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门触摸控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06396阅读:46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车门触摸控锁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一种车门用控锁装置,特别是通过触摸把手饰盖上的按键点实现车门的解锁和闭锁的装置。
背景技术
智能无钥匙系统是近来汽车行业的最新技术,采用RFID技术来识别合法的钥匙,汽车只对合法的钥匙进行响应,比如开门,点火启动等;而对未经认证的钥匙或非法的钥匙,则不进行任何响应。现有技术中的智能钥匙系统,至少包括一无匙进入感应模块,该模块使令其与智能钥匙各附属的天线通过无线讯息交相互换对码验证后,确认身怀智能钥匙·的驾驶员已进入感应区域内,并同时在接收到有效触摸的电信号输入后,可触发无匙进入感应模块输出电源信号至单一车门锁驱动单元及全车门中控锁模块其中任一者,并进而遂令其驱动单位执行上车前对单一车门及对全车门的两种解锁控制,以及下车后对全车门闭锁控制其中任一者。现有技术中的控锁装置主要包括机械式及触摸式两种方式。机械式按键把手中,开关部件易磨损、老化,防水性差,寿命较短的问题,但是现有技术中的触摸式控锁仍存在如灵敏度过高、易发生触摸误判及触摸点造痕明显安全性不高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的目的I、提供一种简单、快速实现触摸控锁的装置,解决现有技术中上下车时开锁及闭锁程式复杂的问题。2、提供一种高精确灵敏度、适用人手指触摸、抗干扰性强的触摸控锁装置,解决现有技术中触摸控锁敏感度过高、易导通等常产生的不小心错误触摸或外界因素导致的触摸芯片误判的问题。3、提供一种安全性能高的两道可选式触摸控锁装置,解决现有上车开门解锁技术中,单道全开式控锁装置易被欲侵门掠夺者所利用,威胁人身及财产安全的问题。4、提供一种美观、实用性强的触摸控锁装置,解决目前机械按键式的车用控锁把手上,所存在的须开孔破坏外观、按键胶垫外曝易硬化、机械按键开关易磨损老化等的寿命减短问题。5、提供一种精致又具隐秘性的触摸控锁装置,解决现今触摸式控锁把手上,按键点表面造痕目标显明,易招引盗抢图谋者瞄准利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车门触摸控锁装置,所述装置包括把手饰盖、触摸芯片模块、转换控制模块及智能钥匙系统;所述智能钥匙系统包括无匙进入感应模块、智能钥匙及锁定/解锁驱动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摸芯片模块包括电容、电极感应金属及触摸芯片,触摸芯片模块紧贴安装在把手饰盖的背面;其中,电极感应金属对应至饰盖表面的触摸按键点,并感应触摸按键点的触摸导致的电容波动并将此交变电信号输入至触摸芯片;触摸芯片感应上述电信号并控制其通断,再输入至转换控制模块;所述转换控制模块与无匙进入感应模块相连接,当有触摸芯片的信号输入时导通并输出控制信号至无匙进入感应模块;所述无匙进入感应模块确认身怀智能钥匙的驾驶员已进入感应区域,并输出控制信号至锁定/解锁驱动单元实现对车门的锁定/解锁动作。进一步的,所述转换控制模块具有一降压模块及稳压模块,所述降压模块对输入的电信号电压进行降低并与触摸芯片的所需相匹配,稳压模块对电信号电压进行稳定,作为恒稳电源供给触摸芯片。进一步的,所述触摸芯片模块通过防水胶紧贴固定在把手饰盖的背面。进一步的,所述转换控制模块包括一三极管,所述三极管的基极与触摸芯片相连接,其集电极与车辆常备电池或无匙进入感应模块其中任一者相连接;发射极与无匙进入感应模块或锁定/解锁驱动单元其中任一者相连接。进一步的,所述电极感应金属植入把手饰盖材质层中。进一步的,所述电极感应金属根据需要设置植入把手饰盖层的位置。进一步的,所述转换控制模块安装在车门内铁皮与车门内饰板之间,通过一信号连接线,穿过车门内、外铁皮再连接到车门外把手饰盖内的触摸芯片模块。进一步的,所述把手饰盖形状结构包括带钥匙孔的饰盖、不带钥匙孔的饰盖或把手拉柄上的长条饰盖其中任一者。进一步的,所述智能钥匙系统至少具有对驾驶室侧门的解锁、全部车门的解锁及全部车门的闭锁三种控锁方式中的其中一者,所述按键触摸点对应至少实现驾驶室侧门的解锁、全部车门的解锁及全部车门的闭锁功能中的其中一者。进一步的,所述把手饰盖背面置入有复数个触摸芯片模块,形成不同的触摸按键点,所述不同的触摸按键点分别至少实现驾驶室侧门的解锁、全部车门的解锁或全部车门的闭锁功能中的其中一者。进一步的,在多个车门安装有多个所述的车门触摸控锁装置。一种车门触摸控锁装置,所述装置包括把手饰盖、触摸芯片模块、转换控制模块及智能钥匙系统;所述智能钥匙系统包括无匙进入感应模块、智能钥匙及锁定/解锁驱动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摸芯片模块包括电容、电极感应金属及触摸芯片,触摸芯片模块紧贴安装在把手饰盖的背面;其中,电极感应金属对应至饰盖表面的触摸按键点,并感应触摸按键点的触摸导致的电容波动并将此交变电信号输入至触摸芯片;触摸芯片感应上述电信号并控制其通断,再输入至转换控制模块;所述转换控制模块与无匙进入感应模块相连接,当有触摸芯片的信号输入时导通并输出控制信号至锁定/解锁驱动单元;所述无匙进入感应模块确认身怀智能钥匙的驾驶员已进入感应区域;锁定/解锁驱动单元实现对车门的锁定/解锁动作。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I、本实用新型采用触摸式控锁方式,驾驶员无需按压遥控锁,只需手指触摸饰盖表面上的按键点,旋即实现驾驶员在上车开门前的解锁及下车关门后的闭锁,从而省却开闭锁程式中的所需掏找或按压遥控器等费时繁琐的预备动作,控锁程式成为更简便且效率
闻。 2.本实用新型可有效的提高驾驶员的人身及财产安全。在驾驶员步行至车门前,采用可选式按键点的触摸解锁控制方式,可选择触摸其中之一按键点对驾驶室侧车门执行单独解锁;或当有同行乘员时,驾驶员可选择触摸另外一个按键点对所有车门执行全部解锁,实现迎宾悦主的便捷功能。在车内外的的安全条件有顾虑状况之下,亦可选择不触摸,迅速退出智能系统的有效感应范围,远离车体,应变或寻求支援。在下车关门后,可预先环视车体外围安全无虞,选择触摸特定按键点,亲睹全部车门闭锁完妥后,方再离车。3、本实用新型采用了植入式电容元件、触摸芯片模块与转换控制模块分离式的设置、加上防水密封,更精确调校等效电容及敏感度等多种新技术,在触摸按键点感应区域内得以具备很强的抗干扰性,有效降低本装置因积水、导电所遭致的感应面积过度扩散及触摸芯片误判等控锁失序的现象产生。4、本实用新型的按键触摸点根据个人需求可特意设置,驾驶员可自行默记其饰盖上精确控锁的触摸按键点,遇有外人欲强行开门入侵,可延长驾驶员应变自救的黄金宝贵时间,具有很高的安全保护性。

图I是本实用新型的系统结构框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信号流程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转换控制模块结构框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转换控制模块另一具体实施例的结构框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把手饰盖处局部截面示意图。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车门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7本实用新型的把手拉柄上的长条饰盖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外观示意图。图中,I-把手饰盖;IA-把手拉柄上的长条饰盖;2_触摸芯片模块;3_转换控制模块;4_智能钥匙系统;5_车门框架;6_车门外铁皮;7_车门内铁皮;8_车门内饰板;9-信号连接线;10_电源线;11_车辆常备电池;12-车门;13_车门锁芯;14_导线;21_电容;22-电极感应金属;23_触摸芯片;31_降压模块;32_稳压模块;33_三极管;41_无匙进入感应模块;42_智能钥匙;43_锁定/解锁驱动单元;44_天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详细的阐述。本实用新型一种车门触摸控锁装置,与智能钥匙系统相互配合使用并同步作动实现车辆的智能无匙控锁操作。智能无钥匙系统是近来汽车行业的最新技术,采用RFID技术来识别合法的钥匙,汽车只对合法的钥匙进行响应,比如开门解锁,关车门的闭锁,点火启动等;而对未经认证的钥匙或非法的钥匙,则不进行任何响应。现有技术中的智能钥匙系统,包括一无匙进入感应模块,该模块使令其与智能钥匙各附属的天线通过无线讯息交相互换对码验证后,确认身怀智能钥匙的驾驶员已进入感应区域内后,在接收到有效触摸的电信号后,可触发无匙进入感应模块输出电源信号至单一车门锁驱动单元及全车门中控锁模块其中任一者,并进而遂令其驱动单位执行上车前对单一车门及对全车门的两种解锁控制,以及下车后对全车门闭锁控制其中任一者。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采用现有技术的、市场上通用的智能钥匙系统实现,在本实用新型方案中不再详述。如图I所示的本实用新型的系统结构框图及如图2所示的本实用新型的信号流程图。本实用新型的装置包括把手饰盖I、触摸芯片模块2、转换控制模块3及智能钥匙系统4 ;智能钥匙系统4如背景技术所述,已经在现有技术文献中有详细的阐述,本实用新型中不再予以详细阐述。其至少包括无匙进入感应模块41、智能钥匙42及锁定/解锁控制单元43等。其中智能钥匙42为驾驶员所携带,其与无匙进入感应模块41之间可通过天线44进行无线的通讯。无匙进入感应模块41使令其与智能钥匙42各附属的天线通过无线讯息交
相互换对码验证后,确认身怀智能钥匙的驾驶员已进入感应区域。触摸芯片模块2包括电容21、电极感应金属22及触摸芯片23。该模块紧贴安装在把手饰盖的背面,其中,电极感应金属22对应至饰盖表面的触摸按键点,感应触摸按键点的触摸导致的电容波动并将此交变电信号输入至触摸芯片23。电极感应金属与触摸芯片通过导线14导通。饰盖材质层中可植入不同形状结构的电极感应金属,并得以适用于各不同车型的触摸感应功能。触摸芯片的作用一是接收因手指触摸饰盖外表感应按键点而产生饰盖层内电极感应金属电容大小波动产生的电信号,二是控制该电信号的通断,再将其输入至转换控制模块3。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信号流程图。转换控制模块3与无匙进入感应模块41或锁定/解锁驱动单元43其中任一者相连接。无匙进入感应模块41通过与智能钥匙42的交互通讯,确认身怀智能钥匙的驾驶员已进入感应区域,同时,如果有触摸芯片23的信号输入,则输出信号至无匙进入感应模块41或锁定/解锁驱动单元43,锁定/解锁驱动单元43包括驾驶室侧门解锁驱动单元、所有车门解锁驱动单元及所有车门锁定驱动单元,实现对车门的锁定/解锁动作。相对有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的技术上进步I、有效的利用了把手饰盖内部狭小空间实现的电路的布置,将触摸感应所用的各组成部件集中安装在把手饰盖背面内,既能实现触摸控锁功能,又不影响饰盖的美观度。2、本实用新型的触摸按键点可采用固定式,也可采用活动式,根据饰盖背面内部容积条件允许,并且在完善防水,绝缘状态之下机动布置触摸芯片模块,其中电极感应金属对应至饰盖外表上形成触摸按键点,触摸按键点隐秘、平整美观且饰盖表面无须开孔或造痕,不变动原貌。同时,本实用新型的触摸按键点表面平整美观,易于破坏雨水滴的表面張力,使水滴不会聚集按键点,進而排除水滴对饰盖内电极感应金属的电容干扰。3、可以根据不同车型、饰盖大小等,对本实用新型的触摸芯片模块中的电极感应金属,电容等部件可多选性进行布置,具有更为广泛的适用性。4、开闭锁的程式更为简便。相对现有传统技术中上车入座前的僵化不流畅开门,本实用新型采用触摸解锁,拉动把手,开启车门,瞬间同步连动完成,当行近驾驶座侧门外,只需单手四指轻握外把手并伸出该大拇指,依照独自或有宾客随同上车的不同功能,选择触摸饰盖上不同按键点,即可分别单独对单一驾驶室侧门解锁控制或对全车门解锁控制,流程中本实用新型对驾驶员的感应辩识,对饰盖的触摸解锁,对车门的拉把手开门,单手操控一气呵成,在上车入座前,运用本实用新型得以享受轻松简便的先进配置。5、安全性能得到极大提高例如于夜间照明不佳且驾驶员欲独自上车,当其行近驾驶室侧门前,可在智能钥匙感应范围外的距离先止步,再环视及判断车体内外的安全状况后,再决定是否往车体靠近,如安全有疑虑则选择不触摸饰盖,迅速退出智能系统的有效感应范围,并远离车体,应变或寻求支援,反之则可靠近车门外并触摸把手饰盖上特定按键点,仅需对驾驶室侧门单独解锁,此刻车内除驾驶室侧门锁已开启之外,其余各车门锁仍均处于闭锁状态,对夜间独自上车驾驶员在防抢阻盜的安全维护上本装置提供了更强力度的保障。6、抗干扰性能得到极大的增强。通过将触摸芯片模块紧贴安装在把手饰盖背面,并且可以对电容、电极感应金属及导线等部件进行选配,实现对触摸敏感度更精确的调校,从而降低装置因雨水水滴、误触碰等外部因素所衍发的开闭锁错误作动。·[0057]上述方案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实施方案,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可以进行多种的改进,以取得更为优越的技术效果,且每一种改进方式都相对于现有技术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和显著的进步。下面进行详细的阐述。如图3、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可以进一步改进如下转换控制模块进一步包括降压模块31及稳压模块32,降压模块31对其所输入的电信号进行作降压处理,降至与触摸芯片23的工作电源相匹配的大小,稳压模块进行稳压,通过电源线10再对触摸芯片供给电源。一般来说,车内电源的电压为12V,但触摸芯片的工作电源一般在3-6V。本方案省去了外加电源对触摸芯片进行供电,可使触摸芯片模块与其周边电子部件隔离绝缘,并且阻断了其他不定因素的导通干扰,本实用新型的电子结构也得到了进一步的缩小和合理的排布,因此更精巧的善用把手饰盖背面狭小的空间。如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可以进一步改进如下电极感应金属、电容及触摸芯片通过防水胶的覆盖紧贴固定在把手饰盖的背面。一方面,可以使得上述部件的安装更为牢固且绝缘,性能更为稳定。另一方面,针对来自车外强力的雨水渗透,防水胶得以发挥其密封及绝缘屏蔽等功效,提高本装置的抗干扰性能。本实用新型可以进一步改进如下如图3所示,转换控制模块包括一三极管33,三极管33的基极与触摸芯片23相连接,集电极与车辆常备电池11相连接,发射极与无匙进入感应模块41相连接,图中箭头所示为控制信号的方向。此方案下,车门控锁流程如下在驾驶员靠近车门过程中,当智能钥匙系统确认身怀智能钥匙42的驾驶员进入感应区域后,如驾驶员触摸按键点,则触摸芯片23的触摸控制信号自基极输入至三极管33并导通,由发射极输出控制信号至无匙进入感应模块41,触发无匙进入感应模块41输出控制信号至锁定/解锁驱动单元43实现对车门的锁定/解锁动作。如图4所示,三极管33的基极与触摸芯片23相连接,集电极与无匙进入感应模块41相连接,发射极与锁定/解锁驱动单元43相连接。此方案下,车门控锁流程如下在驾驶员靠近车门过程中,当智能钥匙系统确认身怀智能钥匙42的驾驶员已进入感应区域后,无匙进入感应模块41输出电信号至三极管33的集电极,此刻如驾驶员手指有触摸按键点,则触摸芯片23的触摸信号自基极输入至三极管33并导通后,由发射极输出控制信号至锁定/解锁驱动单元43实现对车门的锁定/解锁动作。如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可以进一步改进如下电极感应金属22植入把手饰盖[0064]材质层中。现有技术中,电极感应金属都采用平贴式安装,但是上述技术特征的缺陷也显而易见,如因外部的雨水冲淋干扰电容及内部的积水导通等因素,容易产生感应面积过度扩大及误触碰等现象。本方案将电极感应金属植入把手饰盖材质层中及对触摸芯片模块中导线做缩短长度,缩小线径的处理后,有效解决上述触摸芯片错误感应的问题。针对上面的技术方案,还可以进一步的改进如下电极感应金属根据需要设置植入把手饰盖层的位置。电极感应金属对应至饰盖表面的触摸按键点,因此可以根据不同的需求而设置不同的触摸按键点位置。本技术方案相对有现有技术提高了本装置的安全隐秘性能。现有技术中的触摸固定的按键点位置,表面造痕目标显明,在驾驶员进入感应区域后,意图盗抢者可轻易伺机触摸开门入侵。于是此种表面造痕的按键点存着外在的安全隐患。本方案中,触摸按键点,由于电极感应金属是植入在把手饰盖中,因此,按键点位置属可随机调动,外观上一般外人无从辨识相关精确触摸按键点位置。然而驾驶员经熟记后,驾驶员便可通过触摸正确的按键点,实现其所需相应的解锁闭锁功能,因此在危急时,可延長驾驶员应变自救黄金宝贵时间,大幅提升了车辆的防抢安全配置。如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可以进一步改进如下所述转换控制模块安装在内车门铁皮7与车门内饰板8之间,通过信号连接线9,穿过车门内铁皮7、车门外铁皮6再连接到车门外把手饰盖I内的触摸芯片模块2,将两件模块分别隔着车门分置两处即所谓的分离式安装。汽车车门12—般包括车门框架5、及车门外铁皮6,车门内铁皮7、车门内饰板8等的组合。本实用新型的转换控制模块安装在车门内铁皮与车门内饰板之间,具有如下的优点1、电子部件内置于车门总成,意即置于外铁皮与车门内铁皮之间,为避免受外来雨水溅湿,产生锈蚀短路等的不良现象,因此将转换控制模块特意安装在车门内铁皮与车门内装饰板之间,可使转换控制模块在防水密闭环境下实现稳定的工作;2、将触摸芯片模块及转换控制模块增长距离及隔绝分离,彻底阻断两模块之间不特定性的电容导通干扰3、两片模块之间的连结采用独立的信号连接线,在布线穿越接触金属车门外及内铁皮时,避免因电容导通所引起的感应面积过度扩大的问题。如图7、图8所示,本实用新型可以进一步改进如下把手饰盖形状结构包括带钥匙孔的饰盖I、不带钥匙孔的饰盖或把手拉柄上的长条饰盖IA其中任一者。现有把手饰盖主要包括上述三种具体形状,对其中任何一种形状,本实用新型的方案都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而适用。本实用新型可以进一步改进如下所述智能钥匙系统至少具有对驾驶室侧门的解锁、全部车门的解锁及全部车门的闭锁三种控锁方式中的其中一者,所述按键触摸点对应至少实现驾驶室侧门的解锁、全部车门的解锁及全部车门的闭锁功能中的其中一者。可以根据驾驶员的不同需求,对本装置的控锁模式进行设置。如设置为驾驶室侧门的解锁及全部车门的闭锁功能,或设置为全部车门的解锁及全部车门的闭锁功能等。具体可采用如下实施方式当按键触摸点实现的是驾驶室侧门的解锁时,驾驶员在上车尚未拉开把手之前,可参酌下列状况I、如果独自一人或安全条件未明,不想让车上全部车门全部一次性跳开解锁,就选择预先默知的特定按键点,对单独的驾驶室侧门解锁;2、如果有宾客同乘或安全条件无虞,就选择早先默知的特定按键点,对全部所有车门解锁。当驾驶员上车入座之后,打开电门(acc),则无匙进入感应模块随即断电,这时在车门外饰盖上的触摸点也处于触摸不工作的状态下,所以外人无法轻易地伺机开门入侵;下车前,关闭电门(acc),此时无匙进入感应模块激活,并且感应智能钥匙在有效范围内,本装置的两块模块也同步触发通电,所以下车关闭车门,再选择触摸早先默知的特定按键点,亲睹全部车门闭锁完妥后,方再离车。上述技术方案还可以作进一步的改进所述把手饰盖背面置入有复数个触摸芯片模块,可因应个别的需求设置不同功能控锁的触摸按键点,所述不同的触摸按键点分别至少实现驾驶室侧门的解锁、全部车门的解锁或全部车门的闭锁功能中的其中一者。本技术方案进一步扩展了本实用新型的控锁模式。相对于现有技术中的单一的触摸控锁模式,即 只设置一个触摸点只能实现全部车门的解锁模式,本技术方案下设置了多个按键触摸点分别实现不同的功能。如同时设置驾驶室侧门的解锁触摸点和全部车门的解锁触摸点,实现了两道(两个触摸点)可选式解锁控制模式。本实用新型可以进一步改进如下在多个车门安装有多个本实用新型的车门触摸控锁装置。本方案具有如下的技术效果如逢宾客乘员随同驾驶员欲一道上车者或驾驶员离车后欲再折返车上开门取物者,当驾驶员身怀智能钥匙靠近车体并且进入车中无匙进入感应模块的有效感应范围内,此刻驾驶员可选择在最近其身旁的车门外把手饰盖上,手指触摸特定按键点,对全车门执行解锁控制,更具方便性。
权利要求1.一种车门触摸控锁装置,所述装置包括把手饰盖、触摸芯片模块、转换控制模块及智能钥匙系统;所述智能钥匙系统包括无匙进入感应模块、智能钥匙及锁定/解锁驱动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触摸芯片模块包括电容、电极感应金属及触摸芯片,触摸芯片模块紧贴安装在把手饰盖的背面;其中,电极感应金属对应至饰盖表面的触摸按键点,并感应触摸按键点的触摸导致的电容波动并将此交变电信号输入至触摸芯片;触摸芯片感应上述电信号并控制其通断,再输入至转换控制模块; 所述转换控制模块与无匙进入感应模块相连接,当有触摸芯片的信号输入时导通并输出控制信号至无匙进入感应模块; 所述无匙进入感应模块确认身怀智能钥匙的驾驶员已进入感应区域,并输出控制信号至锁定/解锁驱动单元实现对车门的锁定/解锁动作。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换控制模块具有一降压模块及稳压模块,所述降压模块对输入的电信号电压进行降低并与触摸芯片的所需相匹配,稳压模块对电信号电压进行稳定,作为恒稳电源供给触摸芯片。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摸芯片模块通过防水胶紧贴固定在把手饰盖的背面。
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换控制模块包括一三极管,所述三极管的基极与触摸芯片相连接,其集电极与车辆常备电池或无匙进入感应模块其中任一者相连接;发射极与无匙进入感应模块或锁定/解锁驱动单元其中任一者相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感应金属植入把手饰盖材质层中。
6.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换控制模块安装在车门内铁皮与车门内饰板之间,通过一信号连接线,穿过车门内、外铁皮再连接到车门外把手饰盖内的触摸芯片模块。
7.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把手饰盖形状结构包括带钥匙孔的饰盖、不带钥匙孔的饰盖或把手拉柄上的长条饰盖其中任一者。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钥匙系统至少具有对驾驶室侧门的解锁、全部车门的解锁及全部车门的闭锁三种控锁方式中的其中一者,所述按键触摸点对应至少实现驾驶室侧门的解锁、全部车门的解锁及全部车门的闭锁功能中的其中一者。
9.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把手饰盖背面置入有复数个触摸芯片模块,形成不同的触摸按键点,所述不同的触摸按键点分别至少实现驾驶室侧门的解锁、全部车门的解锁或全部车门的闭锁功能中的其中一者。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多个车门安装有多个车门触摸控锁装置。
11.一种车门触摸控锁装置,所述装置包括把手饰盖、触摸芯片模块、转换控制模块及智能钥匙系统;所述智能钥匙系统包括无匙进入感应模块、智能钥匙及锁定/解锁驱动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触摸芯片模块包括电容、电极感应金属及触摸芯片,触摸芯片模块紧贴安装在把手饰盖的背面;其中,电极感应金属对应至饰盖表面的触摸按键点,并感应触摸按键点的触摸导致的电容波动并将此交变电信号输入至触摸芯片;触摸芯片感应上述电信号并控制其通断,再输入至转换控制模块; 所述转换控制模块与无匙进入感应模块相连接,当有触摸芯片的信号输入时导通并输 出控制信号至锁定/解锁驱动单元; 所述无匙进入感应模块确认身怀智能钥匙的驾驶员已进入感应区域;锁定/解锁驱动单元实现对车门的锁定/解锁动作。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属于一种车门触摸控锁装置,特别是通过触摸把手饰盖上的按键点实现车门的解锁和闭锁的装置。该装置包括把手饰盖、触摸芯片模块、转换控制模块及智能钥匙系统,所述触摸芯片模块感应把手饰盖触摸按键点的触摸导致的电容波动并将此交变电信号输入至转换控制模块;转换控制模块与无匙进入感应模块相连接,当有触摸芯片的信号输入时导通并输出控制信号至无匙进入感应模块;无匙进入感应模块确认身怀智能钥匙的驾驶员已进入感应区域,并输出控制信号至锁定/解锁驱动单元实现对车门的锁定/解锁动作,或转换控制模块直接输出控制信号至锁定/解锁驱动单元实现对车门的锁定/解锁动作。本实用新型具有灵敏度精确、安全性能高、美观实用性强等优点。
文档编号E05B65/20GK202788318SQ20122018857
公开日2013年3月13日 申请日期2012年4月27日 优先权日2012年4月27日
发明者黄正男 申请人:黄正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