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空吸尘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079721阅读:271来源:国知局
真空吸尘器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申请要求2015年6月17日提交的美国临时专利申请第62/180,908号的优先权,其全部内容通过引证结合于此。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真空吸尘器。



背景技术:

真空吸尘器设置有真空收集系统,其用于产生部分真空以从待清洁表面吸入垃圾(垃圾可包括污物、灰尘、泥土、毛发及其他垃圾),并且用于在设置于真空吸尘器上的空间中收集所去除的垃圾以用于后处理。家用真空吸尘器可被配置为具有底座和直立主体的直立单元,该底座用于在待清洁表面上移动,该直立主体枢转地安装至底座的后部以用于引导底座在待清洁表面上移动。直立主体通常被储存在相对于底座的直立位置中,并相对于底座倾斜以进行操作。在直立主体上使用手柄,用户可使真空吸尘器在操作过程中在待清洁表面上移动。真空吸尘器的一部分重量(特别是底座)由真空吸尘器移动所处的地板支撑,剩余部分的重量(特别是直立主体)必须由用户支撑。



技术实现要素: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真空吸尘器包括:底座,该底座适于沿着待清洁表面移动并具有定位在主体前端处的吸嘴;直立主体,该直立主体通过枢转连接件枢转地安装至底座,以围绕枢转轴线在至少储存位置与倾斜使用位置之间移动;以及真空收集系统,该真空收集系统具有与吸嘴流体连通地设置在直立主体中的马达/风扇组件、用于从工作气流分离并收集垃圾以用于后处理的收集组件,以及穿过底座和直立主体的工作空气路径,该工作空气路径从吸嘴并穿过至少马达/风扇组件和收集组件延伸。马达/风扇组件包括的重心在储存位置和倾斜使用位置这两者中都位于枢转轴线前面。

进一步地,所述马达/风扇组件包括马达轴线,所述马达轴线在所述储存位置和所述倾斜使用位置这两者中都与所述直立主体的纵向轴线形成钝角。

进一步地,所述马达/风扇组件位于所述枢转轴线上方。

进一步地,所述马达/风扇组件在所述工作空气路径中流体地位于所述收集组件的下游。

进一步地,所述枢转连接件还将所述直立主体耦接至所述底座,以用于围绕回转轴线移动,其中,所述直立主体能相对于所述底座围绕所述枢转轴线前后旋转并且能相对于所述底座围绕所述回转轴线侧向旋转。

进一步地,所述枢转连接件包括横跨工作空气管道的轭状部,所述工作空气管道形成所述工作空气路径的一部分,并且所述轭状部与所述底座耦接以限定所述枢转轴线。

进一步地,所述轭状部还包括中央耦接器,所述中央耦接器与所述直立主体的下部能旋转地耦接,以限定所述回转轴线。

进一步地,所述直立主体在所述直立主体的下端包括马达壳体,所述马达/风扇组件安装在所述马达壳体中,并且其中,所述中央耦接器与所述马达壳体能旋转地耦接。

进一步地,所述直立主体在所述直立主体的下端包括马达壳体,并且其中,所述马达/风扇组件安装在所述马达壳体内。

进一步地,所述马达壳体包括至少端壁以及从所述端壁延伸的周缘壁,并且其中,当所述直立主体处于所述倾斜使用位置中时,所述端壁是基本上竖直的。

进一步地,所述马达壳体包括:进气口,来自所述收集组件的工作空气能流动通过所述进气口;以及出气口,所述出气口通向后马达过滤器组件。

进一步地,所述直立主体包括:支柱,所述支柱支撑所述收集组件;以及细长手柄,所述细长手柄从所述支柱向上延伸,所述手柄在一端设置有把手,其中,所述收集组件能移除地安装在所述支柱上。

进一步地,所述直立主体在所述支柱的下端还包括马达壳体,并且其中,所述马达/风扇组件与所述收集组件流体连通地安装在所述马达壳体内。

进一步地,所述马达壳体悬臂连接至所述支柱,使得所述马达壳体从所述支柱向前伸出。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真空吸尘器包括:底座,该底座适于沿着待清洁表面移动并具有吸嘴;直立主体,该直立主体通过枢转连接件枢转地安装至底座,以围绕枢转轴线在至少储存位置与倾斜使用位置之间移动;以及真空收集系统,该真空收集系统具有在枢转轴线上方设置在直立主体中并且与吸嘴流体连通的马达/风扇组件、用于从工作气流分离并收集垃圾以用于后处理的收集组件,以及穿过底座和直立主体的工作空气路径,该工作空气路径从吸嘴并穿过至少马达/风扇组件和收集组件延伸。马达/风扇组件包括的马达轴线在储存位置和倾斜使用位置这两者中都与直立主体的纵向轴线形成钝角。

进一步地,所述马达/风扇组件在所述工作空气路径中流体地位于所述收集组件的下游。

进一步地,所述枢转连接件还将所述直立主体耦接至所述底座以用于围绕回转轴线移动,其中,所述直立主体能相对于所述底座围绕所述枢转轴线前后旋转并且能相对于所述底座围绕所述回转轴线侧向旋转。

进一步地,所述直立主体包括:支柱,所述支柱支撑所述收集组件;以及马达壳体,所述马达壳体位于所述支柱的下端,其中,所述马达/风扇组件与所述收集组件流体连通地安装在所述马达壳体内,并且其中,所述马达壳体悬臂连接至所述支柱,使得所述马达壳体从所述支柱向前伸出。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又一实施例,真空吸尘器包括:底座,该底座适于沿着待清洁表面移动并具有定位在主体的前端处的吸嘴;直立主体,该直立主体通过枢转连接件枢转地安装至底座,以围绕枢转轴线在至少储存位置与倾斜使用位置之间移动,并且直立主体在直立主体的下端具有支撑安装件;真空收集系统,该真空收集系统具有与吸嘴流体连通的马达/风扇组件、用于从工作气流分离并收集垃圾以用于后处理的收集组件,以及穿过底座和直立主体的工作空气路径,该工作空气路径从吸嘴并穿过至少马达/风扇组件和收集组件延伸;以及马达壳体,该马达壳体容纳马达/风扇组件,其中,马达壳体悬臂连接至直立主体并从支撑安装件向前伸出,并且其中,马达/风扇组件的至少一部分在倾斜使用位置中定位在枢转轴线前面。

进一步地,所述马达/风扇组件包括的重心在所述储存位置和所述倾斜使用位置这两者中都位于所述枢转轴线前面,并且其中,所述马达/风扇组件包括的马达轴线在所述储存位置和所述倾斜使用位置这两者中都与所述直立主体的纵向轴线形成钝角。

附图说明

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真空吸尘器的前立体图,其中,真空吸尘器被示出为处于直立储存位置中;

图2是图1的真空吸尘器的底座的立体图,其中,真空吸尘器的底座被部分地切除以示出底座的一些内部特征;

图3是图1的真空吸尘器的真空收集系统的示意图;

图4是图1的真空吸尘器的枢转连接件的部分分解图;

图5是图1的真空吸尘器的马达组件的部分分解图;

图6是处于倾斜使用位置中的图1的真空吸尘器的侧视图;

图7是处于倾斜使用位置中的图1的真空吸尘器的下部的特写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涉及真空吸尘器,并且具体地涉及具有直立主体的直立真空吸尘器,该直立主体枢转地安装至在待清洁表面上移动的底座。在其一个方面中,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具有改进的手持配重的直立真空吸尘器。为了结合附图进行说明,术语“上”、“下”、“右”、“左”、“后”、“前”、“竖直的”、“水平的”及其派生词将涉及如图1中从用户在真空吸尘器后面的视角定向的本实用新型,其限定了真空吸尘器的后部。然而,应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可采用各种可替代方向,除了明确说明相反的以外。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真空吸尘器10的前立体图。真空吸尘器10可与传统的真空吸尘器基本上相似,其相似之处在于包括真空收集系统,该真空收集系统用于产生部分真空以从待清洁表面吸入垃圾(垃圾可包括污物、灰尘、泥土、毛发及其他垃圾)并在设置于真空吸尘器10上的空间中收集所去除的垃圾以用于后处理。在本实用新型的这里未示出的一些实施例中,真空吸尘器10可另外具有流体输送能力(其包括将液体或蒸汽应用于待清洁表面)和/或流体抽取能力。

真空吸尘器10可以设置成具有枢转地安装至下底座14的直立主体12的直立真空吸尘器的形式。直立主体12通常包括对收集组件18进行支撑的主支撑区段或支柱(spine)16,该收集组件用于从工作气流分离并收集污染物以用于后处理。在本文示出的一个传统布置中,收集组件18可包括用于从工作气流分离污染物的旋风分离器20以及用于从旋风分离器20接收并收集所分离的污染物的一体式集尘器22。旋风分离器20可具有单个旋风分离级或多个级。集尘器22可设置有底部开口的污物门,以用于进行污染物处理。在另一传统布置中,收集组件18可包括独立的污物杯。应理解的是,可使用其他类型的收集组件18,诸如离心分离器或大容量分离器。在又一传统设备中,收集组件18可包括过滤袋。真空吸尘器10还可在收集组件18的上游或下游设置有一个或多个额外的过滤器。

直立主体12还具有从支柱16向上延伸的细长手柄26,该细长手柄在一端设置有把手28,其可用于在待清洁表面上操纵真空吸尘器10。手柄26可从支柱16移除,以用作用于地板上方清洁(above-the-floor cleaning)的棒。软管30耦接在手柄26的一端和转向器组件(未示出)之间,该转向器组件代使集组件18与底座14选择性地连通以用于进行地板表面清洁(on-the-floor cleaning),或与手柄26和软管30选择性地连通以用于进行地板上方清洁。在支柱16的下端形成有马达壳体32,并且在该马达壳体中定位有与收集组件18流体连通的吸入式马达(图3)。

图2是图1的真空吸尘器的底座14的立体图。在图2中,真空吸尘器10的底座14的一部分被切除以示出底座14的一些内部特征。底座14可包括上壳体34,该上壳体与下壳体36耦接,以在其之间产生部分封闭的空间。可在下壳体36的前部设置刷辊壳体38,并且该刷辊壳体限定用于容纳刷辊40的腔室。在下壳体36中形成有吸嘴开口42,并且该吸嘴开口与刷辊壳体38和收集组件18流体连通。轮子44可设置在底座14上,以在待清洁表面上操纵真空吸尘器10。

刷辊40定位在刷辊壳体38内,以用于围绕中心纵向轴线旋转运动。示出了单个刷辊40;然而,双旋转刷辊也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或者可使用其他搅动器构造。此外,待安装在刷辊壳体38内的刷辊40处于相对于刷辊壳体38和下壳体36的固定或浮动的输注位置中也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在另一实施例中,可提供被驱动成围绕竖直轴线旋转的一个或多个刷辊或搅动器。

刷辊40可与底座14中的专用刷辊马达46操作地耦接并由其驱动。传动带48使刷辊马达46操作地连接至刷辊40,以将旋转运动传递至刷辊40。底座14还可包括可选的吸嘴高度调节机构50,以用于调节吸嘴开口42相对于待清洁表面的高度。高度调节机构50可包括带轮厢体52,该带轮厢体将底座14的前端相对于待清洁表面升高和降低。可在底座14的外部上设置有用于致动该调节机构50的可旋转旋钮54。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可去除吸嘴高度调节机构。

直立主体12枢转地安装至底座14,以用于在图1所示的直立储存位置与图6所示的倾斜使用位置之间移动。真空吸尘器10可设置有棘爪机构,以用于选择性地使直立主体从储存位置释放至使用位置。在所示实施例中,棘爪机构在底座14上包括弹簧加载棘爪销56,该棘爪销被接收在直立主体12的下部中的棘爪槽58中,以将直立主体12保持在直立储存位置中。在向后拉动直立主体12的同时,可通过踏在底座14上而从棘爪槽58释放棘爪销56。在其他实施例中,可使用其他已知的棘爪机构,诸如枢转地安装至底座14的棘爪踏板。

图3是真空吸尘器10的真空收集系统60的示意图。真空收集系统60可包括穿过真空吸尘器10的工作空气路径62,其可包括:一个或多个吸嘴开口42;马达/风扇组件64,与吸嘴开口42流体连通以用于产生工作气流;以及收集组件18,用于从工作气流分离并收集垃圾以用于日后处理。工作空气路径62还可包括用于在真空收集系统60的多个部件之间流体连通的多个空气管道,包括但不限于真空软管30和手柄26。

马达/风扇组件64(其可包括马达66和风扇68,该风扇耦接至马达66以围绕轴线旋转)可定位在马达壳体32内(图1),并流体地位于收集组件18在工作空气路径62中的下游。在其他实施例中,马达/风扇组件64可流体地位于收集组件18的上游。

马达/风扇组件64可电耦接至电源70,诸如电池,或通过插入家用插座的电源线。马达/风扇组件64与电源70之间的吸力开关72可由用户按下吸力开关72而选择性地闭合,从而激活马达/风扇组件64。吸力开关72也可激活刷辊马达46。

真空收集系统60还可在收集组件18或马达/风扇组件64的上游或下游设置有一个或多个额外的过滤器。在这里示出的实施例中,前马达过滤器组件74设置有收集组件18,并且包括前马达过滤器(未示出),该前马达过滤器流体地位于收集组件与马达/风扇组件64的入口之间。还提供了后马达过滤器组件76,并且该后马达过滤器组件包括后马达过滤器(未示出),该后马达过滤器流体地位于马达/风扇组件64的出口下游。

真空吸尘器10的部件可以各种组合的方式容纳或承载于直立主体12或底座14上。例如,在本文示出的实施例中,收集组件18和马达/风扇组件64可设置在直立主体12上,同时吸嘴开口42、刷辊40和刷辊马达46可设置在底座14上。其他构造也是可能的。然而,对于本文讨论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而言,至少马达/风扇组件64设置在直立主体12上,同时吸嘴开口42设置在底座14上。

图1至图3所示的真空吸尘器10可用于通过根据以下方法从表面去除垃圾(垃圾可包括污物、灰尘、泥土、毛发及其他垃圾)有效地清洁表面。所讨论的步骤的顺序仅是为了解释的目的,并非意味着以任何方式限制本方法,如应该理解的,这些步骤可以不同的逻辑顺序进行,可包括额外的或插入的步骤,或者可将所述步骤分成多个步骤,而不损害本实用新型。

为了执行真空清洁,马达/风扇组件64耦接至电源70。吸嘴开口42通常以一系列的前后行程在待清洁表面上移动。马达/风扇组件64使装有垃圾的空气通过吸嘴开口42并进入收集组件18,在该收集组件处使垃圾与工作空气基本上分离。然后,气流经过马达/风扇组件64,并在从真空吸尘器10排出之前通过任何可选的过滤器74、76。在真空清洁期间,刷辊40可在表面上的搅动垃圾,使得垃圾更容易地吸入吸嘴开口42中。收集组件18可被定期清空垃圾。同样地,可定期清洁或更换可选的过滤器74、76。

图4是用于真空吸尘器10的枢转连接件78的部分分解图。如上所述,直立主体12枢转地安装至底座14,以用于在图1所示的直立储存位置与图6所示的倾斜使用位置之间移动。枢转连接件78可设置在直立主体12与底座14之间,以用于将直立主体12耦接至底座14,从而用于围绕至少一个枢转轴线运动。所示实施例的枢转连接件78允许围绕两个枢转轴线X、Y运动并且包括横跨工作空气管道82的轭状部(yoke,支架)80,该工作空气管道形成工作空气路径62的一部分(图3),该轭状部具有相对延伸的轴销84,该轴销限定第一枢转旋转轴线X和中央耦接器86。轴销84被接收于在底座14的后腔体的内表面上形成的支承件88中,该后腔体提供用于接收直立主体12的一部分的空间。中央耦接器86与直立主体12的下部可旋转地耦接。具体地,如本文示出的,中央耦接器86可与马达壳体32的下侧耦接。枢转连接件78还包括从马达壳体32延伸的支承臂90以及在支承臂90之间延伸的销或轴92,该销或轴由中心耦接器86接收,以限定第二回转旋转轴线Y。枢转轴线X通常平行于底座14移动所处的表面,并且通常横向于底座14在真空吸尘器10的正常操作期间移动的方向。回转轴线Y竖直于枢转轴线X,并且还通常倾斜于底座14移动所处的表面且通常沿着底座14在真空吸尘器10的正常操作期间移动的方向。直立主体12可相对于底座14围绕枢转轴线X前后旋转并围绕回转轴线Y侧向旋转。

图5是用于真空吸尘器10的马达组件的部分分解图。马达组件包括马达壳体32和马达/风扇组件64。马达/风扇组件64安装在马达壳体32内,其包括马达外壳94以及用于将马达/风扇组件64封闭在马达外壳94内的盖96。马达外壳94可包括端壁98以及从端壁98延伸的周缘壁100。端壁98可以是面向底座14在真空吸尘器10的正常操作期间移动方向的前端壁或向前的端壁。盖96可设置在外壳94的后开口端上,并且包括进气口102,工作空气可通过该进气口从收集组件18流入风扇68。马达外壳94在周缘壁100上包括出气口104,其通向后马达过滤器组件76。可在马达66和马达外壳94之间放置隔离件106,以减小由马达/风扇组件64在操作期间产生的声音的等级。

马达壳体32以悬臂方式与直立主体12的支柱16耦接,这样使得马达壳体32从支柱16向前伸出。通过与直立主体12悬臂连接,马达壳体32仅在一端与直立主体12固定,这可包括分开地附接至直立主体12或与直立主体12成一体。

在所示实施例中,马达壳体32是分开地附接至直立主体12的刚性结构件。支柱16的下端具有用于马达壳体32的支撑安装件108。马达外壳94与支柱16上的支撑安装件108通过其之间的盖而由机械耦接元件连接。在所示实施例中,机械耦接元件在支撑安装件108和盖96上包括通孔110、112并且在外壳94上包括盲孔114,其与紧固件116(例如螺钉)对准并固定在一起,但在其他实施例中,可使用其他传统的耦接元件将马达壳体32固定至支柱16。

可选地,可在马达壳体32的一部分和直立主体12的下端上布置装饰壳体118,以隐藏机械耦接元件使其无法直接看到,以用于更好的外观。可设置左右装饰壳体118,并且其可缠绕在马达壳体32的左部和右部周围。应注意,对于所示实施例,装饰壳体118并不向马达壳体32提供结构支撑,并且通过使马达/风扇组件64在马达壳体32内延伸,马达壳体32由直立主体12的支柱16以悬臂方式支撑。对于所示实施例,悬臂结构包括马达壳体32,其限定支撑马达/风扇组件64的刚性结构件,该刚性结构件从支撑安装件108伸出至由前端壁98限定的自由端或未支撑端。

还应注意,在真空吸尘器10的其他实施例中,马达壳体32可与直立主体12成一体或以其他方式与其耦接。例如,在另一实施例中,马达外壳94可与支柱16成一体或与直立主体12的另一部分成一体,并且,前端壁98可以是分开的盖,其允许在真空吸尘器10的装配过程中将马达/风扇组件64安装在马达外壳94内。用于马达壳体32的其他结构也是可能的。

本实用新型的真空吸尘器10被配置为在图6所示的倾斜或使用位置中具有减小的手持配重,如用户所感觉到的。该减小的手持配重归因于包括马达壳体32和马达/风扇组件64的马达组件相对于直立主体12的构造。减小手持配重可使真空吸尘器10更易于操纵,并且用户在进行真空处理的同时更不容易疲劳。

真空吸尘器10的手持配重是当使直立主体12倾斜时作用于该直立主体的力的系统的结果,包括围绕枢转轴线X的力矩的和。作用于倾斜直立主体12的力矩的和(ΣM)包括当如在图6观察时由在用户手上的倾斜直立主体12施加的向下或顺时针的力矩减去在相反方向或逆时针方向上作用于直立主体12的任何其他力矩的和,这将用于减小或抵消手持配重。

力矩是作用于一点的力与从该点到旋转轴线的距离或矢径(radius vector)的乘积。当物体的重量提供力时,与倾斜真空吸尘器10的情况一样,该点由该物体的重心定义。这里,旋转轴线是直立主体12与底座14之间的枢转轴线X。因此,用于直立主体12的力矩M1是直立主体12的重量F1和直立主体12的重心122与枢转轴线X之间的距离r1的乘积,如以下等式:

M1=F1×r1

距离r1是由直立主体12的重量F1限定的矢量与枢转轴线X之间的最小距离。由重量F1限定的矢量朝向待清洁表面延伸且通常是竖直的。距离r1垂直于由重量F1限定的矢量。在所示实施例中,距离r1处于沿着平行于待清洁表面的线的位置,该待清洁表面通常是水平的。

包括马达壳体32和马达/风扇组件64的马达组件提供在向下的、逆时针方向上作用的力矩M2,并抵消作用于倾斜直立主体12的力矩M1。在倾斜使用位置中,用于马达组件的力矩M2是马达组件的重量F2和马达组件的重心124与枢转轴线X之间的距离r2的乘积,如以下等式:

M2=F2×r2

距离r2是由马达组件的重量F2限定的矢量与枢转轴线X之间的最小距离。由重量F2限定的矢量朝向待清洁表面延伸且通常是竖直的。距离r2垂直于由重量F2限定的矢量。在所示实施例中,距离r2处于沿着平行于待清洁表面的线的位置,该待清洁表面通常是水平的。

在所示实施例中,马达壳体32以悬臂方式从直立主体12的下端向前伸出,这样使得将安装在马达壳体32内的马达/风扇组件64的大部分定位在枢转轴线X的前面,而直立主体12的剩余部分位于枢转轴线X的后面。因为马达组件的重心位于枢转轴线X的前面,所以其产生逆时针力矩M2,该逆时针力矩抵消了由直立手柄部分产生的力矩M1的一部分,其顺时针围绕枢转轴线X。

手持配重W可用力F3表示,力F3由用户施加以将直立主体12保持在期望倾斜位置。对于所示真空吸尘器10,用户在相对于枢转轴线X的向上的、逆时针方向上在把手28上施加力F3。作用于直立主体12的力矩M3是由用户施加的力F3和在把手28上施加力F3的位置与枢转轴线X之间的距离r3的乘积,如以下等式:

M3=F3×r3,或M3=W×r3

在操作期间,直立主体12被保持在总体上相同的倾斜位置。虽然可能出现小变化,但用户通常将直立主体12保持在相对于枢转轴线X的恒定角度的位置。因为直立主体12的角位置相对于枢转轴线X或多或少静止,所以围绕枢转轴线X的力矩的总和等于零,如以下等式:

ΣM=M1-M2-M3=0

由于抵消的力矩的原因,马达组件的力矩M2可减小抵消直立主体12的力矩M1所需的手持配重W。由于力矩M1和M2作用于相反方向上,所以从直立主体12的力矩M1减去马达组件的力矩M2,因此可由以下等式表达配重W:

M3=M1-M2

W×r3=M1-M2

W=(M1-M2)/r3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可增加马达组件的力矩M2的量,以大幅减小手持配重W。

应注意,至少对于所示实施例而言,马达组件的重量F2基本上是马达/风扇组件64的重量。与马达/风扇组件64的重量相比,马达壳体32的重量相对较小,因此对整体手持配重的影响很小。马达壳体32可由重量相对轻的塑料制成。相反,因为马达/风扇组件64包括重且密度大的金属部件,所以马达/风扇组件64相对于枢转轴线X的位置相对较小变化便会影响手持配重W。位于枢转轴线X前部的直立主体12的其他零件(例如装饰壳体118的部分)也为力矩M2贡献出相对较小量的重量。在一个实例中,为了计算近似手持配重W的目的,可将整个直立主体12的重量(仅排除马达/风扇组件64的重量)用作F1,并只将马达/风扇组件64的重量用作F2。换句话说,可将诸如马达壳体32和装饰壳体118的部件作为力矩M1的因数,即使其实际上可能贡献了力矩M2的一部分,这是因为其对手持配重的总体效果是可忽略的。同样地,重心122可以是整个直立主体12的重心,并且重心124可以只是马达/风扇组件64的重心。

直立主体12的结构可以不同的方式配置,以改变其总重量并调节其重心的位置,这可增加或减小围绕枢转轴线X的力矩,从而相应地产生更高或更低的手持配重。例如,与位于离底座14更远处的具有相对较高的重心的手柄相比(这将围绕枢转轴线X产生更大量的力和更重的手持配重),当手柄处于倾斜使用位置中时,在底座14附近具有相对较低的重心的直立主体12将围绕枢转轴线X产生较小的力矩M1以及更轻的手持配重。

图7是处于倾斜使用位置中的图1的真空吸尘器的下部的特写侧视图。如所示实施例中所示,马达/风扇组件64可安装在使得马达轴线A(即,风扇的旋转轴线)平行于回转轴线Y的方向上。在马达轴线A与直立主体12的纵向轴线B(即,手柄26的纵向轴线)之间形成的夹角形成一钝角C。钝角C大于90度且小于180度。以前的真空吸尘器具有其他结构,诸如平行于直立主体的纵向轴线且位于其前部的马达轴线,或是马达轴线与纵向轴线成90度的正交关系且位于底座和直立主体之间的枢转轴线前部。这些现有设计并不理想,这是因为其未使距离r2最大化,该距离r2本质上在倾斜使用位置中用作杆臂,从而增加马达组件的力矩M2的大小。在所示实施例中,当使直立主体12倾斜时,马达轴线A和纵向轴线B之间的钝角C使马达重心122与枢转轴线X之间的杆臂最大化,由此这可使在操作期间补偿或抵消的力矩M2最大化。当使手柄倾斜时,现有构造(平行的或正交的)在马达重心与枢转轴线之间产生稍短的杆臂,而在直立主体处于直立储存位置中时,这些设计可使杆臂最大化。因此,现有设计不利于减小手持配重。

在直立储存位置中,直立主体12的纵向轴线B可以是基本上竖直的,包括在任一方向上与竖直偏离高达15-20度。在所示实施例中,马达轴线A与真空吸尘器在倾斜使用位置(包括在任一方向上与水平线偏离高达15度)中移动所处的表面平行。钝角C大于90度且小于180度,更优选地可在110度到160度之间,这取决于直立主体12相对于马达壳体32和马达轴线A的倾斜。当确定钝角C的预期值时,可考虑真空吸尘器的用户的正常高度,这样使得马达轴线A在使用过程中基本上平行于表面,即使与较矮的人相比,较高的人在使用期间可能以直立主体12倾斜得更少地操作真空吸尘器。所示实施例包含125度的钝角C。

当马达轴线A基本上平行于地板时,使由悬臂式马达构造抵消的重量最大化,这可有效地限定用于真空吸尘器的“水平(horizontal)”。然而,用户的高度和臂长最终控制把手位置,并由此控制马达轴线A相对于地板的位置。大多数用户将在马达轴线A在与平行于地板偏移15度内的位置中使用真空吸尘器,并且,在此范围内由悬臂式马达构造抵消的重量差最小。

本文公开的真空吸尘器对马达和真空吸尘器的其他部件提供了一种改进的安装结构。在所述真空吸尘器的一些实施例的实践中可能实现的一个优点是,将与吸嘴流体连通的马达安装在悬臂构造的直立组件中,其部分地抵消直立组件的手持配重,如由真空吸尘器的用户所感觉到的。减小的手持配重使得用户更容易不产生疲劳地操纵真空吸尘器。

所公开的实施例表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形式,且旨在是示意性的而不是限定本实用新型。对于尚未描述的程度,可根据需要彼此组合使用各种实施例的不同特征和结构。一个特征可能不在所有实施例中示出,这并不意味着被解释为其可能不是这样,而是为了简化描述。因此,可根据需要混合并匹配不同实施例的各种特征以形成新的实施例,不管新的实施例是否明确地描述。在不背离由所附权利要求书限定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的前提下,在以上公开内容和附图的范围内,合理变化和改进是可能的。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