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暖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60884阅读:44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采暖床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床,尤其涉及一种采暖床。 技术背景很多老人体寒,休息时总是嫌冷,还容易得病。有些病人需要保持很好的体温,来帮助疗养。目前市场上,可以提供休息供暖的电热毯,水暖采暖床都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休息供暖的问题。但也存在一定的技术缺陷。电热毯通电后直接盖在身上,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水暖床受管道分布的约束,移动不方便,同时水循环采暖效率低,使得水暖床的使用并不经济。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节能、安全、舒适、移动方便的采暖床。

实用新型内容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节能、安全、舒适、移动方便的采暖床。本实用新型采暖床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采暖床,包括床体,床面板为双层结构,包括上板和下板,在上板和下板中间安装了采暖器。进一步地,所述的床面板为四周密封的双层结构,包括上板和下板。进一步地,所述的上板和下板中间设有若干隔板,隔板交错分布。进一步地,上板的上平面为平面,下平面为倾斜平面,下板与上板的下平面平行。进一步地,所述的采暖器设置在床面板的上板下平面较低一端的上板和下板之间。进一步地,在床面板上板下平面较低一端的下板底部设有进气孔。进一步地,在床面板上板下平面较高一端外侧设有温控器。进一步地,在床面板上板下平面较高一端的上端设有空心床背。进一步地,床背与床面板的密封连接,使床背内部的空间与床面板上板和下板之间的空间相通。进一步地,所述的床背上部设有出气孔。进一步地,所述的采暖器包括加热装置、集气散热箱和储液箱,其特征在于在集气散热箱和储液箱之间设有导液管和导气管。进一步地,所述的导液管的两端分别密封连接集气散热箱的底部和储液箱。进一步地,所述的导气管的一端密封连接集气散热箱,另一端通入储液箱。进一步地,通入储液箱的导气管末端低于集气散热箱的底平面。进一步地,所述的储液箱上端设有气孔或者敞口。进一步地,所述的加热装置位于集气散热箱的内部的底部或者外部的底部。进一步地,所述的集气散热箱的底部设有过热保护器。进一步地,所述的集气散热箱的外壁上设有散热片。进一步地,所述的加热装置为电热水器或者电加热器。[0024]本实用新型中,在四周密封的床面板上板和下板中间设置隔板,隔板交错分布。上板的上平面为水平面,下平面为倾斜平面,下板与上板的下平面平行。并使床面板与空心床背下部密封连接,在床面板上板下平面较低一端的下板底部设了进气孔,在床背上部设了出气孔,这就形成了一条由低到高的气道。设置在床面板上板下平面较低一端的采暖器加热气道内较低一端的空气,热空气沿着倾斜的气道上升,绕过隔板,经过床背,从出气孔出去。而气道内的空气从进气孔可以补充。从而加热床面板和床背,达到供暖的目的。在床面板上板下平面较高一端外侧设有温控器。控制采暖器进行间断性加热。使温度恒定,不至于过高或者过低。而本实用新型中采用的采暖器是一种节能采暖器。可以达到节能的目的。整个采暖床为一体,可以方便的移动。不受管道的约束。而且更加安全。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和传统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采用了节能技术方案的采暖器,更加节能;比电热毯具有更高的安全性;比普通床更舒适,且有助于疗养。设计为一体的采暖床,不受管道的约束,移动方便。

图1为本实用新型采暖床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上板2.采暖器3.进气孔4.下板5.出气孔6.隔板7.气道8.床体图2为本实用新型采暖床床面板的剖面示意图。图中1.采暖器2.隔板图3为本实用新型采暖器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集气散热箱2.导气管3.过热保护器4.储液箱5.电加热器6.导液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49]为了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采暖床的技术方案,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采暖床进行说明。实施例参见图1,一种采暖床,包括床体(8),床面板为双层结构,包括上板(1)和下板 G),在上板⑴和下板⑷中间安装了采暖器O)。所述的床面板为四周密封的双层结构, 包括上板⑴和下板G)。所述的上板⑴和下板⑷中间设有若干隔板(6),隔板(6)交错分布。上板(1)的上平面为平面,下平面为倾斜平面,下板(4)与上板(1)的下平面平行。 所述的采暖器( 设置在床面板的上板(1)下平面较低一端的上板(1)和下板(4)之间。 在床面板上板(1)下平面较低一端的下板(4)底部设有进气孔(3)。在床面板上板(1)下平面较高一端外侧设有温控器。在床面板上板(1)下平面较高一端的上端设有空心床背。 空心床背下部与床面板密封连接,使床背内部的空间与床面板上板(1)和下板(4)之间的空间相通。所述的床背上部设有出气孔(5)。参见图2,隔板交错分布,在床面板的一端设有采暖器。参见图3,所述的采暖器包括电加热器(5)、集气散热箱⑴和储液箱,在集气散热箱(1)和储液箱(4)之间设有导液管(6)和导气管O)。导液管(6)的两端分别密封连接集气散热箱(1)的底部和储液箱中下部位置,导气管O)的一端密封连接集气散热箱(1),另一端通入储液箱G),并使通入储液箱的导气管( 末端低于集气散热箱 (1)的底平面。使形成回路。储液箱(4)上端设有气孔或者敞口。在集气散热箱(1)的外壁上设有散热片。电加热器( 位于集气散热箱(1)内部的底部或者外部底部。在集气散热箱(1)的底部还设有过热断电保护器O)。过热断电保护器(2)连接电加热器(5),可以使集气散热箱(1)中无水的情况下,停止加热。工作时,由于加热的水量少,水的升温快,产汽快,使的集气散热箱(1)能够迅速的热起来。随着加热时间的增长,集气散热箱(1)中的压力变大,一部分蒸汽就会顺着设在集气散热箱(1)顶部的导气管( 进入储液箱G),液化,还原为水。由于在集气散热箱(1) 的底部设有导液管(6)密封连接储液箱G),使得集气散热箱(1)底部的受热水源充足。正常情况时,压力确定的情况下,集气散热箱(1)中的最大产气速度要小于等于导气管(2)的最大排气速度。出现不正常情况,集气散热箱(1)中的产气速度大于导气管O)的排气速度时,集气散热箱(1)中的气压增大,集气散热箱(1)中的水和多余的蒸汽就会通过导液管 (6)进入储液箱。多余的蒸汽会通过储液箱(4)上方的敞口或者气孔进入空气中,当集气散热箱(1)中无水时,过热断电保护器(2)会使电加热器(5)停止加热,实现稳定安全供热。由于普通自来水在加热过程中会产生水垢,因此,使用时,避免使用自来水,要加纯净水。当然,也可使用其他具有相同性质且安全的液体替代水。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中,在四周密封的床面板上板(1)和下板(4)中间设置隔板 (6),隔板(6)交错分布。上板(1)的上平面为平面,下平面为倾斜平面,下板(4)与上板(1) 的下平面平行。并使床面板与空心床背密封连接,在床面板上板(1)下平面较低一端的下板(4)底部设了进气孔(3),在床背上部设了出气孔(5),形成了一条由低到高的气道(7)。 设置在床面板上板(1)下平面较低一端的采暖器( 加热气道(7)内较低一端的空气,热空气沿着倾斜的气道(7)上升,绕过隔板(6),经过床背,从出气孔(5)出去。而气道(7)内的气体从进气孔C3)可以补充。从而加热床面板和床背,达到供暖的目的。在床面板上板(1)⑴下平面较高一端外侧设有温控器。控制采暖器(2)进行间断性加热。使温度恒定, 不至于过高或者高低。而本实用新型中采用的采暖器( 是一种节能采暖器O)。可以达到节能的目的。整个采暖床位一体,可以方便的移动。不受管道的约束。而且更加安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实施方式采暖器中的电加热器(5)也可用电热水器设置在集气散热箱(1)内部的底部位置。当然,也可以使用其他电加热装置代替,比如电磁炉等。
权利要求1.一种采暖床,包括床体,其特征在于床面板为四周密封的双层结构,包括上板和下板,在上板和下板中间安装了采暖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采暖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板和下板中间设有若干隔板, 隔板交错分布,所述的上板的上平面为平面,所述的下平面为倾斜平面,下板与上板的下平面平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采暖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采暖器设置在床面板的上板下平面较低一端的上板和下板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采暖床,其特征在于在床面板上板下平面较低一端的下板底部设有进气孔,在床面板上板下平面较高一端外侧设有温控器。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采暖床,其特征在于在床面板上板下平面较高一端的上端设有空心床背,空心床背下部与床面板密封连接,使床背内部的空间与床面板上板和下板之间的空间相通,所述的床背上部设有出气孔。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采暖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采暖器包括加热装置、集气散热箱和储液箱,其特征在于在集气散热箱和储液箱之间设有导液管和导气管,所述的加热装置位于集气散热箱的内部的底部或者外部的底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采暖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导液管的两端分别密封连接集气散热箱的底部和储液箱,所述的导气管的一端密封连接集气散热箱,另一端通入储液箱, 通入储液箱的导气管末端低于集气散热箱的底平面,所述的储液箱上端设有气孔或者敞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采暖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集气散热箱的底部设有过热保护器,所述的集气散热箱的外壁上设有散热片。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采暖床,包括床体,其特征在于床面板为双层结构,包括上板和下板,在上板和下板中间安装了采暖器。所述的床面板为四周密封的双层结构,包括上板和下板,别且与床背连通。在床面板的最低位置设有进气孔和采暖器,在床背上端设有出气孔。在床面板上板下平面较高一端外侧设有温控器。温控器控制采暖器间断性加热。采用这种结构可以提高床的舒适度,使床具有采暖的功能。同时,节能、稳定、安全、移动方便。
文档编号A47C21/04GK202287278SQ20112038976
公开日2012年7月4日 申请日期2011年10月14日 优先权日2011年10月14日
发明者杨小兵, 杨晋广 申请人:杨小兵, 杨晋广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