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拉绳窗帘的帘体制动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26618阅读:362来源:国知局
无拉绳窗帘的帘体制动机构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与无拉绳窗帘有关,特别是指一种无拉绳窗帘的帘体制动机构,特别适用于大尺寸的窗帘。



背景技术:

一般的窗帘在结构上可区分为拉绳式及无拉绳式,其中,拉绳式窗帘主要是利用一条拉绳来驱使帘体进行展开或收合的动作,无拉绳式窗帘则是利用手部对下梁施予下拉或上推的力量,使帘体能够达到展开或收合的效果。

然而,虽然无拉绳式窗帘可以让使用者轻松地调整帘体的展开或收合,但是在结构配置上往往因为缺乏良好的定位设计,导致帘体在完全展开之后容易有自动回升的状况,或者在完全收合之后出现自动下垂的问题,如此都会造成使用者在实际操作上的困扰。



技术实现要素:

因此,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拉绳窗帘的帘体制动机构,其结构简单且定位效果佳,以增加操作上的便利性。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帘体制动机构包含有一基座、一卷收单元、二传动单元,以及二单向离合单元。该卷收单元具有二上卷簧轮、二下卷簧轮、一上卷簧,以及一下卷簧,该二上卷簧之间相互啮接,该二下卷簧之间相互啮接,而且,该上、下卷簧轮可转动地设于该基座并以同轴方式上下连接在一起,使得该上、下卷簧轮能同步转动,该上卷簧连接该二上卷簧轮且能借由该二上卷簧轮的转动而卷绕于其中一该上卷簧轮,该下卷簧轮连接该二下卷簧轮且借由该二下卷簧轮的转动而卷绕于其中一该下卷簧轮;各该传动单元具有一拉绳轮与一拉绳,该拉绳轮可转动地设于该基座且啮接一该下卷簧轮,使得该拉绳轮能随着与其相啮接的卷簧轮 同步转动,该拉绳的一端固定于一该拉绳轮,使得该拉绳在该帘体展开的过程中会带动该拉绳轮转动,而在该帘体收合时会卷绕于该拉绳轮;该单向离合单元邻设于一该拉绳轮且具有一轮轴、至少二制动块、一单向轮,以及至少二行星齿轮,其中:该轮轴固定于该基座;该二制动块相互间隔地固定于该基座且连接于该轮轴的周缘,使得该二制动块之间形成一滚动槽;该单向轮可转动地套设于该轮轴且被一该拉绳所环绕,使得该单向轮能被所环绕的拉绳带动而转动,此外,该单向轮具有一内环齿部,该内环齿部环绕于该二制动块的周围;该行星齿轮可滚动地设于一该滚动槽内且啮接该单向轮的内环齿部,使得该行星齿轮能借由该单向轮的内环齿部的带动而与一该制动块之间相互卡接或分离。

借此,当该行星齿轮卡接于该制动块时,该单向轮会无法转动,此时该帘体即完成定位,当该行星齿轮解除与该制动块之间的卡接关系时,该单向轮可以自由转动,此时即可对该帘体进行展开或收合。

有关本发明所提供的帘体制动机构的详细构造、特点、组装或使用方式,将于后续的实施方式详细说明中予以描述。然而,在本发明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应能了解,该等详细说明以及实施本发明所列举的特定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并非用以限制本发明的专利申请范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配合窗帘之立体图。

图2为本发明之局部立体分解图。

图3为本发明之单向离合单元的剖视图。

图4为本发明之单向离合单元的局部剖视图,主要显示行星齿轮卡接于制动块之制动部。

图5类同于第4图,主要显示行星齿轮抵接于制动块之承接部。

图6本发明配合窗帘之前视图,主要显示帘体的展开过程。

图7类同于第6图,主要显示帘体的收合过程。

图8类同于第7图,主要显示帘体位于收合状态。

【附图标记说明】

10无拉绳窗帘12上梁

14下梁16帘体

18转向杆20帘体制动机构

30基座32顶板

34底板40卷收单元

41上卷簧轮42下卷簧轮

43上卷簧44下卷簧

45连接轴50传动单元

52拉绳轮54拉绳

60单向离合单元61轮轴

62制动块63单向轮

64行星齿轮65滚动槽

66制动部67承接部

68轴孔69内环齿部

具体实施方式

请先参阅图1及图6,本发明的帘体制动机构20主要配合一无拉绳窗帘10使用,图中所示的无拉绳窗帘10包含有一上梁12、一下梁14,以及一设于上、下梁12、14之间的帘体16。请再参阅图2及图3,本发明的帘体制动机构20包含有一基座30、一卷收单元40、二传动单元50,以及二单向离合单元60。

基座30安装于上梁12内且具有一顶板32与一对接于顶板32的底板34,其中在顶板32具有二相对的穿孔36,用以供无拉绳窗帘10的一转向杆18穿设。

卷收单元40具有二上卷簧轮41、二下卷簧轮42、一上卷簧43,以及一下卷簧44。该二上卷簧轮41以左右并排的方式设于基座30的顶板32且相互啮接在一起,该二下卷簧轮42以左右并排的方式设于基座30的底板34且相互啮接在一起,此外,上、下卷簧轮41、42之间借由一连接轴45连接在一起,使得上、下卷簧轮41、42能同步转动;上卷簧43的两端分别连接一个上卷簧轮41,使得上卷簧43能借由两个上卷簧轮41的相对转动而卷绕于其中一个上卷簧轮41,下卷簧44的两端分别连接一个下卷 簧轮42,使得下卷簧44能借由两个下卷簧轮42的相对转动而卷绕于其中一个下卷簧轮42。

各传动单元50具有一拉绳轮52与两条拉绳54。拉绳轮52可转动地设于基座30的顶、底板32、34之间且啮接于一个下卷簧轮42,使得拉绳轮52能跟与其相啮接的下卷簧轮42同步转动;每一条拉绳54的两端分别固定于下梁14与拉绳轮52,使得两条拉绳54一方面能借由拉绳轮52的带动而以上下并排的方式卷绕于拉绳轮52(如图7所示),并在卷绕过程中带动下梁14上升,另一方面能借由下梁14的拉动而从拉绳轮52释放出来(如图6所示),并在释放过程中带动拉绳轮52转动。

单向离合单元60邻设于拉绳轮52且具有一轮轴61、三制动块62、一单向轮63,以及三行星齿轮64,其中:

轮轴61的两端分别固定于基座20的顶、底板32、34。

制动块62固定于基座20的底板24且以等角度排列的方式连接于轮轴61的外周缘,使得相邻两个制动块62之间形成一弧形滚动槽65,再如图4及图5所示,弧形滚动槽65一端的曲率大于弧形滚动槽65另一端的曲率,由于每一个弧形滚动槽65的两端所邻接的是不同的制动块62,所以每一个制动块62的两端会随着弧形滚动槽65两端的曲率差异而分别形成一制动部66与一承接部67,如图4及图5所示,制动部66的曲率大于承接部67的曲率。

单向轮63具有一轴孔68与一邻设于轴孔68的内环齿部69,如图3及图4所示,单向轮63借由轴孔68套设于轮轴61,单向轮63在套设于轮轴61之后会让内环齿部69环绕于制动块62的周围。此外,单向轮63被两条拉绳54以上下并排的方式环绕一圈,使得两条拉绳54被下梁14拉动的过程中会同时带动单向轮63转动。

行星齿轮64设于滚动槽65内且啮接于单向轮63的内环齿部69,使得行星齿轮64能在单向轮63的转动过程中被单向轮63的内环齿部69所带动而沿着滚动槽65滚动。

由上述结构可知,当要展开帘体18时,如图6所示,首先施力将下梁14往下拉动,使拉绳54被下梁14所拉伸,在拉绳54被拉伸的过程中会先带动单向轮63与拉绳轮52开始转动,在单向轮63转动的过程中, 如图4所示,单向轮63借由内环齿部69带动行星齿轮64沿着滚动槽65滚动至制动块62的承接部67,这时候的行星齿轮64会呈现空转状态,使得单向轮63能被拉绳54所拉动而自由转动,另一方面,在拉绳轮52转动的过程中会带动与其相啮接之下卷簧轮42转动,在下卷簧44转动的过程中会再带动与其相连接之上卷簧轮41一起转动,借此,上卷簧40会从第6图中左边之上卷簧轮30卷收至第6图中右边之上卷簧轮30而蓄积本身的弹性回复力,下卷簧44亦会从第6图中左边之下卷簧轮42卷收至第6图中右边之下卷簧轮42而蓄积本身的弹性回复力。

一旦将帘体16展开至适当位置之后再释放施予下梁14的拉力,此时的上、下卷簧轮41、42会分别受到上、下卷簧43、44之弹性回复力而借由下卷簧轮42带动拉绳轮52产生些微的反向转动,接着在拉绳轮52反向转动的过程中会卷绕一小部分的拉绳54,使单向轮63能被拉绳54拉动而产生些微的反向转动,在单向轮63反向转动的过程中会借由内环齿部69带动行星齿轮64沿着滚动槽65滚动至与制动块62的制动部66形成卡接,如图5所示,如此一来,行星齿轮64会随即停止转动,在行星齿轮64停止转动之后会连带让单向轮63停止转动,这时候拉绳54会借由与单向轮63之间的摩擦阻力而与上、下卷簧43、44的弹性回复力之间呈现静力平衡的状态,使帘体16能够保持在展开状态。

当要收合帘体16时,如图7所示,首先施力将下梁14往上推动,使拉绳54变成松弛的状态而降低与单向轮63之间的摩擦阻力,使上、下卷簧43、44的弹性回复力借助使用者的推力迫使上、下卷簧轮41、42同时以反向转动,在下卷簧轮42反向转动的过程中会再带动拉绳轮52转动,使拉绳轮52对拉绳54进行卷收,直到帘体16完全收合时再释放施予下梁14的推力,使拉绳54再次紧绕于单向轮63,此时的帘体16即定位在如图8所示的收合状态,单向轮63在帘体16收合的过程中都是保持在不转动的状态。

综上所陈,本发明的帘体制动机构20利用单向离合单元60对帘体16提供良好的定位效果,整体来说具有简单的结构配置,操作上的稳定性也十分良好,因而可以有效解决帘体16在展开后的回升问题及在收合时的 下垂问题而达到增加操作便利性的目的,特别可以适用在大尺寸的无拉绳窗帘10。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