壁远端点482,第三凹筋壁远端点472和第二凹筋壁460的横向间距大于第三凹筋壁远端点472和第一凹筋壁450的横向间距,第四凹筋壁远端点482和第一凹筋壁450的横向间距大于第四凹筋壁远端点482和第二凹筋壁460的横向间距,第五凹筋壁490两端分别固定连接第三凹筋壁远端点472和第四凹筋壁远端点482,
[0022]板材配合面101和构件配合面201呈相互平行的两个平面,第一凹筋壁450和第二凹筋壁460的横向间距大于第一凸筋壁310和第二凸筋壁320的横向间距,第三凹筋壁远端点472和第四凹筋壁远端点482的横向间距大于第三凸筋壁远端点332和第四凸筋壁远端点342的横向间距,凸筋300可通过前向开口 420或后向开口 430进出凹筋内腔410,凸筋300和前向开口 420之间或凸筋300和后向开口 430之间为间隙配合,凸筋300处于凹筋内腔410时:第一凸筋壁310和第二凸筋壁320同时位于纵向开口 440 ;第三凸筋壁330纵向挡接作用于第三凹筋壁470 ;第四凸筋壁340纵向挡接作用于第四凹筋壁480 ;第二凸筋壁320横向挡接作用于第二凹筋壁460 ;第一凸筋壁310横向挡接作用于第一凹筋壁450 ;同一纵向上的第三凸筋壁330和板材配合面101间距大于或等于第三凹筋壁470和构件配合面201间距;同一纵向上的第四凸筋壁340和板材配合面101间距大于或等于第四凹筋壁480和构件配合面201间距。
[0023]凸筋300和凹筋400具有相同的纵向截面,是指的两者前后方向上,其纵向截面都是相同的造型。
[0024]第一凹筋壁450和第二凹筋壁460的横向间距也可以是等于第一凸筋壁310和第二凸筋壁320的横向间距,而凸筋300插入凹筋400时,同一纵向上的第三凸筋壁330和板材配合面101间距也可以等于第三凹筋壁470和构件配合面201间距,以及第四凸筋壁340和板材配合面101间距也可以等于第四凹筋壁480和构件配合面201间距,但是如果不留出空隙给凸筋300和凹筋400的相应配合部位的话,两者插拔时就会带有相应的摩擦力,使得插拔较为费力,因此,从使用效果上考量,带有些许的空隙才是最佳的方案。
[0025]图5所示,第三凸筋壁近端点331和第三凸筋壁远端点332的连接直线si和第一凸筋壁310所呈平面相互垂直,第四凸筋壁近端点341和第四凸筋壁远端点342的连接直线s2和第二凸筋壁320所呈平面相互垂直,第三凹筋壁近端点471和第三凹筋壁远端点472的连接直线s3和第一凹筋壁450所呈平面相互垂直,第四凹筋壁近端点481和第四凹筋壁远端点482的连接直线s4和第二凹筋壁460所呈平面相互垂直。第三凸筋壁近端点331和第三凸筋壁远端点332是意味着第三凸筋壁330的起始点和终结点,第四凸筋壁近端点341和第四凸筋壁远端点342是意味着第四凸筋壁340的起始点和终结点,而第三凹筋壁近端点471和第三凹筋壁远端点472是意味着第三凹筋壁470的起始点和终结点,第四凹筋壁近端点481和第四凹筋壁远端点482是意味着第四凹筋壁480的起始点和终结点,连接直线s1、s2、s3、s4分别是虚拟的一条连接线,而不论其两点中间的具体形态。
[0026]图1至5所示第三凸筋壁330、第四凸筋壁340、第三凹筋壁470、第四凹筋壁480均具有相同的纵向截面。其目的是为了凸筋300和凹筋400挡接配合时更加紧密。
[0027]图1至5所示第三凸筋壁330、第四凸筋壁340、第三凹筋壁470、第四凹筋壁480均呈平面。换句话说第三凸筋壁330和第一凸筋壁310两者呈相互垂直的平面。第四凸筋壁340和第二凸筋壁320两者呈相互垂直的平面,第三凹筋壁470和第一凹筋壁450两者呈相互垂直的平面,第四凹筋壁480和第二凹筋壁460两者呈相互垂直的平面,具有最佳的挡接效果和最易于插接配合。
[0028]特别补充的是:如图9所示,实施例二的第三凸筋壁330、第四凸筋壁340、第三凹筋壁470、第四凹筋壁480均呈相同形状的曲面,其余结构与实施例一完全相同,也是可行的方案,也能达到甚至更优于平面的挡接效果,只是那样加工相对繁琐。
[0029]另外,本发明所涉及的纵向,在附图中是用上下方向a加以表示,该纵向应当理解为几何意义上的竖直方向,那么纵向投影也应该是理解为符合竖直方向的正投影规则。同理横向则是用上下方向b加以表示,本发明所谓的横向投影,应当理解为几何意义的水平横向,那么横向投影理解为符合水平横向的正投影规则。
[0030]图1、图2、图6表示了板材单元I的插接机构610,板材单元I包括正基片110和背基片120,正基片110的纵向投影和背基片120的纵向投影相互重合,正基片110和背基片120之间具有板材空间130,板材配合面设置在背基片120,正基片110和背基片120之外具有外部空间5,板材空间130设有中线dl,所述中线dl纵向设置,板材空间130设有两个插接机构610,两个插接机构610对称于中线dl设置,每个插接机构610设有上壁615、下壁616以及插接空间617,插接空间617位于上壁615、下壁616之间,插接空间617与外部空间5相互贯通。
[0031]板材空间130设有两个副插接机构620,两个副插接机构620对称于中线dl设置,以中线dl为分界的板材空间130包括一侧板材空间130a和另一侧板材空间130b,一侧板材空间130a和另一侧板材空间130b分别设有第一副中线d2a和第二副中线d2b,一侧板材空间130a设有对称于第一副中线d2a的一个插接机构610和一个副插接机构620,另一侧板材空间130b设有对称于第二副中线d2b的一个插接机构610和一个副插接机构620。
[0032]正基片110具有正基片内表面111,正基片内表面111面向背基片120,背基片120具有背基片内表面121,背基片内表面121面向正基片110,每个插接结构610均设有上加强筋611和下加强筋612,上加强筋611的纵向投影和下加强筋612的纵向投影相互重合,上加强筋611具有上加强筋内表面613,上加强筋内表面613面向下加强筋612,下加强筋612具有下加强筋内表面614,下加强筋内表面614面向上加强筋611,上壁615设置在上加强筋内表面613,下壁616设置在下加强筋内表面614,上加强筋内表面613和下加强筋内表面614之间的纵向间距小于正基片内表面111和背基片内表面121之间的纵向间距。
[0033]正基片内表面111和背基片内表面121为相互平行的两个平面,上加强筋内表面613和下加强筋内表面614为相互平行的两个平面,每个插接机构610均设有侧加强筋618,侧加强筋618具有侧加强筋内表面619,侧加强筋内表面619分别连接上加强筋内表面613和下加强筋内表面614,侧加强筋内表面619和上加强筋内表面613为相互垂直的两
当前第2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