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氨酯防水卷材及生产设备、工艺、复合防水层及其做法_4

文档序号:9369232阅读:来源:国知局
斗平移方向;130d_托板。
一种聚氨酯防水卷材的生产设备,包括布料装置、托板、位移机构,托板为水平设置,布料装置包括容器及开口,容器内密封或不密封装有液态聚氨酯防水涂料或其他原材料,布料装置的物料倾倒方向垂直于托板或与托板成角度,布料装置与托板之一或均连接位移机构产生相对的匀速平移运动,平移方向为水平方向。位移机构可以为滑轨装置或者齿轮、皮带输送装置等。
布料装置为布料斗,包括第一布料斗130a、第二布料斗130b,第一布料斗内装有液态聚氨酯防水涂料进行等速平移并竖直式地布料,第二布料斗内装有沙/砂,第二布料斗在第一布料斗前进的后面等速平移撒沙/砂。
匀速平移的第一布料斗向周转托板上涂布聚氨酯防水涂料,涂布厚度通过第一布料斗开口程度及平移速度双控。根据需要,等速平移的第二布料斗可向摊平的聚氨酯防水涂料表面撒沙/砂。由此可制成卷材成品(对应于一次成型法)或单纯多次成型法、粘合多次成型法或混合成型法所需要的基础片材。此专用生产线也可以选择布料斗固定而托板匀速平移的工艺方式。
托板上可以铺放有背衬材料或硅油隔离膜/纸。
[0067]实施例1-14:一种聚氨酯防水卷材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第一步,聚氨酯防水涂料摊铺;
第二步,固化成膜;
第三步,收卷包装。
聚氨酯防水涂料可以经预处理,预处理包括对作为原料的聚氨酯防水涂料进行加改性剂、加水、加稀释剂、加固化剂、搅拌均匀、升温、降温的之一、之二或全部操作。
也可以采用以下方法之一的一种进行成型:
首先可以对作为原料的聚氨酯防水涂料进行加改性剂、加水、加稀释剂、加固化剂、搅拌均匀、升温、降温等操作和预处理。
一次成型法的主要工艺流程是:未进行或已进行预处理的聚氨酯防水涂料经布料斗竖直流淌下落到水平的周转托板上;布料斗和周转托板二者当中的一个是水平匀速移动或二者是相对水平运动的以实现连续线性布料(两种方式选择其一即可);托板上可以是提前铺放了背衬材料、硅油隔离膜/纸的;布料斗的布料速度与其自身或周转托板的平移速度相匹配,以控制涂料涂布暨卷材成型的厚度;涂料涂布后经震动或不加震动流平后直接进入养护状态(待涂料实干后从周转托板上卷起、分切、包装)或立即转入并经过下一工序(如洒沙/砂、覆面)后进入养护状态。
单纯多次成型法:将按照一次成型法工艺生产的表干或实干后的基础片材或卷材再次上线进行涂料涂布、胎体增强材料铺放、涂压敏胶、洒沙/砂、覆面等工艺流程,制成成品;
或者,采用粘合多次成型法,将不少于两层的基础片材、胎体增强材料等通过聚氨酯防水涂料作为粘合剂粘合为一体并经过或不经过后续工艺流程制成成品;
或者采用混合成型法,将一次成型法、单纯多次成型法、粘合多次成型法的组合应用;粘合多次成型法,即将不少于两层的基础片材、胎体增强材料等通过聚氨酯防水涂料作为粘合剂粘合为一体并经过或不经过后续工艺流程制成成品。
收卷、包装时可先采用硅油隔离膜/纸或其它防粘材料作为防粘隔离,当不会发生粘连时直接打卷、包装。
[0068]第二部分:一种复合防水层及其做法: 一种复合防水层,包括底层聚氨酯防水涂料层、上层聚氨酯防水卷材层,上层聚氨酯防水卷材层为固态层,聚氨酯防水涂料层将聚氨酯防水卷材层与其自身粘合为一个整体。
优选地,底层聚氨酯防水涂料层厚度在0.2mm至3.1mm之间,聚氨酯防水卷材层厚度在
0.4mm至4.4mm之间,复合防水层总厚度在0.6mm至7.5mm之间。
可选地:底层聚氨酯防水涂料层所用的聚氨酯防水涂料可以经预处理,预处理包括对作为原料的聚氨酯防水涂料进行加改性剂、加水、加稀释剂、加固化剂、搅拌均匀的之一、之二或组合或全部操作。
可选地:另外,其中聚氨酯防水涂料采用以下材料替代:由异氰酸酯、聚醚或聚酯多元醇等经反应而成预聚体,再与其它助剂混合或经后续处理,与水及湿气反应可固化成膜的具有防水、防渗、防潮功能的非固态、非定型材料。
可选地:底层聚氨酯防水涂料层中涂料采用单组分聚氨酯防水涂料或双组分聚氨酯防水涂料或多组分聚氨酯防水涂料中的之一或之二或之三或任意组合形成,其施工现场使用时形态为非固态;采用单组分聚氨酯防水涂料时,单组分聚氨酯防水涂料为水固化型或湿固化型或潜固化型。底层聚氨酯防水涂料也可以是单组分聚氨酯防水涂料或多组分聚氨酯防水涂料基础上的近似、延伸、变型产品(如各种沥青、丙烯酸、环氧树脂、阻根剂、阻燃剂、触变剂等改性品种)。
[0069] 一种复合防水层做法:
先做底层聚氨酯防水涂料层010A,后做上层聚氨酯防水卷材层010B,聚氨酯防水卷材层是固态聚氨酯层,聚氨酯防水卷材层先预制(将聚氨酯防水涂料的固化成膜的工序前移),聚氨酯防水涂料层将聚氨酯防水卷材与其自身粘合为一个整体。
固态聚氨酯防水卷材搭接或对接部位通过聚氨酯防水涂料作为粘结、密封剂或采用其它的粘结剂、压敏胶带完成粘结、密封;
底层聚氨酯防水涂料层可有涂刷完成,所述涂刷工艺为滚涂、刷涂、刮涂或喷涂当中的任一种或者任意组合。底层聚氨酯防水涂料层可以通过I?8遍涂刷液态聚氨酯防水涂料获得;最后一遍涂料涂刷后随即或间隔不超过36小时后再以液态聚氨酯防水涂料作为粘结剂粘贴固态聚氨酯防水卷材。
聚氨酯防水卷材可以设有化学添加剂、背衬材料、覆面材料、内增强材料、压敏胶、隔离材料之一,也可以是上述不同构建方式的整体或部分组合。
可选地:底层聚氨酯防水涂料层所用的聚氨酯防水涂料可以经预处理,预处理包括对作为原料的聚氨酯防水涂料进行加改性剂、加水、加稀释剂、加固化剂、搅拌均匀的之一、之二或任意组合或全部操作。
可选地:另外,其中底层聚氨酯防水涂料可采用以下材料替代:由异氰酸酯、聚醚或聚酯多元醇等经反应而成预聚体,再与其它助剂混合或经后续处理,与水及湿气反应可固化成膜的具有防水、防渗、防潮功能的非固态、非定型材料。
可选地:其中底层聚氨酯防水涂料也可以是单组分聚氨酯防水涂料或多组分聚氨酯防水涂料基础上的近似、延伸、变型产品(如各种沥青、丙烯酸、环氧树脂、阻根剂、阻燃剂、触变剂等改性品种)。
可选地:底层聚氨酯防水涂料层中涂料可以采用单组分聚氨酯防水涂料或双组分聚氨酯防水涂料或多组分聚氨酯防水涂料中的之一或之二或之三或任意组合形成,其施工现场使用时形态为非固态;采用单组分聚氨酯防水涂料时,单组分聚氨酯防水涂料为水固化型或湿固化型或潜固化型。
[0070]在复合防水层具体的实施例中,可根据不同的用途采用以下不同的做法:
[0071]实施例2-1:
一种地面防潮层的复合防水层及其做法:其聚氨酯防水卷材层采用前述的基本型聚氨酯防水卷材;图1中,010A-聚氨酯防水涂料层厚度0.4mm, 010B-聚氨酯防水卷材层厚度0.6mm ;聚氨酯防水卷材选择图2中的基本型产品。底层聚氨酯防水涂料层厚度可以为 0.2mm、0.3mm、0.4mm、0.5mm、0.6mm、0.7mm、0.8mm.0.9mm、1.0mm、1.1mm、1.2mm、1.3mm、
1.4mm、1.5mm、1.6mm、1.7mm、1.8mm、1.9mm、2.0mm、2.1mm、2.2mm、2.3mm、2.4mm、2.5mm、
2.6mm、2.7mm、2.8mm、2.9mm、3.0mm、3.1mm 至 3.1mm0
上层聚氨酯防水卷材层厚度可以为0.4mm、0.5mm、0.6mm、0.7mm、0.8mm、0.9mm、1.0mm、
1.1mm、1.2mm、1.3mm、1.4mm、1.5mm、1.6mm、1.7mm、1.8mm、1.9mm、2.0mm、2.1mm、2.2mm、
2.3mm、2.4mm、2.5mm、2.6mm、2.7mm、2.8mm、2.9mm、3.0mm、3.1mm、3.2mm、3.3mm、3.4mm、
3.5mm、3.6mm、3.7mm、3.8mm、3.9mm、4.0mm.4.1mm、4.2mm、4.3mm、4.4mmn
复合防水层总厚度在0.6mm至7.5mm之间。
[0072]实施例2-2:
一种屋面非外露式二级防水的复合防水层及其做法:图1中,010A-聚氨酯防水涂料层厚度1.0mm,010B-聚氨酯防水卷材层厚度1.0mm ;聚氨酯防水卷材选择图3中有胎体增强材料的品类,胎体增强材料为120g/ Hf的聚酯无纺布,被聚氨酯防水涂料浸透填充。
[0073]实施例2-3:
一种屋面非外露式一级防水的复合防水层及其做法:图1中,010A-聚氨酯防水涂料层厚度1.5mm,010B-聚氨酯防水卷材层厚度1.2mm ;聚氨酯防水卷材选择图5中有背衬及覆面材料的品类,背衬及覆面材料均为50g/ Hf的丙纶无纺布。在其他实施例中,聚氨酯防水卷材也可以选择其他有背衬及覆面材料的品类。
[0074]实施例2-4:
一种室内卫生间防水的复合防水层及其做法:图1中,010A-聚氨酯防水涂料层厚度0.5mm,010B-聚氨酯防水卷材层厚度1.0mm ;聚氨酯防水卷材选择图6中有沙/砂粒的品类,采用天然细沙,粒径为0.25?0.5mm。与现有普通的聚氨酯防水涂料、聚合物乳液防水涂料做法相比,此复合防水层做法厚度更有保障,墙面后续抹灰、贴瓷砖更为方便、牢固。
[0075]实施例2-5:
一种地下室底板一级防水的复合防水层及其做法:图1中,010A-聚氨酯防水涂料层厚度1.5mm, 010B-聚氨酯防水卷材层厚度1.5mm ;聚氨酯防水卷材选择图9中有沙/砂粒、压敏胶的品类。聚氨酯防水卷材中涂料部分的厚度为1.0mm;采用白水泥合成沙,粒径为0.3?0.7mm ;合成沙与热恪型压敏胶共计的平均厚度为0.3?0.8mm ;优选地,合成沙与压敏胶(采用热熔型)共计的平均厚度为0.5_。此做法中卷材可与后浇混凝土粘结,以消除地下水在防水层与后浇混凝土之间窜流(俗称“窜水”)的可能。
[0076]实施例2-6:
一种坡屋面的复合防水层及其做法:图1中,010A-聚氨酯防水涂料层厚度0.5mm,010B-聚氨酯防水卷材层厚度1.5mm ;聚氨酯防水卷材选择图11中有增强纤维的品类。采用长度为10?15mm的玻璃纤维;底层的聚氨酯防水涂料同样添加10?15mm的玻璃纤维增强。此复合防水层做法具有更好的尺寸稳定性、抗后续施工人员踩踏的能力。
[0077]实施例2-7:
一种种植屋面、地下室的种植顶板复合防水层及其做法;图1中,010A-聚氨酯防水涂料层厚度2.0mm, 010B-聚氨酯防水卷材层厚度2.0mm ;聚氨酯防水卷材选择图12中有化学添加剂的品类。化学添加剂采用抑制植物根系生长的阻根剂;底层的聚氨酯防水涂料同样添加阻根剂。此复合防水层做法具有抗植物根系穿刺功能,可以消除普通防水材料被植物根系穿透、防水功能因此丧失的风险。
[0078]在以上实施例中010A-聚氨酯防水涂料层厚度,010B-聚氨酯防水卷材层厚度以及添加材料的颗粒大小及厚度均为可变因素,根据施工情况进行调整。
[0079]以上是本发明具有代表性的实施例,凡依本发明所作的改变(包括涂料层与卷材层上下即先后次序的颠倒、卷材上再次涂刷涂料、复合防水层与其它建筑功能材料的整体或局部配合使用等;包括卷材本身内部构造层次的颠倒、直接或打散后重新组合的构建方式、规格尺寸的变化等;对一次成型法、单纯多次成型法、粘合多次成型法或混合成型法工艺原理、基本流程以及专用生产线的直接、间接、组合、变型应用等)未超出本发明的范围时,均属本发明的保
当前第4页1 2 3 4 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