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空吸尘器用集尘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0447039阅读:595来源:国知局
真空吸尘器用集尘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通过多个气旋部分离尘埃和微尘而进行集尘的真空吸尘器用集尘装置。
【背景技术】
[0002]真空吸尘器是利用吸入力来吸入空气,分离出空气中包含的尘埃或微粒,以排出清洁的空气的装置。
[0003]真空吸尘器的种类可区分为:i)卧式(canister type)、ii )立式(upright type)、iii)手持式(hand type)、iv )气缸型地板式(floor type)等。
[0004]卧式真空吸尘器是当前家庭中最为常用的真空吸尘器,它是一种通过连接构件来连通吸嘴和吸尘器本体的方式的真空吸尘器。卧式真空吸尘器仅利用吸入力执行吸尘作业,因而适合于清扫较硬的地板。
[0005]与此相比,立式真空吸尘器是将吸嘴和吸尘器本体一体化的形态的真空吸尘器。由于立式真空吸尘器具有旋转刷,因此与卧式真空吸尘器不同地,还可干净地清扫地毯内的尘埃等。
[0006]现有技术的真空吸尘器中存在有如下的多个问题。
[0007]首先,在具有多个气旋部结构的真空吸尘器中,各气旋部进行上下配置,从而增大集尘装置的高度。并且,如果为了解决与之对应的体积变大的问题而对集尘装置进行轻薄化设计,则用于实际对尘埃进行集尘的空间的体积会变小。
[0008]为了改进所述问题,也提出了在第一气旋部内配置第二气旋部的结构,但是,因第二气旋部的引导流路间的干涉而难以在第一气旋部内有效地配置第二气旋部。即使在第一气旋部内配置第二气旋部,第二气旋部的数量也将显著地减少,从而导致吸入力变小,这直接关系到吸尘性能的降低。
[0009]此外,现有技术的吸尘器在尘埃排出过程中向用户提供便利性的方面上也存在有局限性。不仅存在在排出尘埃的过程中尘埃飞散的真空吸尘器,还存在为排出尘埃而需要过于复杂的过程的真空吸尘器。
【实用新型内容】
[0010]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通过改进多个气旋部结构,来降低高度的同时不降低吸尘性能的新结构的真空吸尘器用集尘装置。
[0011]并且,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将尘埃和微尘区分开来进行集尘,并能够同时排出所聚集的尘埃和微尘的集尘装置。
[0012]同时,本实用新型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为了容易地排出尘埃而可压缩尘埃的集尘装置。
[0013]为了实现如上所述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本实用新型的真空吸尘器用集尘装置,包括:第一气旋部,设置在外壳的内部,从外部流入的空气中过滤尘埃,并使过滤了尘埃的空气流入该第一气旋部的内部,第二气旋部,该第二气旋部设有多个并容纳于所述第一气旋部的内部,从流入到所述第一气旋部的内部的空气中分离出微尘,以及盖构件,覆盖所述第二气旋部的流入口;在所述第一气旋部的内部,所述第一气旋部及第二气旋部中相邻配置的气旋部限定第一空间,在所述盖构件与所述流入口之间形成用于与所述第一空间连通的第二空间,在所述流入口设有沿着内周以螺旋状延伸的引导叶片,从而诱发通过所述第一空间及第二空间流入到所述第二气旋部的内部的空气的旋转流动。
[0014]根据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的一例,在所述第二气旋部中,相邻配置的气旋部相接触。
[0015]在所述第二气旋部中,所述相邻配置的气旋部彼此连接而形成为一体。
[0016]在所述第二气旋部中,沿着所述第一气旋部的内周排列的气旋部与所述第一气旋部的内周面相接触。
[0017]根据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的另一例,在所述第二气旋部的中心设有用于将分离出微尘的空气排出的旋风管,所述引导叶片设置在通过所述第二气旋部的内周和所述旋风管的外周之间限定的所述流入口。
[0018]所述引导叶片配置在所述第一气旋部的内部。
[0019]所述引导叶片设有多个,并沿着所述旋风管的外周隔开恒定间隔配置。
[0020]所述旋风管的下部直径小于上部直径,从而限制流入到所述第二气旋部的内部的微尘通过所述旋风管排出。
[0021]在所述盖构件设有与所述旋风管对应的连通孔;在所述盖构件上配置上盖来形成排出流路,从而使通过所述连通孔排出的空气向所述集尘装置的外部排出。
[0022]在所述盖构件形成有突出部,该突出部插入于所述旋风管,并在该突出部的内部设有所述连通孔。
[0023]根据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的另一例,所述第二气旋部的排出口贯穿所述第一气旋部的底面;在所述第一气旋部的下部设置有用于容纳所述排出口的内壳,从而形成用于使通过所述排出口排出的微尘聚集的微尘储存部。
[0024]通过所述第一气旋部过滤的尘埃聚集于所述外壳的内周和所述内壳的外周之间的尘埃储存部。
[0025]所述真空吸尘器用集尘装置还包括下盖,该下盖通过铰链结合在所述外壳,从而形成所述尘埃储存部和所述微尘储存部的底面,该下盖通过所述铰链进行旋转而同时开放所述尘埃储存部和所述微尘储存部,从而同时排出所述尘埃和所述微尘。
[0026]在所述第一气旋部的下部沿着外周面突出形成有挡板部,从而防止在所述尘埃储存部中聚集的尘埃飞散。
[0027]在所述外壳和所述内壳之间设置有分隔板,该分隔板形成所述尘埃储存部的上侧壁,该分隔板呈一部分开口的形态,以便能够使被所述第一气旋部过滤的尘埃流入所述尘埃储存部的预设定的区域。
[0028]所述真空吸尘器用集尘装置还包括加压单元,该加压单元能够在所述尘埃储存部内向两个方向进行旋转,从而对所述尘埃储存部中聚集的尘埃进行加压而减小尘埃的体积。
[0029]所述加压单元包括:旋转轴;加压构件,与所述旋转轴连接,并可在所述尘埃储存部内进行旋转;以及固定部,能够相对于所述旋转轴进行旋转,该固定部结合在所述内壳。
[0030]所述加压单元的下端部贯穿所述下盖,并向所述集尘装置的外部露出,当所述集尘装置与吸尘器本体结合时,所述加压单元的下端部与所述吸尘器本体的驱动齿轮的形状相匹配。
[0031]所述内壳包括:第一部分,用于容纳所述排出口,并配置在所述旋转轴上;以及第二部分,向所述第一部分的一侧延伸,并且并排地配置在所述旋转轴的一侧。
[0032]在所述旋转轴的上部形成有向内侧凹陷的槽,在所述第一部分的下部突出形成有凸起,该凸起插入到所述槽以支撑所述旋转轴的旋转。
[0033]同时,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真空吸尘器用集尘装置,包括:外壳,设有入口,第一气旋部,设置在所述外壳的内部,在该第一气旋部的外周设有用于覆盖与内部连通的开口部的筛网过滤器,第二气旋部,该第二气旋部设有多个并容纳于所述第一气旋部的内部,而且具有设于流入口侧的旋风管、从流入口侧朝向排出口侧以螺旋状延伸的引导叶片,以及盖构件,覆盖所述第二气旋部,并设有与所述旋风管对应的连通孔;从外部流入的空气,以被所述筛网过滤器过滤尘埃的状态流入所述第一气旋部的内部,流入所述第一气旋部的内部的空气,以被所述引导叶片诱发旋转流动的状态流入所述第二气旋部的内部,微尘通过所述排出口排出,过滤了微尘的空气通过所述旋风管排出到所述盖构件上。
[0034]根据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的一例,在所述盖构件上配置有上盖,从而形成用于将过滤了微尘的空气向外部排出的排出流路。
[0035]根据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的另一例,所述第二气旋部的排出口贯穿所述第一气旋部的底面,在所述第一气旋部的下部设置有用于容纳所述排出口的内壳,从而形成用于使通过所述排出口排出的微尘聚集的微尘储存部。
[0036]通过所述第一气旋部过滤的尘埃,聚集于所述外壳的内周和所述内壳的外周之间的尘埃储存部。
[0037]在所述外壳和所述内壳之间设置有分隔板,该分隔板形成所述尘埃储存部的上侧壁,该分隔板呈一部分开口的形态,以便能够使被所述第一气旋部过滤的尘埃流入所述尘埃储存部的预设定的区域。
[0038]根据具有如上所述的结构的本实用新型,第二气旋部容纳于第一气旋部的内部,从而能够使集尘装置的高度变低。在这样的配置中,在第二气旋部的流入口设置有引导叶片,以对通过第一空间及第二空间流入到第二气旋部的内部的空气诱发旋转流动,因此,无需设置从第二气旋部的一侧延伸的另外的引导流路,从而能够在第一气旋部的内部配置更多的第二气旋部。由此,能够防止与所述配置对应的吸尘性能的降低。
[0039]并且,根据本实用新型,在分离下盖时,使尘埃储存部和微尘储存部都开放,从而能够同时排出尘埃储存部中聚集的尘埃和微尘储存部中聚集的微尘。
[0040]并且,本实用新型通过加压单元来集中所聚集的尘埃,从而能够防止聚集的尘埃飞散。
【附图说明】
[0041 ]图1是示出本实用新型的真空吸尘器的一例的立体图。
[0042]图2是图1所示的集尘装置的概念图。
[0043]图3是分离示出图2所示的集尘装置的内部主要结构的概念图。
[0044]图4是沿着线IV-1V剖开图2的集尘装置的纵向剖视图。
[0045]图5是沿着线V-V剖开图4的集尘装置的横向剖视
当前第1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