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自动闭锁装置的下部安装型滑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42053阅读:17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安装自动闭锁装置的下部安装型滑动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安装自动闭锁装置的下部安装型滑动装置。
背景技术
通常滑动装置是为了使在家具、冰箱及各种整理箱等以推拉方式安装的收纳体以收纳各种物品的状态向封闭及开放位置移动的滑动装置。滑动装置在家具、冰箱及各种整理箱的主体具有设置收纳体的空间,并分别设置在空间的内侧壁面和收纳体的两侧面以使相互滚动接触而滑动。安装滑动装置的收纳体在主体的空间通过滑动装置而滑动,进行开闭而保管收纳物。即,收纳体与主体通过滑动装置连接设置,可通过在收纳体开启或关闭时进行滚动运动的滑动装置而顺利地滑动。通常下部安装型滑动装置分为双重轨道和三重轨道,双重轨道在收纳体的两侧下部设置移动导轨,在主体的内侧壁面设置具有多个轨道的固定导轨,各个轨道上设置与移动导轨滚动接触的滑动部件,而使移动导轨沿着轨道通过滑动装置而滑动;三重轨道在固定导轨和移动导轨之间设置起轨道作用的中间导轨,使移动导轨以中间导轨为中心而滑动。通常下部安装型滑动装置是为了使收纳体进行滑动,从而开启或关闭,关闭收纳体时使用者向关闭方向施加力量时,使收纳体在滑动装置进行滑动而插入到主体的空间并关闭。这时,如果施加比关闭收纳体更大的力量时,收纳体在关闭时被碰撞而发生冲击反击力而被再次开启。因此最近开发了关闭安装下部安装型滑动装置的收纳体时被弹力而自动闭锁的自动闭锁装置。在现有技术的下部安装型滑动装置上安装的自动闭锁装置包括设置在固定导轨的外壳、移动部件以及弹性体,有时也可设置用于使移动部件顺滑地进行运动的减震器。外壳设置在固定导轨的闭锁移动导轨的位置上,并在内侧形成引导移动部件的贯通孔。贯通孔在移动导轨的开启位置形成曲线部,并且在在闭锁部形成与形成于开启位置的曲线部连接的直线部。移动部件设置在外壳内侧的牵引移动导轨的位置,并插入到贯通孔而移动。弹性体设置在外壳的内部,从而弹性支撑移动部件。现有的自动闭锁装置在收纳体开启时在弹性体被拉伸的状态下,移动部件被弹性支撑而位于贯通槽的曲线部。如收纳体移动到关闭状态时,移动导轨以挂接在移动部件的状态被弹性体的弹力而被牵引,将收纳体自动闭锁。移动部件在被移动导轨牵引时,从贯通槽的曲线部移动至直线部并被直线部引导移动。收纳体被开启时,移动导轨牵引移动部件而向贯通槽的曲线部方向移动,而使移动导轨的挂接被解除,移动部件以弹性体被拉伸的状态下位于贯通槽的曲线部。并且,现有技术的自动闭锁装置,收纳体被自动闭锁之后再次进行开启操作时,移动部件被收纳体的移动导轨牵引而位于可插入贯通孔的曲线部的位置,从而通过移动部件的旋转,而解除根据收纳体的自动闭锁的挂接。这时,如果在移动部件没有完全插入到贯通
4孔的曲线部的状态下,将收纳体以过度的力量向开启方向移动时,移动部件可在贯通孔内部的曲线部发生冲突及夹入现象,从而使移动部件在被夹入位置停止运转或不能位于曲线部而再次被引入到直线部。移动部件被再次引入之后也可维持无法再运转的误操作状态。上述的被误操作而未运转的现有技术的自动闭锁装置可通过移动导轨的强制运转而恢复到可再次操作的状态。移动轨道被强制运转时,贯通槽被弹性变形,使移动部件在贯通槽内部恢复到可再运转的状态。贯通槽为了弹性变形,需要形成几个连通的弹性变形孔。弹性变形孔以外壳的贯通孔形态而形成,并一部分连通,在移动部件通过时大小变大, 而使被误操作的移动部件位于可运转的状态,移动部件成为可运转的状态时,贯通孔弹性变形而恢复到原来的大小。S卩,将移动部件向被误操作而未运转的自动闭锁装置方向强制移动时,移动导轨以挂接在移动部件的状态下向关闭方向移动,并通过弹性变形从移动变形孔位置恢复到移动部件可运转的位置。恢复原状之后贯通孔被弹性恢复到可运转的大小,而使自动闭锁装置正常运转。但,现有技术的自动闭锁装置在外壳具有引导移动部件的贯通孔和与贯通孔一部分连通的形成孔形状的弹性变形孔,并插入有移动部件,因此操作过程中或被外部发生的冲击,在孔的位置容易被损坏而强度变弱。而且,为了使移动部件被插入而移动以便被导引至在外壳形成的贯通孔的曲线部和直线部,在孔插入凸出形态而接触移动,因此凸起相互摩擦发生破损,并发生弹性体的弹力,加压力持续作用于孔和凸起,而发生形状的变形及破损。并且,自动闭锁装置被误操作时,贯通孔在与弹性变形孔连通的位置发生弹性变形而脱离误操作位置,从而移动部件在两个孔之间被强制移动并发生弹性变形,弹性变形的冲击力集中,进而发生变形及破损。

发明内容
要解决的技术课题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课题为提供一种下部安装型滑动装置,将下部安装型滑动轨道的自动闭锁装置的导引结构变更为凸起形状而强化其结构,并且导引至凸起的运转体根据凸起的形状而形成将移动干预最小化的单纯形状而强化其结构、增加寿命,并将摩擦最小化使驱动效率增强。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在于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安装自动闭锁装置的下部安装型滑动装置,具有形成于收纳体下部的移动导轨和用于移动导轨进行开启及关闭操作的滑动接合的固定导轨,包括外壳主体,位于上述固定导轨的一侧,内侧具有上部和下部开放的外壳空间;导引壁, 包括曲线导引部和直线导引部,该曲线导引部在上述外壳主体的开放的内侧从一侧面向另一侧面方向部分凸出,从下部末端向中央方向形成,下落到上述外壳空间的开启方向末端而形成曲线形状,该直线导引部与曲线导引部连接并由关闭方向形成,以便在上述外壳空间的中央形成直线形状;挂接旋转体,与上述移动导轨挂接或解除挂接,位于可被导引插入到上述导引壁的位置;以及弹性体,位于上述外壳主体的关闭方向,并与上述挂接旋转体弹性结合。
上述挂接旋转体,当上述移动导轨进行关闭移动时发生相互挂接运转,从而通过上述弹力而自动闭锁。上述挂接旋转体位于开启方向时,上述挂接旋转体的开启方向以弹性体被拉伸的状态沿着上述曲线导引部向下部移动,使上述移动导轨从上述挂接旋转体解除挂接而能够开启。并且,上述挂接旋转体的内侧形成具有开启接触面、曲线接触面、关闭接触面的导引槽,上述开启接触面以便于被上述导引壁导引的状态而插入,并在开启状态下由插入的上述导引壁的上部与上述直线导引部接触;上述曲线接触面与上述导引曲线对应,以便与上述曲线导引部接触;上述关闭接触面在关闭状态下由插入的上述导引壁下部与上述直线导引部接触;上述挂接旋转体被插入到上述导引壁而移动,在上述收纳体被关闭时,通过与上述直线导引部接触的上述开启接触面和与上述曲线导引部接触的上述曲线接触面的旋转而解除挂接,从而位于下部的上述关闭接触面与上述直线导引部的下部接触而发生移动。上述收纳体被开启时,上述关闭接触面与上述直线导引部的下部接触而向开启方向移动,当移动至上述曲线导引部时,通过与上述直线导引部接触的上述开启接触面和与上述曲线导引部接触的上述曲线接触面的旋转而挂接接触。并且,还具有弹性主体,设置于上述外壳主体的关闭方向,并在内侧下部形成设置上述弹性体的弹性体插入空间,弹性体插入空间的关闭方向末端形成用于固定上述弹性体的另一侧末端的弹性体固定槽。并且,还具有弹性体固定凸起,在上述挂接旋转体的关闭方向的下部凸出形成,并在内侧形成用于插入固定上述弹性体的一侧的凸起固定槽。上述弹性体固定凸起,上述弹性体的一侧端插入于凸起固定槽,从而与上述挂接旋转体弹性接合。并且,在上述挂接旋转体的上部形成挂接槽;在上述挂接旋转体的开启方向由侧面上部至上述挂接槽的侧面上部形成倾斜的倾斜面;还具有挂接凸起,设置于上述移动导轨的一侧,并向下部凸出,以便插入挂接到上述挂接槽。上述倾斜面使上述挂接凸起与上述挂接槽挂接而接合时,通过倾斜的位置而使干预插入最小化;上述挂接凸起随着上述移动导轨的移动而一起移动,以便插入到上述挂接槽及解除插入。并且,在上述外壳主体上形成贯通孔,贯通于可使上述导引壁的一侧向外部露出的位置,从而通过上述贯通孔向外部露出的上述导引壁能够在上述导引壁的空间内部被外力而弹力变形。本发明的技术效果在于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与固定于设置在固定于主体的固定导轨而可滑动的收纳体的移动导轨挂接及解除挂接,从而自动闭锁的挂接移动体被导引至以凸起形状凸出的导引壁而运行,与贯通孔形态相比具有坚固的结构,从而提供增加寿命的效果。而且,在挂接移动体上设置了用于自动闭锁而提供弹力的弹性体,导引壁形成在开启方向使挂接移动体通过旋转而与移动导轨解除挂接,从而使移动导轨与挂接移动体的挂接解除运行顺利而准确实施,并可减少误操作。
以及,挂接移动体在自动闭锁而向直线形态开启时,以弹性体被拉伸的状态而支撑的曲线形状的导引壁进行面接触,因此即使发生拉伸力,也可在导引壁的支撑位置防止脱离,从而可减少误操作。并且,当挂接移动体被导引壁导引而移动时,为了在发生误操作时恢复原状,形成使导引壁可弹性变形的贯通孔,从而凸起形状的导引壁发生弹性变形,在误操作状态下恢复原状,因此比起贯通孔部分被连接的弹性变形结构,提高了强度,并且因凸出的壁可弹性变形而提高的恢复性能。


图1为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安装自动闭锁装置的下部安装型滑动装置的剖视图;图2为作为图1的安装自动闭锁装置的下部安装型滑动装置的主要结构的自动闭锁装置的剖视图;图3为图2的III-III线截面图;图4为图3的自动闭锁装置的开启状态的截面图;图5为作为图2的自动闭锁装置的主要部分的挂接旋转体的背面剖视图;图6为图1的安装自动闭锁装置的下部安装型滑动装置从关闭状态进行开启的使用状态图;图7为图1的安装自动闭锁装置的下部安装型滑动装置的开启状态的是使用状态图;图8为图1的安装自动闭锁装置的下部安装型滑动装置的进行关闭的使用状态图;图9为图1的安装自动闭锁装置的下部安装型滑动装置的自动闭锁状态的使用状态图;图10为图1的安装自动闭锁装置的下部安装型滑动装置的误操作状态的使用状态图;图11为图1的安装自动闭锁装置的下部安装型滑动装置的被误操作之后恢复到原状的使用状态图。附图主要符号说明10 滑动装置20 固定导轨30 移动导轨31 挂接凸起100 闭锁装置110 外壳部111 外壳主体112 外壳空间113 导引壁113a 直线导引部113b:曲线导引部114:贯通孔120 弹性部121 弹性主体122:弹性体插入空间123:弹性体固定槽124 弹性体130 挂接旋转部131 挂接旋转体132 挂接槽
133 倾斜面134:导引插入槽135 开启接触面136 曲线接触面137 关闭接触面138 弹性体固定凸起139:凸起固定槽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为了使具有本领域一般知识的技术人员容易实施,参考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但本发明可以不同相异的形态体现,并不限定于在此说明的实施例。在整个说明书中对类似的部分使用了相同的附图符号。下面参考图1说明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安装自动闭锁装置下部安装型滑动装置。图1为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安装自动闭锁装置的下部安装型滑动装置的剖视图。参考图一,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安装自动闭锁装置的下部安装型滑动装置 (10)包括固定导轨(20)、移动导轨(30)、以及自动闭锁装置(100)。本说明书中下部安装型滑动装置(10)只图示固定导轨00)和移动导轨(30),省略了滑动部件和设置滑动部件的轨道。滑动装置(10)对形成于固定导轨的双重轨道结构和包括具备轨道的中间体的三重轨道结构皆可使用。即,虽然省略了滑动部件和支撑该滑动部件的装置,但该技术领域人员应当了解移动导轨和固定导轨之间设置滑动部件。固定导轨00)固定于设置收纳体的内侧壁面,支撑收纳体滑动。移动导轨(30)设置在收纳体下部的两侧面,与固定导轨00)滑动结合,与收纳体一起向开启和关闭方向移动。移动导轨(30)的一侧面形成向下部突出的挂接凸起(31)。 挂接凸起(31)向下部方向凸出,以使移动导轨(30)向开启和关闭方向移动时自动挂接到闭锁装置(100)或解除挂接。即挂接凸起(31)根据收纳体的运转而挂接到闭锁装置(100) 或解除挂接而完成自动闭锁。参考图2至图5说明自动闭锁装置(100)。图2为作为图1的安装自动闭锁装置的下部安装型滑动装置的主要结构的自动闭锁装置的剖视图;图3为图2的III-III线截面图;图4为图3的自动闭锁装置的开启状态的截面图;图5为作为图2的自动闭锁装置的主要部分的挂接旋转体的背面剖视图。参考图2至图5,自动闭锁装置(100)包括外壳部(110)、弹性部(120)、以及挂接旋转部(130)。外壳部(110)包括设置在固定导轨00)的一侧面的外壳主体(111)以及导引壁(113)。外壳主体(111)设置于固定导轨00)的一侧面,位于挂接凸起(31)的下部。 外壳主体(111)设置于固定导轨00)的一侧面而固定于挂接到挂接凸起(31)或解除挂接的下部位置。外壳主体(111)的内侧形成上下部开放而贯通的外壳空间(112)。在外壳空间(11 设置挂接旋转部(130)而与挂接凸起(31)进行挂接或解除挂接,从而可自动闭锁收纳体。沿着外壳主体(111)的固定导轨00)方向的中央形成为了与外壳空间(112)连通而被贯通的贯通孔(114)。导引壁(113)在外壳空间(112)的内侧中央部位从固定导轨Q0)向外侧方向凸出。导引壁(113)形成导引挂接旋转部(130)插入的大小。导引壁(113)从关闭方向的末端向开启方向形成,包括直线导引部(113a)和曲线导引部(113b),直线导引部(113a)与外壳主体(111)已预定的间隔而分离形成,曲线导引部(113b)向下部形成曲线而弯曲,形成于与直线导引部(113a)的开启方向的外壳主体(111)以预定间隔而分隔的末端。导引壁 (113)形成以导引为插入到挂接旋转部(130)的状态。挂接旋转部(130)在收纳体开启状态下,以插入到导引壁(113)的状态挂接到曲线导引部(11北),收纳体关闭时,从曲线导引部(113b)分离并移动到直线导引部(113a),从而自动闭锁。并且,导引壁(113)设置在形成贯通孔(114)的中央,而使直线导引部(113a)在贯通孔(114)内侧被外力而弹性变形。挂接旋转部(130)沿着导引壁(11 移动时发生误操作,移动导轨(30)被强制移动至关闭位置,通过移动导轨(30)的强制移动而与挂接凸起 (31)挂接移动的挂接旋转部(130)通过加压的外力使挂接旋转部(130)导引壁(11 在贯通孔(114)内部发生弹性变形。导引壁(11 被弹性变形时,被误操作而脱离运转位置的挂接旋转部(130)可移动至准位置而能够正常运转。从而通过强制关闭操作,使导引壁(11 从贯通孔(114)内侧发生弹性变形,使挂接旋转部(130)从误操作位置移动至可操作的位置而便于维持保修。弹性部(120)包括由外壳主体(111)的关闭方向设置的弹性主体(121)以及弹性体(IM)。弹性主体(121)由外壳主体(111)的关闭方向设置,下部形成开放开启方向的弹性体插入空间(122)。弹性体插入空间(122)的开启方向被开放,以便与外壳空间(112) 连通。并且,弹性体插入空间(12 的关闭方向末端形成槽形状的弹性体固定槽(123)。弹性体(124)设置在弹性主体(121)的内侧,且位于弹性体插入空间(12 的内侧。弹性体(124)的一侧端插入到弹性体固定槽(12 并固定,另一侧端位于与导引壁下部连通的外壳空间(112)的内侧。弹性体(124)可从关闭向开启方向拉伸,并固定成使位于外壳空间(112)的内侧的另一侧端向挂接旋转部(130)的关闭方向的下部发生弹力作用。挂接旋转部(130)包括位于外壳主体(111)内侧的挂接旋转体(131)以及弹性体固定凸起(138)。挂接旋转体(131)设置在外壳空间(11 的内侧,上部具有使挂接凸起 (31)挂接及解除挂接的挂接槽(132),内侧具有向固定导轨方向开放而使导引壁(113)插入的导引插入槽(134)。挂接旋转体(131)倾斜成使导引插入槽(134)在收纳体开启的状态下沿着曲线导引部(113b)的弯曲率而被插入固定,使挂接槽(132)的开启方向向下部移动并使开启方向开放。当收纳体被关闭时,挂接凸起(31)向关闭方向移动并插入到挂接槽(132),使挂接旋转体(131)向关闭方向旋转。此时,挂接旋转体(131)从插入到导引插入槽(134)的导引壁(113)的曲线导引部(113b)向直线导引部(113a)移动,并且倾斜的挂接槽(132)的开启方向上升到能够使挂接凸起(31)插入到挂接槽(132)的位置。收纳体关闭后再次向开启方向移动时,插入到挂接槽(132)的挂接凸起(31)向开启方向移动,挂接凸起(31)与挂接旋转体(131) —起向开启方向移动。挂接旋转体(131) 被导引至插入于导引插入槽(134)的导引壁(113),并向开启方向移动。挂接旋转体(131) 向开启方向移动至导引壁(113)的曲线导引部(113b)时,挂接旋转体(131)沿着曲线导引部(113b)旋转并倾斜以使挂接槽(132)的开启方向下降。挂接槽(132)开启方向下降而被开放,以使挂接凸起(31)向开启方向移动,从而移动导轨(30)能够向开启方向移动。导引插入槽(134)形成能够根据由直线导引部(113a)和曲线导引部(113b)形成的导引壁(113)形状而被插入并支撑的形状。插入到导引壁(113)的导引插入槽(134)的导引壁(113)的上部方向形成在收纳体开启状态下与直线导引部(113a)接触的开启接触面(135),导引插入槽(134)的开启方向末端形成曲线接触面(136),该曲线接触面(136) 根据由导引壁(113)的上部方向向下部侧弯曲的曲线导引部(113b)的形状,在开启状态下与曲线导引部(113b)接触以使挂接旋转体(131)被插入支撑。并且,具有关闭接触面(137),该关闭接触面(137)由导引插入槽(134)的导引壁 (113)下部方向与曲线接触面(136)分离,收纳体被关闭时与导引壁(113)的下部面接触。 收纳体被开启时,导引插入槽(134)则向下部倾斜使挂接槽(132)的开启方向被开放,与曲线接触面(136)及开启接触面(135)接触的状态而固定。收纳体被关闭时导引插入槽(134) 旋转以使挂接凸起(31)卡到挂接槽(132)而开启方向上升,曲线接触面(136)与开启接触面(13 上升而分离,关闭接触面(137)与导引壁(11 的下部接触而向关闭方向移动。弹性体固定凸起(138)在挂接旋转体(131)的关闭方向的下部凸出形成,中央形成固定弹性体(124)的凸起固定槽(139)。凸起固定槽(139)用于插入固定位于外壳空间 (112)内侧导引壁(11 下部的弹性体(124)的另一末端。弹性体(124)与形成于关闭方向下部的凸起固定槽(139)弹性结合,以使挂接旋转体(131)的下部由关闭方向发生弹性拉伸力。弹性体固定凸起(138)由挂接旋转体(131)的关闭方向下部凸出,通过弹性体(124) 的弹力发生关闭方向的牵拉力,插入到导引壁(113)的挂接旋转体(131)的中心形成于比发生弹性体(124)的弹力的位置更高的位置,根据相互不同的中心点向开启方向末端的下部方向发生旋转力。收纳体移动至关闭位置时,挂接凸起(31)被卡到挂接槽(132),并且将挂接旋转体(131)移动至关闭方向而解除固定,解除固定的挂接旋转体(131)被弹性体(124)的复原力自动移动至关闭位置。收纳体被关闭后移动至开启位置时,挂接旋转体(131)向导引壁(113)的直线导引部(113a)被导引,当位于曲线导引部(113b)时,挂接旋转体(131)进行旋转而使曲线接触面(136)与曲线导引部(113b)接触并固定。并且,参考图6至图9,说明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安装自动闭锁装置的下部安装型滑动装置的作用。图6为图1的安装自动闭锁装置的下部安装型滑动装置从关闭状态进行开启的使用状态图;图7为图6的安装自动闭锁装置的下部安装型滑动装置的开启状态的是使用状态图;图8为图6的安装自动闭锁装置的下部安装型滑动装置的进行关闭的使用状态图; 图9为图6的安装自动闭锁装置的下部安装型滑动装置的自动闭锁状态的使用状态图。参考图6及图7,收纳体从开启位置移动至关闭位置时,挂接凸起(31)向挂接槽 (132)方向移动,该挂接槽(132)以固定于拉伸的弹性体(124)的挂接旋转体(131)的开启位置下降的状态而倾斜。挂接凸起(31)与挂接槽(132)接触时,沿着导引壁(113)的曲线导引部(113b)而插入到导引插入槽(134)的挂接旋转体(131)发生移动。挂接旋转体 (131)发生移动时,被拉伸的弹性体(IM)的复原力而自动沿着导引壁(113)的直线导引部 (113a)向关闭方向移动,从而收纳体自动被闭锁。参考图8及图9,收纳体关闭后向开启位置移动时,具有插入挂接凸起(31)的挂接槽(132)的挂接旋转体(131)向开启方向沿着导引壁(113)的直线导引部(113a)而移动。 挂接旋转体(131)移动至导引壁(113)的曲线导引部(113b)位置时,挂接旋转体(131)进行旋转,开启方向移动并沿着挂接旋转体(131)的曲线导引部(113b)的曲面向下部位置倾斜,而使挂接槽(132)的开启部分开放。此时,挂接旋转体(131)通过位于关闭方向的下部的弹性体(124)的弹力发生能够使挂接旋转体(131)的开启方向向下部位置移动的旋转力。旋转力的作用为,根据插入到导引插入槽(134)的曲线导引部(113b)的曲率,使挂接旋转体(131)便于插入到曲线导引部(113b)与外壳主体(111)之间。挂接凸起(31)向挂接槽(132)被开放的开启方向移动,收纳体被开启。从而,通过弹性体(124)的弹力关闭时自动移动至关闭位置,开启时通过旋转而解除挂接,从而提高收纳体的开启及关闭操作的效率性。如上述,被操作的自动闭锁装置如图10所示可发生误操作。收纳体成为开启状态时,挂接旋转体(131)位于导引壁(113)的曲线导引部 (11 ),弹性体(124)维持拉伸的状态。此时如发生外部冲击或挂接旋转体(131)未能完全插入曲线导引部(11 ),挂接凸起(31)被拉伸的弹性体(IM)的弹力成为未能挂接连接的状态,即在收纳体被开启的状态下,挂接旋转体(131)向关闭方向移动。挂接旋转体(131) 发生上述移动时,成为即使收纳体移动至自动闭锁的位置也无法完成自动闭锁操作的误操作状态。上述的误操作状态如图11所示,强制关闭收纳体而恢复原状态。被误操作挂接旋转体(131)位于导引壁(113)的直线导引部(113a)的关闭方向时,如对收纳体强制关闭操作,挂接凸起(31)向挂接旋转体(131)位置移动。挂接凸起(31) 移动至挂接旋转体(131)的位置时,与开启方向侧的倾斜面(13 接触而插入到挂接槽 (132)。在此,插入挂接旋转体(131)的导引壁(113)的直线导引部(113a)被贯通孔(114) 形成未固定的条形状而可弹性变形。即,挂接凸起(31)与倾斜面(13 接触时发生将挂接旋转体(131)向下部加压的加压力,形成于贯通孔(114)位置的导引壁(113)的直线导引部(113a)被弹性变形而下降,从而使挂接凸起(31)挂接接合到挂接槽(132)。挂接凸起 (31)挂接接合到形成于挂接旋转体(131)的上部的挂接槽(132)的状态下,将收纳体向开启方向移动时,挂接旋转体(131)再次被插入到曲线导引部(11 ),从而恢复为以弹性体 (124)拉伸的状态而自动闭锁的原状态。以上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本发明的权利范围并不局限于此,而该技术领域人员的利用权力要求书中定义的本发明的基本概念的各种变形及改良状态也属于本发明的权力范围。产业利用性本发明以推拉方式安装于家具、冰箱及各种整理箱等的收纳体发生滑动的滑动装置上安装了自动闭锁的自动闭锁装置,自动闭锁装置的结构简单并使摩擦最小化,以改良的结构延长寿命,而能够提高滑动装置自身的寿命。
权利要求
1.一种安装自动闭锁装置的下部安装型滑动装置,该滑动装置具有形成于收纳体下部的移动导轨和用于移动导轨进行开启及关闭操作的滑动接合的固定导轨,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主体,位于所述固定导轨的一侧,内侧具有上部和下部开放的外壳空间;导引壁, 包括曲线导引部和直线导引部,该曲线导引部在所述外壳主体的开放的内侧从一侧面向另一侧面方向部分凸出,从下部末端向中央方向形成,下落到所述外壳空间的开启方向末端而形成曲线形状,该直线导引部与曲线导引部连接并由关闭方向形成,以便在所述外壳空间的中央形成直线形状;挂接旋转体,与所述移动导轨挂接或解除挂接,位于可被导引插入到所述导引壁的位置;以及弹性体,位于所述外壳主体的关闭方向,并与所述挂接旋转体弹性结合,所述挂接旋转体,当上述移动导轨进行关闭移动时发生相互挂接运转,从而通过所述弹力而自动闭锁,所述挂接旋转体位于开启方向时,所述挂接旋转体的开启方向以弹性体被拉伸的状态沿着所述曲线导引部向下部移动,使所述移动导轨从所述挂接旋转体解除挂接而能够开启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装自动闭锁装置的下部安装型滑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挂接旋转体的内侧形成具有开启接触面、曲线接触面、关闭接触面的导引槽,所述开启接触面以便于被所述导引壁导引的状态而插入,并在开启状态下由插入的所述导引壁的上部与所述直线导引部接触;所述曲线接触面与所述导引曲线对应,以便与所述曲线导引部接触;所述关闭接触面在关闭状态下由插入的所述导引壁下部与所述直线导引部接触;所述挂接旋转体被插入到所述导引壁而移动,在所述收纳体被关闭时,通过与所述直线导引部接触的所述开启接触面和与所述曲线导引部接触的所述曲线接触面的旋转而解除挂接,从而位于下部的所述关闭接触面与所述直线导引部的下部接触而发生移动,所述收纳体被开启时,所述关闭接触面与所述直线导引部的下部接触而向开启方向移动,当移动至所述曲线导引部时,通过与所述直线导引部接触的所述开启接触面和与所述曲线导引部接触的所述曲线接触面的旋转而挂接接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装自动闭锁装置的下部安装型滑动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具有弹性主体,设置于所述外壳主体的关闭方向,并在内侧下部形成设置所述弹性体的弹性体插入空间,弹性体插入空间的关闭方向末端形成用于固定所述弹性体的另一侧末端的弹性体固定槽。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装自动闭锁装置的下部安装型滑动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具有弹性体固定凸起,在所述挂接旋转体的关闭方向的下部凸出形成,并在内侧形成用于插入固定所述弹性体的一侧的凸起固定槽;所述弹性体固定凸起,所述弹性体的一侧端插入于凸起固定槽,从而与所述挂接旋转体弹性接合。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装自动闭锁装置的下部安装型滑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挂接旋转体的上部形成挂接槽,在所述挂接旋转体的开启方向由侧面上部至所述挂接槽的侧面上部形成倾斜的倾斜还具有挂接凸起,设置于所述移动导轨的一侧,并向下部凸出,以便插入挂接到所述挂接槽;所述倾斜面使所述挂接凸起与所述挂接槽挂接而接合时,通过倾斜的位置而使干预插入最小化,所述挂接凸起随着所述移动导轨的移动而一起移动,以便插入到所述挂接槽及解除插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装自动闭锁装置的下部安装型滑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外壳主体上形成贯通孔,贯通于可使所述导引壁的一侧向外部露出的位置, 从而通过所述贯通孔向外部露出的所述导引壁能够在所述导引壁的空间内部被外力而弹力变形。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安装自动闭锁装置的下部安装型滑动装置,该滑动装置具有形成于收纳体下部的移动导轨和用于移动导轨进行开启及关闭操作的滑动接合的固定导轨,包括外壳主体,位于上述固定导轨的一侧,内侧具有上部和下部开放的外壳空间;导引壁,包括曲线导引部和直线导引部,该曲线导引部在上述外壳主体的开放的内侧从一侧面向另一侧面方向部分凸出,从下部末端向中央方向形成,以便落在上述外壳空间的开启方向末端而形成曲线形状,该直线导引部与曲线导引部连接而由关闭方向形成,以便在上述外壳空间的中央形成直线形状;挂接旋转体,与上述移动导轨挂接或解除挂接,位于被导引插入到上述导引壁的位置;以及弹性体,位于上述外壳主体的关闭方向,并与上述挂接旋转体弹性结合。
文档编号A47B88/04GK102421330SQ201080019440
公开日2012年4月18日 申请日期2010年8月3日 优先权日2009年8月7日
发明者朴允植, 车贤昊 申请人:Segos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