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用远程控制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2195882阅读:177来源:国知局
车辆用远程控制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能够更加可靠地防止车门饰板与各杆部件产生干涉的车辆用远程控制装置。各杆部件(10)设置于基座托架(12)的配置于车内侧的面(车内侧面(S1))。另外,在基座托架(12)设置有多个具有比各杆部件(10)更向车内侧突出的部分的保护突起部(30(30A~30C))。而且,这些各保护突起部(30(30A~30C))在各杆部件(10)所被设置的杆设置部(32)的周缘部分相互分离地被配设。
【专利说明】车辆用远程控制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用远程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0002]通常在车辆的滑动门,在其操作部件(外侧以及内侧门把手)与锁定机构(全闭锁定以及全开锁定)之间,形成有将线缆、杆或者连杆等作为传递部件的操作传递系统。而且,在很多情况下,在该操作传递系统的中途,设置有具备多个杆部件的远程控制装置。
[0003]例如,专利文献I所记载的远程控制装置具备通过基座托架而被支承为能够转动的车门把手杆(内侧以及外侧)、锁定解除杆(全开以及全闭)以及释放杆。各车门把手杆基于对其对应的车门把手的操作输入而进行转动。另外,释放杆基于致动器的驱动力进行转动。而且,各锁定解除杆通过与这些车门把手杆以及释放杆连动而转动,从而使经由该传递部件而连接的锁定机构进行解锁动作。
[0004]另外,例如,如专利文献2所示,在很多情况下,基座托架固定于内侧面板,从而将车门的内部空间划分为车外侧和车内侧。而且,各杆部件设置于该基座托架的配置于车外侧的面。
[0005]然而,对于如上述那样在配置于车外侧的面设置有各杆部件的结构而言,在这些杆部件与传递部件连接时,该基座托架产生妨碍。因此,以往,有的远程控制装置,在该基座托架的配置于车内侧的面设置有各杆部件。
[0006]S卩,通过采用这样的结构,使传递部件相对于各杆部件的连接变容易,从而能够使其作业效率提高。而且,该基座托架作为防护壁而发挥功能,从而能够使从车外向各杆部件的接触变困难。而且,由此,能够确保较好的防盗性。
[0007]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2-72645号公报
[0008]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1-182403号公报
[0009]然而,由于如上述那样在配置于车内侧的面设定各杆部件的设置区域,所以该各杆部件与车门饰板(内部装饰部件)的干涉成为问题。为此,在像这样的基座托架设置有具有比各杆部件更靠车内侧突出的部分的保护突起部。
[0010]然而,在现实的状况中,例如,可能存在如下实际情况,S卩、在从车内侧被按压的情况等、在车门饰板产生大的弯曲的情况下,无法完全防止对该各杆部件的干涉,在这一点上,还残留需要改善的余地。
实用新型内容
[0011]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点而提出,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更加可靠地防止车门饰板与各杆部件产生干涉的车辆用远程控制装置。
[0012]解决上述课题的车辆用远程控制装置具备:多个杆部件,它们设置于传递部件介于车门的操作部件与锁定机构之间的操作传递系统的中途;以及基座托架,其对各上述杆部件进行支承并固定于上述车门的内侧面板,各上述杆部件设置于上述基座托架的配置于车内侧的面,在上述基座托架设置有多个具有比各上述杆部件更向车内侧突出的部分的保护突起部,并且各上述保护突起部在各上述杆部件所被设置的杆设置部的周缘部分相互分离地被配设。
[0013]根据上述结构,能够有效地分散而承受与各保护突起部抵接的车门饰板的按压力。其结果,例如,即使存在因从车内侧按压等而使车门饰板产生大的弯曲的情况,也能够更加可靠地防止该车门饰板与各杆部件产生干涉。由此,保证各杆部件的流畅的动作,从而能够确保高可靠性。
[0014]解决上述课题的车辆用远程控制装置,优选为,各上述保护突起部以包围上述杆设置部的方式配设。根据上述结构,能够更加可靠地防止车门饰板与各杆部件产生干涉。
[0015]解决上述课题的车辆用远程控制装置,优选为,各上述保护突起部设置于与上述内侧面板抵接的抵接部。
[0016]根据上述结构,能够由内侧面板承受与各保护突起部抵接的车门饰板的按压力。由此,能够抑制由该按压力的施加引起的基座托架(的杆设置部)的变形,从而能够保证各杆部件的流畅的动作。
[0017]解决上述课题的车辆用远程控制装置,优选为上述基座托架是紧固于上述内侧面板的部件,各上述保护突起部设置于与上述内侧面板紧固的紧固部。
[0018]根据上述结构,能够更加有效地通过内侧面板承受与各保护突起部抵接的车门饰板的按压力。其结果,能够进一步提高其可靠性。
[0019]解决上述课题的车辆用远程控制装置,优选为,各上述保护突起部通过塑性加工而与对各上述杆部件进行支承并固定于上述内侧面板的托架主体一体地形成。
[0020]根据上述结构,与通过焊接、紧固等来附加各保护突起部的结构相比较,能够确保更高的强度。由此,能够更加可靠地防止车门饰板与各杆部件产生干涉。而且,能够减少其部件数量以及工时。由此,能够减少制造成本。
[0021]解决上述课题的车辆用远程控制装置,优选为上述基座托架具备具有在宽度方向上弯曲的立设部的上述保护突起部。
[0022]根据上述结构,相对于从其立设方向施加的车门饰板的按压力而能够确保更高的强度。另外,不需要格外注意与立设部的接触,便能够在各杆部件连接传递部件。换句话说,手与立设部接触也不会痛。而且,由此,能够使作业效率提高。
[0023]解决上述课题的车辆用远程控制装置,优选为上述基座托架具备在前端具有宽度方向端部弯曲为曲面状的凸缘部的上述保护突起部。
[0024]根据上述结构,通过以使该凸缘部与车门饰板抵接的方式设定,从而能够更加可靠地防止该车门饰板与各杆部件产生干涉。而且,不需要格外注意与该凸缘部的接触,便能够在各杆部件连接传递部件。由此,能够使作业效率提高。
[0025]根据本实用新型,能够更加可靠地防止车门饰板与各杆部件产生干涉。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6]图1是形成于车辆的滑动门的操作传递系统的简要结构图。
[0027]图2是远程控制装置的侧视图(仰视图)。
[0028]图3是远程控制装置的主视图。[0029]图4 (a)、图4 (b)是远程控制装置的侧视图。
[0030]图5是远程控制装置的立体图。
[0031]图6是基座托架的主视图。
[0032]图7是基座托架的侧视图。
[0033]图8是基座托架的立体图。
[0034]图9是第一保护突起部的立体图。
[0035]图10是第一保护突起部的侧视图。
[0036]图11 (a)?图11 (c)是第一保护突起部的剖视图(图10的Xa_Xa、Xb-Xb以及Xc-Xc 剖面)。
[0037]图12 (a)、图12 (b)是第二以及第三保护突起部的立体图。
[0038]附图标记的说明
[0039]1...滑动门(车门);3...车门把手(操作部件);3a...内侧车门把手(操作部件);3b...外侧车门把手(操作部件);5...锁定机构;5a...前锁定器;5b...后锁定器;5c...全开锁定;7...操作传递系统;C (Cl?C6)...传递部件;10...杆部件;P1?P6...连接部;11...远程控制装置;12...基座托架;13...内侧面板;20...支承轴,30(30A?30C)...保护突起部;30a...立设部;30b...凸缘部;31...车门饰板;32...杆设置部;32a?32d...边部;33 (33a?33c)...紧固部;34...抵接部;36...托架主体。
【具体实施方式】
[0040]以下,根据附图对车辆用远程控制装置的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0041]如图1所示,作为车门的滑动门I通过在前后方向移动而对车辆的侧面开口部2进行开闭。即,该滑动门I通过向车辆前侧(同图中,左侧)移动,从而成为关闭该侧面开口部2的关闭状态,通过向车辆后侧(同图中,右侧)移动,从而成为经由该侧面开口部2而能够使乘客上下车的打开状态。而且,在滑动门I的外表面以及内表面,分别设置有为了对该滑动门I进行开闭的操作的操作部件即内侧车门把手3a以及外侧车门把手3b。
[0042]另外,在滑动门I设置有用于在全闭位置对该滑动门I进行限制的前锁定器5a以及后锁定器5b (全闭锁定器),并且设置有用于在全开位置对该滑动门I进行限制的全开锁定器5c。而且,在本实施方式的滑动门I形成有经由线缆、连杆等传递部件C而对上述各车门把手3与各锁定机构5之间进行连接的操作传递系统7。
[0043]具体而言,在该操作传递系统7的中途设置有远程控制装置11,其具有多个杆部件10并对从上述各手柄3以及各锁定机构5延伸的传递部件C进行中转。而且,基于该远程控制装置11的动作,使得与针对各车门把手3的操作输入所对应的适当的锁定机构5进行解锁动作。
[0044]若详细叙述,则如图2?图5所示,远程控制装置11具备对各杆部件10进行支承的基座托架12。另外,该基座托架12相对于滑动门I的内侧面板13而从其车内侧(图2中,上侧)固定。而且,各杆部件10设置在与固定于该内侧面板13的一侧(图2中,下侧)相反的一侧的面、即基座托架12的配置于车内侧的面(车内侧面SI)。
[0045]若进一步详述,则如图6?图8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基座托架12通过对金属板进行塑性加工(冲压成型)而形成。另外,如图2?图5所示,在相对于该内侧面板13的固定状态下配置于车内侧的基座托架12的车内侧面SI立设有多个支承轴20。而且,各杆部件10被这些支承轴20支承为能够转动。
[0046]具体而言,在第一支承轴20A支承有具有与从上述内侧车门把手3a延伸的传递部件Cl连接的连接部Pl的第一输入杆21 (参照图1)。另外,在第二支承轴20B支承有具有与从上述外侧车门把手3b延伸的传递部件C2连接的连接部P2的第二输入杆22。而且,在第三支承轴20C支承有具有与从设置于滑动门I内的释放致动器Al延伸的传递部材C3连接的连接部P3的第三输入杆23。而且,在上述第二支承轴20B且在上述第二输入杆22的背面(基座托架12侧),支承有具有与从前锁定器5a以及后锁定器5b延伸的传递部件C4、C5连接的连接部P4、P5的第一解除杆24、以及具有与从全开锁定器5c延伸的传递部件C6连接的连接部P6的第二解除杆25。
[0047]S卩,第一输入杆21基于对内侧车门把手3a的操作输入而转动,第二输入杆22基于对外侧车门把手3b的操作输入而转动。另外,第三输入杆23基于释放致动器Al的驱动力而转动。而且,第一以及第二解除杆24、25与上述产生的操作输入对应地与上述各输入杆21?23连动而转动。而且,第一以及第二解除杆24、25,通过其转动,分别使经由传递部件C4、C5以及传递部件C6而连接的各锁定机构5 (5a.5b.5c)进行解锁动作。
[0048]另外,本实施方式的远程控制装置11具备儿童安全杆26,其通过转动将上述第一输入杆21与第一解除杆24之间的连动断开,从而能够使得凭借对内侧车门把手3a的操作输入、即从车内侧的操作,无法使滑动门I打开。另外,远程控制装置11具备基于对设置于车内的集中门锁开关或携带器的操作输入而进行动作的锁定致动器A2、和基于该锁定致动器A2的驱动力而转动的锁定杆27。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上述儿童安全杆26以及锁定杆27也设置于基座托架12的车内侧面SI。
[0049]在本实施方式中,锁定致动器A2固定于与基座托架12分体形成的支承托架28。而且,该支承托架28也固定于基座托架12的一端,以便使该锁定致动器A2配置于车内侧面SI侧。
[0050]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基座托架12设置有多个保护突起部30,在对内侧面板13的固定状态下,其前端如上述那样比设置于车内侧面SI的各杆部件10更靠车内侧(图2中,上侧)突出。具体而言,保护突起部30在设置有各杆部件10的杆设置部32的周缘部分,以包围杆设置部32的方式相互分离地配设。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这些保护突起部30,形成防止位于远程控制装置11的车内侧的车门饰板31与各杆部件10干涉的结构。
[0051]若详细叙述,则如图3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基座托架12在设置有各杆部件10的杆设置部32的周缘部分具有多个紧固部33并固定于内侧面板13。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上述各保护突起部30设置于这些紧固部33。
[0052]具体而言,如图6所示,在本实施方式的基座托架12中,杆设置部32具有近似矩形(四边形)形状的平面形状,其具有两个大致平行的边部32a、32b和两个与这些各边部32a、32b交叉的边部32c、32d。而且,本实施方式的基座托架12在其中的三个边部32a、32b、32c上具有与内侧面板13紧固的紧固部33。
[0053]即,本实施方式的基座托架12在这些边部32a、32b、32c具有与内侧面板13抵接的抵接部34,且各紧固部33通过在各抵接部34形成紧固部件(螺栓等)的插入孔35而构成。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三个紧固部33 (33a、33b、33c)分别设置有各保护突起部30(30A、30B、30C)。
[0054]若进一步详述,则如图6?图8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在通过塑性加工(冲压加工)使基座托架12成型时,这些各保护突起部30与包括上述杆设置部32以及各紧固部33在内的托架主体36—体地形成。即,各保护突起部30通过将成为上述紧固部33的部分的一端向车内侧面SI侧折弯而形成。
[0055]另外,本实施方式的保护突起部30具有板状的立设部30a、和从该立设部30a的前端向与车内侧面SI大致平行的方向延伸的凸缘部30b。而且,设置于前端的凸缘部30b形成为比各杆部件10更向车内侧突出。
[0056]具体而言,如图9、图10以及图11 (a)?图11 (C)所示,在将与立设方向(图10中,上下方向)正交的方向作为各保护突起部30的宽度方向的情况下,设置于紧固部33a的第一保护突起部30A通过立设部30a在宽度方向上弯曲而形成。详细而言,以向杆设置部32侦彳(图10中,左侧)凸出的方式弯曲而形成。而且,第一保护突起部30A还具有宽度方向端部弯曲为曲面状,详细而言以向车内侧(图10中,上侧)凸出的方式弯曲的凸缘部30b。
[0057]另外,如图12 (a)、图12 (b)所示,在设置于紧固部33b的第二保护突起部30B以及设置于紧固部33c的第三保护突起部30C分别形成有在立设方向(同图中,上下方向)延伸的波纹部38。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第二保护突起部30B形成有一条波纹部38,在第三保护突起部30C形成有两条波纹部38。
[0058]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基座托架12成形时,上述那样的各保护突起部30的曲面形状通过拉伸加工而形成。另外,如图2?图5所示,在比各杆部件10更向车内侧突出而成为与车门饰板31抵接的抵接部的各保护突起部30的凸缘部30b,固定有板状的缓冲部件39。于是,在本实施方式中,由此,成为对抵接时的冲击进行缓冲的结构。
[0059]接下来,对如上述那样构成的本实施方式的远程控制装置11的作用进行说明。
[0060]S卩,车辆的车门饰板31有时会由于从车内侧被按压而以向车外侧凸出的方式弯曲。此时,在本实施方式的远程控制装置11中,设置于基座托架12的各保护突起部30与车门饰板31抵接。由此,避免该车门饰板31与各杆部件10的干涉。
[0061]以上,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得到以下效果。
[0062](I)各杆部件10设置于基座托架12的配置于车内侧的面(车内侧面SI)。另外,在基座托架12设置有多个具有比各杆部件10更向车内侧突出的部分的保护突起部30(30A?30C)。而且,这些各保护突起部30 (30A?30C)在各杆部件10所被设置的杆设置部32的周缘部分相互分离地配设。
[0063]根据上述结构,能够有效地分散而承受与各保护突起部30 (30A?30C)抵接的车门饰板31的按压力。其结果,例如,在因从车内侧按压等而使车门饰板31产生大的弯曲的情况下,也能够更加可靠地防止该车门饰板31与各杆部件10产生干涉。而且,由此,保证各杆部件10的流畅的动作,从而能够确保高可靠性。
[0064](2)各保护突起部30 (30A?30C)以包围杆设置部32的方式配设。由此,能够更加可靠地防止车门饰板31与各杆部件10产生干涉。
[0065](3)各保护突起部30设置于与内侧面板13抵接的抵接部34。通过采用这样的结构,能够通过内侧面板13来承受与各保护突起部30抵接的车门饰板31的按压力。而且,由此,能够抑制由该按压力的施加引起的基座托架12 (的杆设置部32)的变形,从而能够保证各杆部件10的流畅的动作。
[0066](4)基座托架12在杆设置部32的周缘部分具有多个紧固部33并固定于内侧面板13。而且,各保护突起部30设置于这些紧固部33。通过采用这样的结构,能够更加有效地通过内侧面板13来承受与各保护突起部30抵接的车门饰板31的按压力。
[0067](5)在通过塑性加工(冲压加工)使基座托架12成型时,各保护突起部30与包括上述杆设置部32以及各紧固部33在内的托架主体36 —体地形成。
[0068]根据上述结构,与通过焊接、紧固等来附加各保护突起部30的结构相比,能够确保更高的强度。由此,能够更加可靠地防止车门饰板与各杆部件10产生干涉。而且,能够减少部件数量以及工时。由此,能够减少其制造成本。
[0069](6)对于第一保护突起部30A,其立设部30a在宽度方向上弯曲而形成。因此,相对于从立设方向施加的车门饰板31的按压力而能够确保更高强度。
[0070](7)第一保护突起部30A的立设部30a以向杆设置部32侧凸出的方式弯曲而形成。由此,不需要格外注意与立设部30a的接触,能够在各杆部件10连接传递部件C。换句话说,手碰到立设部30a也不会痛。而且,由此,能够使作业效率提高。
[0071](8)第一保护突起部30A具备以使宽度方向端部成为曲面的方式弯曲的凸缘部30b。即,凸缘部30b以与车门饰板31抵接的方式设定,从而能够更加可靠地防止该车门饰板31与各杆部件10产生干涉。而且,不需要格外注意与凸缘部30b的接触,能够在各杆部件10连接传递部件C。由此,能够使作业效率提高。 [0072]此外,上述实施方式也可以像以下那样变更。
[0073].对于在基座托架12的杆设置部32设置的杆部件10以及其支承轴20的个数和它们的配置,可以任意地变更。
[0074]?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基座托架12在三个边部32a、32b、32c具有与内侧面板13紧固的紧固部33。而且,在三个紧固都33 (33a、33b、33c)分别设置有各保护突起部30 (30A、30B、30C)。然而,并不局限于此,只要是在杆设置部32的周缘部分相互分离地配设的结构,则保护突起部30的个数以及其配置可以任意地变更。
[0075]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于两个大致平行的边部32a、32b和两个与这些各边部32a、32b交叉的边部32c、32d形成的杆设置部32的近似四边形状,形成了第一~第三保护突起部30A、30B、30C包围其中三个边部的结构(参照图6)。然而,并不局限于此,也可以通过四个以上的保护突起部30包围其中四个边部的结构。而且,也可以不一定是包围杆设置部32的整周的结构。
[0076].另外,也可以是两个保护突起部30设置于隔着杆设置部32的位置的结构。而且,也可以是设置有多个像这样的隔着杆设置部32而配置的保护突起部30的结构。
[0077].而且,也可以是各保护突起部30设置于紧固部33以外的部位的结构。例如,构成为在与内侧面板13抵接的抵接部34(没有形成为紧固部33的部分)设置各保护突部30,也能够通过内侧面板13承受与各保护突起部30抵接的车门饰板31的按压力。
[0078]?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通过塑性加工(冲压加工)使基座托架12成型时,各保护突起部30与包括上述杆设置部32以及各紧固部33在内的托架主体36 —体地形成。然而,并不局限于此,也不排除通过焊接、紧固等来附加各保护突起部30的结构。
[0079]?另外,各保护突起部30以前端的凸缘部30b比各杆部件10更向车内侧突出的方式配置(参照图3)。然而,并不局限于此,各保护突起部30的形状可以任意地变更。例如,也可以是在前端不具有凸缘部的结构。而且,比各杆部件10更向车内侧突出而成为与车门饰板31抵接的抵接部的部位不一定是前端。
[0080].而且,并不局限于第一保护突起部30A,第二以及第三保护突起部30B、30C也可以是以使其立设部30a向杆设置部32侧凸出的方式弯曲而形成的结构。另外,也可以是具有以宽度方向端部成为曲面的方式弯曲的凸缘部30b的结构。而且,也不排除不存在这样的具有曲面形状的保护突起部30的结构。
[0081]接下来,对能够由以上实施方式所掌握的技术思想以及效果进行说明。
[0082]车辆用远程控制装置的特征在于,上述立设部以向上述杆设置部侧凸出的方式弯曲而形成。即,操作者在将传递部件连接于杆部件时,有很多机会向立设部的杆设置部侧插入手来进行操作。因此,根据上述结构,能够进一步提高操作效率。
[0083]车辆用远程控制装置的特征在于,上述基座托架具备多个上述保护突部,这些保护突部设置于隔着上述杆设置区域的位置。由此,能够更可靠地防止车门饰板与各杆部件干涉。
【权利要求】
1.一种车辆用远程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多个杆部件,它们设置于传递部件介于车门的操作部件与锁定机构之间的操作传递系统的中途;以及基座托架,其对各所述杆部件进行支承并固定于所述车门的内侧面板, 各所述杆部件设置于所述基座托架的配置于车内侧的面, 在所述基座托架设置有多个具有比各所述杆部件更向车内侧突出的部分的保护突起部,并且 各所述保护突起部在各所述杆部件所被设置的杆设置部的周缘部分相互分离地被配设。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远程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各所述保护突起部以包围所述杆设置部的方式配设。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辆用远程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各所述保护突起部设置于与所述内侧面板抵接的抵接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用远程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座托架是紧固于所述内侧面板的部件, 各所述保护突起部设置于与所述内侧面板紧固的紧固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辆用远程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各所述保护突起部通过塑性加工而与对各所述杆部件进行支承并固定于所述内侧面板的托架主体一体地形成。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辆用远程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座托架具备具有在宽度方向弯曲的立设部的所述保护突起部。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辆用远程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座托架具备在前端具有宽度方向端部弯曲为曲面状的凸缘部的所述保护突起部。
【文档编号】E05B83/40GK203766455SQ201420116814
【公开日】2014年8月13日 申请日期:2014年3月14日 优先权日:2013年3月14日
【发明者】中野裕介, 涩谷光孝, 小西良宜 申请人:爱信精机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