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动体的动作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47315阅读:19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可动体的动作机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对于相对于主体可往复运动地组装的可动体,在任意的往动位置均通过从停止了往动的停止状态进行复动操作,从而强制地使可动体复动至往动前位置的动作机构。
背景技术
作为在抽屉的预定的压入位置捕捉设置于抽屉上的销,并通过弹簧的加力而强制地引入抽屉的机构,有专利文献1所示的机构。捕捉销的捕捉器(在专利文献1中被称为倾斜部分)若拉出抽屉则使弹簧蓄能的同时向引导轨道的前端移动,并且因形成于该前端的弓形的部分倾动并停止而放开销,抽屉从此处无阻力地往动。若被拉出的抽屉往动至销被倾动并停止的捕捉器捕捉的位置,则捕捉器在捕捉销的状态下修改倾动并以弹簧的作用力移动至引导轨道的后端,由此抽屉从该位置先被强制地往动。然而,在如该专利文献1那样构成的机构中,如果不使抽屉往动至捕捉器放开销的位置,则手从抽屉一离开就被引入至往动前位置,而且,被拉出的抽屉只要不复动操作至捕捉器捕捉销的位置,就不会被强制地引入。专利文献1 特公平5-23763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本发明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使相对于主体可往复运动地组装的可动体在任意的往动位置稳定地停止,并且在该任意的往动位置对被停止的可动体进行复动操作,从而强制地使可动体从该任意的往动位置复动至往动前位置。解决问题的方案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在本发明中,将可动体的动作机构做成如下结构,相对于主体可往复运动地组装,具有在可动体的移动区域对已往动的可动体向复动方向加力的加力构件;以及克服该加力构件的作用力而使可动体停止在任意的往动位置上的停止构件,通过对可动体向复动方向进行移动操作,从而由该停止构件引起的可动体的停止被解除。若使位于往动前位置的可动体往动至任意的往动位置,则利用停止构件,与上述加力构件的加力无关而能够使其继续停止在该任意的往动位置。根据该停止构件的可动体的停止状态,通过对停止在任意的往动位置的可动体进行复动操作而被解除。从而,通过该复动操作利用上述加力构件的加力,可动体被强制地复动至往动前位置。如果可动体相对于上述主体组装成能够做出打开状态和关闭状态,并且其往动是可动体的向打开方向或关闭方向的移动,则从将处于关闭状态的可动体往动、打开至任意的位置的状态,对该可动体进行复动操作,能够通过上述加力构件的加力而使可动体复动、 关闭。或者,从将处于打开状态的可动体往动、关闭至任意的位置的状态,对该可动体进行复动操作,能够通过上述加力构件的加力而使可动体复动、打开。
有时,停止构件具有臂和可移动地组装于该臂上的抵接体,臂轴支撑在主体及可动体的任意一方上,并且具有通过向靠近该轴支撑位置的方向的抵接体的移动而蓄能的加力体,在主体及可动体的另一方上形成有抵接体的被抵接体,臂构成为,若对可动体进行往动操作,则从基准位置向允许该可动体的往动的方向倾动,若停止往动,则抵接体与被抵接体压力接触而阻止由加力构件的加力引起的可动体的复动,并且,若从停止了往动的状态对可动体进行复动操作,则在暂且使抵接体向靠近臂的轴支撑位置的方向移动的同时,向允许可动体的复动的方向反转。在这种情况下,在可动体往动时,可动体由加力构件向复动到往动前位置方向加力,而该复动需要向克服上述加力体的加力的方向的抵接体的移动,因此能够使可动体克服该加力构件的加力而停止在任意的往动位置。对此,可动体从任意的往动位置进一步的往动,将会产生随之向使抵接体离开被抵接体的方向的臂的转动,因此不会受到妨碍。另一方面,若对停止在任意往动位置的可动体进行复动操作则能够使与被抵接体压力接触的抵接体克服加力体的加力而向靠近臂的轴支撑位置的方向移动,并且,由此能够使臂向与可动体往动时相反的一侧超过基准位置反转倾动。若这样臂反转,则通过可动体的复动而产生向使抵接体离开被抵接体的方向的臂的转动,因此根据加力构件的加力而进行的可动体的复动不受到妨碍,可动体被强制地复动至往动前位置。若被抵接体在可动体的整个移动区域交替具备凹凸而成,或者成为粗糙面,则能够使被抵接部与抵接部克服加力构件的加力而强力抵接。有时,动作机构具备在可动体的移动区域的全部或局部对可动体的复动速度进行控制的控制构件。在该情况下,有时还具备多个控制机构。在这种情况下,利用该控制构件,能够使可动体因加力构件进行的强制的复动整体地进行衰减,或者在其复动的最终阶段进一步衰减,使复动缓慢进行,而且,能够防止复动时的冲击声音的产生。有时,在上述主体及可动体的另一方,形成有在可动体的往动前位置与停止构件的至少抵接体卡合的被卡合部,通过可动体的往动操作而使臂从基准位置倾动,从而该卡合被解除,并且,具备通过预定大小的振动而从基准位置转动的转动体,利用未在基准位置的转动体阻止臂的倾动。在这种情况下,在可动体的往动前位置,在作用了预定大小的振动时,能够阻止可动体的往动,典型的是能够防止地震时的可动体的往动等。发明效果根据本发明的动作机构,能够使相对于主体可往复运动地组装的可动体在任意的往动位置稳定地停止,并且通过对停止在该任意的往动位置的可动体进行复动操作,能够强制地使可动体从该任意的往动位置复动至往动前位置。


图1是具备抽屉的收纳体的主要部分剖切立体图。图2是图1的主要部分放大图。图3是具备抽屉的收纳体的主要部分剖切立体图。图4是具备抽屉的收纳体的主要部分剖切立体图。
图5是具备抽屉的收纳体的主要部分剖切立体图(从与图4相反的一侧观察的图)。图6是图4的主要部分放大图。图7是具备抽屉的收纳体的主要部分剖切立体图。图8是图7的主要部分放大图。图9是动作机构的分解立体结构图。图10是表示对图1 图9所示的例子的结构的一部分进行变更的动作机构的应用例的主要部分立体图。图11是其主要部分立体图。图12是该动作机构的主要部分放大立体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根据图1 图12,对实施本发明的最佳方式进行说明。另外,在此图1 图9表示动作机构S的一个应用例,图10 图12表示另一个应用例。具体而言,图1及图2表示作为可动体M的抽屉Ma往动前的状态,图3表示往动中途的状态,图4 图6表示往动结束的状态,图7及图8是表示刚从图4的状态对可动体 M进行了复动操作之后的状态。图2、图6、图8放大表示各个状态的主要部分。而且,图9 以分离的状态表示构成动作机构S的各部件。另外,图10表示从作为可动体M的抽屉Ma的内侧对动作机构S进行透视的状态, 图11表示拆卸抽屉Ma的状态,图12放大表示动作机构S的主要部分。在各图的例子中,虽然将动作机构S仅设置在抽屉Ma的一方的侧板Mb侧,但是动作机构S既可以分别设置在抽屉Ma的左右两方的侧板Mb侧,而且,也可以设置在抽屉Ma 的底板侧。该实施方式的可动体M的动作机构S,对相对于主体R可往复运动地组装的可动体 M,在任意的往动位置通过从停止了往动的停止状态进行复动操作,从而强制地使可动体复动至往动前位置。作为这种可动体M,典型的是抽屉或拉门等,相对于主体R可滑动移动地组装的机构。在图示的例子中,将这种可动体M设为抽屉Ma,主体R设为容纳该抽屉Ma的前面敞开的收纳体Ra。该动作机构S具备加力构件1和停止构件2。加力构件1对在可动体M的移动区域往动的可动体M向复动方向加力。加力构件 1对可动体M施加这种作用力即可,其具体结构根据需要进行适当选择。在图示的例子中,该加力构件1使外壳面与作为主体R的收纳体Ra的里侧的内侧面接触并设置在该主体R上,并且将绳状的连接体11从外壳前部向前方伸出并使其伸出端 Ila卡定在抽屉Ma的侧板Mb的后端侧,构成为连接该抽屉Ma与收纳体Ra的外壳体10。在外壳体10内安装有卷绕绳状的连接体11的内端的未图示的线轴体,并且该线轴体总是由盘簧向卷绕该连接体11的方向加力。在图示的例子中,利用该加力构件1,在对往动、拉出并停止在任意位置的抽屉Ma进行了上述复动操作时,使其强制地复动至往动前位置。
另一方面,停止构件2克服该加力构件1的作用力而使可动体M在任意的位置停止。与此同时,根据该停止构件2的可动体M的停止状态,通过对可动体M向复动方向进行移动操作而被解除。若使位于往动前位置的可动体M往动至任意的往动位置,则利用停止构件2,与上述加力构件1的加力无关而能够使其继续停止在该任意的往动位置。根据该停止构件2的可动体M的停止状态,通过对停止在任意的往动位置的可动体M进行复动操作而被解除。从而,通过该复动操作利用上述加力构件1的加力,可动体M被强制地复动至往动前位置。若预先相对于上述主体R可动体M组装成能够做出打开状态和关闭状态,并且其往动是可动体M的向打开方向或关闭方向的移动,则从将处于关闭状态的可动体M往动、打开至任意的位置的状态,对该可动体M进行复动操作,能够通过上述加力构件1的加力而使可动体M复动、关闭。或者,从将处于打开状态的可动体M往动、关闭至任意的位置的状态, 对该可动体M进行复动操作,能够通过上述加力构件1的加力而使可动体M复动、打开。在图示的例子中,在使完全关闭的抽屉Ma往动、打开时,抽屉Ma在其移动区域的任何位置通过上述停止构件2均维持停止状态。而且,在对处于停止状态的抽屉Ma进行向压入方向的复动操作的同时解除该停止,从而使抽屉Ma强制地复动、关闭。(图1 图9所示的第一例)在图1 图9所示的第一例中,作为可动体M的抽屉Ma通过将设置于构成抽屉Ma 的侧板Mb的外面侧上的向抽屉Ma的移动方向较长地连续的抽屉侧导轨Mc,组装在设置于作为主体R的收纳体Ra的内侧面上的主体侧导轨Rc上,从完全容纳在主体R内的往动前位置往动、拉出。在该例子中,停止构件2在抽屉Ma的后端侧,设置在其侧板Mb的外面侧。该停止构件2具有臂20和可移动地组装在该臂20上的抵接体21,臂20轴支撑在作为可动体M的抽屉Ma侧,并且具有通过向靠近该轴支撑位置20g的方向的抵接体21的移动而蓄能的加力体22。另一方面,在作为主体R的收纳体Ra的内侧面上,沿着抽屉Ma的移动方向形成有抵接体21的被抵接体3。该被抵接体3也可以形成于作为可动体M的抽屉 Ma的移动区域的全部范围内。另外,臂20构成为,若对抽屉Ma进行往动操作,则向允许该抽屉Ma的往动的方向从基准位置(图2的位置)倾动,若停止往动,则抵接体21与被抵接体3压力接触而阻止由加力构件1的加力引起的抽屉Ma的复动,并且,若从(图6)停止了往动的状态对抽屉Ma 进行复动操作,则在暂且使抵接体21向靠近臂20的轴支撑位置20g的方向移动的同时向允许抽屉Ma的复动的方向反转。(图8)在图示的例子中,臂20通过臂基座4安装在抽屉Ma上。臂基座4将一面侧作为向抽屉Ma的侧板Mb安装的添装、安装部40,并且将上部作为臂20的支撑部41,将下部作为后述的控制构件的装入部42。支撑部41具备从臂基座4的另一面侧突出并将轴线配置在与抽屉Ma的移动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的臂20的支撑轴 41a;以及形成为沿着以该支撑轴41a为中心的虚拟圆的圆弧,并且朝向上方的臂20的下端 20b的支撑面41b。支撑部41具备在将臂20组装在支撑轴41a上之后将内表面与支撑轴 41a的突出端接触而安装的侧面板41c。装入部42构成为将筒轴配置在抽屉Ma的移动方向上,并且成为堵塞筒前端4 且敞开筒后端42b的筒状。臂20构成为在上端20a与下端20b之间具备支撑轴41a的轴孔20c的截面呈扁平的棒状。在臂20的一面侧,在其上端20a与轴孔20c之间形成有在臂20的上端侧敞开的抵接体21的装入凹部20e。抵接体21构成为沿上下方向较长的棒状。在抵接体21的下端侧,形成有沿上下方向较长的长孔21a。在抵接体21的上端侧安装有由橡胶或具有橡胶状弹性的塑料构成的盖21b,抵接体21用该盖21b与被抵接体3抵接。在抵接体21的盖21b与长孔21a之间, 形成有朝向下方的台阶面21e。抵接体21在将其下端侧放入装入凹部20e内状态下利用经过长孔21a的未图示的轴状安装体卡定在臂20上,从而在该长孔21a的长度范围内可上下移动地组装在臂20上。而且,在装入凹部20e的底部20f与抵接体21的台阶面21e之间安装有压缩螺旋弹簧22a,该弹簧2 作为通过向靠近臂20的轴支撑位置20g的方向的抵接体21的移动而蓄能的加力体22起作用。即,抵接体21相对于臂20以允许克服加力体 22的加力的向下方的移动的状态进行组装。在该例子中,以位于臂基座4的上方的方式,在主体R侧形成有被抵接体3。在该例子中,在该主体R的内侧面安装有沿抽屉Ma的移动方向较长的棒状体30,这样安装的棒状体30的朝向下方的面作为被抵接体3起作用。另外,臂20的轴孔20c在臂20的一面侧利用短尺寸筒状部20d进行镶边,并且臂 20利用使该短尺寸筒状部20d经过卷绕部23a的内侧的受扭螺旋弹簧23被定位在上述基准位置上。该受扭螺旋弹簧23的弹簧一端2 卡定在上述侧面板41c上,弹簧另一端23c 卡定在臂20的下端20b上。而且,在图示的例子中,臂20在使通过其上端20a和轴支撑位置20g的虚拟的中心线χ位于大致垂直的状态(图2/位于基准位置的状态)下不使受扭螺旋弹簧23发生弹性变形,在从该状态以使臂20的上端20a朝向后方(抽屉Ma的复动目的地侧BW)的方式倾动的情况、以及以使臂20的上端20a朝向前方(抽屉Ma的往动目的地侧FW)的方式倾动的情况的任何情况下,受扭螺旋弹簧23均发生弹性变形并积蓄向将臂 20转回基准位置的方向的作用力。在图示的例子中,从臂20的轴支撑位置20g到抵接体21的盖21b的末端的尺寸 yl通过上述加力体22,比从该轴支撑位置20g到被抵接体3的上下方向的间距y2稍大。与此同时,作为可动体M的抽屉Ma处于完全容纳在主体R内的往动前位置的状态下,位于基准位置的臂20定位在棒状体30的后端30a的后方。(图2)如从该状态使抽屉Ma往动, 则抵接体21与棒状体30的后端30a碰撞而臂20以使上端20a朝向后方的方式倾动,通过该臂20的倾动,抵接体21进入被抵接体3的下方并与被抵接体3压力接触。(图6)抽屉 Ma由加力构件1向复动到往动前位置(图1的位置)的方向加力,该复动需要向克服上述加力体22的加力的方向的抵接体21的移动,抽屉Ma克服该加力构件1的加力而停止在任意的往动位置。(图3、图4)对此,抽屉Ma从任意的往动位置进一步的往动,将会产生随之向使抵接体21离开被抵接体3的方向的臂20的转动,因此不会受到妨碍。另一方面,若对所拉出的抽屉Ma进行复动操作、即以预定的力稍微压入,则能够使与被抵接体3压力接触的抵接体21克服加力体22的加力而向靠近臂20的轴支撑位置20g的方向移动,并且,由此能够使臂20向与抽屉Ma往动时相反的一侧超过基准位置反转倾动。(图8)若臂20如此地反转,则通过抽屉Ma的复动而产生向使抵接体21离开被抵接体3的方向的臂20的转动,因此根据加力构件1的加力而进行的抽屉Ma的复动不受到妨碍,抽屉Ma被强制地复动至往动前位置。(图7至图1)另外,在该例子中,上述被抵接体3构成为在可动体M的移动区域的范围交替具备凹凸的结构。具体而言,在该例子中,抵接体21的盖21b构成为隔着其上边21c的两角部 21d、21d成为R形(7— &状),并且,被抵接体3具备大致容纳该角部21d的向上方以弧状凹下的凹部31、和遍及相邻的凹部31、31之间的向下方以弧状突出的凸部32。而且,在抽屉Ma往动时通过臂20的倾动而位于抵接体21的盖21b的上侧的角部21d进入该凹部 31,从而使抽屉Ma停止在任意的往动位置。另外,若对停止在任意的往动位置的抽屉Ma进行复动操作,则将抵接体21与上述凸部32碰撞而对由加力构件1引起的抽屉Ma的复动速度进行衰减,即进行控制。即,在该例子中,由该被抵接体3的凹凸来构成后述的一种控制构件。由此,在该例子中,能够使被抵接体3与抵接体21克服加力构件1的加力而强力抵接。也可以将抽屉Ma做成与图示的例子不同的结构,将该被抵接体3做成粗糙面而提高抵接体21与被抵接体3的摩擦力。另外,在该例子中,使可动体M的复动速度在作为可动体M的抽屉Ma的全部移动区域利用上述被抵接体3的凹部而衰减,并且就在抽屉Ma复动结束之前利用作为控制构件的活塞阻尼器5进一步衰减。即,在该例子中,动作机构S具备多个控制构件。活塞阻尼器5以活塞杆50的突出侧为先从后方放入臂基座4的装入部42中并使活塞杆50的突出端与装入部42的堵塞的筒前端4 碰撞,并且使缸体51的后端51a从装入部42的筒后端42b突出。该活塞阻尼器5构成为将填充于缸体51内的粘性流体的阻力作用于未图示的活塞向缸体51内的压入或相对的压入。在该例子中,就在抽屉Ma复动结束之前活塞阻尼器5的缸体51的后端51a从前方碰撞在构成上述加力构件1的外壳体10 的前面IOa上,缸体51进入装入部42内,由此通过活塞杆50而未图示的活塞被压入缸体 51内并将制动力作用于抽屉Ma的复动。在缸体51内安装有未图示的压缩螺旋弹簧,若使抽屉Ma往动而缸体51离开外壳体10,则通过该弹簧的作用,活塞杆50突出至压入前的位置,由此缸体51从装入部42突出至上述进入前的位置。在该例子中,利用该控制构件,使作为可动体M的抽屉Ma因加力构件1进行的强制的复动整体地进行衰减,在其复动的最终阶段进一步衰减,使复动缓慢进行,而且,能够防止复动时的冲击声音的产生。(图10 图12所示的第二例)图10 图12所示的第二例,将停止构件2安装在作为主体R的收纳体Ra的一侧, 将构成停止构件2的被抵接体3设置在作为可动体M的抽屉Ma的一侧。具体而言,在作为主体R的抽屉Ma的收纳体Ra的敞开侧在其内侧面具备停止构件2。在抽屉Ma的侧板Mb 的上端,在抽屉Ma的移动方向范围内形成有外侧突出部33,该外侧突出部33的朝向下方的面作为被抵接体3起作用。在抽屉Ma的往动前位置,抵接体21的上部利用位于基准位置的臂20而进入形成于外侧突出部33的贯通孔33a中。(图12)若使抽屉Ma往动,则臂 20以其上端20a朝向抽屉Ma的往动目的地侧FW的方式倾动而进入被抵接体3的下方,并使抵接体21与被抵接体3压力接触而阻止抽屉Ma的复动。该第二例中的停止构件2和加力构件1的结构实质上与第一例相同。因此,对于相同的结构部分标上与第一例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其说明。
在该第二例中,支撑辊43a在停止构件2的前方支撑于臂基座4上进行配置,该支撑辊43a通过抽屉Ma的自重而总是使辊上端与抽屉Ma的被抵接体3接触并伴随抽屉Ma 的移动而旋转。在支撑辊43a的下方配置有由内外二张的齿轮状体43(1、4加构成的离合器体43c ;使小齿轮43g与该离合器体43c的外侧的齿轮状体4 啮合的旋转阻尼器43f ; 以及分别啮合在与支撑辊43a —体且与此同轴的齿轮4 和离合器体43c的内侧齿轮状体 43d上的中间齿轮43h。在抽屉Ma往动时,离合器体43c的内侧的齿轮状体43d旋转,而此时外侧的齿轮状体4 不随之一起旋转,另一方面,在抽屉Ma复动时,随着向与往动时相反的方向旋转的离合器体43c的内侧的齿轮状体43d的旋转,外侧的齿轮状体4 一起旋转,并且旋转阻尼器43f的小齿轮43g被旋转。旋转阻尼器43f使具备该小齿轮43g的未图示的辊可旋转地组装在未图示的定子上,使填充于定子的粘性流体的阻力作用于辊的旋转,由此旋转阻尼器43f的制动不作用于抽屉Ma的往动,而旋转阻尼器43f的制动通过支撑辊43a作用于抽屉Ma的复动。即,在该例子中,从该支撑辊43a到旋转阻尼器43f的一系列的机构作为第一例的控制构件起作用。另外,在该例子中,在作为可动体M的抽屉Ma上,形成有在其往动前位置由停止构件2的抵接体21进入并卡合的作为被卡合部的上述贯通孔33a,并且,通过抽屉Ma的往动操作而臂20从基准位置倾动,从而该卡合被解除。与此同时,在该例子中,具备通过预定大小的振动而从基准位置转动的转动体44a,利用未在基准位子的转动体4 来阻止臂20的上述倾动。由此,在该例子中,在作为可动体M的抽屉Ma完全容纳在主体R内的往动前位置(图10的位置),在作用了预定大小的振动时,能够阻止抽屉Ma的往动,典型的是能够防止地震时的抽屉Ma的打开等。具体而言,在该例子中,在臂20的下端20b的正下方,滑块44b可上下移动地支撑于臂基座4上,该滑块44b具备在上升时容纳该臂20的下端20b的向上方敞开的凹部44c。 而且,在滑块44b的下方,设有构成为能够向抽屉Ma的移动方向转动的呈圆板状的转动体 4 的支撑面44f。在该例子中,转动体44a由金属构成以具有一定的重量。转动体4 在滑块44b的朝向下方的凸轮面44d与上述支撑面44f之间以使转动中心轴位于与抽屉Ma 的移动方向正交的水平方向上方式进行容纳。凸轮面44d与支撑面44f之间的间距构成为在其前后逐渐变窄,一般转动体4 稳定在凸轮面44d与支撑面44f的大致中间位置。(图 12/转动体4 的基准位置)在转动体4 处于基准位置的状态下滑块44b已完成下降,臂 20的下端20b未进入滑块44b的凹部31。若作用预定大小的振动,则转动体4 从基准位置向前方或后方转动并根据支撑面44f和凸轮面44d的形提升滑块44b。若滑块44b被提升,则即使抽屉Ma往动,臂20使其下端20b进入凹部31而也无法倾动,因此抵接体21不会从昨晚上述被卡合部的贯通孔33a拔出,抽屉Ma不往动。在该例子中,在滑块44b的后方还设有旋转阻尼器44g,该旋转阻尼器44g具备定子44h、未图示的转子和设置于该转子的外端的小齿轮44i并使填充在定子44h中的粘性流体的阻力作用于转子的旋转,并且,该旋转阻尼器44g的转子在比小齿轮44i更靠下方可转动地支撑于臂基座4上。在滑块44b 的后方沿着上下方向形成有与旋转阻尼器44g的小齿轮44i啮合的齿条44e,在作用了预定大小的振动时,在滑块44b上升时向解除小齿轮44i与齿条Me啮合的方向旋转阻尼器 44g以与上述臂基座4的支撑部44j为中心向后方转动而避开,从而使滑块44b迅速上升, 另外,在滑块44b下降时向使小齿轮44i与齿条Me啮合的方向旋转阻尼器44g以与上述臂基座4的支撑部41为中心向前方转动而使滑块44b的下降放慢。
另外,在此引用了 2007年12月沈日提出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第2007-334847号的说明书、权利要求书、附图及说明书摘要的全部内容,并作为本发明的说明书的公开内容而采用。
权利要求
1.一种可动体的动作机构,相对于主体可往复运动地组装,其特征在于,具有在可动体的移动区域对已往动的可动体向复动方向加力的加力构件;以及克服该加力构件的作用力而使可动体停止在任意的往动位置上的停止构件,通过对可动体向复动方向进行移动操作,由该停止构件引起的可动体的停止被解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动体的动作机构,其特征在于,可动体相对于主体组装成能够做出打开状态和关闭状态,并且其往动是可动体的向打开方向或关闭方向的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可动体的动作机构,其特征在于,停止构件具有臂和可移动地组装于该臂上的抵接体,臂轴支撑在主体及可动体的任意一方上,并且具有通过向靠近该轴支撑位置的方向的抵接体的移动而蓄能的加力体,在主体及可动体的另一方上形成有抵接体的被抵接体,臂构成为,若对可动体进行往动操作,则从基准位置向允许该可动体的往动的方向倾动,若停止往动,则抵接体与被抵接体压力接触而阻止由加力构件的加力引起的可动体的复动,并且,若从停止了往动的状态对可动体进行复动操作,则在暂且使抵接体向靠近臂的轴支撑位置的方向移动的同时,向允许可动体的复动的方向反转。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动体的动作机构,其特征在于,被抵接体在可动体的整个移动区域交替具备凹凸而成,或者成为粗糙面。
5.根据权利要求1 4中任一项所述的可动体的动作机构,其特征在于,具备在可动体的移动区域的全部或局部对可动体的复动速度进行控制的控制构件。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可动体的动作机构,其特征在于,具备多个控制机构。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动体的动作机构,其特征在于,在主体及可动体的另一方,形成有在可动体的往动前位置卡合停止构件的至少抵接体的被卡合部,通过可动体的往动操作而使臂从基准位置倾动,从而该卡合被解除,并且,具备通过预定大小的振动而从基准位置转动的转动体,利用未在基准位置的转动体阻止臂的倾动。
全文摘要
可动体的动作机构具备在可动体的移动区域对已往动的可动体向复动方向加力的加力构件;以及克服加力构件的作用力而使可动体停止在任意的往动位置上的停止构件。通过对可动体向复动方向进行移动操作,由停止构件引起的可动体的停止被解除。
文档编号A47B88/04GK102316761SQ20098015664
公开日2012年1月11日 申请日期2009年2月12日 优先权日2009年2月12日
发明者根津干夫 申请人:株式会社利富高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