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镶接式底座且具有双层真空结构的咖啡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99050阅读:360来源:国知局
一种带镶接式底座且具有双层真空结构的咖啡壶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冲煮咖啡的器具,尤其涉及一种带镶接式底座且具有双层真空结构的咖啡壶。



背景技术:

常见的电咖啡壶有三种,渗滤式、滴漏式和真空式。渗滤式咖啡壶是电咖啡壶的早期产品,虽然价格低廉,但使用不太方便,可靠性较差;真空式电咖啡壶冲制的咖啡味道浓厚,但其结构复杂,容易发生故障。此外,还有仅用于冲制咖啡末的普通咖啡壶、可自己研磨咖啡豆的二合一咖啡机和可打出奶泡的意大利式蒸气咖啡壶。

现有很多咖啡壶都非常实用,而且可以使口味更加独特。例如,虹吸壶,适用于略带酸味,中醇度的咖啡研磨度,比粉状略粗,接近特粒细砂糖;摩卡壶,用来萃取浓缩咖啡的工具,分为上下两部分,水放在下半部分煮开沸腾产生蒸气压力;滚水上升,经过装有咖啡粉的过滤壶上半部。传统的咖啡壶,均包括上盖,一个下壶,一般都是直接用金属制造,以方便上下螺纹连接。

随着市场的个性化、多样化需求及环境保护的逐渐发展,现有的很多专用咖啡壶或用来装咖啡的壶体存在着共同的三大缺陷,正是由于这三大缺陷导致无法彻底实现外隔热、内保温、易开启等功能;首先,壶身仅仅采用单层或双层;其次,壶底为一体一色结构,颜色搭配单一,无法根据不同年龄段使用者的审美需求进行搭配;此外,壶盖密封性能较差.本案需要重点指出的是,目前,还没有一款能够同时解决结合这三点问题的结构。

因此,针对以上方面,需要对现有技术进行合理的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以上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隔热保温效果较佳、便于灌装开水、有利于实现多用途的带镶接式底座且具有双层真空结构的咖啡壶,以解决现有技术的诸多不足。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带镶接式底座且具有双层真空结构的咖啡壶,由双层真空壶身、镶接式壶底以及按压式壶盖组成,所述双层真空壶身由隔热外层与保温内层组成并且在内、外层之间形成真空腔;所述双层真空壶身底部带有壶内底并且该壶内底与壶身之间具有壶外底固定槽,该壶外底固定槽固定装入镶接式壶底,该镶接式壶底与双层真空壶身之间具有拼接口;所述双层真空壶身顶部连接按压式壶盖,该壶盖两侧具有嵌入式按钮并且每个嵌入式按钮与对应一侧的卡扣相接;所述镶接式壶底外表面具有不同颜色的涂层。

相应地,所述镶接式壶底底部均匀分布若干防撞防滑垫。

每个卡扣通过弹性组件固定装在壶盖内部边缘处,所述卡扣与对应一侧的嵌入式按钮为一体结构;壶内底中心处带有元件腔口。

本实用新型所述带镶接式底座且具有双层真空结构的咖啡壶有益效果为:

(1)通过采用由隔热外层、保温内层、真空腔组成的壶身结构,使壶盖至壶底之间形成真空环绕式保温隔热结构,隔热保温效果较佳;

(2)通过在壶内底与壶身之间设置壶外底固定槽,该壶外底固定槽固定装入镶接式壶底,壶底和壶身的颜色可自由组合搭配,以符合不同年龄段对颜色组合的要求,便于实现多种用途,延长使用寿命;

(3)设置由嵌入式按钮与卡扣相接合的壶盖,便于灌装开水,可轻易打开。

附图说明

下面根据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带镶接式底座且具有双层真空结构的咖啡壶底部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带镶接式底座且具有双层真空结构的咖啡壶的壶底拆分状态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带镶接式底座且具有双层真空结构的咖啡壶的壶盖部分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带镶接式底座且具有双层真空结构的咖啡壶的壶身部分示意图。

图中:

1、双层真空壶身;2、镶接式壶底;3、按压式壶盖;

11、隔热外层;12、保温内层;13、真空腔;

21、防撞防滑垫;22、拼接口;23、壶内底;24、壶外底固定槽;25、元件腔口;

31、嵌入式按钮;32、卡扣。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带镶接式底座且具有双层真空结构的咖啡壶,由双层真空壶身1、镶接式壶底2以及按压式壶盖3组成,所述双层真空壶身1由隔热外层11与保温内层12组成并且在内、外层之间形成真空腔13;

相应地,所述双层真空壶身1底部带有壶内底23并且该壶内底23与壶身之间具有壶外底固定槽24,该壶外底固定槽24固定装入镶接式壶底2,该镶接式壶底2与双层真空壶身1之间具有拼接口22;其中的镶接式壶底2底部均匀分布若干防撞防滑垫21,其中的壶内底23中心处带有元件腔口25。

相应地,所述双层真空壶身1顶部固定安装按压式壶盖3,该壶盖3两侧具有嵌入式按钮31并且每个嵌入式按钮31与对应一侧的卡扣32相接,每个卡扣32通过弹性组件固定装在壶盖3内部边缘处,从而通过在外部按动嵌入式按钮31使卡扣32卡紧或松开与壶身的配合。

上述对实施例的描述是为了便于该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够理解和应用本案技术,熟悉本领域技术的人员显然可轻易对这些实例做出各种修改,并把在此说明的一般原理应用到其它实施例中而不必经过创造性的劳动。因此,本案不限于以上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根据本案的揭示,对于本案做出的改进和修改都应该在本案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