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助装置及门窗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11609阅读:22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辅助装置及门窗设备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打开构成滑动门窗的窗扇的辅助装置以及具有含该辅助装置的窗扇的门窗设备。
背景技术
现有的滑动门窗由于为了提高密封性而在窗框与窗扇之间设置的密封件所引起的摩擦力、尤其作用在高层楼层等窗上的风压等,有时打开窗扇需要花费很大的力。因此,以往一般设有辅助装置,在打开窗扇时施加使窗扇离开窗框方向的作用力。例如有这样的辅助装置(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使用者握持以与窗扇的面正交的轴为中心转动的杆的一端使杆转动,通过隔着轴的位于该端相反侧的另一端部推压窗框,从而向窗扇施加离开窗框方向的作用力。
也有另外一种辅助装置(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将设置在滑动门窗的窗扇上的把手做成可向窗扇的开闭方向滑动的构成,通过使把手朝打开窗扇的方向滑动,通过把手和连杆机构连接的转动部朝窗框方向突出来推压窗框,从而向窗扇施加离开窗框方向的作用力。
专利文献1日本特许第3512877号说明书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5-97933号公报但是,上述那样的具有以与窗扇的面正交的轴为中心转动的杆的辅助装置,由于使杆转动的方向与为打开窗扇而使窗扇移动的方向不同,故打开窗扇用的操作力不能高效地发挥作用。另外,使把手沿开闭方向滑动的辅助装置,因为设有把手的门档框的正面宽度方向上的宽度狭窄,故存在无法较大地设置滑动宽度的限制,必须构成向窗扇施加离开窗框方向的作用力的机构。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使将窗扇打开用的操作力有效地起作用的辅助装置及门窗设备。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用于打开滑动门窗的窗扇的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开闭所述窗扇时握持的把手;固定在所述把手上、以沿着所述窗扇的纵框的转动轴为中心转动所述把手用的转动臂(以下简称为臂);以及在为了打开所述窗扇而转动所述把手时,沿正面宽度方向朝与打开所述窗扇的方向相反的方向从所述窗扇突出的突出部。
采用这样的辅助装置,因为打开窗扇时握持的把手的转动轴设在沿纵框的方向,故为了打开窗扇而转动把手时操作把手的方向与窗扇移动的方向大致相同。因此,可使为打开窗扇而对把手进行操作的力高效地起作用。另外,当为了打开窗扇而转动把手时,突出部沿正面宽度方向朝窗扇打开方向相反的方向突出,则从窗扇突出的突出部对与关闭的窗扇抵接的框体进行推压。因此,突出部的推压框体的推压力向打开窗扇的方向进行作用,因而能以较小的力打开窗扇。例如,即使是尺寸大的窗扇,也可容易地打开。
所述辅助装置包括设置在与所述窗扇的面交叉的方向的摆动轴;以及摆动自如地固定在所述摆动轴上的杆,该杆具有位于所述摆动轴上方或下方中的任一方的第1臂部及位于另一方并设有突出部的第2臂部,最好通过由被转动的所述臂使所述第1臂部移动,所述杆摆动,所述突出部突出到所述窗扇的外侧。
采用这样的辅助装置,通过操作把手,固定在把手上的臂使杆的第1臂部移动,隔着摆动轴而设在第1臂部相反侧的第2臂部上的突出部突出到窗扇的外侧,由于是这种结构,故能将以沿纵框的转动轴为中心的转动动作变换为绕设在与窗扇的面(纵框)交叉的方向的摆动轴的摆动动作,并可使突出部朝框体侧突出。由于利用了杆的杠杆使突出部突出,因而可使为打开窗扇而操作的力高效地起作用。
所述辅助装置最好包括在所述臂上隔着所述转动轴而设在所述把手相反侧的作用构件;以及与所述作用构件结合、随着所述把手的转动而利用所述作用构件沿正面宽度方向移动的结合件,所述突出部设在所述结合件上。
采用这样的辅助装置,由于利用臂的隔着转动轴而设在所述把手相反侧的作用构件使设有突出部的结合件移动,故能使结合件朝与为打开窗扇而操作把手的方向相反的方向移动。因此能以简单的机构实现在打开窗扇时利用突出部推压框体的辅助装置。
所述辅助装置最好具有移动构件,该移动构件与所述臂的隔着所述转动轴的所述把手相反侧的部位结合,并随着所述把手的转动而沿正面宽度方向移动,所述突出部设在所述移动构件上。
采用这样的辅助装置,由于利用臂的隔着转动轴并与所述把手相反侧的部位使设有突出部的移动构件直接移动,因此在臂与移动构件之间不夹设任何构件,就能使移动构件朝与为打开窗扇而操作把手的方向相反的方向移动。因此能以更简单的机构实现在打开窗扇时利用突出部推压框体的辅助装置。
所述辅助装置,所述把手最好包括固定在所述臂上的把手本体;以及设置在所述把手本体上的转动自如的握持部。
打开窗扇时握持的把手转动轴是沿纵框的方向设置的,故打开窗扇的方向与转动把手的方向为大致相同的方向,但窗扇的移动方向为直线而把手是转动的,故随着把手的转动,打开窗扇的方向与转动把手的方向逐渐产生偏差。此时,若操作者握持的把手除了固定在臂上的把手本体以外还具有转动自如地设置在把手本体上的握持部,则可利用握持部的转动来吸收随着转动把手而产生的方向的偏差。因此,操作者不在意打开窗扇的方向与转动把手的方向的偏差就可打开窗扇。
所述辅助装置最好是,当打开所述窗扇时所述把手朝接近该窗扇的方向转动。
采用这样的辅助装置,把手接近窗扇的方向与把手离开窗扇的方向相比较靠近窗扇打开的方向,因此,能高效地作用为打开窗扇而操作的力。
另外,本发明的门窗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具有所述辅助装置的窗扇;以及可移动地安装着所述窗扇的框体。
采用这样的门窗设备,能提供一种能高效地作用为打开窗扇而操作的力的门窗设备。
采用本发明,具有能提供一种能使为打开窗扇而操作的力高效地起作用的辅助装置及门窗设备的效果。


图1是本实施形态的设有辅助装置的门窗设备的外观图。
图2是表示本实施形态的辅助装置的第1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3是表示第1实施例的辅助装置构成的分解图。
图4是从门档框侧看到的第1实施例的由把手操作进行的杆单元动作的示图。
图5是表示第1实施例的由把手操作进行的杆单元动作的俯视剖视图。
图6是表示本实施形态的辅助装置的第2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7是表示第2实施例的辅助装置构成的分解图。
图8是从门档框侧看到的第2实施例的由把手操作进行的滑动部动作的示图。
图9是表示第2实施例的由把手操作进行的滑动部动作的俯视剖视图。
图10是表示本实施形态的辅助装置的第3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11是表示第3实施例的辅助装置构成的分解图。
图12是表示第3实施例的由把手操作进行的动作的剖视图。
(符号说明)10是门窗设备 14是外窗扇 20是辅助装置 22是第1销 23是第2销 26是杆 29是滚轮31是把手 32是把手本体 33是外筒部 35,61,64是上臂 36,62,65是下臂 60是作用杆 70是滑动部 87是移动构件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形态的具有辅助装置的门窗设备进行说明,而该辅助装置用于辅助将双槽推拉式或单扇推拉式等的滑动门窗打开的力。在以下说明中,将从室内侧看到门窗设备时成为上下的方向表示为上下方向、将成为左右的方向表示为左右方向或正面宽度方向、将进深方向表示为进深方向。
图1是本实施形态的设有辅助装置的门窗设备的外观图。
如图所示,本实施形态的门窗设备10包括安装在建筑物开口处的框体11;设置在框体11上、沿正面宽度方向移动自如的内窗扇12及外窗扇14。在作为内窗扇12及外窗扇14的纵框的门档框12a、14a上设有辅助装置20,该辅助装置20具有当开闭窗扇12、14时进行握持的把手31。
设置在内窗扇12上的辅助装置20与设置在外窗扇14上的辅助装置20为左右颠倒的结构,因而在此以设置在图1左侧的外窗扇14上的辅助装置20为例进行说明。
(第1实施例)图2是表示本实施形态的辅助装置的第1实施例的立体图。图3是表示第1实施例的辅助装置构成的分解图。
第1实施例的辅助装置20包括固定在作为纵框的门档框14a上的壳体21;设置成以固定在壳体21上的摆动轴即第1销22为轴而摆动自如的杆单元25;设置成以固定在壳体21上的转动轴即第2销23为轴而在规定的角度范围内转动自如的把手单元30;以及为了使把手31向转动范围的一端移动而对把手单元30施力的扭转螺旋弹簧24。
把手单元30包括沿铅垂方向配置、想要移动窗扇的人员所握持的棒状把手31;一端固定在把手31的上端部、另一端插入壳体21内后利用第2销23安装在壳体21上的上臂35;一端固定在把手31的下端部、另一端插入壳体21内后利用第2销23安装在壳体21上的下臂36。
把手31具有大致圆柱状的把手本体32、沿把手本体32的外周设置的作为握持部的转动自如的外筒部33。在把手本体32的上端部及下端部设有长方体状的突部32a。外筒部33的内径比构成把手本体32的水平截面的外形形状的圆形外径稍大,当把手本体32插入外筒部33内侧时,外筒部33能沿把手本体32的外周面平滑地转动。
上臂35和下臂36为上下相互颠倒的形状,故在此对上臂35进行说明,省略对下臂36的说明。
上臂35的从设于壳体21的插入口21a插入的一端部上具有被支承部35b,在该被支承部35b上形成有第2销23沿铅垂方向穿过的通孔35a,在另一端部上具有覆盖把手本体32上部的罩部35c。
在被支承部35b与罩部35c之间,在偏向被支承部35b侧设有当上臂35安装在壳体21上时沿壳体21外周面滑动的滑动部35d。另外,在被支承部35b与滑动部35d之间设有用于使后述的杆的一端侧移动的作用突部35e(参照图5)。
在罩部35c的下表面设有朝上方凹的方孔35f。设置在把手本体32上端部的突部32a插入方孔35f内,之后通过水平方向拧入的螺钉39使罩部35c与把手本体32结合。
壳体21大致呈长方体状,形成为与门档框14a抵接的一侧开口的中空箱状,其长度方向沿门档框14a的长度方向固定。在壳体21的上端侧和下端侧设有朝室内侧伸出的伸出部21b。伸出部21b的室内侧的面弯曲,上臂35及下臂36的滑动部35d、36d在弯曲的周面21c上滑动。在该周面21c上分别形成有插入上臂35和下臂36的端部的插入口21a。
在伸出部21b的内侧形成有第2销固定部(未图示),用于对穿过上臂35及下臂36的通孔35a、36a的第2销23进行固定。另外,在壳体21的上下方向的大致中央位置形成有朝框体11侧开口的缺口部21e。
在上侧伸出部21b的下方和下侧伸出部21b的上方分别形成有朝门档框14a侧凹的凹部21g,该凹部21g上形成有在进深方向贯通的固定孔21h。壳体21利用穿过固定孔21h的螺钉固定在门档框14a上。另外,用于掩盖螺钉的装饰件19嵌入凹部21g。
杆单元25包括细长的板状杆26;在与杆26的面正交的方向与杆26的一端部嵌合的卡合销27;在杆26的另一端侧沿与杆26的面正交的方向以转动销28为轴进行转动的突出部即滚轮29。在杆26上的距嵌合有卡合销27的一侧端例如全长的约1/5的距离处形成有用于第1销22穿过的通孔26a。穿过通孔26a的第1销22在壳体21的上侧凹部21g的下方与壳体21的内表面旋合。当杆单元25安装在壳体21上时,设有滚轮29的第2臂部26c位于第1销22的下方,嵌合有卡合销27的第1臂部26b位于第1销22的上方,卡合销27与上臂35的作用突部35e卡合。
本第1实施例中,对在第1销22的上方设有卡合销27、在第1销22的下方设有滚轮29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也可在第1销22的下方设有卡合销27、在第1销22的上方设有滚轮29。此时,下臂36的作用突部与卡合销27结合。另外,也可使用两个杆26,利用上臂35使一方的杆26的第1臂部26b移动,利用下臂36使另一方的杆26的第1臂部26b移动。
下面对第1实施例的辅助装置中的由把手操作进行的杆单元25动作进行说明。
图4是表示第1实施例的由把手操作进行的杆单元动作的示图,是从门档框侧看到辅助装置的图。图4(a)表示未操作把手的状态,图4(b)表示通过操作把手使滚轮开始从壳体突出的状态,图4(c)表示滚轮从壳体最突出的状态。图5是表示第1实施例的由把手操作进行的杆单元动作的俯视剖视图。图5(a)表示未操作把手的状态,图5(b)表示通过操作把手使滚轮开始从壳体突出的状态,图5(c)表示滚轮从壳体最突出的状态。
如图4(a)、图5(a)所示,在对把手31未施加作用力的状态下,扭转螺旋弹簧24对把手31施力使其从室内侧看位于最左侧。图5(a)中,外窗扇14是被关闭的状态,外窗扇14被设置在框体11上的突起11a引导至室内侧,门档框14a的室内侧的面被推压在设于框体11的密封件11b上。
从外窗扇14被关闭的状态开始,若操作者为了打开外窗扇14而握持把手31使其向右方移动,则把手单元30以第2销23为中心转动。此时,通过把手单元30的转动,上下臂35、36的滑动部35d、36d沿壳体21的周面21c滑动,且上臂35的作用突部35e与卡合销27结合,使杆26的第1臂部26b朝离开框体11的方向移动。通过杆26的第1臂部26b朝离开框体11的方向移动,如图4(b)、图5(b)所示,杆单元25就以第2销23为中心开始摆动,设置在杆26的第2臂部26c上的滚轮29开始沿正面宽度方向从壳体21的缺口部21e突出。通过将把手31朝右方移动地操作,外窗扇14开始沿正面宽度方向朝右方移动。此时,如上所述,滚轮29沿正面宽度方向从缺口部21e突出,将框体11向左方推压。通过该推压力,对外窗扇14施加朝右方移动的力。
当进一步将把手31朝右方移动时,如图4(c)、图5(c)所示,杆单元25的滚轮29成为沿正面宽度方向从壳体21的缺口部21e最突出的状态。此时,外窗扇14进一步朝右方移动,同时滚轮29对框体11进一步朝左方推压。通过该推压力,对外窗扇14进一步施加朝右方移动的力。其结果,外窗扇14离开框体11的密封件11b,即使是较小的力也可移动。然后,当手离开把手31后,把手31在扭转螺旋弹簧24的施力下成为图4(a)、图5(a)所示的处于最左侧的状态,滚轮29被收容在壳体21内。
(第2实施例)图6是表示本实施形态的辅助装置的第2实施例的立体图。图7是表示第2实施例的辅助装置构成的分解图。在以下的说明中,对于与第1实施例相同的构件标上相同的符号并省略说明。
第2实施例的辅助装置20包括固定在门档框14a上的壳体21;设置成以固定在壳体21上的第2销23为轴而在规定的角度范围内转动自如的把手单元30;固定在把手单元30上的作用构件即作用杆60;与作用杆60结合并沿正面宽度方向滑动的结合件即滑动部70;以及为了使把手单元30向转动范围的一端移动而施力的螺旋弹簧69。
在壳体21的上侧伸出部21b的下方和下侧伸出部21b的上方分别形成有方孔21k,在该方孔21k的进深方向的里侧形成有固定片21m,该固定片m具有用于螺钉穿过而将壳体21固定在门档框14a上的固定孔21h。另外,在壳体21上形成有当滑动部70出入于缺口部21e时引导滑动部70的导向件21n(图8)。
把手单元30的上臂61和下臂62的一端固定在把手31的上下端部上,另一端侧插入壳体21内并利用第2销23安装在壳体21上,这与上述第1实施例的上臂35及下臂36相同。不同点是,第2实施例的上臂61及下臂62的插入壳体21内的另一端侧延伸至第2销23的门档框14a侧,而且没有设置滑动部和作用突部。
作用杆60为细长的金属制构件,沿上下方向配置。作用杆60的上端部固定在上臂61的延伸端部61a上,作用杆60的下端部固定在下臂62的延伸端部62a上。作用杆60的上下方向的大致中央部位弯曲成大致直角,并形成与滑动部70结合的结合部63。
滑动部70具有台座71和利用固定在台座71上的转动销28而安装的滚轮29。台座71包括与壳体21的室内侧的面平行配置的板状基部71a;设置在基部71a的正面宽度方向的大致中央并沿与基部71a交叉的方向突设的板状第1限制部71b;以及板状第2限制部71c,该第2限制部71c具有与第1限制部71b平行的面,且当收容在壳体21内时相对第1限制部71b位于缺口部21e的相反侧。在基部71a的第1限制部71b的缺口部21e侧的上下方向中央设有滚轮29。滑动部70的基部71a由壳体21的导向件21n引导并沿正面宽度方向移动。作用杆60的结合部63插入在滑动部70的第1限制部71b与第2限制部71c之间。
因把手31的转动而使作用杆60移动,并利用作用杆60的结合部63使滑动部70移动,滑动部70朝框体11侧移动时,滚轮29沿正面宽度方向从壳体21的缺口部21e突出。
下面对第2实施例的辅助装置20中的由把手操作进行的滑动部70动作进行说明。
图8是从门档框侧看到的第2实施例的由把手操作进行的滑动部动作的示图。图8(a)表示未操作把手的状态,图8(b)表示通过操作把手使滚轮开始从壳体突出的状态,图8(c)表示滚轮从壳体最突出的状态。图9是表示第2实施例的由把手操作进行的滑动部动作的俯视剖视图。图9(a)表示未操作把手的状态,图9(b)表示通过操作把手使滚轮开始从壳体突出的状态,图9(c)表示滚轮从壳体最突出的状态。
如图8(a)、图9(a)所示,在对把手31未施加作用力的状态下,螺旋弹簧69对把手31施力使其从室内侧看位于最左侧。图9(a)中,外窗扇14是被关闭的状态,外窗扇14被设置在框体11上的突起11a引导至室内侧,门档框14a的室内侧的面被推压在设于框体11的密封件11b上。
从外窗扇14被关闭的状态开始,若操作者为了打开外窗扇14而握持把手31并使其向右方移动,则把手单元30以第2销23为中心转动。此时,通过把手单元30的转动,固定在上臂61和下臂62的延伸端部61a、62a上的作用杆60以第2销23为中心转动。通过作用杆60转动,如图8(b)、图9(b)所示,作用杆60移动,与作用杆60的结合部63结合的滑动部70被第1限制部71b推压并开始沿壳体21的导向件21n移动。通过滑动部70开始移动,设置在滑动部70上的突出部即滚轮29开始沿正面宽度方向从壳体21的缺口部21e突出。通过将把手31朝右方移动地操作,外窗扇14开始沿正面宽度方向朝右方移动。此时,如上所述,滚轮29沿正面宽度方向从缺口部21e突出,将框体11向左方推压。通过该推压力,对外窗扇14施加朝右方移动的力。
当进一步将把手31朝右方移动时,如图8(c)、图9(c)所示,作用杆60进一步转动,滚轮29成为沿正面宽度方向从缺口部21e最突出的状态。此时,外窗扇14进一步朝右方移动,同时滚轮29对框体11进一步朝左方推压。通过该推压力,对外窗扇14进一步施加朝右方移动的力。其结果,外窗扇14离开框体11的密封件11b,即使是较小的力也可移动。然后,当手离开把手后,把手31在螺旋弹簧69的施力下成为图8(a)、图9(a)所示的处于最左侧的状态。此时,上臂61及下臂62和作用杆60朝与打开窗扇时相反的方向转动,滑动部70的第2限制部71c被作用杆60的结合部63推压,从而滑动部70移动,滚轮29被收容在壳体21内。
(第3实施例)图10是表示本实施形态的辅助装置的第3实施例的立体图。图11是表示第3实施例的辅助装置构成的分解图。在以下的说明中,对于与上述实施例相同的构件标上相同的符号并省略说明。
第3实施例的辅助装置20包括固定在门档框14a上、由上壳体81和下壳体82构成一对的壳体80;设置成以固定在壳体80上的第2销23为轴而在规定的角度范围内转动自如的把手单元30;与把手单元30结合并沿正面宽度方向移动的移动构件87;以及为了使把手单元30向转动范围的一端移动而施力的螺旋弹簧69。
把手单元30的上臂64和下臂65的一端固定在把手31的上下端部上,另一端侧插入壳体80内并利用第2销23安装在壳体80上。上臂64的未固定有把手本体32的端部从设于上壳体81的插入口21a插入内部,下臂65的未固定有把手本体32的端部从设于下壳体82的插入口21a插入内部。在上臂64的插入上壳体81内的端部、以及下臂65的插入下壳体82内的端部即在上下臂64、65的隔着第2销23而与把手31相反侧的部位形成有推压部64a、65a,该推压部64a、65a与分别收容在上下壳体81、82内的移动构件87结合并推压移动构件87。
上壳体81包括上部大致呈长方体状、与门档框14a抵接的一侧为开放的中空部81a;与中空部81a相连设置、具有用于将上壳体81固定在门档框14a上的螺孔的固定部81b;与中空部81a及固定部81b分体形成、从门档框14a侧覆盖中空部81a的盖部81c;以及用于掩盖穿过固定部81b的螺钉的装饰件19。在中空部81a上的与门档框14a相反侧的部位形成有插入上臂64的插入口21a,在框体11侧的面设有使移动构件87所具有的滚轮29突出用的缺口部21e。下壳体82与上壳体81构成上下互相颠倒的形状,并具有中空部82a、固定部82b、盖部82c和装饰件19。另外,中空部82a也设有插入口21a及缺口部21e。
移动构件87具有基部86、以及以固定在基部86上的转动销28为轴而安装的滚轮29。
基部86包括具有与门档框14a正交方向的铅垂面的板状本体86a;从板状本体86a的上端及下端沿水平方向延伸的上水平部86b及下水平部86c;与板状本体86a隔开间隔地从上水平部86b垂下的下垂片86d;以及从板状本体86a的与门档框14a相反侧的边缘部朝框体11方向突出并安装滚轮29的滚轮安装部86e。该移动构件87收容在由上壳体81的中空部81a及下壳体82的中空部82a和盖部81c、82c所围起的空间内。上臂64的推压部64a插入结合在收容在上壳体81内的移动构件87的板状本体86a与下垂片86d之间,下臂65的推压部65a插入结合在收容在下壳体82内的移动构件87的板状本体86a与下垂片86d之间。
通过把手31转动,上壳体81内的移动构件87因上臂64而移动,下壳体82内的移动构件87因下臂65而移动,滚轮29沿正面宽度方向从缺口部21e朝框体11侧突出。
下面对第3实施例的辅助装置中的由把手操作进行的动作进行说明。
图12是表示第3实施例的由把手操作进行的动作的剖视图。图12(a)表示未操作把手的状态,图12(b)表示通过操作把手使滚轮开始从壳体突出的状态,图12(c)表示滚轮从壳体最突出的状态。
如图12(a)所示,在对把手31未施加作用力的状态下,螺旋弹簧69对把手31施力使其从室内侧看位于最左侧。图12(a)中,外窗扇14是被关闭的状态,外窗扇14被设置在框体11上的突起11a引导至室内侧,门档框14a的室内侧的面被推压在设于框体11的密封件11b上。
从外窗扇14被关闭的状态开始,若操作者为了打开外窗扇14而握持把手31并使其向右方移动,则把手单元30以第2销23为中心转动。此时,通过把手单元30的转动,上臂64和下臂65的推压部64a、65a以第2销23为中心转动。通过推压部64a、65a转动,如图12(b)所示,与推压部64a、65a结合的移动构件87的板状本体86a被推压,移动构件87在壳体80的中空部81a内开始移动。通过移动构件87开始移动,设置在移动构件87上的突出部即滚轮29开始沿正面宽度方向从壳体80的缺口部21e突出。通过将把手31朝右方移动地操作,外窗扇扇14开始沿开闭方向朝右方移动。此时,如上所述,滚轮29沿正面宽度方向从缺口部21e突出,将框体11向左方推压。通过该推压力,对外窗扇14施加朝右方移动的力。
当进一步将把手31朝右方移动时,如图12(c)所示,推压部64a、65a进一步转动,滚轮29成为沿正面宽度方向从缺口部21e最突出的状态。此时,外窗扇14进一步朝右方移动,同时滚轮29对框体11进一步朝左方推压。通过该推压力,对外窗扇14进一步施加朝右方移动的力。其结果,外窗扇14离开框体11的密封件11b,即使是小的力也可移动。然后,当手离开把手31后,把手31在螺旋弹簧69的施力下成为图12(a)所示的处于最左侧的状态。此时,上臂64及下臂65朝与打开窗扇时相反的方向转动,移动构件87的下垂片86d被推压部64a、65a推压,滚轮29被收容在壳体80内。
采用本实施形态的门窗设备10及辅助装置20,当为了打开窗扇12、14而转动把手31时,滚轮29朝与打开窗扇12、14的方向相反的方向突出。此时,从窗扇12、14突出的滚轮29对与关闭后的窗扇12、14抵接的框体11进行推压。因此,滚轮29的推压框体11的推压力在打开窗扇12、14的方向进行作用,因而能以较小的力打开窗扇12、14。例如,即使是尺寸大的窗扇,也可利用较小的力容易地打开。
作为打开窗扇12、14时握持的把手31的转动轴的第2销23在沿门档框12a、14a的方向设置,打开窗扇12、14的方向与转动把手31的方向基本相同,故能高效地作用为打开窗扇12、14而操作的力。
另外,由于窗扇12、14的开闭操作是沿门档框12a、14a的方向设置并以转动轴为中心的把手31的操作,因而可将窗扇12、14跟前的空间用作为把手31的移动空间,由操作进行的把手31移动范围不易受到限制。因此,能较大地移动把手31,操作者可一边朝打开窗扇12、14的方向移动体重一边操作把手31,因此能在维持高操作性的同时,实现朝打开窗扇12、14的方向作用辅助力的机构。
采用第1实施例的辅助装置,通过操作把手31,则固定在把手31上的臂35、36使杆26的第1臂部26b移动,隔着第1销22而与第1臂部26b相反侧的第2臂部26c上所设置的滚轮29突出到窗扇12、14的外侧,由于是这种结构,故能将以沿门档框12a、14a的第2销23为中心的转动动作变换为绕沿与窗扇12、14的面(门档框12a、14a)交叉的方向设置的第1销22的摆动动作,可使滚轮29朝框体11侧突出。第1实施例中,由于含有使用了第2臂部26c的长度相对于第1臂部26b的长度之比约为4倍的杆26的杠杆、和使用了固定有操作时被握持的把手的臂35、36的杠杆,因而,可高效地作用欲打开窗扇12、14而操作的力,能以较小的力容易地打开窗扇12、14。
在上述第1实施例中,杆26配置成将第1臂部26b配置在上方、并利用上臂35使第1臂部26b移动,但杆26也可配置成将第1臂部26b配置在第1销22的下方、并利用下臂35使第1臂部26b移动。另外,也可分别设置具有使第1臂部26b位于上方的杆26的杆单元25、和具有使第1臂部26b位于下方的杆26的杆单元25。
采用第2实施例的辅助装置20,利用臂61、62的隔着第2销23而与把手31相反侧所设置的作用杆60使设有滚轮29的滑动部70移动,能使滑动部70朝与为打开窗扇12、14而操作把手31的方向相反的方向移动。因此能以简单的机构实现在打开窗扇12、14时利用滚轮29推压框体11的辅助装置20。
上述第2实施例中,对将作用杆60分别固定在上臂61和下臂62上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只要作用杆60具有足够的刚性,也可将作用杆60的长度例如作成一半程度的长度,固定在上臂61或下臂62的任意一方上。
采用第3实施例的辅助装置20,利用臂64、65的隔着第2销23而与把手31相反侧的推压部64a、65a使设有滚轮29的移动构件87直接移动。因此,臂64、65与移动构件87之间不夹设任何构件,就能使移动构件87朝与为打开窗扇12、14而操作把手31的方向相反的方向移动。因此能以更简单的机构实现在打开窗扇12、14时利用滚轮29推压框体11的辅助装置20。
第3实施例中,对在上下壳体81、82上分别设置移动构件87、具有利用上下臂64、65分别推压框体11的机构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推压框体11的机构也可仅设置在上下壳体81、82中的任意一方上。
上述实施形态中,打开窗扇12、14的方向与转动把手31的方向基本相同。但是,打开窗扇12、14时握持的把手31的转动轴即第2销23是沿门档框12a、14a的方向设置的,随着转动把手31,把手31的转动方向与窗扇12、14进行移动的正面宽度方向逐渐产生偏差。即使在这样的情况下,如上述实施形态那样,把手31除了固定在臂35、36、61、62、64、65上的把手本体32以外还具有沿把手本体32的外周转动的外筒部33,因此,可利用外筒部33的转动来吸收转动把手31而产生的方向的偏差。因此,操作者不在意打开窗扇12、14的方向与转动把手31的方向的偏差就可打开窗扇12、14。
另外,在打开窗扇12、14时,把手31朝接近窗扇12、14的方向转动,但把手31接近窗扇12、14的方向与把手31离开窗扇12、14的方向相比较靠近窗扇12、14打开的方向。因此,能高效地作用欲打开窗扇12、14而操作的力。因此,能实现操作性良好的辅助装置20及门窗设备10。
上述实施形态中,对将把手本体32的上下端部固定在一对臂35、36、61、62、64、65上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把手单元30也可由一根臂和把手31构成,且把手本体32长度方向上的任意位置固定在臂上。另外,虽然把手本体32为圆柱状,将握持部作成沿把手本体32的外周转动自如的外筒部33,但只要握持部是相对把手本体转动自如的结构,把手本体及握持部的水平截面形状不限于圆形。例如,水平截面形状为方形、六角形等的把手本体及握持部也可在它们之间夹着转动自如的构件而构成把手31。
在上述实施形态中,虽然将在转动把手31时朝与打开窗扇14的方向相反的方向突出的突出部作成转动的滚轮29以在推压框体11时减小摩擦阻力,但滚轮29也可不转动。另外,对突出部从门档框侧突出并推压框体11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作成这样的结构通过突出部从合挺框侧突出并对相邻的其他窗扇的合挺框进行推压,从而向打开窗扇的方向施力。
权利要求
1.一种辅助装置,用于打开滑动门窗的窗扇,其特征在于,包括开闭所述窗扇时握持的把手;固定在所述把手上、以所述窗扇的纵框方向的转动轴为中心转动所述把手用的转动臂;以及在为了打开所述窗扇而转动所述把手时,沿正面宽度方向朝与打开所述窗扇的方向相反的方向从所述窗扇突出的突出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与所述窗扇的面交叉的方向的摆动轴;以及摆动自如地固定在所述摆动轴上的杆,该杆具有位于所述摆动轴上方或下方中的任一方的第1臂部及位于另一方并设有突出部的第2臂部,通过由被转动的所述转动臂使所述第1臂部移动,所述杆摆动而使所述突出部突出到所述窗扇的外侧。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在所述臂上隔着所述转动轴而设在所述把手相反侧的作用构件;以及与所述作用构件结合、随着所述把手的转动而被所述作用构件沿正面宽度方向移动的结合件,所述突出部设在所述结合件上。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移动构件,该移动构件与所述转动臂的隔着所述转动轴的所述把手相反侧的部位结合,并随着所述把手的转动而沿正面宽度方向移动,所述突出部设在所述移动构件上。
5.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把手包括固定在所述转动臂上的把手本体;以及设置在所述把手本体上的转动自如的握持部。
6.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当打开所述窗扇时,所述把手朝接近该窗扇的方向转动。
7.一种门窗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具有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辅助装置的窗扇;以及可移动地安装着所述窗扇的框体。
全文摘要
一种辅助装置,用于打开滑动门窗的窗扇,包括开闭窗扇时握持的把手;固定在把手上、以沿着窗扇的纵框的转动轴为中心转动把手用的臂;在为了打开窗扇而转动把手时沿正面宽度方向朝与打开窗扇的方向相反的方向从窗扇突出的突出部。本发明能提供一种能使为打开窗扇而操作的力高效地起作用的辅助装置及门窗设备。
文档编号E05B1/00GK101070742SQ200710104978
公开日2007年11月14日 申请日期2007年5月11日 优先权日2006年5月12日
发明者日高史智, 宫下修一 申请人:Ykk Ap 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