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清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074409阅读:229来源:国知局
电动清洁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清洁装置,尤其涉及一种脸部电动清洁装置。



背景技术:

脸部清洁是每日必须进行的事情,其可洗去脸上的灰尘、油光等,并防止毛孔阻塞,但仅以手指搓揉使洗面乳起泡的效果不佳,且因而降低洗净的功效。为解决上述徒手洗脸的缺点,市面上推出有洗脸刷,其通过动力机构可带动设置于外的刷毛,使刷毛产生振动,以利用振动的刷毛刷动于脸部,可使洗面乳产生细致的泡沫并深入肌肤,提供确实的洗净效果且兼具去角质与活化肌肤的功效。

然而,现有技术的洗脸刷于实际使用时存在有以下的缺点:由于刷毛的表面轮廓是固定的,因此一旦将刷毛固定后,其表面轮廓与使用者的脸部接触角度亦为固定,然而人的脸型因人而异且随着部位不同而有多种轮廓,因而固定式的刷毛除了于高速振动时,常造成清水或洗面乳的飞溅,而影响周围环境的洁净之外,若使用者不善控制刷毛压抵于肌肤的力道而施力过大,容易使肌肤因过度刺激而受损,同时也因上述刷毛与脸部的接触角度差异而不易产生预期的清洁效果。

基于上述,如何提高洗脸刷的刷毛与使用者脸部的接触面积,且不因位置不同而降低接触面积,实为相关人员所需考虑解决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动清洁装置,其通过刷头的表面轮廓及其相对自由度而提高与使用者脸部接触的贴合程度。

本发明提供的电动清洁装置,包括本体、动力源、传动轴、支撑座以及多个刷头。动力源设置在本体内,传动轴的一端连接动力源,另一端延伸出本体而连接于支撑座。刷头可活动地组装于支撑座并形成封闭外形,其中动 力源通过传动轴、支撑座而驱使刷头震动。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各刷头具有尖端,这些尖端形成上述封闭外形的中心。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各刷头包括底座与多个刷毛,底座组装于支撑座且与支撑座之间存在间隙。刷毛设置在底座上且位于支撑座的相对侧。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各底座具有背对刷毛的卡勾,而支撑座具有多个扣孔,卡勾活动地卡扣于对应的扣孔,以使刷头组装至支撑座。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卡勾沿组装方向的尺寸,大于扣孔沿组装方向的尺寸,且扣孔与卡勾之间存在间隙,其中组装方向平行于刷毛的延伸方向。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各扣孔具有朝向底座外扩的轮廓。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支撑座包括传动部与支撑部。传动部套设在传动轴的另一端。支撑部嵌设在传动部,且支撑部具有上述的扣孔。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底座具有弹性。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底座具有透光性。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电动清洁装置还包括多个光源,设置在本体与动力源之间,光源围绕于传动轴且用以提供光线通过支撑座、底座而从刷毛中射出。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本体具有朝向刷头的盆状外罩,各底座与盆状外罩的周缘保持距离。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电动清洁装置包括第一刷头、第二刷头与第三刷头,其中第一刷头外侧缘的弧角小于第二刷头与第三刷头外侧缘的弧角。第二刷头与第三刷头外侧缘的弧角彼此相等,且相对于通过封闭外形中心的中轴而呈对称。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刷头包括多个第一刷毛与多个第二刷毛。第一刷毛位于封闭外形的中心旁。第二刷毛远离封闭外形的中心且环绕第一刷毛。第一刷毛为可透光材质,第二刷毛为非透光材质。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配置在第一刷头上的刷毛的硬度小于配置在第二刷头上的刷毛的硬度与配置在第三刷头上的刷毛的硬度。

基于上述,电动清洁装置通过能形成封闭外形的多个刷头而提供不同方向的震动效果,以提高使用者欲清洁的部位的清洁效果。同时,由于各刷头是活动地组装于支撑座,亦即各刷头与支撑座之间存在摆动自由度,因此在使用时,刷头能更进一步地服贴在使用者的脸部。换句话说,活动式的刷头具有适应脸部上任意且不同位置的因应能力。

为让本发明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一种电动清洁装置的示意图。

图2与图3分别为图1的电动清洁装置于不同视角的爆炸图。

图4为图2的动力源的前视图。

图5为图1的电动清洁装置的局部剖视图。

图6为电动清洁装置对应于人脸的清洁部位示意图。

图7为刷头的前视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电动清洁装置;

110:本体;

112:握持部;

112a:开口;

112b:外环;

114:连接部;

116:盆状外罩;

116a:扣槽;

116b:套接部;

120:动力源;

121:传动座;

122:电磁铁;

122a:硅钢片;

122b:磁力线座;

124:固定座;

126:震荡片;

128:磁铁;

130:传动轴;

140:支撑座;

142:传动部;

144:支撑部;

144a:扣孔;

144b、156:卡勾;

150:刷头;

151:尖端;

152:底座;

152a:开孔;

154:刷毛;

160:光源;

150A:第一刷头;

150B:第二刷头;

150C:第三刷头;

θ1、θ2、θ3:弧角;

E1:第一端;

E2:第二端;

L1:中轴;

V1:封闭外形;

V2:中心;

X1:轴;

θA1~θA7、θB1~θB4、θC1:展开角;

154A、154B、15C、154D、154E、154F:刷毛。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一种电动清洁装置的示意图。图2与图3分别 为图1的电动清洁装置于不同视角的爆炸图,其中图2以虚线示出本体的局部,以利于描述相关构件的连接关系。请同时参考图1至图3,在本实施例中,电动清洁装置100包括本体110、动力源120、传动轴130、支撑座140以及多个刷头150。本体110包括握持部112、连接部114以及盆状外罩116,其中连接部114组装在握持部112的一端与盆状外罩116之间,实质上,连接部114是套接在握持部112的外环112b上,而盆状外罩116以其套接部116b套接在连接部114的内缘。动力源120设置在本体110的握持部112内。传动轴130呈弯折状,其第一端E1连接至动力源120,而传动轴130的第二端E2通过开口112a穿出握持部112之后,进一步地穿设于连接部114与盆状外罩116。支撑座140连接至传动轴130的第二端E2且容纳在前述盆状外罩116中。刷头150分别活动地组装于支撑座140并共同形成一封闭外形V1,其中动力源120所产生的动力通过传动轴130、支撑座140而能驱使刷头150震动。据此,使用者便能通过震动式的刷头150而对脸部进行清洁动作。

如图所示,本实施例是以三个刷头150组装在支撑座140上而形成封闭外形V1,且各刷头150具有尖端151,所述尖端151在刷头150完成组装后能形成封闭外形V1的中心V2,亦即刷头150是以类扇形的分隔方式组装在支撑座140上。惟,在此并未限制刷头150的数量。

在本实施例中,各刷头150包括底座152与多个刷毛154,而支撑座140包括传动部142与支撑部144,其中传动部142套设在传动轴130的第二端E2,支撑部144嵌设在传动部142且位于盆状外罩116的容置空间内。底座152活动地组装于支撑座140的支撑部144,而刷毛154的一端埋设且束缚在底座152开孔152a内。再者,支撑部144通过其卡勾144b而得以扣持在盆状外罩116的扣槽116a中,作为支撑座140的支撑部144与本体110的盆状外罩116之间的连接结构。另外,底座152具有背对刷毛154的卡勾156(示出在图3),而支撑座140的支撑部144具有多个扣孔144a,卡勾156活动地卡扣于对应的扣孔144a,以使刷头150组装至支撑座140。

图4为图2的动力源的前视图。请同时参考图2至图4,在本实施例中,动力源120包括电磁铁122、固定座124、震荡片126、磁铁128以及传动座121。电磁铁122是由马蹄形硅钢片122a叠置而形成的铁芯结构,其中央处设置有磁力线座122b。当电流输入电磁铁122后则产生如图4所示的磁力线。 固定座124固定在本体120内,震荡片126例如是具有可挠性的钢片,其一端固定于固定座124,而其另一端则连接至传动座121。磁铁128设置在传动座121之内,震荡片126与传动座121的连接处位在磁铁128的相对两侧。同时,磁铁128的相对两端也对应着电磁铁122的硅钢片122a的相对两端。

如此一来,如前述电磁铁122因通电而产生磁场时,磁铁128便能受到磁力线(如图示虚线轮廓)的影响而来回摆动,此举即代表传动座121也会随之来回摆动,并进一步地造成以第一端E1连接至传动座121的传动轴130产生如图示双箭号所示出的摆动(震动)状态,而通过支撑座140对刷头150产生震动的效果。另需一提的是,本实施例于图4虽示出两个磁铁128,然并不因此限制其数量,即,在另一未示出的实施例中,亦能以单一磁铁(例如其轮廓及大小相当于图4所示磁铁128予以合并)配置在传动座121上。

图5为图1的电动清洁装置的局部剖视图。请同时参考图2、图3与图5,在本实施例中,底座152的卡勾156与支撑座140的扣孔144a之间通过扣持结构的尺寸差异,而让刷头150还能具备与支撑座140之间的相对运动。

进一步地说,卡勾156沿组装方向的尺寸实质上大于扣孔144a沿组装方向的尺寸,且卡勾156与扣孔144a之间存在间隙G1,其中组装方向是平行于刷毛154的延伸方向,即平行于图示轴X1的方向。同时,本实施例的底座152具有弹性,其例如是以硅橡胶等相关材料制作而成,因此能进一步地让底座152能相对于支撑座140的支撑部144进行相对摆动。再者,所述扣孔144a具有朝向底座152逐渐外扩的外形轮廓,此举也进一步地让刷头150的底座152能在受支撑座140驱动而震荡时,能具有额外的摆动自由度。

基于上述,通过底座152的材质特性(弹性)以及底座152的卡勾156与支撑部144的扣孔144a之间的连接结构特性,本实施例的刷头150在被支撑座140驱动的同时,尚能因上述而具备额外的摆动自由度,因此便能让刷毛154服贴于使用者的脸部轮廓,即使刷毛154接触于脸部的不同位置,也能保持其与脸部之间的接触面积。换句话说,本实施例的电动清洁装置100能通过活动式的刷头150结构而提高其因应脸部轮廓的适应性。举例来说,本实施例所述三个刷头150在接触使用者脸部时,因其具有弹性及前述尺寸差异,而能因应其脸部轮廓而使每个刷头150与支撑座140之间存在不同的相对距离或变形状态,藉以确保其上的刷毛154均能有效地接触在脸部表面。

此外,刷头150的底座152在未受力时与盆状外罩116的周缘之间也保持一定距离,此举也是因应脸部轮廓而存在让底座152能够产生变形或移动的空间之用。

请再参考图2,在本实施例中,电动清洁装置100还包括多个光源160,其例如是多个发光二极体,设置在本体与动力源之间、环绕传动轴130且电性连接至设置在本体112内的电源(在此未示出,其可与本实施例的动力源120所需的电源相同)。再者,支撑座144及刷头150的底座152具有透光性,因此光线便能穿过支撑座144、底座152而从刷毛154之间射出。据此,所述光源160能提供具备杀菌功能的光线(如紫外光),进而让使用者进行清洁动作时也能借此提高其清洁效果。在此并未限定光源160的设置位置,其亦能设置在本体110内而面对刷头150以提供光线射出刷头150。

图6为电动清洁装置对应于人脸的清洁部位示意图。图7为刷头的前视示意图。请同时参考图6与图7,电动清洁装置100包括三个刷头,在此分别以第一刷头150A、第二刷头150B与第三刷头150C命名之。上述三个刷头150A、150B与150C实质上呈三角分布,其中第一刷头150A外侧缘的弧角θ1小于第二刷头150B的弧角θ2以及第三刷头150C外侧缘的弧角θ3,而第二刷头150B与第三刷头150C外侧缘的弧角θ2、θ3彼此相等,且相对于通过封闭外形V1的中心V2的中轴L1而呈对称状态。

据此,通过弧角θ1不同于弧角θ2、θ3,因而让第一刷头150A所能对应清洁人脸的部位也不同于第二刷头150B与第三刷头150C。请对应图6所示的人脸部位,其中具有较小展开角的部位,如展开角θA1~θA7的这些部位,其展开角度大约为75度至120度,因而便容易以弧角较小的第一刷头150A进行清洁动作;而展开角θB1~θB4的这些部位,其展开角度较大,约为125度以上,因此适用弧角角度较大的第二刷头150B与第三刷头150C进行清洁的动作。

此外,配置在第一刷头150A上的刷毛154A、154D的硬度会小于配置在第二刷头150B上的刷毛154B、154E与配置在第三刷头150C上的刷毛154C、154F,因此对应上段所述在人脸上的部位,便能让具有较软刷毛154A、154D的第一刷头150A得以清洁前述展开角θA1~θA7较小的这些部位,即因所述部位的轮廓深浅变异较大,因而让较软刷毛154A、154D得以可挠地深入。 相对地,对于弧角较大的区域,如展开角θB1~θB4的这些部位,则因轮廓较为平缓,因此可以硬度较大的刷毛154B、154E与154C、154F进行大面积清洁。

另一方面,各刷头上的刷毛还能再进一步地进行区分,如前所述,光源160能提供具备杀菌功能的光线而射出刷头,因而在本实施例中,刷头150A还包括多个刷毛154A与154D,其中刷毛154D位于封闭外形V1的中心V2旁,而刷毛154A远离封闭外形V1的中心V2且环绕刷毛154D,且更重要的是,刷毛154D为可透光材质,刷毛154A为非透光材质,且前述光源160实质上对应于刷毛154D。据此,光源的光线便能穿过刷头150A的刷毛154D。相同地,第二刷头150B同样具有可透光的刷毛154E与不透光的刷毛154B,而第三刷头150C具有可透光的刷毛154F与不透光的刷毛154C,将刷头150A、150B与150C结合后,所述可透光的刷毛154D、154E与154F形成封闭轮廓,而不透光的刷毛154A、154B与154C则形成封闭的空心轮廓且围绕在前述可透光刷毛154D、154E与154F的外围。如此,位于内部的可透光刷毛154D、154E与154F因能透过前述光源160的光线,而得以作为清洁人脸上展开角θC1的部分,例如鼻头,以利于通过具备杀菌功能的光线而对其进行有效地清洁,例如清除鼻头粉刺等。惟,本实施例并未限制光源160的可照射范围,其能依据所需的清洁条件而予以适当地调整。

综上所述,在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中,电动清洁装置通过能形成封闭外形的多个刷头而提供不同方向的震动效果,以提高使用者欲清洁的部位的清洁效果,其中刷头的底座与支撑座的支撑部之间的连接结构,即卡勾与扣孔之间存在尺寸差异与间隙,因而造成底座除能受支撑部驱动而运动外,还能产生额外的摆动自由度。同时,由于底座具有弹性,因此能让刷毛接触使用者脸部时,因施力或表面轮廓的不同而产生不同的变形状态或改变底座与支撑座之间的相对位置。如此一来,刷头便能因应使用者的脸部轮廓而让刷毛能服贴于使用者的脸部。

另外,刷头的底座还具有透光性,因此通过设置在本体的光源,其所提供的光线便能穿过底座而从刷毛与刷毛之间射出,进而提高使用时的清洁效果。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 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