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式窗叶外框架的改良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07999阅读:26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固定式窗叶外框架的改良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固定式窗叶外框架技术领域,具体提供ー种固定式窗叶外框架的改良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一般百叶窗因其能够提供各种不同用途而广泛地应用在商业大楼、エ业大楼或公共建筑物的外墙上,其最主要的用途是用于空气的进出以通风冷却设备,除了通风要良好的目的外,其ニ就是必须具备良好的防水、排水效果,以避免下雨时,雨水大量流入造成设备损坏;现有的“模组化百叶窗系統”,请參阅第一、ニ、三图,其包含了一外围框架a具有 ー底槛al、ー橡头a2和一对边梃a3围成一矩形原始开ロ ;数个中间架构构件a4结合此外围框架而将原始开ロ隔成多个矩形模组化单元开ロ ;一个百叶窗模组b接收至少一个单元开ロ,和一个视幕C,镶于框架a牢固地覆于整个原始开ロ,且外围框架a的底槛al为槽型而划定一集水区及排水道,以供其上的百叶窗模组b捕水之用,其边梃a3为管状并导引水流,水平中间架构构件a4连接边梃a3之ー于接点上,边梃a3的接点上有排水孔a31开放至排水道,以容纳从排水道流过水道的水,其百叶窗模组b均具有特定除水的特性,且视幕c也可具有基本的挡水、挡灰尘及美观等效果,如上述结构,其结构复杂而在施工及使用相当不方便之外,也有浪费过多的材料成本等缺点;再者,由于该种模组化百叶窗b是装设于大楼的外表面,且百叶窗模组b是牢固地固定在外围框架上,其经过不断地温度变化及长时间的日晒雨淋,对于该种模组化百叶窗而言,都有可能会使外围框架a、百叶窗模组b,甚至是视幕c等变形,一旦上述结构受到损坏或是破坏,其通风、防水、排水及美观等效果自然就会大打折扣,故有必要加以改良;不仅如此,因为一般市面上的百叶窗、模组化百叶窗或是固定式窗叶等,都是以水泥镶设的方式固定在外墙上,并未设计有提供其受到温度变化产生热胀冷缩的容许空间,所以在长时间使用后,其外框或是叶片都会产生弯曲变形的现象,连带影响到原本的功能。
发明内容为了克服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ー种固定式窗叶外框架的改良结构,该外框架结构具有容许固定式窗叶在热胀冷缩过程中的变形空间,有效地避免对外框架的挤压损坏,而且该外框结构还大幅度提升了防水、排水功效。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ー种固定式窗叶外框架的改良结构,包括ー组固定式窗叶、一组外框体、多个挡水板和多个固定座,该组外框体与该组固定式窗叶相匹配并连接在该组固定式窗叶的外围周面上,该组固定式窗叶包括多片叶片和ー对内框架,所述多片叶片依次间隔设于该对内框架之间;该组外框体包括上外框、下外框和ー对直立外框,所述上外框和下外框分别与其相对应的内框架卡固连接,且所述上外框与其相对应的内框架之间具有一容许空间,该对直立外框分别连接于该组固定式窗叶中非连接内框架的一相对侧面上,且该对直立外框分别与该对非连接内框架的侧面之间具有缝隙;另在该对直立外框的ー相对侧边上均分别间隔排列设有所述多个固定座,位于ー直立外框侧边上的多个固定座分别与位于另一直立外框侧边上的多个固定座对应,所述每个挡水板各分别卡固连接在呈相对应设置的ー对固定座之间。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ー步改进,以使用方向为基准,该对内框架呈上下平行设置,所述多片叶片依次等距间隔并竖直排列设于该对内框架之间。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ー步改进,所述每个叶片皆包括ー槽型体,所述槽型体宽度方向截面呈V型,所述槽型体长度方向并背向其中心的ー侧面上设有第一弯钩部,所述第一弯钩部的宽度方向截面为挂钩状;另在所述槽型体宽度方向的两侧面上均开设有多个螺丝固定孔。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ー步改进,在每个内框架长度方向并朝向和背向所述叶片的侧面上分別形成有集水槽和第一嵌合部,所述集水槽和第一嵌合部的宽度方向截面分别为U型和倒U型,以使用方向为基准,所述第一嵌合部连接于所述集水槽的后侧边,且所述第一嵌合部的后侧边朝向所述叶片延伸并形成一长条状第一挡板。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ー步改进,所述上外框包括一长条状第一固定板,所述第一固定板宽度方向的两侧边缘均分别朝向与上外框相对应的内框架延伸并形成ー对第ー靠合部,且该内框架与该对第一靠合部相卡固连接;另在所述第一固定板长度方向并朝向该内框架的一侧面上设有ー长条状第一顶抵肋条;所述下外框包括一斜面部和第二嵌合部,所述斜面部朝向与下外框相对应的内框架的一侧面为斜面结构,以使用方向为基准,该斜面向后延伸并连接于所述第二嵌合部,且所述斜面部后侧面朝向所述第二嵌合部的投影恰能够覆盖所述斜面部前侧面朝向所述第ニ嵌合部的投影;另在该斜面上设有ー长条状凸肋,与所述下外框相对应的内框架的第一嵌合部卡固连接在所述凸肋和第二嵌合部之间;所述每个直立外框均包括一长条状第二固定板,所述第二固定板宽度方向的两侧边缘各分别朝向与其相对应的所述非连接内框架的侧面延伸并形成一对第二靠合部,所述非连接内框架的侧面置于该对第二靠合部之间;另在所述第二固定板长度方向并朝向所述非连接内框架的侧面的ー侧面上设有多个第二顶抵肋条,所述多个第二顶抵肋条的宽度方向截面皆为挂钩状。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ー步改进,所述每个挡水板各分别卡固连接在呈相对应设置的ー对固定座之间的结构为以使用方向为基准,所述多个固定座各分别等距间隔排列在该对直立外框位于前方的一相对侧边上,每个固定座的横截面皆呈L型,并在每个固定座的两端各分别设有第三嵌合部和第二弯钩部;每个挡水板皆包括一长条状第二挡板,所述第二挡板宽度方向并位于前方的一侧边缘向下延伸形成一呈长条状的檐部,所述第二挡板宽度方向并位于后方的另ー侧边缘向下延伸形成ー钩部,另在所述第二挡板长度方向并朝向固定座的ー侧面上设有ー钩条,所述钩部和钩条的宽度方向截面均呈挂钩状,其中,所述钩部卡固连接于所述第三嵌合部,所述钩条卡固连接于所述第二弯钩部。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ー步改进,以使用方向为基准,该对内框架呈左右平行设置,所述多片叶片依次等距间隔并水平排列设于该对内框架之间。[0016]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ー步改进,该对内框架均包括一长条状第三固定板,所述第三固定板长度方向的两侧边缘各分别朝向所述叶片延伸形成一对夹合部,所述多个叶片皆设于该对夹合部之间;所述第三固定板长度方向并朝向所述叶片的一侧面上设有ー第三顶抵肋条,所述第三固定板长度方向并背向所述叶片的另ー侧面上设有ー固定肋条,另在所述固定肋条背向所述第三固定板的一侧边上连接有一弾性部,所述弹性部保持指向与其相对应的上下外框的复位力。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固定式窗叶外框架中的多片叶片依次等距间隔设于该对内框架之间;上、下外框分别与其相对应的内框架卡固连接,且上外框与其相对应的内框架之间具有一容许空间,作为固定式窗叶受温度变化而产生热胀冷缩的变形空间,能有效地避免对外框架的挤压损坏;该对直立外框分别连接于该组固定式窗叶中非连接内框架的两侧面,且该对直立外框分别与该对非连接内框架的侧面之间具有ー缝隙,利于排水;另在该对直立外框的ー相对侧边上均分别等距间隔设有多个固定座,且位于一直立外框侧边 上的多个固定座分别与位于另一直立外框侧边上的多个固定座对应,姆个挡水板各分别卡固连接在呈相对应设置的ー对固定座之间,大幅度提升了防水功效。

图I为现有技术中模组化百叶窗系统的正立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现有技术中模组化百叶窗系统部分框架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现有技术中模组化百叶窗系统底部的;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固定式窗叶外框架的一立体分解示意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固定式窗叶外框架的一立体组合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叶片宽度方面截面示意图;图7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内框架宽度方向ー截面示意图;图8为本实用新型所述上外框宽度方向截面示意图;图9为本实用新型所述下外框宽度方向截面示意图;图10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直立外框宽度方向截面示意图;图1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挡水板宽度方向截面示意图;图1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固定座剖面示意图;图1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固定式窗叶外框架的另ー立体组合结构示意图;图14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内框架宽度方向另ー截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參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固定式窗叶外框架的改良结构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以下实施例。本实用新型的ー种固定式窗叶外框架的改良结构,包括ー组固定式窗叶10、ー组外框体20、多个挡水板30和多个固定座40,该组外框体与该组固定式窗叶相匹配并连接在该组固定式窗叶的外围周面上,该组固定式窗叶包括多片叶片11和一对内框架12,所述多片叶片依次间隔设于该对内框架之间;该组外框体包括上外框21、下外框22和ー对直立外框23,所述上外框和下外框分别与其相对应的内框架卡固连接,且所述上外框与其相对应的内框架之间具有一容许空间,作为固定式窗叶受温度变化而产生热胀冷缩的变形空间,该对直立外框分别连接于该组固定式窗叶中非连接内框架的一相对侧面上,且该对直立外框分别与该对非连接内框架的侧面之间具有缝隙,利于排水;另在该对直立外框的ー相对侧边上均分别间隔排列设有所述多个固定座,位于ー直立外框侧边上的多个固定座分别与位于另一直立外框侧边上的多个固定座对应,所述每个挡水板各分别卡固连接在呈相对应设置的ー对固定座之间。在本实施例中,以使用方向为基准,该对内框架呈上下平行设置,所述多片叶片依次等距间隔并竖直排列设于该对内框架之间。其中,所述每个叶片皆包括ー槽型体,所述槽型体宽度方向截面呈V型,所述槽型体长度方向并背向其中心的ー侧面上设有第一弯钩部11b,所述第一弯钩部的宽度方向截面为挂钩状;另在所述槽型体宽度方向的两侧面上均开设有多个螺丝固定孔11a。 在每个内框架长度方向并朝向和背向所述叶片的侧面的适当位置上分別形成有集水槽12a和第一嵌合部12b,所述集水槽和第一嵌合部的宽度方向截面分别为U型和倒U型,以使用方向为基准,所述第一嵌合部连接于所述集水槽的后侧边,且所述第一嵌合部的后侧边朝向所述叶片延伸并形成一长条状第一挡板12c。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上外框包括一长条状第一固定板,所述第一固定板宽度方向的两侧边缘均分别朝向与上外框相对应的内框架延伸并形成一对第一靠合部21b,且该内框架与该对第一靠合部相卡固连接;另在所述第一固定板长度方向并朝向该内框架的ー侧面上设有ー长条状第一顶抵肋条21c,组装后,能够使上外框与内框架之间具有一容许空间,作为固定式窗叶受温度变化而产生热胀冷缩的变形空间;所述下外框包括一斜面部22a和第二嵌合部22d,所述斜面部朝向与下外框相对应的内框架的一侧面为斜面结构,以使用方向为基准,该斜面向后延伸并连接于所述第二嵌合部,且所述斜面部后侧面朝向所述第二嵌合部的投影恰能够覆盖所述斜面部前侧面朝向所述第二嵌合部的投影;另在该斜面上设有ー长条状凸肋22b,与所述下外框相对应的内框架的第一嵌合部卡固连接在所述凸肋和第二嵌合部之间;另在所述上外框的适当位置上开设有多个螺丝固定孔21a,在所述下外框的适当位置上亦开设有多个螺丝固定孔22c ;所述每个直立外框均包括一长条状第二固定板,所述第二固定板宽度方向的两侧边缘各分别朝向与其相对应的所述非连接内框架的侧面延伸并形成一对第二靠合部23a,所述非连接内框架的侧面置于该对第二靠合部之间;另在所述第二固定板长度方向并朝向所述非连接内框架的侧面的ー侧面上设有多个第二顶抵肋条23b,所述多个第二顶抵肋条的宽度方向截面皆为挂钩状,使该对直立外框分别与该对非连接内框架的侧面之间具有一缝隙,利于排水。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每个挡水板各分别卡固连接在呈相对应设置的ー对固定座之间的结构为以使用方向为基准,所述多个固定座各分别等距间隔排列在该对直立外框位于前方的一相对侧边上,每个固定座的横截面皆呈L型,并在每个固定座的两端各分别设有第三嵌合部41和第二弯钩部42 ;每个挡水板皆包括一长条状第二挡板,所述第二挡板宽度方向并位于前方的一侧边缘向下延伸形成一呈长条状的檐部31,所述第二挡板宽度方向并位于后方的另ー侧边缘向下延伸形成ー钩部32,另在所述第二挡板长度方向并朝向固定座的ー侧面上设有ー钩条33,所述钩部和钩条的宽度方向截面均呈挂钩状,其中,所述钩部32卡固连接于所述第三嵌合部41,所述钩条33卡固连接于所述第二弯钩部42。[0042]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另ー种实施方式,其中以使用方向为基准,该对内框架呈左右平行设置,所述多片叶片依次等距间隔并水平排列设于该对内框架之间。在本实施例中,该对内框架均包括一长条状第三固定板,所述第三固定板长度方向的两侧边缘各分别朝向所述叶片延伸形成一对夹合部12d,所述多个叶片皆设于该对夹合部之间;所述第三固定板长度方向并朝向所述叶片的一侧面上设有ー第三顶抵肋条12e,组装后使叶片与第一、ニ内框架之间具有ー缝隙,达到排水便利之效果,所述第三固定板长度方向并背向所述叶片的另ー侧面上设有ー固定肋条12f,另在所述固定肋条背向所述第三固定板的一侧边上连接有一弾性部12g,所述弹性部保持指向与其相对应的上下外框的复位力,使叶片受温度变化产生热胀冷缩时,具有变形空间。
权利要求1.一种固定式窗叶外框架的改良结构,包括一组固定式窗叶(10)、一组外框体(20)、多个挡水板(30)和多个固定座(40),该组外框体与该组固定式窗叶相匹配并连接在该组固定式窗叶的外围周面上,其特征在于该组固定式窗叶包括多片叶片(11)和一对内框架(12),所述多片叶片依次间隔设于该对内框架之间;该组外框体包括上外框(21)、下外框(22)和ー对直立外框(23),所述上外框和下外框分别与其相对应的内框架卡固连接,且所述上外框与其相对应的内框架之间具有一容许空间,该对直立外框分别连接于该组固定式窗叶中非连接内框架的一相对侧面上,且该对直立外框分别与该对非连接内框架的侧面之间具有缝隙; 另在该对直立外框的ー相对侧边上均分别间隔排列设有所述多个固定座,位于一直立外框侧边上的多个固定座分别与位于另一直立外框侧边上的多个固定座对应,所述姆个挡水板各分别卡固连接在呈相对应设置的ー对固定座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固定式窗叶外框架的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以使用方向为基准,该对内框架呈上下平行设置,所述多片叶片依次等距间隔并竖直排列设于该对内框架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固定式窗叶外框架的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每个叶片皆包括ー槽型体,所述槽型体宽度方向截面呈V型,所述槽型体长度方向并背向其中心的ー侧面上设有第一弯钩部(11b),所述第一弯钩部的宽度方向截面为挂钩状;另在所述槽型体宽度方向的两侧面上均开设有多个螺丝固定孔(11a)。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固定式窗叶外框架的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每个内框架长度方向并朝向和背向所述叶片的侧面上分別形成有集水槽(12a)和第一嵌合部(12b),所述集水槽和第一嵌合部的宽度方向截面分别为U型和倒U型,以使用方向为基准,所述第一嵌合部连接于所述集水槽的后侧边,且所述第一嵌合部的后侧边朝向所述叶片延伸井形成一长条状第一挡板(12c)。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固定式窗叶外框架的改良结构,其特征在干所述上外框包括一长条状第一固定板,所述第一固定板宽度方向的两侧边缘均分别朝向与上外框相对应的内框架延伸并形成一对第一靠合部(21b),且该内框架与该对第一靠合部相卡固连接;另在所述第一固定板长度方向并朝向该内框架的一侧面上设有ー长条状第一顶抵肋条(21c); 所述下外框包括一斜面部(22a)和第二嵌合部(22d),所述斜面部朝向与下外框相对应的内框架的一侧面为斜面结构,以使用方向为基准,该斜面向后延伸并连接于所述第二嵌合部,且所述斜面部后侧面朝向所述第二嵌合部的投影恰能够覆盖所述斜面部前侧面朝向所述第二嵌合部的投影;另在该斜面上设有ー长条状凸肋(22b),与所述下外框相对应的内框架的第一嵌合部卡固连接在所述凸肋和第二嵌合部之间; 所述每个直立外框均包括一长条状第二固定板,所述第二固定板宽度方向的两侧边缘各分别朝向与其相对应的所述非连接内框架的侧面延伸并形成一对第二靠合部(23a),所述非连接内框架的侧面置于该对第二靠合部之间;另在所述第二固定板长度方向并朝向所述非连接内框架的侧面的ー侧面上设有多个第二顶抵肋条(23b),所述多个第二顶抵肋条的宽度方向截面皆为挂钩状。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固定式窗叶外框架的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每个挡水板各分别卡固连接在呈相对应设置的ー对固定座之间的结构为以使用方向为基准,所述多个固定座各分别等距间隔排列在该对直立外框位于前方的一相对侧边上,每个固定座的横截面皆呈L型,并在每个固定座的两端各分别设有第三嵌合部(41)和第二弯钩部(42);每个挡水板皆包括一长条状第二挡板,所述第二挡板宽度方向并位于前方的一侧边缘向下延伸形成一呈长条状的檐部(31),所述第二挡板宽度方向并位于后方的另ー侧边缘向下延伸形成ー钩部(32),另在所述第二挡板长度方向并朝向固定座的ー侧面上设有ー钩条(33),所述钩部和钩条的宽度方向截面均呈挂钩状,其中,所述钩部(32)卡固连接于所述第三嵌合部(41),所述钩条(33)卡固连接于所述第二弯钩部(42)。
7.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固定式窗叶外框架的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以使用方向为基准,该对内框架呈左右平行设置,所述多片叶片依次等距间隔并水平排列设于该对内框架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固定式窗叶外框架的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对内框架均包括一长条状第三固定板,所述第三固定板长度方向的两侧边缘各分别朝向所述叶片延伸形成一对夹合部(12d),所述多个叶片皆设于该对夹合部之间;所述第三固定板长度方向并朝向所述叶片的一侧面上设有ー第三顶抵肋条(12e),所述第三固定板长度方向并背向所述叶片的另ー侧面上设有ー固定肋条(12f),另在所述固定肋条背向所述第三固定板的一侧边上连接有一弾性部(12g),所述弹性部保持指向与其相对应的上下外框的复位力。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固定式窗叶外框架的改良结构,包括一组固定式窗叶、一组外框体、多个挡水板和固定座,该固定式窗叶外框架中的多片叶片等距间隔设于该对内框架之间;上、下外框分别与其相对应的内框架卡固连接,上外框与其相对应的内框架之间具有一容许空间,能有效地避免对外框架的挤压损坏;该对直立外框分别连接于该组固定式窗叶中非连接内框架的两侧面,且该对直立外框分别与该对侧面之间具有一缝隙,利于排水;另在该对直立外框的一相对侧边上均等距间隔设有多个固定座,位于一直立外框侧边上的多个固定座分别与位于另一直立外框侧边上的多个固定座一一对应,每个挡水板卡固连接在相对设置的一对固定座之间,大幅度提升了防水功效。
文档编号E06B7/086GK202659103SQ20122022743
公开日2013年1月9日 申请日期2012年5月21日 优先权日2012年5月21日
发明者苏景棠 申请人:力福建材(昆山)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