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一种水循环加热床垫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床垫,具体是一种水循环加热床垫。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床上取暖设备主要以电热毯为主,由于采用对电热导线 直接通电发热的工作方式,使用时容易发生受潮触电、导线短路引发火
灾等事故,安全性差;且电热导线工作时在产生热量的同时还会产生对 人体健康有影响的电磁波,长时间使用后会使人产生燥热、口渴难受的 感觉,具有安全性差、不利健康和浪费电能等缺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安全可靠、有益健康、节能、结构简 单和成本低的水循环加热床垫。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水循环加热 床垫,由床垫和设置在床垫内的热7jc循环系统组成,所述的热水循环系
统包括有电加热水箱、设置在水箱内的加热器、交流传感器、热敏感应 器、温控仪、热溶水管和连接热溶水管的循环水泵,所述的电加热水箱 设有一加水口、热水输出口和热水返回口,所述的热水输出口连接循环 水泵,所述的热溶水管一端连接循环水泵另一端和热水返回口连接。 优选的,所述的床垫由下部隔热层、中间加热层、上部吸热层和外
表保护层构成,所述外表保护层包裹床垫主体缝制在下部隔热层上,所
述的热溶水管成U型排列在中间加热层上。
优选的,所述的交流传感器设置在床沿与外部电源连接。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通过热水循环系统使床垫升温且自动恒温的 目的。本实用新型具有安全可靠、有益健康、节能和成本低的特点,具 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图l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电路工作原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水循环加热床垫,由床 垫1和设置在床垫1内的热水循环系统组成,所述的热水循环系统包括 有电加热水箱2、设置在该水箱内的加热器4、设置在水箱外表面的热敏 感应器5、交流传感器6、温控仪7、热溶水管9和连接热溶水管的循环 水泵8组成的热水循环系统,所述的电加热水箱设有一加水口 3,在该水 箱上还设有热水输出口 14和热水返回口 15,所述的热水输出口连4妄循环 水泵8,所述的热溶水管9 一端连接循环水泵8另一端和热水返回口 15 连接,通过循环水泵8使水在热溶水管9里循环。
所述的交流传感器6与外部电源连^r,所述的温控4义7具有i殳定温 度和恒温的作用,水温的变化通过所述的热敏感应器5感应,温控仪7 通过热敏感应器5的感应变化来实施工作或恒温。
所述的床垫主体由下部隔热层11、中间加热层12、上部吸热层13 和外表保护层16构成,该外表保护层包裹床垫主体缝制在下部隔热层11 上,所述的热溶水管9成U型排列在中间加热层12上。
使用时,给水箱加满水,连接好外部电源,接着设定好所需温度, 此时,电加热器、温控仪、热敏感应器和循环水泵同时开始工作,水箱里的水在循环水泵的作用下通过热水输出口开始向热溶水管输出热水, 与此同时,热水返回口开始向水箱返回冷水,水在热溶水管里不间断的 循环,床垫慢慢升温,当热敏感应器感应到水温达到设定温度时,温控 仪自动恒温,电加热器和循环水泵同时停止工作,当热敏感应器感应到 水温下降后,温控仪通过热敏感应器的感应变化使电加热器和循环水泵 又开始工作。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通过热水循环系统4吏床垫升温且自动 恒温的目的。本实用新型具有安全可靠、有益健康、节能和成本低的特 点,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权利要求1.一种水循环加热床垫,由床垫和设置在床垫内的热水循环系统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热水循环系统包括有电加热水箱、设置在水箱内的加热器、交流传感器、热敏感应器、温控仪、热溶水管和连接热溶水管的循环水泵,所述的电加热水箱设有一加水口、热水输出口和热水返回口,所述的热水输出口连接循环水泵,所述的热溶水管一端连接循环水泵另一端和热水返回口连接。
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水循环加热床垫,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床 垫主体由下部隔热层、中间加热层、上部吸热层和外表保护层构成,所 述外表保护层包裹床垫主体缝制在下部隔热层上,所述的热溶水管成U 型排列在中间加热层上。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循环加热床垫,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交 流传感器设置在床沿与外部电源连接。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水循环加热床垫,由床垫和设置在床垫内的热水循环系统组成,所述的热水循环系统包括有电加热水箱、设置在水箱内的加热器、交流传感器、热敏感应器、温控仪、热溶水管和连接热溶水管的循环水泵,所述的电加热水箱设有一加水口、热水输出口和热水返回口,所述的热水输出口连接循环水泵,所述的热溶水管一端连接循环水泵另一端和热水返回口连接。通过热水循环系统使床垫升温且自动恒温,本实用新型具有安全可靠、有益健康、节能、制作简单和成本低的特点,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文档编号A47C21/04GK201131523SQ200720304820
公开日2008年10月15日 申请日期2007年11月28日 优先权日2007年11月28日
发明者马金龙 申请人:马金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