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窗帘配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无操作绳窗帘拉绳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窗帘是由布、麻、纱、铝片、木片、金属材料等制作的,具有遮阳隔热和调节室内光线的功能。窗帘的控制方式分为手动和电动;手动窗帘包括:手动开合帘、手动拉珠卷帘、手动丝柔垂帘、手动木百叶、手动罗马帘、手动风琴帘等;电动窗帘包括:电动开合帘、电动卷帘、电动丝柔百叶、电动天棚帘、电动木百叶、电动罗马帘及电动风琴帘等。随着窗帘的发展,它已成为不可缺少的、功能性和装饰性完美结合的室内装饰品。
但是电动窗帘需受到电源的限制,在没有外部电源供电的时候,电动窗帘的升降操作则比较麻烦;而传统的手动窗帘除了提供动力将窗帘收缩的动力件之外,还需要一个将窗帘固定的控制装置,现有的大部分装置都是采用齿轮控制,而齿轮控制容易造成拉绳损坏,且由于齿轮是金属制成的,容易生锈和生产成本高;除此之外,用齿轮控制不易调节拉力的大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实施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无操作绳窗帘拉绳控制装置,方便的调节装置与拉绳之间的摩擦力的大小,便于控制窗帘的升降位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无操作绳窗帘拉绳控制装置,包括基座和借助于转轴枢接于基座的压板;所述压板设有与基座配合使用以加紧或松脱的压合部,所述基座朝向压合部的一侧设有第一摩擦轴,所述压合部朝向基座的一侧设有与所述第一摩擦轴错位设置的第二摩擦轴;所述压板一端还设有固定杆,窗帘的拉绳的一端连接窗帘的收放绳装置,拉绳的另一端从所述第一摩擦轴和第二摩擦轴之间穿过,并在绕过所述固定杆后连接至窗帘的帘体,帘体上下移动时,压板在拉绳带动下绕转轴相对于基座在夹紧位置和松脱位置之间转动,压板位于夹紧位置时,所述第二摩擦轴促使所述拉绳在第一摩擦轴和第二摩擦轴之间蜿蜒穿行。
进一步地,所述压板包括两块平行的侧板,所述固定杆的两端架设于所述两侧板远离压合部的一端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基座设有用于容纳所述压合部的凹槽,所述第一摩擦轴架设于凹槽的两侧槽壁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压合部与所述基座位于夹紧位置时,所述第一摩擦轴的上侧缘与所述凹槽的槽底壁之间的距离大于第二摩擦轴的下侧缘与所述凹槽的槽底壁之间的距离。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摩擦轴和第二摩擦轴由轴芯和包裹于轴芯外部的摩擦材料层组成。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摩擦轴与所述第二摩擦轴的总数量不少于三根且第一摩擦轴的数量和第二摩擦轴的数量的差值不大于1。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摩擦轴架设于所述两侧板之间,且所述侧板的底缘还开设有与第一摩擦轴相对应的避位凹口。
进一步地,所述转轴位于压板远离固定轴的一端或位于压板的固定轴与压合部之间。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实施例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发明实施例在基座上设置第一摩擦轴及在压板上设置第二摩擦轴,通过第一摩擦轴和第二摩擦轴的配合使用,能有效的增加本装置与拉绳之间的摩擦力,而通过改变第一摩擦轴和第二摩擦轴的数量以及位置关系,能够控制第一摩擦轴、第二摩擦轴与拉绳之间的摩擦力的大小;通过窗帘本身的重力叠加第一摩擦轴、第二摩擦轴与拉绳之间的摩擦力,能与收放绳装置的拉力相持平,使得窗帘能任意调整高度,方便帘体的升降操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无操作绳窗帘拉绳控制装置一个实施例处于松脱位置时的立体图。
图2是图1沿拉绳的剖视图。
图3是本发明无操作绳窗帘拉绳控制装置一个实施例处于夹紧位置时的立体图。
图4是图3沿拉绳的剖视图。
图5是本发明无操作绳窗帘拉绳控制装置的另一个实施例处于夹紧位置时的立体图。
图6是图沿拉绳的剖视图。
图7是本发明无操作绳窗帘拉绳控制装置另一个实施例沿拉绳的剖视图。
图8是本发明无操作绳窗帘拉绳控制装置一个实施例处于夹紧位置时的剖视图。
图9是本发明无操作绳窗帘拉绳控制装置一个实施例处于松脱位置时的剖视图。
图10是本发明无操作绳窗帘拉绳控制装置实际使用时收放绳装置拉缩拉绳时的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无操作绳窗帘拉绳控制装置实际使用时收放绳装置放松拉绳时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以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说明仅用来解释本发明,并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而且,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发明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结合。
如图1~图6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无操作绳窗帘拉绳控制装置,包括基座1和借助于转轴42枢接于基座1的压板2;所述压板2设有与基座1配合使用以加紧或松脱的压合部(图未标号),所述基座1朝向压合部的一侧设有第一摩擦轴11,所述压合部朝向基座1的一侧设有与所述第一摩擦轴11错位设置的第二摩擦轴21;所述压板2一端还设有固定杆41,窗帘的拉绳3的一端连接窗帘的收放绳装置5,拉绳3的另一端从所述第一摩擦轴11和第二摩擦轴21之间穿过,并在绕过所述固定杆41后连接至窗帘的帘体6,帘体6上下移动时,压合部在拉绳3带动下绕转轴41相对于基座1在夹紧位置和松脱位置之间转动,压合部位于夹紧位置时,所述第二摩擦轴21促使所述拉绳3在第一摩擦轴11和第二摩擦轴21之间蜿蜒穿行。
本发明实施例在基座1上设置第一摩擦轴11及在压板2上设置第二摩擦轴21,通过第一摩擦轴11和第二摩擦轴21的配合使用,能有效的增加本装置与拉绳3之间的摩擦力,而通过改变第一摩擦轴11和第二摩擦轴21的数量以及位置关系,能够控制第一摩擦轴11、第二摩擦轴21与拉绳3之间的摩擦力的大小;通过窗帘本身的重力叠加第一摩擦轴11、第二摩擦轴21与拉绳3之间的摩擦力,能与收放绳装置5的拉力相持平,使得窗帘的帘体6能任意调整高度,方便帘体6的升降操作。
在一个可选实施例中,所述压板2包括两块平行的侧板22,所述固定杆41的两端架设于所述两侧板22远离压合部的一端之间。
本实施例中,设置固定杆41能有作为拉绳3带动压板2转动的一个支撑点,利用杠杆原理,可以在收放绳装置5在收缩帘体6时使得压板2往远离基座1的方向运动。
在一个可选实施例中,所述基座1设有用于容纳所述压合部的凹槽(图未标号),所述第一摩擦轴11架设于凹槽的两侧槽壁之间。
本实施例中,设置凹槽有利于固定压合部的位置,使得基座1与压板2两者之间的配合使用更加稳固;同时可以使得装置更加精简。
在一个可选实施例中,所述压合部与所述基座1位于夹紧位置时,所述第一摩擦轴11的上侧缘与所述凹槽的槽底壁之间的距离大于第二摩擦轴21的下侧缘与所述凹槽的槽底壁之间的距离。
本实施例中,第一摩擦轴11的上侧缘与所述凹槽的槽底壁之间的距离大于第二摩擦轴21的下侧缘与所述凹槽的槽底壁之间的距离,能保证拉绳3与第一摩擦轴11和第二摩擦轴21两者之间存在接触面积,拥有摩擦力。
如图7所示,在一个可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摩擦轴11和第二摩擦轴21由轴芯211和包裹于轴芯211外部的摩擦材料层212组成。
本实施例中,增加摩擦材料层212能有使得拉绳3完全贴合于第一摩擦轴11和第二摩擦轴21表面,有效的增大拉绳3与第一摩擦轴11和第二摩擦轴21两者之间的接触面积,从而提高摩擦力。
在一个可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摩擦轴11与所述第二摩擦轴21的总数量不少于三根且第一摩擦轴11的数量和第二摩擦轴21的数量的差值不大于1。
在一个可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摩擦轴21架设于所述两侧板22之间,且所述侧板22的底缘还开设有与第一摩擦轴11相对应的避位凹口24。
本实施例中,设置与第一摩擦轴11相对应的避位凹口24,能起到固定限制第一摩擦轴11的作用,也能使得第二摩擦轴21与第一摩擦轴11更大幅度的错位设置。
如图8~图9所示,在一个可选实施例中,所述转轴42位于压板2远离固定轴41的一端;在另一个可选实施例中,所述转轴42位于压板2的固定轴41与压合部之间。
本实施例中,所述转轴42根据杠杆原理,可灵活设置于压板2的一端或中部,有效的提高装置的灵活性。
在一个可选实施例中,所述基座1和压板2均采用注塑一体成型。采用注塑一体成型的方式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节约生产成本。
如图10~图11所示,本发明的具体使用方式为:拉绳3一端连接于窗帘的帘体6,另一端连接于收放绳装置5。当需要将帘体6外下拉时,将帘体6往下拉,此时,所述无操作绳窗帘拉绳控制装置处于夹紧位置,所述第二摩擦轴21促使所述拉绳3在第一摩擦轴11和第二摩擦轴21之间蜿蜒穿行,从而使得拉绳3与第一摩擦轴11和第二摩擦轴21之间产生摩擦力,使得帘体6固定于任意位置上;当需要将帘体6往上收时,由于帘体6的重力在人为因素下与操作者的力量持恒,所述收放绳装置5会收缩拉绳3,利用杠杆原理,压合部在拉绳3的作用下会绕转轴42转动后使得无操作绳窗帘拉绳控制装置处于松脱位置,利用收放绳装置5的拉力将帘体6往上拉动,调整好位置后,再将帘体6往下拉一下,使得无操作绳窗帘拉绳控制装置处于夹紧位置,从而固定住帘体6。本装置使用简单便捷,便于控制,能根据不同情况设定不同的摩擦力,满足不同型号窗帘的需求。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范围限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