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板体启闭的驱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51089阅读:13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控制板体启闭的驱动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驱动装置,特别是一种控制板体启闭的驱动装置。
然而,以压缸驱动的方式中,因压缸的长度势必大于压缸轴所能推出的行程,故其体积颇大。以活动门为例,当其开启的距离为60cm,压缸轴的推出距离即必需至少有60cm,而压缸长度则必大于60cm,故其体积过大却无法缩小。
另一方面,以压缸驱动的方式,板体位移速度系由油压式或气压式压缸的泄压速度决定。但压缸推移速度有限,从而无法太快。若是以电机驱动的方式,板体所推移的速度则是由电机的转速来决定,欲求更快的速度,电机成本费用及机件数量势必增加。
即习知以压缸或者电机作为移动板体的驱动装置存在体积大、行程受限、速度慢等缺失。
本实用新型包括框体、组设于框体内的动力源及载体;框体至少朝向一侧开口,其两相对端分别为缩入端及推出端;于框体内部两侧设有与缩入端及推出端垂直并供载体套设的导引杆;导引杆两端固定设有藉以固定于框体上的固定座;动力源与在其驱动下于框体内沿与导引杆轴向平行方向移动的移动座之间以副滑轮组连接;移动座与载体之间以主滑轮组连接;副滑轮组包括枢设于移动座中间的动滑轮及两端分别固定于载体及框体推出端并圈绕动滑轮的副索体;主滑轮组包括枢设于移动座两端的动滑轮、枢设于框体内邻近缩入、推出端两侧的两第一、二定滑轮及两端分别固定于框体缩入端及载体上并分别圈绕于各动、定滑轮的两索体。
其中框体缩入端及推出端周壁外侧分别螺设供索体及副索体穿设的中空定位螺栓;定位螺栓轴心设有带容置弹性体扩孔的通孔;索体、副索体的自由端由定位螺栓位于框体内部端穿入,并穿过弹性体而于末端固定于固定块,使弹性体顶撑于固定块与定位螺栓的端缘之间。
移动座两侧分别穿置于导引杆上。
框体上固定设有位于导引杆与动力源之间的滑杆;移动座两侧分别滑动穿置于滑杆上。
由动力源驱动的移动座两侧分别间隔设有位于内侧的第一动滑轮及位于外侧的第二动滑轮;框体缩入端两侧分别间隔设有位于第一、二动滑轮之间的第一定滑轮及位于第二动滑轮与框体侧壁之间的第二定滑轮;设于框体的推出端两侧的定滑轮与第二定滑化相对应;两端分别固定于框体缩入端及载体上的索体依序圈绕于第一动滑轮、第一定滑轮、第二动滑轮、第二定滑轮及第三定滑轮。
由于本实用新型包括框体、组设于框体内的动力源及载体;框体至少朝向一侧开口,其两相对端分别为缩入端及推出端;于框体内部两侧设有供载体套设的导引杆;动力源与在其驱动下于框体内沿与导引杆轴向平行方向移动的移动座之间以副滑轮组连接;移动座与载体之间以主滑轮组连接;副滑轮组包括枢设于移动座中间的动滑轮及两端分别固定于载体及框体推出端并圈绕动滑轮的副索体;主滑轮组包括枢设于移动座两端的动滑轮、枢设于框体内邻近缩入、推出端两侧的两第一、二定滑轮及两端分别固定于框体缩入端及载体上并分别圈绕于各动、定滑轮的两索体。若欲将固定于载体上的板体推出时,启动动力源,经副滑轮组使移动座朝向框体推出端位移;此时,藉由连接于移动座与载体的主滑轮组拉引载体,使载体及固定于载体上的板体以为移动座的位移距离及速度两倍的位移距离及速度快速地往框体推出端移动,以操控板体作快速度且长距离的移动。本实用新型以小体积即可以控制板体作长距离且快速的位移,故可以有效缩小驱动装置的体积,其行程亦较不受限制。不仅体积小,而且行程长、移动速度快,从而达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
图2、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局部结构示意剖视图。
图4、为图3中A—A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立体图(载体移动至另一侧状态)。
图6、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俯视图(载体移动至另一侧状态)。
图7、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俯视图(增设一组动滑轮)。
图8、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立体图(以电机作为动力源)。
图9、为组设本实用新型定量出料设备动作示意图。


图10、为组设本实用新型活动门结构示意正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图2、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控制板体启闭的驱动装置1包括至少朝向一侧开口的框体10、设于框体10内部两侧的导引杆20及滑动套设于导引杆20上的载体30。
为了便于说明各构件的位置配合,先将框体10其中一端设为缩入端100,而相对端则设为推出端101。
导引杆20两端固定设有藉以固定于框体10上的固定座21。
导引杆20藉由其两端的固定座21固定设置于框体10内部两侧,并垂直于框体10的缩入端100及推出端101。
欲移动启闭的板体1A固定于载体30上。
框体10内部中间设有动力源11、由动力源驱动沿与导引杆20轴向平行方向移动的移动座12、枢设于移动座12两端及中间的动滑轮13、121、枢设于框体10内邻近缩入、推出端100、101两侧的两第一、二定滑轮14、15、两条圈绕于各动、定滑轮13、14、15上的索体40及副索体122。
索体40以其一端固定于框体10缩入端100,而后依序圈绕于移动座12的动滑轮13、第一定滑轮14、第二定滑轮15,并以其另一端固定于载体30上。
副索体122以其一端系固定于载体30上,而后圈绕于移动座12中间动滑轮121,并以其另一端固定于框体10的推出端101。
枢设于移动座12两端的动滑轮13、121、枢设于框体10内邻近缩入、推出端100、101两侧的两第一、二定滑轮14、15及两索体40构成连接于移动座12与载体之间的主滑动组;枢设于移动座12中间的动滑轮121及副索体122构成连接于移动座12与动力源11之间的副滑轮组。
滑动套设于两导引杆20上的载体30藉由索体40及副索体122在框体10缩入端10及推出端101之间平移并定位。
当动力源11驱动移动座12由缩入端100向推出端101移动时,藉由动、定滑轮13、121、14、15及绕圈于其上的索体40及副索体122,使载体30将以移动座12移动距离的两倍自框体10的缩入端100移向推出端101。
如图4所示,框体10缩入端100及推出端101周壁外侧分别螺设中空定位螺栓41,并于定位螺栓41上螺设藉以固定及调整定位螺栓41位置的定位螺母42。定位螺栓41轴心设有带容置弹性体43扩孔410的通孔411。
索体40的自由端由定位螺栓41位于框体10内部端穿入,并穿过弹性体43而于末端固定于固定块44,定位螺栓41较小孔径的通孔411朝向框体10内侧,以形成对弹性体43的挡止作用,使弹性体43顶撑于固定块44与定位螺栓41的端缘之间。
同样,副索体122索的自由端由定位螺栓41位于框体10内部端穿入,并穿过弹性体43而于末端固定于固定块44,定位螺栓41较小孔径的通孔411朝向框体10内侧,以形成对弹性体43的挡止作用,使弹性体43顶撑于固定块44与定位螺栓41的端缘之间。
索体40及副索体122的自由端藉由容置于定位螺栓41扩孔410内的弹性体43,使索体40、副索体122被拉撑时会拉引固定块44而压缩弹性体43,以产生缓冲作用,以使载体30在开始推移或者到达预定位置时,皆不至于产生猛然冲击,故令固定于其上的板体1A会以极平顺的方式移动。
此外,于本较佳实施例当中,系将移动座12两侧分别穿置与其移动方向平行并位于两导杆20与动力源11之间的两滑杆120上,以使移动座12可平稳地受到动力源11的驱动而沿着滑杆120位移。亦可将移动座12的两端直接穿置于导引杆20上。

图1、图2所示,动力源11系为压缸,移动座12固定于压缸轴上。未动作时,载体30及移动座12皆位于框体10缩入端100侧。
如图5、图6所示,若欲将板体1A控制推出时,启动为压缸的动力源11,使压缸轴缩入以使移动座12朝向框体10推出端101位移;此时,藉由圈绕的动、定滑轮13、14、15上的索体40拉引载体30,使载体30及固定于载体30上的板体1A快速地往框体10推出端101移动。由于两端分别固定于框体10缩入端100及载体30上的索体40系圈绕于枢设于移动座12上的动滑轮13,故当移动座12开始位移时,使索体40固定于载体30上一端位移的距离及速度为移动座的两倍,如此,便使载体30及固定于其上板体1A的位移距离及速度为移动座12位移距离及速度的两倍。利用如此的设计,可以操控板体作快速度且长距离的移动。而当动滑轮设计越多组时,载体30的移动距离及速度越快。
如图7所示,由动力源11驱动的移动座12两侧分别间隔设有位于内侧的第一动滑轮16及位于外侧的第二动滑轮17。框体10缩入端100两侧分别间隔设有第一定滑轮18、第二定滑轮19。其中,第一定滑轮18位于第一动滑轮16及第二动滑轮17之间;第二定滑轮19位于第二动滑轮17与框体10侧壁之间;另于框体10的推出端101两侧设有与第二定滑轮19相对应的第三定滑轮190。索体40一端固定于框体10缩入端100,再依序圈绕于第一动滑轮16、第一定滑轮18、第二动滑轮17、第二定滑轮19、第三定滑轮190,再以另一端固定于载体30上。如此的动、定滑轮安排,由于移动座12及载体30之间系绕经第一、二动滑轮16、17,使载体30的移动距离及速度为移动座12的4倍。
动力源11为压缸,亦可为其他类型的动力源。如图8所示,动力源11’为电机。于为电机动力源11’的电机轴为导螺杆,移动座12’系螺设于为导螺杆的电机轴上,藉由控制为导螺杆的电机轴作正、反转,以使移动座12’往推出端101或缩入端100移动。
本实用新型控制板体启闭的驱动装置可组装于任何作往复移动的板体上,并且控制板体以数倍于本实用新型长度的距离作移动。
如图9所示,系将本实用新型控制板体启闭的驱动装置应用于定量出料设备50上。定量出料设备50的机台上设有数个定量槽51,于定量槽51上方设有可移动的出料槽60;于定量槽51下方设有可移动的遮板1B,遮板1B组装于本实用新型控制板体启闭的驱动装置1的载体30上,另相对于各定量槽51下方位置则设有承槽52。欲入料时,系先将遮板1B推出遮蔽于各定量槽51下方(如图中的假想线所示),并促使出料槽60位于定量槽51上方(如图中的假想线所示),从而使原料落入各定量槽51内;而后将出料槽60移开,此时,各定量槽51内充满了原料;再将位于定量槽51下方的遮板1B朝向本实用新型控制板体启闭的驱动装置1框体10缩入端100缩入,从而使原料落入各承槽52内。

图10所示,系将本实用新型应用于活动门1C。本实用新型控制板体启闭的驱动装置1安装于门框上,而载体30则固定于活动门1C周缘,藉以操控活动门1C开启或关闭。
由上述可知,本实用新型的设计特点系提供一种以小体积即可以控制板体作长距离且快速的位移,故可以有效缩小驱动装置的体积,其行程亦较不受限制。
权利要求1.一种控制板体启闭的驱动装置,它包括动力源及固定欲移动启闭板体的载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动力源及载体组设于至少朝向一侧开口的两相对端分别为缩入端及推出端的框体;于框体内部两侧设有与缩入端及推出端垂直并供载体套设的导引杆;导引杆两端固定设有藉以固定于框体上的固定座;动力源与在其驱动下于框体内沿与导引杆轴向平行方向移动的移动座之间以副滑轮组连接;移动座与载体之间以主滑轮组连接;副滑轮组包括枢设于移动座中间的动滑轮及两端分别固定于载体及框体推出端并圈绕动滑轮的副索体;主滑轮组包括枢设于移动座两端的动滑轮、枢设于框体内邻近缩入、推出端两侧的两第一、二定滑轮及两端分别固定于框体缩入端及载体上并分别圈绕于各动、定滑轮的两索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板体启闭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框体缩入端及推出端周壁外侧分别螺设供索体及副索体穿设的中空定位螺栓;定位螺栓轴心设有带容置弹性体扩孔的通孔;索体、副索体的自由端由定位螺栓位于框体内部端穿入,并穿过弹性体而于末端固定于固定块,使弹性体顶撑于固定块与定位螺栓的端缘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板体启闭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移动座两侧分别穿置于导引杆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板体启闭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框体上固定设有位于导引杆与动力源之间的滑杆;移动座两侧分别滑动穿置于滑杆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板体启闭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由动力源驱动的移动座两侧分别间隔设有位于内侧的第一动滑轮及位于外侧的第二动滑轮;框体缩入端两侧分别间隔设有位于第一、二动滑轮之间的第一定滑轮及位于第二动滑轮与框体侧壁之间的第二定滑轮;设于框体的推出端两侧的定滑轮与第二定滑化相对应;两端分别固定于框体缩入端及载体上的索体依序圈绕于第一动滑轮、第一定滑轮、第二动滑轮、第二定滑轮及第三定滑轮。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控制板体启闭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由动力源驱动的移动座两侧分别间隔设有位于内侧的第一动滑轮及位于外侧的第二动滑轮;框体缩入端两侧分别间隔设有位于第一、二动滑轮之间的第一定滑轮及位于第二动滑轮与框体侧壁之间的第二定滑轮;设于框体的推出端两侧的定滑轮与第二定滑化相对应;两端分别固定于框体缩入端及载体上的索体依序圈绕于第一动滑轮、第一定滑轮、第二动滑轮、第二定滑轮及第三定滑轮。
专利摘要一种控制板体启闭的驱动装置。为提供一种体积小、行程长、移动速度快的驱动装置,提出本实用新型,它包括框体、组设于框体内的动力源及载体;框体至少朝向一侧开口,其两相对端分别为缩入端及推出端;于框体内部两侧设有供载体套设的导引杆;动力源与在其驱动下于框体内沿与导引杆轴向平行方向移动的移动座之间以副滑轮组连接;移动座与载体之间以主滑轮组连接;副滑轮组包括枢设于移动座中间的动滑轮及两端分别固定于载体及框体推出端并圈绕动滑轮的副索体;主滑轮组包括枢设于移动座两端的动滑轮、枢设于框体内邻近缩入、推出端两侧的两第一、二定滑轮及两端分别固定于框体缩入端及载体上并分别圈绕于各动、定滑轮的两索体。
文档编号E05F15/00GK2501980SQ01264120
公开日2002年7月24日 申请日期2001年9月28日 优先权日2001年9月28日
发明者陈金象 申请人:鸿绮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