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停车设备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0457908阅读:234来源:国知局
高层停车设备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立体停车设备,特别是一种高层停车设备。
【背景技术】
[0002]在现有技术中,立体停车设备中升降横移类立体车库,以载车板升降和横移存取车辆,形式多,规模可大可小,场地适应性强,土建要求低,可根据不同地形空间任意排列组合,价格低廉,但缺点在于:运行速度比较慢且不够干稳,一般不超过5层,空间利用率不高,停车要求较高,安全隐患较多;垂直升降类停车设备通过提升系统升降,并通过搬运器实现横移,将汽车停放在井道两侧的停车设备,空间利用率最高,自动化程度高,安全可靠,维护方便,但其不缺点在于需要高层塔库建设,使用搬运器移位,成本高。

【发明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避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缺点而提供一种高层停车设备,包括框架总成、升降装置和横移装置,框架总成是由立柱、横梁、纵梁组成的存车区域,其中有便于车辆上下的升降井,升降装置包括升降机和升降梳,升降机与升降梳配合并可牵引其做上下运动,且可将升降梳牵引到设定的高度位置,横移装置包括横移系统与横移梳架,横移系统与横移梳架配合并可带动横移梳架做横向移动,作为汽车存取点的基台位于地面层,升降梳、横移梳架、基台均为梳齿结构,且升降梳的梳齿可以穿过基台和横移梳架的梳齿的间隙,车辆可在基台与升降梳之间进行位置交换,车辆也可在横移系统、横移梳架与升降梳之间进行位置交换。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场地适应性强,价格低廉,运行平稳,空间利用率高,不需要搬运器,自动化程度高,安全可靠,维护方便,成本高。
【附图说明】
[0004]图1是本实用新型高层停车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05]下面将结合具体的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实质性内容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0006]依附图1所示,该设备包括框架总成、升降装置和横移装置,框架总成是由立柱、横梁、纵梁组成的存车区域,其中有便于车辆上下的升降井。升降装置包括升降机2和升降梳3,升降机2与升降梳3配合并可牵引其做上下运动,且可将升降梳3牵引到设定的高度位置。横移装置包括横移系统5与横移梳架6,横移系统5与横移梳架6配合并可带动横移梳架6做横向移动,作为汽车存取点的基台4位于地面层。升降梳3、横移梳架6、基台4均为梳齿结构,且升降梳3的梳齿可以穿过基台4和横移梳架6的梳齿的间隙。车辆可在基台4与升降梳3之间进行位置交换,车辆也可在横移系统5、横移梳架6与升降梳3之间进行位置交换。存车时,横移系统5先将升降井通道上的汽车横移到对应层的让车区域,且升降梳3定位到基台4下方后,车辆可以进入车库并停在基台4上。升降机2将升降梳3提升,升降梳3的梳齿穿过基台4梳齿的间隙上升,车辆从基台4被交换到了升降梳3上,升降梳3将车辆提升到指定停车层。此时横移系统5将横移梳架6横移到升降井,处于车辆和升降梳3下方的位置,升降梳3随后下降并穿过横移梳架6的间隙,车辆被交换到横移梳架6上,升降梳3继续下降离开,横移梳架6横移车辆到存车区域,升降梳3回到基台4下复位,完成存车过程。取车时,横移系统5先将升降井通道上的汽车横移到对应层的让车区域,升降梳3上升并穿过此时已在升降井通道上的横移梳架6,汽车被转移到升降梳3上,横移梳架6随后横移离开升降井通道进入停车区域,车辆随升降梳3下降并交换到基台4上,车辆可以驶离,取车过程完成。
【主权项】
1.一种高层停车设备,包括框架总成、升降装置和横移装置,框架总成是由立柱、横梁、纵梁组成的存车区域,其中有便于车辆上下的升降井,其特征在于:升降装置包括升降机(2)和升降梳(3),升降机(2)与升降梳(3)配合并可牵引其做上下运动,且可将升降梳(3)牵引到设定的高度位置,横移装置包括横移系统(5)与横移梳架(6),横移系统(5)与横移梳架(6)配合并可带动横移梳架(6)做横向移动,作为汽车存取点的基台(4)位于地面层,升降梳(3)、横移梳架(6)、基台(4)均为梳齿结构,且升降梳(3)的梳齿可以穿过基台(4)和横移梳架(6)的梳齿的间隙,车辆可在基台(4)与升降梳(3)之间进行位置交换,车辆也可在横移系统(5)、横移梳架(6).与升降梳(3)之间进行位置交换。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立体停车设备,特别是一种高层停车设备。包括框架总成、升降装置和横移装置,框架总成是由立柱、横梁、纵梁组成的存车区域,升降装置包括升降机和升降梳,横移装置包括横移系统与横移梳架,作为汽车存取点的基台位于地面层,车辆可在基台与升降梳之间进行位置交换,车辆也可在横移系统、横移梳架与升降梳之间进行位置交换。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场地适应性强,价格低廉,运行平稳,空间利用率高,自动化程度高,安全可靠,维护方便,成本高。
【IPC分类】E04H6/18
【公开号】CN205370053
【申请号】CN201620055819
【发明人】马邕勤
【申请人】马邕勤
【公开日】2016年7月6日
【申请日】2016年1月21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