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脱卡滑轮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56271阅读:23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防脱卡滑轮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窗扇滑轮组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防脱卡滑轮组。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窗型上使用的滑轮组包括定轴卡座和定轴头,定轴卡座固定在窗框上 下两端的轨道内的一端,窗扇一侧的上下两端端部设置有主滑轮,窗扇另一侧的上下两端 端部设置有辅滑轮,主轮滑组的外侧固定设置有与定轴卡座配合使用的定轴头,窗扇通过 上下两端的滑轮和轨道可以左右滑动,当滑动到定轴卡座一侧的端部时,使窗扇的辅滑轮 脱离轨道,以主滑轮的轴线为轴向窗框的外侧旋转,定轴头同时卡入定轴卡座内,用于防止 窗扇脱卡。现有滑轮组的定轴头的内侧端面和定轴卡座的内侧端面相互平行,定轴卡座为方 形座体,内侧端面上设置有圆弧形凹槽,定轴头为类似的长方形,靠近辅滑轮的一端为与定 轴卡座的圆弧形凹槽配合使用的弧形面,此种结构的滑轮组,旋转时,由于定轴卡座和定轴 头的工作面均为小于半圆的圆弧,定轴卡座不能很好的卡住定轴头,且辅滑轮脱离轨道的 承托后,玻璃在自身重力作用下,会向辅滑轮方向倾斜,从而容易将定轴头从定轴卡座内拉 出而导致脱卡现象,使窗扇因脱卡而向向外倒,且窗扇越宽,定轴头卡住定轴卡座越少,越 容易发生脱卡现象;为了防止脱卡,需要增加引桥的承托,在定轴头和定轴卡座具有足够的 接触面而不会脱卡时,辅滑轮才从引桥上脱离,以防止发生定轴头和定轴卡座的脱卡而导 致玻璃窗扇向外侧倒出,引桥的增加虽然很好的解决了脱卡问题,但使结构变的复杂且由 于引桥通常会突出10公分以上,经常会挡住窗帘的使用和影响美观;为了避免引桥对窗帘 使用的影响等及防止脱卡现象的发生,现有滑轮组采用了另一种技术方案将定轴头的内 侧端面设计为一个倾斜的斜面,与定轴卡座的内侧端面交叉,这种结构的滑轮组在定轴头 推拉到定轴卡座位置时,窗扇向外侧旋转之前,定轴头靠近辅滑轮的一端内侧已经卡入定 轴卡座的圆弧形凹槽内,从而使窗扇向外侧开始旋转时,定轴头与定轴卡座的接触面已经 能够防止脱卡现象的发生,旋转的角度越大,接触面越多,有效防止脱卡现象的发生,但这 种结构的滑轮组,定轴头的靠近辅滑轮的一端卡入定轴卡座的圆弧形凹槽的过程,是一个 强行挤压和卡入的过程,使得窗扇的推拉不顺滑,使用不方便;另外,上述两种结构只能用 于玻璃宽度不超过50公分的窗体上,当玻璃宽度超过50公分时,上述两种结构也很容易发 生脱卡现象,导致窗扇往下倒。在实现本实用新型的过程中,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至少存在以下问题现有滑轮 组为了防止脱卡现象发生,需要增加引桥,使结构变的复杂且影响窗帘的使用及窗子的美 观;或为了防止脱卡现象发生,将定轴头的内侧端面与定轴卡座的内侧端面设计为交叉结 构,此种结构使窗扇推拉不顺滑,使用不方便;另外,现有滑轮组只能适用玻璃宽度不超过 50公分的窗体上,适用范围窄。
实用新型内容为了有效防止脱卡现象的发生、窗扇推拉顺滑且滑轮组结构简单、适用范围宽,本 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防脱卡滑轮组。所述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防脱卡滑轮组,包括定轴头和定轴卡座,其中,所述定轴头的工作部分为圆弧 形或圆环形凸起,所述定轴卡座上设置有与所述凸起配合使用的圆弧形或圆环形凹槽,所 述定轴头的内侧端面与所述定轴卡座的内侧端面平行,所述定轴头的工作面的截面和所述 定轴卡座的工作面的截面对接在一起为圆形。为了更好的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可以包括以下技术方案所 述定轴头的工作面的截面和所述定轴卡座的工作面的截面,其中一个大于半圆,另一个小 于半圆。为了更好的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可以包括以下技术方案所 述定轴头的上端设置有圆弧形凸起且所述圆弧形凸起的截面小于半圆,所述定轴卡座的内 侧端面上设置有与所述圆弧形凸起配合使用的圆弧形凹槽且所述圆弧形凹槽的截面大于 半圆。为了更好的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可以包括以下技术方案所 述定轴头的上端设置有圆环形凸起且所述圆环形凸起的截面大于半圆,所述定轴卡座的内 侧端面上设置有与所述圆环形凸起配合使用的圆环形凹槽且所述圆环形凹槽的截面小于 半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定轴头的外侧端面为工作面, 且定轴头工作面的截面和定轴卡座工作面的截面对接起来为一个完整的圆形,窗扇旋转 时,定轴头的工作面在圆弧向心力的作用下顺利滑入定轴卡座的凹槽内,有效防止发生脱 卡现象,同时由于定轴头的内侧端面与定轴卡座的内侧端面平行,窗扇推拉顺滑;且不需要 增加引桥,整体结构简单,不影响窗帘的使用及窗子的美观;适用范围宽,即使玻璃宽度超 过50公分,仍能正常使用且不发生脱卡现象。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使用的附图 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所列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 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主视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定轴头立体结构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定轴卡座立体结构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提供的主视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定轴头立体结构图;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定轴卡座立体结构图。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组件列表如下1、定轴头;2、主滑轮;3、定轴卡座;11、圆弧形凸起;12、圆环形凸起;31、圆弧形凹 槽;32、圆环形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 型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实施例一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⑴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防脱卡滑轮 组,包括定轴头1和定轴卡座3,其中,定轴头1的工作部分为圆弧形凸起11,圆弧形凸起11 设置在定轴头1的上端,定轴卡座3的内侧端面上设置有与圆弧形凸起11配合使用的圆弧 形凹槽31,定轴头1的内侧端面与定轴卡座3的内侧端面平行,圆弧形凸起11的截面和圆 弧形凹槽31的截面对接在一起为圆形,且圆弧形凸起11的截面小于半圆,圆弧形凹槽31 的截面大于半圆。定轴头1的内侧端面与定轴卡座3的内侧端面平行,窗扇推拉顺滑。圆弧形凸起11的截面小于半圆,圆弧形凹槽31的截面大于半圆,在辅滑轮刚刚离 开轨道的承托时,虽然圆弧形凸起11卡入圆弧形凹槽31的部分较小,但由于圆弧形凹槽31 的截面大于半圆和圆弧向心力的作用,圆弧形凸起11只会向圆弧形凹槽31的内侧滑动,而 不会向外侧滑动,而随着圆弧形凸起11向内侧滑动的越多,圆弧形凸起11和圆弧形凹槽31 的接触面积越大,从而有效防止脱卡现象的发生。实施例二 如图4、图5和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防脱卡滑轮 组,包括定轴头1和定轴卡座3,其中,定轴头1的工作部分为圆环形凸起12,圆环形凸起12 设置在定轴头1的上端,定轴卡座3的内侧端面上设置有与圆环形凸起12配合使用的圆环 形凹槽32,定轴头1的内侧端面与定轴卡座3的内侧端面平行,圆环形凸起12的截面和圆 环形凹槽32的截面对接在一起为圆形,且圆环形凸起12的截面大于半圆,圆环形凹槽32 的截面小于半圆。定轴头1的内侧端面与定轴卡座3的内侧端面平行,窗扇推拉顺滑。圆环形凸起12的截面大于半圆,圆环形凹槽32的截面小于半圆,在辅滑轮刚刚离 开轨道的承托时,虽然圆环形凸起12卡入圆环形凹槽32的部分较小,但由于圆环形凸起12 的截面大于半圆和圆弧向心力的作用,圆环形凸起12只会向圆环形凹槽32的内侧滑动,而 不会向外侧滑动,而随着圆环形凸起12向内侧滑动的越多,圆环形凸起12和圆环形凹槽32 的接触面积越大,从而有效防止脱卡现象的发生。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 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 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一种防脱卡滑轮组,包括定轴头和定轴卡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定轴头的工作部分为圆弧形或圆环形凸起,所述定轴卡座的内侧端面上设置有与所述凸起配合使用的圆弧形或圆环形凹槽,所述定轴头的内侧端面与所述定轴卡座的内侧端面平行,所述定轴头的工作面的截面和所述定轴卡座的工作面的截面对接在一起为圆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脱卡滑轮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定轴头的工作面的截面和 所述定轴卡座的工作面的截面,其中一个大于半圆,另一个小于半圆。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防脱卡滑轮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定轴头的上端设置有圆 弧形凸起且所述圆弧形凸起的截面小于半圆,所述定轴卡座的内侧端面上设置有与所述圆 弧形凸起配合使用的圆弧形凹槽且所述圆弧形凹槽的截面大于半圆。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防脱卡滑轮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定轴头的上端设置有圆 环形凸起且所述圆环形凸起的截面大于半圆,所述定轴卡座的内侧端面上设置有与所述圆 环形凸起配合使用的圆环形凹槽且所述圆环形凹槽的截面小于半圆。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防脱卡滑轮组,属于窗扇滑轮组领域。其技术方案为包括定轴头和定轴卡座,其中,定轴头的工作部分为圆弧形或圆环形凸起,定轴卡座上设置有与凸起配合使用的圆弧形或圆环形凹槽,定轴头的内侧端面与定轴卡座的内侧端面平行,定轴头的工作面的截面和定轴卡座的工作面的截面对接在一起为圆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定轴头工作面的截面和定轴卡座工作面的截面对接起来为一个完整的圆形,窗扇旋转时,定轴头的工作面在圆弧向心力的作用下顺利滑入定轴卡座的凹槽内,有效防止发生脱卡现象,同时由于定轴头的内侧端面与定轴卡座的内侧端面平行,窗扇推拉顺滑;整体结构简单,适用范围宽。
文档编号E05D13/00GK201714212SQ20102022457
公开日2011年1月19日 申请日期2010年6月9日 优先权日2010年6月9日
发明者余家耀 申请人:余家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