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栓型钥匙校验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32781阅读:20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制栓型钥匙校验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制栓型(tumbler-type)钥匙校验系统,其与包括编码图形 区域的制栓型钥匙一起使用,所述编码图形区域具有表示所述制栓型钥匙之钥 匙编码的一排凹陷部,其中该校验系统(锁闭装置)对钥匙编码进行验证。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使用多种类型的钥匙系统来防止物品、门等未经授权而为第 三人使用。 一般的钥匙系统使用包括把手以及细长钥匙板(亦称为钥匙片)的 钥匙,所述钥匙刻有钥匙编码。将该钥匙板插入锁闭装置的锁芯而使该刻出的 钥匙编码与多个盘形制栓(小的钢制零件)对齐,该盘形制栓受到设在该锁芯 中的弹簧的偏压。当该钥匙板的钥匙编码与该盘形制栓所形成的钥匙形状相配 时,允许用该钥匙来旋转该锁芯。这样,就使得该锁闭装置能够开启及关闭。专利文献1及专利文献2描述了使用卡片钥匙的卡片钥匙系统的实例。图 16示出了卡片钥匙系统81。卡片钥匙系统81包括卡片钥匙82以及锁闭装置 86。卡片钥匙82具有编码区域83,其包括表示卡片钥匙82的钥匙编码的孔 84的阵列。图17示出了处于卡片钥匙82未插入其中之状态下的锁闭装置86 (亦称为 固定组件)。锁闭装置86包括支撑组件90以及由支撑组件90支撑的可移动 组件88。当卡片钥匙82插入锁闭装置86以执行钥匙操作时,可移动组件88 相对于支撑组件90而作移动。可移动组件88与支撑组件90可分别称为可移 动侧与固定侧。多个销形制栓87设为在可移动组件88与支撑组件90中延伸。 各销形制栓87包括容纳在可移动组件88内的锁销89,以及容纳在支撑组件 90内的塞柱销91。通过制栓弹簧92使得塞柱销91向锁销89偏压。多个销形 制栓87包括第一销形制栓87a与第二销形制栓87b。各第一销形制栓87a中, 当卡片钥匙82未插入锁闭装置86中时,塞柱销91与可移动组件88及支撑组 件90都接触。各第二销形制栓87b中,当卡片钥匙82未插入锁闭装置86时, 锁销89和塞柱销91之间的剪切线与可移动组件88和支撑组件90之间的剪切线对齐。如图18所示,当正确的卡片钥匙82插入锁闭装置86时,在各销形制栓 87 (第一销形制栓87a与第二销形制栓87b)中,锁销89和塞柱销91之间的 剪切线与可移动组件88和支撑组件90之间的剪切线对齐。这允许可移动组件 88相对于支撑组件90作移动,以使锁闭装置86可以关闭与打开。如图19所示,若插入锁闭装置86的卡片钥匙82为不正确的钥匙,卡片 钥匙82的孔84与第一销形制栓87a对齐,并且第二销形制栓87b与卡片钥匙 82的无孔部85对齐。在这样的第一销形制栓87a中,塞柱销91的位置有所降 低,其降低的量为锁销89的末端容纳到孔84中的量。由此,塞柱销91与可 移动组件88和支撑组件90都接合。在这样的第二销形制栓87b中,锁销89 的末端通过卡片钥匙82的无孔部85而上升。由此,锁销89与可移动组件88 和支撑组件90都接合。从而,销形制栓87禁止可移动组件88相对于支撑组 件90作移动。由此,无法用不正确的钥匙来执行锁闭装置86的打开与关闭。 [专利文献l]注册号为3090369的日本实用新型 [专利文献2]第2004-76375号日本专利公开发明内容当卡片钥匙82从锁闭装置86中取出或者插入锁闭装置86时,各销形制 栓87向上或向下移动,移动量与所述卡片钥匙82的厚度相应。若卡片钥匙82 较薄,销形制栓87的向上移动距离及向下移动距离则较小。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制栓型钥匙校验系统,其防止锁闭装置的未经授权的打 开与关闭。本发明的一个方面为一种包括制栓型钥匙与锁闭装置的制栓型钥匙校验 系统。所述制栓型钥匙具有编码图案区域,所述编码图案区域包括一或多个凹 陷部与一或多个非凹陷部的阵列,所述阵列表示所述制栓型钥匙的钥匙编码。 所述制栓型钥匙可插入所述锁闭装置。所述锁闭装置包括支撑部件以及可相对 所述支撑部件移动的可移动部件。多个制栓设置成可与所述支撑部件及所述可 移动部件接合。在所述制栓型钥匙的插入期间,所述多个制栓各自分别与所述 一或多个凹陷部中的一个或者一或者多个非凹陷部中的一个相对应。多个编码 校验偏压部件,其分别对所述多个制栓进行偏压。所述制栓型钥匙校验系统执 行所述制栓型钥匙的校验,该校验根据所述多个制栓在所述制栓型钥匙插入期 间是否与所述支撑部件及所述可移动部件接合而进行。所述制栓型钥匙校验系 统还包括至少一个用于加强所述制栓的锁闭强度的锁闭机构。所述至少一个锁 闭机构包括具有两件式结构的锁构件,所述两件式结构包括可移动地容纳在所 述可移动部件中的第一构件,以及可移动地容纳在所述支撑部件中的第二构件。锁闭加强偏压部件,其对所述锁构件进行偏压。处于所述制栓型钥匙插入 所述锁闭装置之前的状态与所述制栓型钥匙正插入所述锁闭装置的状态中至 少一个状态期间,所述至少一个锁闭机构通过使所述第一构件或第二构件与所 述可移动部件和所述支撑部件都接合而加强所述制栓的锁闭强度。结合附图,参考下文之以实例的方式阐述本发明主旨的描述,可明白本发 明的其他方面与优点。


参考下文之现时较佳实施例的描述以及附图,可最佳地理解本发明及其目 的与优点。图1为免钥匙操作系统的方块图;图2为用于机械操作型车门锁闭系统的锁闭装置与卡片钥匙的立体图; 图3为该卡片钥匙的平面图;图4为不包括该卡片钥匙的该锁闭装置的剖视图;图5 (a)为带有正确的卡片钥匙的该锁闭装置的剖视图,及图5 (b)及5(C)为带有不正确卡片钥匙的该锁闭装置的局部放大图; 图6为用该卡片钥匙打开时该锁闭装置的剖视图; 图7为用该卡片钥匙关闭时该锁闭装置的剖视图;图8为处于该卡片钥匙插入之前及插入期间之状态的第一锁构件的剖视图;图9为处于该卡片钥匙插入之前及插入期间之状态的第二锁构件的剖视图;图IO为带有卡片钥匙的锁构件的剖视图;图11为该锁构件在该卡片钥匙插入期间的剖视图;图12为处于该卡片钥匙完全插入之状态下的该锁构件的剖视图;图13为带有不正确的卡片钥匙的该锁闭装置的剖视图;图14为带有无孔板的该锁闭装置的剖视图;图15为另一实例的锁构件的前视图;图16为现有技术中卡片钥匙系统的平面图;图17为图12所示的锁闭装置的剖视图;图18为现有技术中带有正确的卡片钥匙的锁闭装置的剖视图;图19为现有技术中带有不正确的卡片钥匙的锁闭装置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描述根据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制栓型钥匙校验系统。如图1所示,车辆1包括执行车辆操作的免钥匙操作系统2,所述车辆操 作包括在非物理地操作车辆钥匙的情况下锁闭及解锁车门,以及起动及停止发 动机。免钥匙操作系统2使用通过无线通信发射唯一 ID编码(钥匙编码)的车辆钥匙(后文称为便携设备3)。免钥匙操作系统2中,车辆1发射请求该 ID编码的请求信号Srq。便携设备3响应该请求信号Srq,经由窄带无线通信 将包括该ID编码的ID信号Sid返回至车辆1。若便携设备3的该ID编码与车 辆1的ID编码匹配,免钥匙操作系统2能够打开及关闭车门,并且能够起动 及停止发动机。免钥匙操作系统2为电子钥匙系统的一个例子,且便携设备3 为电子钥匙的一个例子。免钥匙操作系统2包括智能进入系统4,其无需车辆钥匙的物理操作就可 锁闭及解锁车门。现描述智能进入系统4。车辆1包括校验ECU5,其用于对 纟圣由窄带无线通'信卞妾收的该ID '信号Sid中的'便携^设备3的该ID编码进行'校验。 校验ECU5连接至车外LF发射机6、车内LF发射机7、以及RF接收机8。车 外LF发射机6设在车辆1的各车门中,以经由无线通信而将低频(LF带)信 号发射至车外。车内LF发射机7设在车内(例如,地板等之中),以经由无 线通信而将LF带信号在车内发射。RF接收机8设在车中(例如,后视镜等之 中),以经由无线通信接收RF带信号。LF发射机6及7经由无线通信发射该 请求信号Srq。具体地,车外LF发射机6在该车辆周围形成用于请求信号Srq 的通信区域(车外通信区域)。车内LF发射机7在该遍及整个车辆内部形成 用于请求信号Srq的通信区域(车内通信区域)。校验ECU5连接至例如设在车辆外侧的门把手中的接触传感器9。接触传 感器9检测有人在车门锁闭时触摸车把手10以解锁车门。校验ECU5连接至 例如设在门把手10中的锁闭按钮11。按动锁闭按钮ll以锁闭已解锁的车门。 校验ECU5连接至车门ECU12,其经由车内LAN13控制车门的锁闭与解锁。 车门ECU12通过根据来自校验ECU5的命令驱动门锁电机14而锁闭及解锁车 门。便携设备3包括通信控制单元15,其控制同车辆1进行的无线通信。通信 控制单元15连接至接收LF带信号的LF接收单元16,以及根据通信控制单元 15的命令发射RF带信号的RF发射单元17。 LF接收单元16解调LF带信号, 所述信号由LF接收机电路19中的LF接收天线18接收,并且将该已解调的信 号提供至通信控制单元15作为已接收数据。RF发射单元17用RF发射机电路 20对来自通信控制单元15的发射数据进行调制、使用便携设备3所唯一的ID 编码生成RF带的ID信号Sid、并且将该ID信号Sid从RF发射天线21发射。当车辆l处于停泊状态(发动机停止且车门锁闭),校验ECU5间歇地将 LF带的请求信号Srq发射至车外LF发射机6,并且在车辆周围形成车外通信区域。当便携设备3进入该车外通信区域并且用LF接收单元16接收该请求信 号Srq时,便携设备3响应该请求信号Srq而将该ID信号Sid发射至RF发射 单元17作为该RF带无线信号,该ID信号Sid包含寄存在存储器22中的ID 编码。校验ECU5中,用寄存在存储器23中的该ID编码对包含在该ID信号 Sid之内并且由RF接收机8接收的便携设备3的该ID编码进行校验(车外校 验)。当该车外校验完成,经过固定的时间段之后,校验ECU5在存储器23 中设置车外校验标志,并且在该时间段期间激活处于待机状态的接触传感器9。 当已激活的接触传感器9检测到该车外门把手巳被触摸时,车门ECU12通过 门锁电机14生成某一方向上的转动而解锁已锁闭的车门。在车辆1处于未移动的情况下(发动机停止且车门解锁),当检测到按动 锁闭按钮11时,校验ECU5将该请求信号Srq发射至车外LF发射机6。校验 ECU5对响应该请求信号Srq而从便携设备3返回的该ID信号Sid执行车外校 验。当该车外校验完成时,校验ECU5向车门ECU12提供车门锁闭请求。车门 ECU12响应该车门锁闭请求而通过门锁电机14生成另一个方向上的转动而锁 闭巳解锁的车门。免钥匙操作系统2包括一次按压式(one-push)发动机起动系统24,其使 得能够通过仅操作车辆开关而起动及停止发动机。不必物理操作车辆钥匙。现 描述一次按压式发动机起动系统24。车辆1包括对发动机25执行点火控制与 燃料喷射控制的发动机ECU26、根据换档杆的操作而控制自动传动的换档机构 ECU27、以及执行用于车内电气元件供电管理的供电ECU28。 ECU26 28经由 车内LAN13连接至包括校验ECU5在内的各个ECU。切换车辆1的供电状态时操作的发动机开关29设在车辆1的驾驶座附近。 发动机开关29为按动操作(push叩eration)型,并且包括受按动的开关部29a。 发动机开关29通过电气配线连接至供电ECU28。发动机开关29具有将发动机 25转换为已起动状态或已停止状态的发动机起动与停止功能,以及将车辆1的 动力供应状态转换为OFF状态、ACC ON状态,或者IG ON状态的动力供应 转换操作功能。供电ECU28连接至检测车辆1的行进速度的车速传感器30,以及检测刹 车板的踩踏量的刹车传感器31。供电ECU28基于来自车速传感器30的车速信 息识别车辆1的当前行进速度,并且根据来自刹车传感器31的刹车板踩踏量 信息判定该刹车板的踩踏。供电ECU28连接至ACC继电器32、 IG继电器33、 以及起动器继电器34,所述ACC继电器33连接至各个车内配件,所述IG继 电器33连接至发动机ECU26,所述起动器继电器34连接至发动机25的起动 器电机。在该车外校验完成且车门解锁时,校验ECU5使用门控灯开关35得出驾驶员随着车门打开而进入车辆。校验ECU5通过将该请求信号Srq发射至车内 LF发射机7而在整个车辆内部形成该车内通信区域。当使用RF接收机8从位 于该车内通信区域中的便携设备3接收作为响应的该ID信号Sid时(车内校 验),校验ECU5将包含在该ID信号Sid中的便携设备3的该ID编码与寄存 在校验ECU5中的该ID编码进行校验。当该车内校验完成时,校验ECU5在 存储器23中设置车内校验完成标志。当驾驶员按动发动机开关29以切换车辆1的动力供应状态时,供电ECU28 首先检查校验ECU5,并且判定该车内校验是否完成。当由校验ECU5通知该 车内校验已完成时,供电ECU28得出该车内校验已完成。当由校验ECU5通知 该车内校验还未满足时,供电ECU28指令校验ECU5重新执行该车内校验,并 且重新检查该车内校验是否已完成。甚至在校验ECU5重新执行该车内校验后, 供电ECU28还是判定该车内校验还未完成,除非由校验ECU5通知该车内校验 已完成。当在该刹车板被踩踏且发动机25停止的状态下按压发动机开关29时,只 要该车内校验满足,供电ECU28激活三个继电器32 34以起动发动机25,然 后向发动机ECU26输出激活信号。当接收该激活信号时,发动机ECU26检査 该车内校验的结果,然后通过执行经由加密通信的配对来检查校验ECU5与发 动机ECU26的配对是否正确。若这两个条件都满足,发动机ECU26开始点火 控制以及燃料喷射控制以起动发动机25。在车辆1停止移动(车速"0")且发 动机25仍然运行的时候按动发动机开关29的状态下,供电ECU28停用所有 的继电器32 34以停止发动机25。在满足以下条件,即发动机25停止、该车内校验完成、且该换档杆处于P 范围位置的情况下,当按动发动机开关29,但未踩踏该刹车板时,无论何时按 动发动机开关29,供电ECU28依次将该动力供应状态转换为OFF状态—ACC ON状态—IG ON状态—OFF状态。上述情况下,当按动发动机开关29 —次时, 车辆1的该动力供应状态从OFF状态切换为ACC状态。此状态后,当再按动 发动机开关29—次时,车辆1的该动力供应状态切换为IG ON状态。此状态 后,当再按动发动机开关29 —次时,车辆1的该动力供应状态返回为OFF状 态。车辆1包括防盗机构系统36,用于使用结合在便携设备3中的通信标签组 件执行无线ID校验。防盗机构系统36包括防盗机构ECU37。防盗机构ECU37 包括CPU及存储器,并且连接至车内LAN13。防盗机构ECU37连接至应答机 钥匙线圈38,其用作防盗机构系统36的车辆天线。应答机钥匙线圈38绕在发 动机开关29的壳体中的开关部29a周围。便携设备3结合有用于发射该唯一的 ID编码数字的应答机(亦称为通信标签组件)。现描述防盗机构系统36。通过将便携设备3放置在应答机钥匙线圈38附 近而从应答机钥匙线圈38发射驱动无线电波Siv。该驱动无线电波Siv激活便 携设备3中的应答机39,这样,便携设备3作出响应而返回应答机编码信号 Str。防盗机构ECU37对该应答机编码信号Str包含的编码数字进行ID校验(防 盗机构校验)。为了通过按动发动机开关29而起动发动机25,检查该车内校 验的完成情况作为鉴定操作。当进行该检查时,可能出现这样的情况,g卩,使 用免钥匙操作系统2且该ID校验完成(车内校验完成),或者出现这样的情 况,S卩,当使用免钥匙操作系统2或者防盗机构系统36时,该ID校验完成。现描述图2所示的机械操作型车门锁闭系统40。当必须使用机械钥匙的物 理钥匙操作来锁闭及解锁车门时,机械操作型车门锁闭系统40是有利的。由 于免钥匙操作系统2是电气型的,若免钥匙操作系统2失效或者便携设备3的 电池耗尽时,则无法同通过免钥匙操作系统2来锁闭及解锁车门。使用机械操 作型车门锁闭系统40来使得车门能够在这些情况下锁闭及解锁。机械操作型车门锁闭系统40包括附接在车门la (驾驶座车门)外壁的锁 闭装置41,以及机械钥匙42。将机械钥匙42插入锁闭装置41,并且物理地操 作以打开(解锁状态)或关闭(锁闭状态)锁闭装置41。较佳实施例中,机械 钥匙42为卡片型(平板型),由此亦称为卡片钥匙42。机械操作型车门锁闭 系统40可称为卡片钥匙型车门锁闭系统。在正确的卡片钥匙42插入锁闭装置 41的钥匙孔43中的状态下,通过将卡片钥匙42从起始位置移动至第一位置(例 如,向上)而锁闭车门。在正确的卡片钥匙42插入锁闭装置41的钥匙孔43 中的状态下,通过将卡片钥匙42从起始位置移动至第二位置(例如,向下) 而解锁车门。卡片钥匙42为制栓型钥匙的一个例子。机械操作型车门锁闭系 统40为制栓型钥匙校验系统的一个例子。在诸如智能进入系统4失效或者便携设备3的电池耗尽等紧急情况下,使 用机械操作型车门锁闭系统40。卡片钥匙42在紧急情况下用作紧急钥匙。卡 片钥匙42是平的,且尺寸与一般的信用卡类似。由此,可以与信用卡相同的 方式,将卡片钥匙42放在钱夹、名片盒等中携带。如图3所示,卡片钥匙42的钥匙体44 (也称为壳部)具有编码图案区域 45。编码图案区域45中形成一或多个孔46以及一或多个非孔部47。编码图案 区域45中的孔46与非孔部47的阵列(图案)表示机械操作型车门锁闭系统 40的机械钥匙的钥匙编码。孔46与非孔部47以图3中的箭头A与B的方向 形成在编码图案区域45中。图3所示的例子中, 一共有14个(一列7个,共 两列)孔46与非孔部47。孔46与非孔部47的总数量并不限于14个,而是可 根据所需的安全级别、钥匙及锁闭装置的尺寸、成本等进行改变。编码图案区 域45设在钥匙体44的远端附近。各个孔46可为穿过钥匙体44的圆形通孔,如穿孔,但其不是必须为圆形的。非孔部47可为凸部。孔46为一或多个凹陷 部的例子。非孔部47为一或多个非凹陷部的例子。如图4 9所示,锁闭装置41包括滑动部壳体48。滑动部壳体48为锁闭 装置41的本体部,且为盒形。滑动部壳体48的侧壁上形成有钥匙孔43 (见图 2)。滑动部壳体48附接至车门la的外壁。滑动部49容纳在滑动部壳体48 中的容纳空间48a中,以使其可相对于滑动部壳体48移动(直线移动)。滑动 部49由板形成。滑动部49可在滑动部壳体48的容纳空间48a中以Rl方向(图 6)以及R2方向(图7)移动。滑动部壳体48为支撑部件的一个例子。滑动部 49为可移动部件的一个例子。滑动部壳体48可称为锁闭装置41的固定侧,并 且滑动部49可称为锁闭装置41的可移动侧。滑动部壳体48与滑动部49之间设有多个销形制栓50以将滑动部49固定 至滑动部壳体48,并且使得当未使用正确的卡片钥匙42时,无法进行锁闭及 解锁操作。当卡片钥匙42插入锁闭装置41时,所述多个销形制栓50各面向 孔46及非孔部47中的一个。由此,销形制栓50的数量与卡片钥匙42上的孔 46和非孔部47的总数量相等。销形制栓50为制栓部件的一个例子。各销形制栓50包括塞柱销52,其可移动地容纳在形成于滑动部壳体48中 的壳体侧容纳孔51之中,以及包括锁销54,其可移动地容纳在形成于滑动部 49中的滑动部侧容纳孔53之中。通过容纳在壳体侧容纳孔51之中的制栓弹簧 55使销形制栓50保持朝滑动部49偏压。锁销54长于塞柱销52。锁销54的 末端形成圆形表面,例如,半球状表面。制栓弹簧55为编码校验偏压部件的 一个例子。销形制栓50包括一或多个第一销形制栓50a,其中锁销54较短,以及一 或多个第二销形制栓50b,其中锁销54较长。第一销形制栓50a位于与插入锁闭装置41的正确卡片钥匙42的非孔部47 相对应的位置。当如图4状态所示的卡片钥匙42未插入锁闭装置41时,或者 如图5 (b)状态所示的使得第一销形制栓50a进入不正确的卡片钥匙42的孔 46时,各第一销形制栓50a的塞柱销52与滑动部壳体48及滑动部49都接合 (销形制栓接合状态),接合长度为恒定的接合长度Kl,并且限制滑动部49 的移动。当如图5 (a)状态所示地正确的卡片钥匙42插入锁闭装置41时,第 一销形制栓50a利用卡片钥匙42的非孔部47而克服相应的制栓弹簧55的偏压 力而向上移动,移动量与该接合长度Kl相对应。各第一销形制栓50a的塞柱 销52和锁销54之间的剪切线(塞柱销52的两个组件之间的剪切线)变得与 滑动部壳体48和滑动部49之间的剪切线(滑动部49的滑动表面)对齐(销 形制栓未接合状态)。该销形制栓未接合状态中的第一销形制栓50a不限制滑 动部49的移动。第二销形制栓50b位于与插入锁闭装置41的正确卡片钥匙42的孔46相 对应的位置。当如图4状态所示的卡片钥匙42未插入锁闭装置41时,或者如 图5 (a)所示的使得第二销形制栓50b进入正确的卡片钥匙42的孔46时,各 第二销形制栓50b的塞柱销52和锁销54之间的剪切线与滑动部壳体48和滑 动部49之间的剪切线对齐(销形制栓未接合状态)。该销形制栓未接合状态 中的第二销形制栓50b不限制滑动部49的移动。当如图5 (c)状态所示的不 正确的钥匙插入锁闭装置41时,第二销形制栓50b利用非孔部47而克服相应 的制栓弹簧55的偏压力而向上移动。第二销形制栓50b与滑动部壳体48及滑 动部49都接合(销形制栓接合状态),并且限制滑动部49的移动。各第二销 形制栓50b的上升量为各第二销形制栓50b中的锁销54的接合长度Kl。该销 形制栓50a与50b为制栓部件的例子。滑动部49通过传递机构(未示)连接至锁定插销(未示)或者车门la的 车门锁闭部件。该传递机构将滑动部49的移动传递及转换为该锁定插销的打 开与关闭。参见图7与8,当卡片钥匙42插入锁闭装置41时,滑动部49变得 从中间位置在两个方向上移动。当滑动部49以一个方向(图6中的箭头R1方 向)从该中间位置移动时,该传递机构将滑动部49的该移动转换为该锁定插 销的凸出操作以锁闭车门la。当滑动部49以另一个方向(图7中的箭头R2方向)从该中间位置移动时,该传递机构将该移动转换为该锁定插销的回縮操 作以解锁车门la。参见图9及10,机械操作型车门锁闭系统40包括锁闭机构56,其增大将 滑动部49固定至滑动部壳体48的销形制栓50的锁闭强度。现描述锁闭机构 56。锁闭机构56包括钥匙非插入致动锁闭机构56a以及钥匙插入致动锁闭机构 56b。钥匙非插入致动锁闭机构56a在卡片钥匙42未插入锁闭装置41期间起作 用。钥匙插入致动锁闭机构56b在钥匙插入期间(钥匙插入操作)起作用,所 述钥匙插入期间为从卡片钥匙42进入锁闭装置41之时至卡片钥匙恰要完全插 入锁闭装置41之前的这段时间。 '钥匙非插入致动锁闭机构56a包括销形第一锁片锁构件57。结构与销形制 栓50基本相同的第一锁片锁构件57包括塞柱片塞柱构件59、滑动部片滑动部 构件61、以及锁片锁构件弹簧62。塞柱片塞柱构件59可相对于形成在滑动部 壳体48中的第一容纳部58移动。滑动部片滑动部构件61可相对于形成在滑 动部49中的第二容纳部60移动。锁片锁构件弹簧62使塞柱片塞柱构件59(某 些情况下,使滑动部片滑动部构件61与塞柱片塞柱构件59) —直向滑动部49 偏压。第一锁片锁构件57可为平行六面体形。第一锁片锁构件57最好比销形 制栓50宽。滑动部片滑动部构件61具有由圆形表面形成的末端,例如,半球 形表面。若滑动部片滑动部构件61具有这样的末端,则卡片钥匙42插入锁闭装置41时,可平滑地升高滑动部片滑动部构件61。塞柱片塞柱构件59对应于 第二片,滑动部片滑动部构件61为第一片的例子,且锁片锁构件弹簧62为锁 闭加强偏压部件的例子。钥匙插入致动锁闭机构56b包括销形第二锁构件63。结构与第一锁构件 57基本相同的第二锁构件63包括塞柱构件59、滑动部构件61、以及锁构件弹 簧62。第二锁构件63的塞柱构件59短于第一锁构件57的塞柱构件59。第二 锁构件63的滑动部构件61长于第一锁构件57的滑动部构件61。第一锁构件 57与第二锁构件63为锁构件的例子。如图2及3所示,卡片钥匙42包括形成在与编码图案区域45隔开之位置 处的开口64。当卡片钥匙42完全插入锁闭装置41时,开口64容纳第二锁构 件63 (具体的,滑动部构件61的末端部)。开口 64可为与第二锁构件63的 截面形状对应的四边形。然而,开口 64可为任何形状,只要其可容纳第二锁 构件63。卡片钥匙42包括位于当卡片钥匙42完全插入锁闭装置41时面对第 一锁构件57之位置处的遮盖部65。遮盖部65未开口。当卡片钥匙42变得完 全插入锁闭装置41时,该覆盖部65升高第一锁构件57。如图10所示,在卡片钥匙未插入锁闭装置41的状态下,第一锁构件57 因相应锁构件弹簧62的偏压力而抵靠滑动部49。当第一锁构件57位于这一位 置时,第一锁构件57的滑动部构件61完全容纳在第二容纳部60中。此外, 第一锁构件57的塞柱构件59与滑动部壳体48以及滑动部49都接合。该状态 称为锁构件接合状态。当处于该锁构件接合状态时,第一锁构件57加强将滑 动部49保持在固定状态的塞柱销52的锁闭强度。如图11所示,在卡片钥匙42插入锁闭装置41的状态下,卡片钥匙42克 服锁构件弹簧62的偏压力而升高第一锁构件57,上升的量与接合长度K2相对 应。这使得第一锁构件57中塞柱构件59与滑动部构件61之间的剪切线与滑 动部壳体48与滑动部49之间的剪切线对齐。这一状态下,第一锁构件部不再 加强销形制栓50的锁闭强度。该状态称为锁构件未接合状态,或者加强取消 状态。如图10所示,在卡片钥匙未插入锁闭装置41的状态下,第二锁构件63 因相应锁构件弹簧62的偏压力而抵靠滑动部49。当第二锁构件63位于这一位 置时,第二锁构件63的滑动部构件61的基部,即,塞柱构件59与滑动部构 件61之间的剪切线,与滑动部壳体48与滑动部49之间的剪切线对齐。由此, 第二锁构件63处于锁构件未接合状态,以及未加强销形制栓50锁闭强度的加 强取消状态。如图11所示,钥匙插入期间,卡片钥匙42克服锁构件弹簧62 的偏压力而升高第二锁构件63。第二锁构件63的滑动部构件61与滑动部壳体 48及滑动部49都接合。由此,第二锁构件63处于锁构件接合状态,并且加强将滑动部49保持在固定状态的塞柱销52。如图12所示,在卡片钥匙42变得完全插入锁闭装置41的状态下,第二 锁构件63通过相应锁构件弹簧62的偏压力而向滑动部49移动,并且进入卡 片钥匙42的开口 64中。塞柱构件59与滑动部构件61之间的剪切线与滑动部 壳体48与滑动部49之间的剪切线对齐(锁构件未接合状态)。这一状态下, 通过卡片钥匙42的遮盖部65升高第一锁构件57,并且将其保持在锁构件未接 合状态。由此,当卡片钥匙42完全插入锁闭装置41时,第一锁构件57及第 二锁构件63都处于加强消除状态。这使得滑动部49可移动。如图4 9所示,滑动部49具有与钥匙孔43连通的钥匙槽49a。钥匙槽49a 具有与销形制栓50的末端接触的表面(钥匙槽49a的底面)。这一表面包括多 个销容纳凹槽66。销形制栓50 (锁销54)的该末端容纳在相应的销容纳凹槽 66中。各销容纳凹槽66用以增加相应销形制栓50的上升量,并且增加销形制 栓50的接合长度K1。此外,各销容纳凹槽66从钥匙槽49a起的深度,是使得 该接合长度Kl在一范围内为最大来决定的,在该范围内卡片钥匙42插入锁闭 装置41时卡片钥匙42的边缘能够进入锁销54的末端下的间隙中。销容纳凹 槽66的深度决定为,可使得相应锁销54的半球形末端的一部分从销容纳凹槽 66露出。销容纳凹槽66与钥匙槽49a的关系为,钥匙槽49a被从各销容纳凹槽66 的底部(收纳相应销形制栓50之末端的座面)到滑动部49和滑动部壳体48 间剪切线之间的部分隔开。换言之,钥匙槽49a在滑动部49中以位于从各销容 纳凹槽66的底部到滑动部49和滑动部壳体48间剪切线当中的某个中间高度 处延伸。如图8 12所示,滑动部49中的钥匙槽49a的该底面包括与第一锁构件 57以及第二锁构件63的末端接触的座面,以及锁构件容纳凹槽67,所述凹槽 的深度足以部分地容纳锁构件57及63的末端(即滑动部构件61)。以与销容 纳凹槽66的方式相同,锁构件容纳凹槽67增加锁构件57及63的上升量,并 且用以增加锁构件57及63的接合长度K2。较佳地,锁构件容纳凹槽67的深 度是使得该接合长度K2在一范围内为最大而决定,在该范围内卡片钥匙42插 入锁闭装置41时卡片钥匙42的边缘能够进入锁构件57及63的末端之下的间 隙中。例如,锁构件容纳凹槽67的深度决定为锁构件57及63的半球形末端 的一部分从锁构件容纳凹槽67露出。锁构件容纳凹槽67为容纳部的一个例子。锁构件容纳凹槽67与钥匙槽49a的关系为钥匙槽49a被从各销锁构件容纳 凹槽67的底部(收纳相应锁构件之末端的座面)到滑动部49和滑动部壳体48 间剪切线之间的部分隔开。换言之,钥匙槽49a在滑动部49中以位于从各锁构 件容纳凹槽67的底部到滑动部49和滑动部壳体48间剪切线当中的某个中间高度处延伸。现描述机械操作型车门锁闭系统40的操作。当驾驶员试图进入处于停泊状态(发动机停止、车门锁闭的状态)的车辆1时,若免钥匙操作系统2失效或者便携设备3的电池耗尽,无法用免钥匙操 作系统2来解锁车门。这样,驾驶员使用机械操作型车门锁闭系统40来解锁 车门la。驾驶员可将机械操作型车门锁闭系统40的卡片钥匙42放在钱夹、名 片盒等中携带。驾驶员将卡片钥匙42插入锁闭装置41的钥匙孔43。当卡片钥 匙42插入锁闭装置41时,滑动部49处于中间位置。如图4所述的状态,当卡片钥匙42未插入锁闭装置41时,第二销形制栓 50b处于该销形制栓未接合状态。然而,第一销形制栓50a处于销形制栓接合 状态。第一销形制栓50a限制滑动部49相对于滑动部壳体48作移动。由此, 即使有人将其手指插入锁闭装置41的钥匙孔43以强行移动滑动部49之时, 也不能移动滑动部49。以此方式,可防止锁闭装置41未经授权而打开与关闭。如图8及10所示的状态,当卡片钥匙42未插入锁闭装置41时,通过相 应的锁构件弹簧62而将第一锁构件57推向滑动部49,由此第一锁构件57处 于锁构件接合状态。第一锁构件57的塞柱构件59与滑动部壳体48及滑动部 49都接合,接合长度为K2。由此,滑动部49固定至滑动部壳体48。此外,如 图9及10所示,通过相应的锁构件弹簧62而将第二锁构件63推向滑动部49, 由此第二锁构件63处于锁构件未接合状态。第二锁构件63中塞柱构件59与 滑动部构件61间的剪切线与滑动部壳体48与滑动部49之间的剪切线对齐。 由此,这一状态下,第二锁构件63不将滑动部49固定至滑动部壳体48。以此方式,两件锁构件57及63中,第一锁构件57将滑动部49固定至滑 动部壳体48。这加强了将滑动部49固定至滑动部壳体48的销形制栓50的锁 闭强度。当卡片钥匙42未插入锁闭装置41时,销形制栓50与宽度宽于销形 制栓50的第一锁构件57合作将滑动部49固定至滑动部壳体48。因此,在卡 片钥匙42未插入的状态下,即使在执行未经授权的操作以强行移动滑动部49 之时,也难以移动滑动部49。如图9及11所示,钥匙插入操作期间,卡片钥匙42的边缘进入锁构件57 及63的末端之下的间隙中。从而,卡片钥匙42克服相应锁构件弹簧62的偏 压力而升高第一锁构件57,如图11所示。由此,第一锁构件57从锁构件接合 状态转换为锁构件未接合状态。此外,第一锁构件57中塞柱构件59与滑动部 构件61之间的剪切线与滑动部壳体48与滑动部49之间的剪切线对齐。相对 的,卡片钥匙42克服相应锁构件弹簧62的偏压力而升高第二锁构件63,如图 ll所示。由此,第二锁构件63从锁构件非接合状态转换为锁构件接合状态。 由此,第二锁构件63与滑动部壳体48和滑动部49都接合。因此,钥匙插入操作期间,第二锁构件63取代第一锁构件57来加强将滑动部49固定至滑动部壳体48的锁闭强度。钥匙插入操作期间,销形制栓50 与宽度宽于销形制栓50的第二锁构件63合作将滑动部49固定至滑动部壳体 48。因此,在钥匙正插入锁闭装置41的状态下,即使在使用执行未经授权的 钥匙以强行移动滑动部49之时,也难以移动滑动部49。当将卡片钥匙42插入钥匙孔43时,卡片钥匙42的边缘进入销形制栓50 的末端之下的间隙,并且藉此升高销形制栓50。当卡片钥匙42完全插入钥匙 孔43时,锁闭装置41的销形制栓50面向卡片钥匙42的相应孔46及非孔部 47。若卡片钥匙42为正确的钥匙,卡片钥匙42的非孔部47位于与第一销形 制栓50a相应的位置,且卡片钥匙42的孔46位于与第二销形制栓50b相应的 位置,如图5 (a)所示的状态。若卡片钥匙42为正确的钥匙,通过卡片钥匙42的相应非孔部47克服制 栓弹簧55的偏压力而使得各第一销形制栓50a向上移动,移动的距离为与卡片 钥匙42的板厚和销容纳凹槽66的深度之和。第一销形制栓50a的塞柱销52 和锁销54之间的剪切线与滑动部壳体48和滑动部49之间的剪切线对齐(销 形制栓未接合状态)。第二销形制栓50b配合进入卡片钥匙42的相应孔46中, 并且由此通过制栓弹簧55使第二销形制栓50b朝向滑动部49,并且第二销形 制栓50b的塞柱销52和锁销54之间的剪切线与滑动部壳体48和滑动部49之 间的剪切线对齐(销形制栓未接合状态)。如图12的状态所示,当卡片钥匙42完全插入锁闭装置41时,卡片钥匙 42的开口 64变得与第二锁构件63对齐。由此,第二锁构件63 (具体的,滑 动部构件61的末端)通过相应锁构件弹簧62的推动力而移入卡片钥匙42的 开口64,并且转换为锁构件未接合状态。第二锁构件63的塞柱构件59与滑动 部构件61之间的剪切线与滑动部壳体48与滑动部49之间的剪切线对齐。此外,当卡片钥匙42完全插入锁构件装置41时,卡片钥匙42的遮盖部 65与第一锁构件57对齐。由此,第一锁构件57不移动,且保持在锁构件未接 合状态。因此,当卡片钥匙42完全插入锁构件装置41时,第一锁构件57与 第二锁构件63都处于锁构件未接合状态。这允许滑动部49相对于滑动部壳体 48移动。这样,当第一销形制栓50a与第二销形制栓50b处于销形制栓非接合状态, 同时第一锁构件57与第二锁构件63都处于锁构件非接合状态时,而锁闭装置 41处于滑动部49可相对于滑动部壳体48移动的滑动部可移动状态。当锁闭装 置41处于该滑动部可移动状态时,可使用卡片钥匙42使滑动部49从该中间 位置移动。因此,若正确的卡片钥匙42插入锁闭装置41中且以一个方向移动 (图6中的箭头R1的方向)以使滑动部4 9以该方向移动(如图6所示的状态),该移动则由传递机构传递至锁定插销。这使得该锁定插销从凸出位置回縮,并且解锁车门la。每个销形制栓50的塞柱销52和锁销54必须互相面对面而使得销形制栓 50可向上及向下移动。即,除非各销形制栓50的塞柱销52和锁销54互相面 对,否则无法从锁闭装置41中取出卡片钥匙42。因此,解锁车门la之后,驾 驶员通过将滑动部49移动至该中间位置而将卡片钥匙42返回至初始位置,以 将卡片钥匙42从锁闭装置41中取出。然后,驾驶员从锁闭装置41中拔出卡 片钥匙42,然后握着卡片钥匙42进入车辆。驾驶员以这样的方式执行卡片钥 匙操作以进入车辆。当用机械操作型车门锁闭系统40锁闭车门la时,将正确的卡片钥匙42 插入锁闭装置41中,该锁闭装置41中的滑动部49处于中间位置。然后,驾 驶员以另一方向移动卡片钥匙42 (图7中箭头R2的方向)以使滑动部49以该 另一方向移动(如图7所示的状态)。这样,滑动部49的该移动由该传递机 构传递至该锁定插销。这使得该锁定插销从回縮位置凸出,以锁闭车门la。当 锁闭车门la后将卡片钥匙42从锁闭装置41取出时,驾驶员通过将滑动部49 移动至中间位置而使卡片钥匙42返回至该起始位置。然后,以与使用锁闭装 置41a解锁车门la相同的方式,驾驶员将卡片钥匙42从锁闭装置41拔出。现描述不正确的钥匙插入锁闭装置41的情况。所述不正确的钥匙为其孔 46与非孔部47的阵列与正确的卡片钥匙42不相对应的卡片钥匙。若使用不正 确的钥匙,在钥匙插入期间,则第二锁构件63转换为锁构件接合状态。这加 强了将滑动部49固定至滑动部壳体48的销形制栓50的锁闭强度。若不正确的钥匙完全插入锁闭装置41时,如图13的状态所示,卡片钥匙 42的孔46位于面向其中一些第一销形制栓50a的位置处。此外,卡片钥匙42 的非孔部47位于面向其中一些第二销形制栓50b的位置处。当面向卡片钥匙42的孔46时,各第一销形制栓50a配合进入相应的孔46 并且通过制栓弹簧55的偏压力而推向滑动部49。由此,第一销形制栓50a转 换为销形制栓接合状态,该状态中,塞柱销52与滑动部壳体48和滑动部49 都接合,接合长度为该接合长度K1。这限制了滑动部49相对于滑动部壳体48 移动。本情况下的该接合长度K1与卡片钥匙42插入锁闭装置41时非孔部47 面向第一销形制栓50a的情况下塞柱销52的升高量相对应。即,该接合长度 Kl对应于卡片钥匙42 (非孔部47)的板厚与销容纳凹槽66的深度之和。此外,当各第二销形制栓50b位于面向卡片钥匙42的非孔部47的位置, 非孔部47克服制栓弹簧55的偏压力而将第二销形制栓50b向上推,其距离与 卡片钥匙42的板厚与销容纳凹槽66的深度之和相对应。由此,第二销形制栓 50b处于销形制栓接合状态,该状态中,锁销54与滑动部壳体48和滑动部49都接合,接合长度为该接合长度K1,即由卡片钥匙42的非孔部47向上推的长 度。这限制了滑动部49相对于滑动部壳体48移动。因此,当一或多个销形制栓50处于销形制栓接合状态时,滑动部49无法 相对于滑动部壳体48移动。该状态称为锁闭装置41的滑动部固定状态。当锁 闭装置41处于该滑动部固定状态时,使用插入锁闭装置41的卡片钥匙42无 法将滑动部49从该中间位置移动。由此,若插入锁闭装置41的卡片钥匙42 为不正确的钥匙,则无法执行车门la的锁闭与解锁。现参考图14描述另一个未授权钥匙操作的例子,其中平板部件68插入锁 闭装置41以强行移动滑动部49并且试图未经授权而对锁闭装置41进行打开 或锁闭。若平板部件68插入锁闭装置41,平板部件68克服制栓弹簧55的偏 压力而将第一销形制栓50a和第二销形制栓50b都向上推。第一销形制栓50a 转换为该销形制栓未接合状态,塞柱销52和锁销54之间的剪切线与滑动部壳 体48和滑动部49之间的剪切线对齐。然而,第二销形制栓50b处于销形制栓 接合状态,其中锁销54与滑动部壳体48和滑动部49都接触。若平板部件68作为未授权或不正确的钥匙插入锁闭装置41以执行未经授 权或不正确的钥匙操作,第二销形制栓50b则用以将滑动部49固定至滑动部 壳体48。由此,第二销形制栓50b将锁闭装置41转换为该滑动部固定状态。 这样,即使第三人试图通过将平板部件68插入锁闭装置41以强行移动滑动部 49,来执行未经授权的钥匙操作,滑动部49也无法移动。结果,当以与使用 不正确的钥匙相同的方式,使用这种类型的平板部件68执行未经授权的钥匙 操作时,无法打开锁闭装置41。此外,当平板部件68插入锁闭装置41时,以与插入卡片钥匙42 (授权或 正确的钥匙)相同的方式,第二锁构件63取代第一锁构件57,并且转换为锁 构件接合状态以加强锁闭滑动部49的销形制栓50的锁闭强度。因此,即使在 使用平板部件68时,第二锁构件63在钥匙插入期间也加强了销形制栓50的 锁闭强度。平板部件68不包括与锁构件63相对应的开口 64。当平板部件68完全插 入锁闭装置41时,第二锁构件63保持在由平板部件68升高的状态。由此, 第二锁构件63保持为锁构件接合状态。第二销形制栓50b与宽度宽于第二销 形制栓50b的第二锁构件63合作将滑动部49牢牢固定至滑动部壳体48。因此, 即使在试图使用平板部件68对锁闭装置41执行未经授权的操作时,也难以移 动滑动部49。这样,本实例中,宽度宽于销形制栓50的锁构件57与63加强了锁闭滑 动部49的销形制栓50的强度。这使得滑动部49可更牢固地固定至滑动部壳 体48。由此,若在未插入钥匙时,或者插入不正确的钥匙(插入平板部件)时,强行移动滑动部49以操作锁闭装置41,也能防止滑动部49被移动。由此,难 以对锁闭装置41执行未经授权的操作。锁构件57与63使得锁闭装置41更薄。这样,必须减小销形制栓50的接 合长度K1。当销形制栓50的接合长度K1减小时,降低了销形制栓50的锁闭 强度。然而,通过使用锁构件57与63,可在减小锁闭装置41厚度的同时,加 强销形制栓50的锁闭强度。此外,本实例中,在未插入钥匙时加强销形制栓50的锁闭强度的第一锁 构件57与在插入钥匙(插入未经授权的钥匙)时加强销形制栓50的锁闭强度 的第二锁构件63 —起使用。销形制栓50的锁闭强度不仅在未插入钥匙时能够 加强,在插入钥匙直至将其完全插入锁闭装置41时、在不正确的钥匙插入锁 闭装置41时、以及在平板部件68插入锁闭装置41时,销形制栓50的锁闭强 度也能力口强。这防止了对锁闭装置41的未授权操作。当与电子钥匙系统配合使用作为车辆防盗设备时,防止未经授权操作的该 锁闭装置41是具备优点的。本实施例具有如下优点。(1) 在销形制栓50处于销形制栓接合状态且将滑动部49固定至滑动部 壳体48时,锁闭装置41的锁闭机构56加强销形制栓50的锁闭强度。由此, 例如即使在第三人试图以未经授权的方式强行移动滑动部49以未经授权方式 打开(解锁状态)或关闭(锁闭状态)锁闭装置41时,滑动部49无法移动。 这防止了锁闭装置41的未经授权的打开和关闭。(2) 锁闭机构56包括钥匙非插入致动锁闭机构56a以及钥匙插入致动锁 闭机构56b。由此,无论是否未插入钥匙,或者是否正在插入钥匙,销形制栓 50的锁闭强度都得以加强。这防止了锁闭装置41的未经授权的打开和关闭。(3) 在滑动部49的钥匙槽49a中锁构件57与63的末端部接触表面上形 成用于部分容纳锁构件57及63的末端的锁构件容纳凹槽67。由此,锁构件 57及63的向上移动量与向下移动量除卡片钥匙42的厚度之外还包括锁构件容 纳凹槽67的深度。由此,通过在锁闭装置41中形成锁构件容纳凹槽67可增 加锁构件57及63的向上移动量与向下移动量。此外,锁构件57及63与滑动 部壳体48和滑动部49接合的较长接合长度K2增大了锁构件57及63的锁闭 强度。因此,以较高水平的锁闭强度将滑动部49固定至滑动部壳体48。这进 一步阻止了锁闭装置41的不正当的锁闭与解锁操作。(4) 锁构件57与63的宽度宽于销形制栓50的宽度。由此,单个锁构件 (57或63)的锁闭强度大于单个销形制栓50的锁闭强度。因此,锁构件57及63有效加强销形制栓50的锁闭强度。这有效防止了锁闭装置41的未经授 权的打开和关闭。(5) 卡片钥匙42包括钥匙编码,其通过在卡片材料(板材料)中的编码图案区域45中形成的孔46的存在与不存在来表示。在卡片钥匙42中形成该 钥匙编码时,孔46可由具有闭合底部的凹槽部来代替。然而,该卡片钥匙42 须较厚以使得底部凹陷有足够的深度。这种较厚的卡并非较佳。由于孔46穿 通卡片钥匙42,因此较佳实施例的卡片钥匙42较薄。(6) 卡片钥匙42可容纳在钱夹等较小的空间内。由此,卡片钥匙42容 易携带。(7) 卡片钥匙42为免钥匙操作系统2提供紧急钥匙,并且无需将机械钥 匙容纳在便携设备3中作为紧急钥匙。由此,便携设备3可省略紧急钥匙,并 且通过省略该机械钥匙而使得便携设备最小化。(8) 当卡片钥匙42插入锁闭装置41时,钥匙插入致动锁闭机构56b用 以将P片钥匙42定位在壳体侧容纳孔51与相应的滑动部侧容纳孔53相配合 的位置。这减少了即使在正确的卡片钥匙42已插入该锁闭装置时,销形制栓 50难以平滑移动并且阻碍锁闭装置41的打开时造成的问题。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应理解,本发明可以以许多其他具体形式实现而不 脱离本发明的精神与范围。具体的,应理解,本发明可以以下列形式实现。锁构件57及63的各滑动部构件61不必为单个组件,而是可形成为如图 15所示的多个组件。这样,滑动部构件61包括圆柱形本体部71以及末端片 72,所述末端片72与本体部71分开且与卡片钥匙42接触。用以使得卡片钥 匙42能够平滑地插入锁闭装置41中的末端片72为圆形,且可为球形或圆柱 形。当将卡片钥匙42插入锁闭装置41时,或者当将卡片钥匙42从锁闭装置 41中取出时,末端片72可旋转。若滑动部构件61包括末端片72,卡片钥匙 42能够平滑地插入锁闭装置41中,以减少卡片插入过程中的阻碍。.末端片72 为辅助部件的一个实例。锁闭机构56至少为钥匙非插入致动锁闭机构56a与钥匙插入致动锁闭机构 56b中的一个。锁构件57及63的宽度不必宽于销形制栓50的宽度,并且可设置为任何 尺寸。此外,锁构件57及63不必为平行六面体形,而可为圆柱形或其他任何 形状。开口64 (锁闭机构56)可位于其他位置,例如还可位于,卡片钥匙42的 末端附近,或者卡片钥匙42的中央。机械操作型车门锁闭系统40的机械钥匙不限于类似于信用卡的极薄、板 形的卡片钥匙42。该机械钥匙可比信用卡厚,但比其小,如存储卡之类。这样, 可将卡片钥匙42容纳在便携设备之类的存储卡插槽中。机械操作型车门锁闭 系统40的该机械钥匙并不限于卡片形的钥匙体,而是可为较小厚度的钥匙形。只要锁闭装置41可以操作,该机械钥匙可薄于信用卡,且其可具有容许挠性 弯曲的厚度。孔46不必为通孔,而可为带有闭合底部的凹槽部。当将孔46变为带有闭 合底部的凹槽部时,最好该凹槽部的每一个都形成在卡片钥匙42的相同表面 上,以使锁闭装置41较薄。然而,若锁闭装置41无需为较薄,该凹陷部可分 布在卡片钥匙42的不同表面上。锁闭装置41并不限于使用卡片钥匙42手动移动滑动部49的结构。可采 用使用传感器检测所有销形制栓未接合状态并且使用电机的动力移动滑动部 49的电气结构。锁闭装置41并不限于可移动部件(滑动部49)直线滑动的滑动型,而是 可为通过钥匙转动该可移动部件件的可旋转型。使各销形制栓50偏压的偏压部件并不限于弹簧,而是可为橡胶材料。 销形制栓50不必都以相同的方向移动。例如,可使用可朝向卡片钥匙42 的主表面移动的制栓,以及可朝向卡片钥匙42的侧表面移动的制栓。这样, 卡片钥匙42的边沿中形成有界定出一部分钥匙编码的槽或者切口,以使这些 可朝向该卡片钥匙侧表面移动的制栓对这些槽或切口进行校验。继电器32 34的启动并不限于通过供电ECU28的电气控制,而是可为通 过钥匙的物理操作使得继电器在启动与停止状态间切换的机械型。锁闭装置41并不限于包括销形部件的销形制栓型,而是制栓部件为板形 的盘形制栓型。卡片钥匙42可为嵌入应答机的IC卡钥匙。这样,可使用卡片钥匙42进 行防盗机构校验。该电子钥匙系统并不限于免钥匙操作系统2,所述免钥匙操作系统2中, 只要驾驶员携带正确的便携设备3,就自动允许或执行车门的锁闭与解锁以及 发动机的起动与停止。在电子钥匙中形成多种操作按钮的无线钥匙系统也可使 用,所述无线钥匙系统中,当按动这些按钮时,经由无线通信将操作请求命令 以及钥匙编码发射至车辆1。车辆1的发动机起动与停止系统并不限于一次按压式发动机起动系统24, 而是可为机械操作发动机起动及停止系统,所述机械系统中,将机械钥匙插入 发动机起动及停止钥匙芯中并且转动,以起动或停止发动机。使用卡片钥匙42的机械操作钥匙系统不必限于在智能进入系统4的紧急 状态期间使用,而是可在一次按压式发动机起动系统24的紧急状态期间使用。 较佳实施例的使用卡片钥匙42的机械操作钥匙系统仅需在智能进入系统4或 一次按压式发动机起动系统24之一的情况下采用。机械操作型车门锁闭系统40并不限用于车辆,而是可用于各种打开与关闭组件,诸如,房门等。销容纳凹槽66可形成在滑动部壳体48中。这样,制栓弹簧55可设在滑 动部49中。锁构件容纳凹槽67可形成在滑动部壳体48中。这样,锁构件弹簧62可 设在在滑动部49中。在此的例子及实施例应认为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并且本发明不限于 在此给出的细节,而是可在附属权利要求的范围及等同物之内进行修改。
权利要求
1、一种制栓型钥匙校验系统,包括具有编码图案区域的制栓型钥匙,所述编码图案区域包括一或多个凹陷部与一或多个非凹陷部的阵列,所述阵列表示所述制栓型钥匙的钥匙编码;及所述制栓型钥匙可插入其中的锁闭装置,所述锁闭装置包括支撑部件;可移动部件,当具有正确钥匙编码的所述制栓型钥匙插入所述制栓型锁闭装置时,所述可移动部件可相对所述支撑部件移动;设置成可与所述支撑部件及所述可移动部件接合的多个制栓,在具有正确钥匙编码的所述制栓型钥匙的插入期间,所述多个制栓各自分别与所述一或多个凹陷部中的一个或者一或多个非凹陷部中的一个相对应;及多个编码校验偏压部件,其分别对所述多个制栓进行偏压;其中,所述制栓型钥匙校验系统执行所述制栓型钥匙的校验,该校验根据所述多个制栓在所述制栓型钥匙插入期间是否与所述支撑部件及所述可移动部件接合而进行;及所述制栓型钥匙校验系统还包括至少一个用于加强所述制栓的锁闭强度的锁闭机构,所述至少一个锁闭机构包括具有两件式结构的锁构件,所述两件式结构包括可移动地容纳在所述可移动部件中的第一构件,以及可移动地容纳在所述支撑部件中的第二构件;及锁闭加强偏压部件,其对所述锁构件进行偏压;其中,处于所述制栓型钥匙插入所述锁闭装置之前的状态与所述制栓型钥匙正插入所述锁闭装置的状态中至少一个状态期间,所述至少一个锁闭机构通过使所述第一构件或第二构件与所述可移动部件和所述支撑部件都接合而加强所述制栓的锁闭强度。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栓型钥匙校验系统,其中所述至少一个锁闭机 构包括钥匙非插入致动锁闭机构以及钥匙插入致动锁闭机构;所述钥匙非插入致动锁闭机构包括锁构件,所述锁构件通过在所述制栓型 钥匙未插入所述锁闭装置时与所述可移动部件和所述支撑部件都接合而加强 所述制栓的锁闭强度;及所述钥匙插入致动锁闭机构包括锁构件,所述锁构件通过在从所述制栓型 钥匙插入所述锁闭装置直至所述制栓型钥匙变得完全插入所述锁闭装置的期 间内与所述可移动部件和所述支撑部件都接合而加强所述制栓的锁闭强度。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栓型钥匙校验系统,其中所述制栓型钥匙包括孔,所述孔位于与所述编码图案区域隔开的位置;且 所述可移动部件或所述支撑部件包括底座,其部分地容纳所述锁构件的末 端,所述锁构件的末端穿过所述制栓型钥匙的所述孔。
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栓型钥匙校验系统,还包括设在所述锁构件的末端上的辅助部,以在将所述制栓型钥匙插入所述锁闭 装置的钥匙槽时减小阻碍。
5、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栓型钥匙校验系统,其中所述锁构件宽于所述 制栓。
6、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栓型钥匙校验系统,其中 所述制栓型钥匙校验系统用于与车辆电子钥匙系统一起使用; 所述电子钥匙系统包括电子钥匙,所述电子钥匙能够经由无线通信发射所述电子钥匙的钥匙编码;当所述电子钥匙的钥匙编码正确时,所述车辆电子钥匙系统允许或执行所述车辆的操作;所述车辆可以通过紧急钥匙的操作来进行操作;及 所述制栓型钥匙的钥匙编码设为所述紧急钥匙的钥匙编码。
7、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栓型钥匙校验系统,其中所述可移动部件或者所述支撑部件包括所述制栓型钥匙插入其中的钥匙槽;所述底座包括与所述锁构件的末端接触的底部;及所述钥匙槽形成在从所述容纳部的底部朝所述可移动部件与所述支撑部 件间的剪切线隔开的位置处。
8、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栓型钥匙校验系统,其中所述一或多个凹陷部 为穿过所述制栓型钥匙的孔。
9、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栓型钥匙校验系统,其中所述制栓型钥匙为卡 片钥匙。
10、 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制栓型钥匙校验系统,其中所述一或多个凹陷部 全都形成在所述卡片钥匙的相同表面上。
全文摘要
一种包括制栓型钥匙(42)与锁闭装置(41)的制栓型钥匙校验系统。所述锁闭装置包括支撑部件(48)、可相对所述支撑部件移动的可移动部件(49)、由制栓弹簧(55)偏压并且设为与所述支撑部件及所述可移动部件接合的制栓(50)、以及加强所述制栓的锁闭强度的锁闭机构(56)。所述锁闭机构具有两件式结构,所述两件式结构包括可移动地容纳在所述可移动部件中的第一构件(61),以及可移动地容纳在所述支撑部件中的第二构件(59)。在所述制栓型钥匙插入所述锁闭装置之前,或者在所述制栓型钥匙正插入所述锁闭装置之时,所述锁闭机构通过使所述第一构件或第二构件与所述可移动部件和所述支撑部件都接合而加强所述制栓的锁闭强度。
文档编号E05B35/00GK101403262SQ20081016603
公开日2009年4月8日 申请日期2008年10月6日 优先权日2007年10月4日
发明者为实匠, 关善之 申请人:株式会社东海理化电机制作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