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梁和劲性柱的钢筋施工方法及钢筋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9593903阅读:来源:国知局
形成连接为一体的剪力墙21和结构梁。结合图3所示,结构梁和劲性柱的钢筋连接结构包括开设于劲性柱211腹板2111上的第一排孔洞2115和第二排孔洞2116、绑扎在劲性柱211四周的柱纵筋212、柱箍筋213和柱拉筋214、绑扎在待形成的结构梁位置处的梁纵筋15和梁箍筋16、以及补强钢筋17。劲性柱211的腹板2111上开设的第一排孔洞2115对应结构梁的顶部梁纵筋151设置,第二排孔洞2116对应结构梁的底部梁纵筋152设置。劲性柱211四周的插设柱纵筋212,该柱纵筋212设于剪力墙21的周缘,然后通过柱箍筋213将柱纵筋212箍设起来,柱拉筋214拉结于位于剪力墙21侧边中部的柱纵筋212。结构梁处的梁纵筋15沿着结构梁的方向设置,其中底部梁纵筋152穿设第二排孔洞2116并在穿过劲性柱211的端部向上弯折形成第二弯钩段1521,顶部梁纵筋151穿设第一排孔洞2115并在穿过劲性柱211的端部向下弯折形成第一弯钩段1511,其余的梁纵筋15设置好后,通过梁箍筋16将梁纵筋箍设起来。补强钢筋17与位于同一轴线上的第一弯钩段1511和第二弯钩段1521连接固定。
[0038]本发明的结构梁和劲性柱的钢筋连接结构,通过将结构梁的顶部梁纵筋和底部梁纵筋穿设劲性柱,且在穿过劲性柱的端部弯折形成弯钩段,增强了结构梁和劲性柱之间的结构强度。在位于同一轴线的弯钩段处连接补强钢筋,用于满足钢筋的锚固长度要求。
[0039]如图4所示,劲性柱211包括腹板2111、位于腹板2111两侧的翼缘板2112,2113,在腹板2111和翼缘板2112,2113的表面设有栓钉2114,通过在剪力墙内设置劲性柱211,用于增强剪力墙的结构强度。
[0040]如图1和图3所示,在劲性柱211的腹板2111上开设有第三排孔洞2117,该第三排孔洞2117对应靠近底部梁纵筋152的底二排梁纵筋153设置,该底二排梁纵筋153穿设第三排孔洞2117且端部位于劲性柱211的翼缘板2112,2113之间,而顶部梁纵筋151的第一弯钩段1511和底部梁纵筋152的第二弯钩段1521均凸伸出翼缘板2112,2113。该底二排梁纵筋153的端部位于劲性柱211的翼缘板2112,2113之间,为底部梁纵筋152向上弯曲提供方便。
[0041]补强钢筋17的两端部均对应凸伸出顶部梁纵筋151和底部梁纵筋152,顶部梁纵筋151和底部梁纵筋152的第一弯钩段1511和第二弯钩段1512之间的间距为ld,第一弯钩段1511和第二弯钩段1512的长度为200mm,该补强钢筋17的长度为ld+500mm。补强钢筋17与第一弯钩段1511焊接连接,采用双面焊,焊接连接的长度为200mm。
[0042]在对劲性柱211进行钻孔时,通过不破坏劲性柱211性能的前提下钻孔来穿过梁纵筋,钻孔孔洞的直径为27mm,而梁纵筋采用C25的钢筋,钢筋的直径为25,确保孔洞与梁纵筋的大小相匹配,钻孔个数及位置应与梁纵筋配筋情况相匹配,并错开劲性柱211的栓钉2114。顶部梁纵筋151为三根,在腹板2111上钻3个孔洞形成第一排孔洞2115,底部梁纵筋152为四根,在腹板2111底一排钻4个孔洞形成第二排孔洞2116,在腹板2111底二排钻3个孔洞形成第三排孔洞2117。上述的相关工作可在加工厂完成,考虑到现场施工误差,相关钻孔工作亦可在现场进行,但钻孔后不能影响劲性柱的力学性能。
[0043]如图3所示,待形成的结构梁与劲性柱的位置关系为:结构梁的梁顶11和梁底12与劲性柱211中的一段相对应,结构梁的梁内侧边13与腹板2111相对应且靠近翼缘板2113,梁外侧边14对应设于翼缘板2112的外侧。劲性柱211位于外墙剪力墙内,该外墙剪力墙随着建筑主体而爬升,外墙剪力墙随着楼层逐层浇筑形成,结构梁对应楼层设置,也就是说,每一楼层处,都设有结构梁与劲性柱的连接结构。
[0044]在进行梁纵筋15的下料时,顶部梁纵筋151和底部梁纵筋152由于需要弯折,故可不做切断处理直接进行钢筋的绑扎,减少了钢筋切割的工作量。底二排梁纵筋153的下料长度满足规范要求的1 = 12*d即可,出底二排梁纵筋153、顶部梁纵筋151和底部梁纵筋152之外的其他梁纵筋15无需穿过劲性柱211,该其他的梁纵筋15的下料长度为1 =
0.8*lnl,其他的梁纵筋15伸入到剪力墙21的模板内,靠近劲性柱211即可。
[0045]在完成钢筋的绑扎后,进行剪力墙21的模板和结构梁的模板安装,然后完成质量调整后方可浇筑混凝土,就形成了锚固连接成一体的剪力墙和结构梁。通过本发明的结构梁和劲性柱的钢筋连接结构,采用梁纵筋先穿过劲性柱,而后在弯折形成弯钩段,有效解决了梁纵筋和劲性柱之间的连接设置难题,且确保了结构梁和劲性柱之间的结构强度,提高结构安全。在弯钩段之间连接固定补强钢筋,有效解决锚固长度不满足规范要求的问题。本发明的结构梁和劲性柱的钢筋连接结构具有易操作、成本低、安全性高、以及稳定性高等特点。
[0046]下面对本发明结构梁和劲性柱的钢筋施工方法进行说明。
[0047]本发明结构梁和劲性柱的钢筋施工方法包括:
[0048]如图1和图3所示,在劲性柱211的腹板2111上对应结构梁的顶部梁纵筋151开设第一排孔洞2115,对应底部梁纵筋152开设第二排孔洞2116,该第一排孔洞2115和第二排孔洞2116与对应的顶部梁纵筋151和底部梁纵筋152相适配。在剪力墙21内设置好劲性柱211后,绑扎劲性柱211内侧和连接劲性柱211腹板2111两侧的翼缘板2112,2113外侧的柱纵筋212,在绑扎该处的柱纵筋212时注意避开腹板2111上开设的第一排孔洞2115和第二排孔洞2116,还要错开劲性柱211上的栓钉2114,然后将柱纵筋212用柱箍筋213进行固定。接着绑扎结构梁的梁纵筋15和梁箍筋16,将底部梁纵筋152穿过腹板2111上对应的第二排孔洞2116并对穿过第二排孔洞2116的端部向上弯折形成第二弯钩段1521,将顶部梁纵筋151穿过腹板2111上对应的第一排孔洞2115并对穿过第一排孔洞2115的端部向下弯折形成第一弯钩段1511,对第一弯钩段1511和第二弯钩段1521进行适当的调整,使得第一弯钩段1511和对应的第二弯钩段1521在一条轴线上。将其他的梁纵筋15伸入到剪力墙21的模板内即可。提供补强钢筋17,将补强钢筋17与位于同一轴线上的第一弯钩段1511和第二弯钩段1521连接固定,通过补强钢筋17对顶部梁纵筋151进行加强,且设置补强钢筋17后,也满足了规范中对钢筋锚固长度的要求。然后绑扎劲性柱211外侧的柱纵筋212、柱箍筋213、以及柱拉筋214,其中的柱纵筋212可以根据现场情况适当的调整位置和间距,柱箍筋213和柱拉筋214可根据现场情况适当调整长度。
[0049]在劲性柱211的腹板2111上对应靠近底部梁纵筋152的底二排梁纵筋153开设第三排孔洞2117,绑扎底二排梁纵筋153时,将底二排梁纵筋153穿过对应的第三排孔洞2117,且底二排梁纵筋153的端部置于劲性柱211的两个翼缘板之间,以方便底部梁纵筋152的弯曲操作。第一弯钩段1511和第二弯钩段1521凸伸出翼缘板,靠近剪力墙21的边缘处的柱纵筋212。
[0050]在对劲性柱211进行钻孔时,注意要不破坏劲性柱211的性能。为满足劲性柱211的力学性能,且也满足钢筋锚固的规范要求,在劲性柱2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