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拉绳帘体传动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61503阅读:415来源:国知局
无拉绳帘体传动结构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传动结构,特别是指一种针对上、下梁的无拉绳窗帘,借由轮组以供传动绳绕设,进而控制帘体收合动作的无拉绳帘体传动结构。



背景技术:

由于窗帘的形态功能不断转变,本发明人为免除传统窗帘以手拉绳方式来控制窗帘的升降会造成手部拉痕的缺点,因此研发并获准中国台湾一证书号为M296300号《窗帘的无拉绳结构(二)》的实用新型专利,其利用卷绳控制器的传动绳配合供收放绳绕设的活动座及固定座,使传动绳可与活动座及固定座所穿绕的收放绳相互形成连动,而仅需配合手部推、拉下梁产生的力道即可改变收放绳于活动座上的松紧状态而连动传动绳,使两者间形成相互制衡状态,使使用者仅须以手部推拉下梁的力量即可任意调整帘体的展开或收合位置。

本发明人为求不断精进,就参考前述实用新型第M296300号专利再予以改变,如中国台湾证书号M467724号《无拉绳窗帘结构》的实用新型专利,将前述实用新型第M296300号专利的用以弹性连接活动座的卷绳控制器包括的旋转座、两个扭力弹簧、一传动绳等复杂结构予以改进,转而以一弹簧来取代,弹簧一端连接于移动滑动座(即前述实用新型第M296300号专利中的活动座),另一端固定于上梁。

但是,上述实用新型M296300号、M467724号专利的缺点在于:当帘体长度需要加长时,则其控制的传动绳相对需要增长,但是在上梁的有限空间内,要安置两组卷收器、活动座、弹簧,实在没有多余空间来容纳储备的传动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即在于改善上述的缺点,主要技术、目的为:提供一种无拉绳帘体的传动结构,其主要改变卷线器、活动座的结构,于卷线器、活动座安装对应的多组轮组,因而能于上梁有限空间内储备更多的系绳长度,得以灵活地配合加长型帘体所欲变化的长度需求,使得帘体在传动时更加顺畅。

可达到上述目的的结构,主要包括一上梁及一下梁,该上梁与下梁之间设有一连结的帘体,该上梁两侧分别设有相对设置的卷线器以及一与卷线器产生连动效果的活动座,以及一安装于卷线器及活动座内部的第一轮组与及第二轮组;其中,

该上梁为一概U字形断面或大概呈U字形断面的柱体,该上梁具有安装空间,该安装空间设有两个轨道,两个轨道分别为一第一滑轨及第二滑轨,两个轨道之间设有两个贯穿的穿线孔;

两个卷线器分别为第一卷线器及第二卷线器,其分别设置在上梁的第一滑轨及第二滑轨的两侧,该第一卷线器及第二卷线器分别各自设置有一固定端及滑轮座,各固定端底部具有两个固接部以供锁固于上梁,并且,各固定端设置有一方向朝外侧的钩部,各滑轮座中央设有一隔板,隔板以供一第一轮组及一第二轮组设置其上,且该隔板设有V型的枢槽,该第一轮组与该第二轮组的外型大致相同,差异在于轮径大小不同,各第一轮组及第二轮组都具有三个轮片以及一用于连接轮片的轴心,而各轮片之间形成一轴绕区;

该活动座设置于滑轨上,其具有一座体,其上设置一隔板,该隔板同样具有一V型的枢槽且枢槽上设置有第一轮组及第二轮组,该活动座的第一轮组及第二轮组通过传动绳缠绕于轴绕区后,接着传动绳绕卷于第一卷线器的第一轮组及第二轮组的轴绕区内,再将传动绳穿入穿线孔并固结于下梁,并且,活动座相对第一及第二轮组一侧设有一扣部,该扣部通过一弹性体钩扣于第二卷线器固定端的钩部;

借此,通过拉动下梁使得该活动座朝第一卷线器方向移动,能够达到展开帘体的效果,当推动下梁通过弹性件弹性拉动活动座朝第二卷线器方向移动时,而得到收合帘体的效果。

其中,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无拉绳帘体传动结构,包括:一上梁、一中梁及一下梁,该中梁与下梁之间设置有用于连结的帘体,该上梁内设置有一第一、第二卷线器,以及一第一活动座及第二活动座,该第一活动座具有第一传动绳,其绕结于第一卷线器的第一、第二轮组后穿入穿线孔与中梁固结,该第二活动座具有第二传动绳,其绕结于第二卷线器的第一、第二轮组后穿入穿线孔与下梁固结,借此,第一卷线器用于控制中梁位置,因此当室内需要调光时仅须拉动中梁即可达到调光效果。

因此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本实用新型可以获得的功效简要说明如下所列:

1.该第一及第二卷线器分别设置于上梁两侧,借由其对角设置方式使活动座在上梁的第一轨道内移动,由于第一卷线器及活动座内的第一、第二轮组设置有传动绳,因此,当帘体的长度增加时,只要通过第一、第二轮组的储线空间,即可加长传动绳长度以对帘体及下梁进行展开、收合动作,因此帘体长度无论是规格化或是定制化,均能不受限于上梁既有固定的空间来增设,深具实用性。

2.其中,各滑轮座中央设有一隔板,隔板以供一第一轮组及一第二轮组设置其上,且该隔板设有V型的枢槽。

3.其中,该第一轮组与该第二轮组其外型大致相同,差异在于轮径大小不同。

4.其中,该第一轮组及第二轮组都具有三个轮片以及一用于连接轮片的轴心,而各轮片之间形成一轴绕区。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立体图;

图2: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分解立体图;

图3:第一、第二卷线器及活动座的结构分解立体图;

图4A: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图(一);

图4B: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图(二);

图5: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图;

图6: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图(三);

图7: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立体图。

附图标记说明

(第一实施例)

10 上梁 11 安装空间 12 第一滑轨

13 第二滑轨 14 穿线孔 20 下梁

30 帘体 41 第一卷线器 42 第二卷线器

43 固定端 44 固定端 45 滑轮座

46 滑轮座 451 隔板 461 隔板

47 钩部 48 钩部 51 第一轮组

52 第二轮组

53 轴心 54 轴绕区 60 活动座

61 座体 62 隔板 621 枢槽

63 扣部 70 弹性件 80 传动绳

(第二实施例)

10’ 上梁 20’ 中梁 30’ 下梁

11’ 穿线孔 40’ 帘体 51’ 第一卷线器

52’ 第二卷线器

61’ 第一轮组 62’第二轮组

71’ 第一活动座

72’ 第二活动座

81’ 第一传动绳

82’ 第二传动绳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贵审查员能对本实用新型的特征与其特点有更进一步的了解与认同,现列举以下较佳的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说明如下:

请参阅图1至图6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无拉绳帘体传动结构主要包括一上梁10及一下梁20,该上梁10与下梁20之间设有一连结的帘体30,该上梁10两侧分别设有相对设置的卷线器以及一与卷线器产生连动效果的活动座60,以及一安装于卷线器及活动座60内部的第一轮组51与及第二轮组52;其中,

该上梁10为一呈U字形断面或大概呈U字形断面的柱体,该上梁10具有安装空间11,该安装空间11设有两个轨道,两个轨道分别为一第一滑轨12及第二滑轨13,两个轨道之间设有两个贯穿的穿线孔14;

两个卷线器分别为第一卷线器41及第二卷线器42,其分别设置在上梁10的第一滑轨12及第二滑轨13的两侧,该第一卷线器41及第二卷线器42分别各自设置有一固定端43、44及滑轮座45、46,各固定端43、44底部具有两个固接部以供锁固于上梁10,并且,各固定端43、44设置有一方向朝外侧的钩部47、48,各滑轮座45、46中央设有一隔板451、461,隔板451、461以供一第一轮组51及一第二轮组52设置其上,且该隔板451、461设有V型的枢槽621,该第一轮组51与该第二轮组52的外型大致相同,差异在于轮径大小不同,各第一轮组51及第二轮组52都具有三个轮片以及一用于连接轮片的轴心53,而各轮片之间形成一轴绕区54;

该活动座60设置于第一滑轨12上,其具有一座体61,其上设置一隔板62,该隔板62同样具有一V型的枢槽621且枢槽621上设置有第一轮组51及第二轮组52,该活动座60的第一轮组51及第二轮组52通过传动绳80缠绕于轴绕区54上,接着传动绳80绕卷于第一卷线器41的第一轮组51及第二轮组52轴绕区54后,再将传动绳80穿入穿线孔14并固结于下梁20,并且,活动座60相对第一轮组51及第二轮组51一侧设有一扣部63,该扣部63通过一弹性体钩扣于第二卷线器42固定端44的钩部48;

通过上述结构,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方式以及可获得的功效如下所述:

1.请参阅图1至图6所示,该第一卷线器41及第二卷线器42分别设置于上梁10的两侧,借由其对角设置方式使活动座60在上梁10的第一轨道内移动,由于第一卷线器41及活动座60内的第一、第二轮组51、52设置有传动绳80,因此,当帘体30的长度增加时,只要通过第一、第二轮组51、52的储线空间,即可加长传动绳80的长度以对帘体30及下梁20进行展开、收合动作,因此帘体30长度无论是规格化或是定制化,均能不受限于上梁10既有固定的空间来增设,深具实用性。

2.请参阅图4A-图4B所示,具体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方式,欲收合帘体30时使用手推动下梁20使其上升,此时,该活动座60朝第二卷线器42的方向移动,此时传动绳80完全收合于第一卷线器41内,由于此状态下并没有拉动活动座60,因此弹性件70呈现压缩状态。

3.请参阅图6所示,当欲展开帘体30遮光、遮阳时,使用者拉动下梁20使其下降,此时,下拉的力量需要大于弹性件70的弹力,借以拉展开帘体30,接着由于下梁20下拉使得活动座60朝第一卷线器41的方向移动,而使第一卷线器41的第一轮组51及第二轮组52上的传动绳80产生放线效果,而弹性件70钩住活动座60达到限位效果,该限位效果连动帘体30下降距离,并且使帘体30稳定的朝下方展开。

4.请参阅图7所示,除了上述直接控制帘体的方式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创意概念可延伸应用于可进行调光的帘体结构,该结构包括:一上梁10’、一中梁20’及一下梁30’,该中梁20’与下梁30’之间设置有用于连结的帘体40’,该上梁10’内设置有一第一、第二卷线器51’、52’,其结构配置大致与第一实施例相同,其结构差异在于该实施例设置有第一活动座71’及第二活动座72’,该第一活动座71’具有第一传动绳81’,其绕结于第一卷线器51’的第一、第二轮组61、62’后穿入穿线孔11’与中梁20’固结,该第二活动座72’具有第二传动绳82’,其绕结于第二卷线器52’的第一、第二轮组61、62’后穿入穿线孔11’与下梁30’固结,本实施例使用方式大致与第一实施例相同,差异在于第一卷线器51’用于控制中梁20’的位置,因此当室内需要调光时仅须拉动中梁20’即可达到调光效果。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主要通过改变卷收器、活动座的结构,于前述两者安装对应多组轮组,因而能于上梁有限空间内储备更多的系绳长度,得以灵活地配合加长型帘体所欲变化的长度需求,使得帘体在传动时更加顺畅;且其构成结构均未曾见于书刊或公开使用,符合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要素,特提出专利申请。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乃是本实用新型的两个具体实施例,但不以此为限,若依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精神所作的改变,其所产生的功能仍未超出说明书及附图所涵盖的精神时,均应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