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自动滑门的电控实现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52636阅读:19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汽车自动滑门的电控实现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自动滑门的电控实现装置。
背景技术
为了方便上下客,商务车(MPV)或者是小型的乘用客车上均设计有宽度较大的滑 门,可随之也使滑门的体积和重量增大,导致人们在启闭滑门时需要施加更大的推拉力才 可以将滑门完全打开和关闭,因而操作起来较为吃力和不便。其次,由于滑门上的锁体需要 和车身上的锁销配合才能实现滑门的上锁,而汽车钣金都是大面积的冲压件,其精度难以 保证,因而滑门钣金的变形可能导致滑门运动到快上锁的位置时,车身钣金和滑门钣金之 间开始干涉而直接加大了上锁力,使得原本上锁吃力的滑门上锁动作变得更加困难。为此, 人们设计出电动式的汽车电动滑门来,它的电控实现装置包括用来驱动滑门运动的驱动机 构、将处于半锁状态的滑门锁紧到全关位置的自动拉门锁紧机构、使滑门处于自由状态的 开门释放机构、能将位于车身上的电器和安装在滑门上的电器进行电连接的送电机构以及 控制器和安装在车身上的操作按钮。由于控制器仅为一个,而滑门和车身的电器控制部分 不能完全的分离,即滑门上的电器和车身上的电器需要随时保持连通,这就需要在车身和 滑门上安装拖链式送电机构,而一般的手动滑门是没有拖链的,这样将导致车身和车门的 钣金需要做很大的改动,而且改动后彼此还需要在机械上保证完全配合。这样会增加设计 难度,提高制造成本,最终影响了自动滑门的安装和市场推广应用。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现状,提供一种易于在现有 非自动滑门的汽车上改装设计且制造成本低的汽车自动滑门的电控实现装置。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该汽车自动滑门的电控实 现装置包括用来驱动滑门运动的驱动机构、将处于半锁状态的滑门锁紧到全关位置的自动 拉门锁紧机构、使滑门处于自由状态的开门释放机构、能将位于车身上的电器和安装在滑 门上的电器进行电连接的送电机构、控制器和安装在车身上的操作按钮,其特征在于所述 的送电机构采用门碰式送电机构,该门碰式送电机构包含有安装在滑门侧面的静导电柱和 安装在车身上与所述静导电柱相对应触碰的动导电柱;而所述的控制器则由安装在车身上 的车身控制器和安装在滑门上的锁体控制器组成,所述驱动机构安装在车身上,并且驱动 机构的电机和上述操作按钮均连于所述的车身控制器,所述车身控制器的电源输出端和信 号端分别连于所述门碰式送电机构的相对应动导电柱;所述的自动拉门锁紧机构、开门释 放机构安装在所述的滑门上,且上述自动拉门锁紧机构中的锁紧电机连于所述的锁体控制 器,所述开门释放机构中的开锁电机连于所述的门碰式送电机构的对应静导电柱上,同时 锁体控制器的电源输入端和信号端也连于所述碰式送电机构的对应静导电柱上。所述的门碰式送电机构为具有五个静导电柱和五个动导电柱的五点式门碰送电 机构。这样的结构较为简单,但也可以根据电器连接上的需要,可以增加门碰式送电机构的点数来实现。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本实用新型采用门碰式送电机构,并且在车身和滑门均安 装有控制器,因而在滑门与车身之间处于半锁和全锁位置时就有了电器上的连接,车身控 制器就可以通过这个门碰式送电机构为滑门上的用电器供电,同时滑门上的信号也可以通 过这个门碰式送电机构提供给车身控制器。故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可以使滑门和车身完全分 开,只要在现有的手动滑门上做很小的机械改动就可以将自动滑门安装上去,从而明显地 降低了开发难度和开发费用,使得改装起来更加方便,便于自动滑门的推广应用。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气示意图;图2为自动滑门的开关门步骤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如图1所示,该汽车自动滑门的电控实现装置包括用来驱动滑门运动的驱动机构 1、将处于半锁状态的滑门锁紧到全关位置的自动拉门锁紧机构2、使滑门处于自由状态的 开门释放机构、能将位于车身上的电器和安装在滑门上的电器进行电连接的送电机构、控 制器和安装在车身上的操作按钮AN,上述驱动机构、自动拉门锁紧机构、开门释放机构均为 现有技术,其中驱动机构可以参照中国专利号为200520013233. 1中所披露的结构;拉门锁 紧机构和开门释放机构可以参见中国专利号为200720113223.4中所公开的结构;送电机 构采用门碰式送电机构3,该门碰式送电机构包含有安装在滑门侧面的静导电柱31和安 装在车身上与所述静导电柱相对应触碰的动导电柱32,具体结构可以参照中国专利号为 200720115102. 3《汽车门碰式送电机构》。而所述的控制器则由安装在车身上的车身控制器和安装在滑门上的锁体控制器 组成,车身控制器和锁体控制器械采用现有技术中的控制器,车身控制器的电源输入端接 分别连于汽车电池,为12伏的电源,同时地线又连于门碰式送电机构的第五动导电柱上。 上述操作按钮AN —端连于车身控制器的信号输入端,另一端接地并连于探测滑门位置的 位置传感器,该位置传感器信号输出端连于车身控制器的相应输入端。车身控制器的电源 输出端分别连于门碰式送电机构的第一、第四动导电柱上,车身控制器的另两信号输入端 连于门碰式送电机构的第二、第三动导电柱上,上述驱动机构安装在车身上,驱动机构的电 机Ml(带有离合器)连于车身控制器的输出端。为了防止滑门过度打开,在车身上还安装 有全开位置的限位开关K5,该全开位置的限位开关一端连于车身控制器的信号输入端,另 一端接地。上述自动拉门锁紧机构、开门释放机构安装在滑门上,且自动拉门锁紧机构中的 锁紧电机M2连于锁体控制器,自动拉门锁紧机构中的回位开关K1、全锁开关K2—端连于锁 体控制器的对应信号输入端,另一端相互连接后连于门碰式送电机构的第五静导电柱上; 自动拉门锁紧机构中的半锁开关K3 —端连于门碰式送电机构的第二静导电柱上,另一端 连于门碰式送电机构的第五静导电柱上;自动拉门锁紧机构中的开锁信号开关K4 一端连 于门碰式送电机构的第三静导电柱上,并同时连于锁体控制器的对应信号输入端,该开锁信号开关的另一端接地,即连于门碰式送电机构的第五静导电柱上。上述开门释放机构中 的开锁电机一端连于连于门碰式送电机构的第四静导电柱上,另一端也接地,即连于门碰 式送电机构的第五静导电柱上。使用时当滑门处于全开位置D时,如图2所示,操作者按下操作按钮,车身控制器 给滑门驱动机构中的电机Ml和离合器通电,离合器吸合,电机Ml正转,滑门开始向关门方 向运动。当滑门运动到半锁位置C时,自动拉门锁紧机构上的棘轮和车身上的锁扣相扣,随 之处于半锁状态,此时,半锁开关K3动作,滑门上的锁体控制器接收到该信号后,控制自动 拉门锁紧机构中的锁紧电机M2正转,使滑门进一步运动到达全锁位置A状态,这时全锁开 关K2动作,锁体控制器接收该信号后控制锁紧电机M2停转,滑门自动关闭结束。当上述滑门处于全锁位置A时,车身控制器在接收到开锁信号开关K4发出的开 门信号后,给开门释放机构上的开锁电机M3通电,自动拉门锁紧机构上的棘轮脱离全扣位 置,滑门将不能停留在全关位置,而处于自由状态B,此时车身控制器给驱动机构上的电机 Ml和离合器通电,离合器吸合、电机Ml反转,滑门开始向开门方向运动;当滑门运动到全开 位置D时,全开位置限位开关K5发出信号,车身控制器检测到信号后控制电机停转,门停止 在全开位置D3。显然,由于本实用新型车身上的滑门驱动机构及车身控制器,和滑门上的自动拉 门锁紧机构、开门释放机构及锁体控制器在电气上相互独立,它们之间没有直接机械联系, 因而非常适合在原非自动滑门系统的汽车上使用,通过少量的改动就可以实现自动滑门的 改装,以降低自动滑门的设计、装配难度,同时也简化了整车安装调试。
权利要求一种汽车自动滑门的电控实现装置,包括用来驱动滑门运动的驱动机构、将处于半锁状态的滑门锁紧到全关位置的自动拉门锁紧机构、使滑门处于自由状态的开门释放机构、能将位于车身上的电器和安装在滑门上的电器进行电连接的送电机构、控制器和安装在车身上的操作按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送电机构采用门碰式送电机构,该门碰式送电机构包含有安装在滑门侧面的静导电柱和安装在车身上与所述静导电柱相对应触碰的动导电柱;而所述的控制器则由安装在车身上的车身控制器和安装在滑门上的锁体控制器组成,所述驱动机构安装在车身上,并且驱动机构的电机和上述操作按钮均连于所述的车身控制器,所述车身控制器的电源输出端和信号端分别连于所述门碰式送电机构的相对应动导电柱;所述的自动拉门锁紧机构、开门释放机构安装在所述的滑门上,且上述自动拉门锁紧机构中的锁紧电机连于所述的锁体控制器,所述开门释放机构中的开锁电机连于所述的门碰式送电机构的对应静导电柱上,同时锁体控制器的电源输入端和信号端也连于所述碰式送电机构的对应静导电柱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自动滑门的电控实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门碰式 送电机构为具有五个静导电柱和五个动导电柱的五点式门碰送电机构。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自动滑门的电控实现装置,包括驱动机构、自动拉门锁紧机构、开门释放机构、送电机构、控制器和操作按钮,其中送电机构采用门碰式送电机构,控制器由车身控制器和锁体控制器组成,驱动机构的电机和操作按钮均连于车身控制器,车身控制器的电源输出端和信号端分别连于门碰式送电机构的相对应动导电柱;自动拉门锁紧机构中的锁紧电机连于锁体控制器,开门释放机构中的开锁电机连于门碰式送电机构的对应静导电柱上,同时锁体控制器的电源输入端和信号端也连于碰式送电机构的对应静导电柱上。采用上述结构后,可以使滑门和车身完全分开,只要在现有的手动滑门上做很小的机械改动就可以将自动滑门安装上去,从而达到成本低,改装、调试方便的目的。
文档编号E05B47/06GK201649888SQ20102013314
公开日2010年11月24日 申请日期2010年3月16日 优先权日2010年3月16日
发明者吴高鸿 申请人:宁波信泰机械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