锅体和电磁烹饪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92920阅读:130来源:国知局
锅体和电磁烹饪设备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烹饪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锅体和电磁烹饪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电磁加热技术的发展,电磁烹饪设备已进入千家万户了,常用的电磁烹饪设备有电磁炉、锅体等等。然而,在电磁炉对锅体进行加热时,由于电磁炉中电磁线圈的高频激励,会使得锅体容易产生振动,进而产生较大的噪音,影响用户的体验。技术实现要素: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锅体,旨在减弱锅体在电磁炉上加热时所产生的振动,以提高用户的体验。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锅体,其应用于电磁烹饪设备中,且所述锅底和/或所述锅壁上设置有阻尼层。优选地,所述阻尼层设于所述锅底的外表面和/或所述锅壁的外表面。优选地,所述阻尼层采用喷涂或粘贴的方式设置于所述锅底的外表面和/或所述锅壁的表面。优选地,所述阻尼层的厚度大于0.3mm。优选地,所述阻尼层的厚度为0.5~1.0mm。优选地,所述锅底包括底壁外层和底壁内层,所述底壁外层和底壁内层之间形成有第一空腔,所述第一空腔内填充有阻尼材料以形成所述阻尼层。优选地,所述锅壁包括周壁外层和周壁内层,所述周壁外层和周壁内层形成有第二空腔,所述第二空腔内填充有阻尼材料以形成所述阻尼层。优选地,所述底壁内层和所述周壁内层为一体结构,所述底壁外层和所述周壁外层为一体结构,所述第一空腔和所述第二空腔连通为一体。优选地,所述阻尼层由聚醚氨酯与二氧化硅、空心玻璃微珠、云母填料中的一种形成或多种共聚形成。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电磁烹饪设备,其包括电磁炉、以及锅体,所述电磁炉具有供所述锅体放置而进行加热的加热面板;所述锅体包括相互连接的锅底和锅壁,且所述锅底和/或所述锅壁上设置有阻尼层。优选地,所述加热面板的表面设置有阻尼层。本实用新型通过在锅底和/或锅壁上设置阻尼层,该阻尼层能够有效地缓冲锅体的振动,进而减弱了锅体在电磁炉上加热时所产生的振动,因此,降低了锅体在烹饪时产生的噪音,提高了用户的体验。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实用新型锅体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锅体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电磁烹饪设备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中电磁炉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号说明:标号名称标号名称100电磁烹饪设备12锅壁10锅体111底壁外层20电磁炉112底壁内层30烹饪腔121周壁外层40阻尼层122周壁内层11锅底21加热面板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为了减弱锅体在电磁炉上加热时所产生的振动,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锅体,请参照图1和图2,图1和图2为本实用新型锅体一实施例的示意图。请一并参照图4,该锅体10应用于电磁烹饪设备100中,其可放置于电磁炉20或者其他电磁加热装置上进行加热,以烹饪食材、煮水等等。该锅体10包括相互连接的锅体11和锅壁12,锅底11和锅壁12共同形成烹饪腔30。需要说明的是,该锅底11和锅壁12可以通过钣金件冲压形成、或者通过模具铸造成型、或者由多个钣金件焊接形成等等,在此,不做具体的限定。为了减弱锅体10在烹饪时产生的振动,在该锅体10上设置有阻尼层40,需要说明的是,该阻尼层40可以设置在锅底11上、或者锅壁12上、或者在锅底11和锅壁12上同时设置,对于阻尼层40具体设置的位置,在此不做具体的限定。该阻尼层40是由阻尼材料形成,该阻尼材料可以是由聚醚氨酯或橡胶等与二氧化硅、空心玻璃微珠、云母填料中的一种形成或多种共聚形成。阻尼材料具有将机械振动转变为热能的特性。因此,当锅体10在电磁炉20上加热产生振动时,该阻尼层40在锅体10振动时产生形变以缓冲锅体10的振动,同时将锅体10的振动转换为热能辐散至空气中,从而削弱了锅体10的振动。本实用新型通过在锅体10的锅底11和/或锅壁12上设置阻尼层40,该阻尼层40能够有效地缓冲锅体10的振动,进而减弱了锅体10在电磁炉20上加热时所产生的振动,从而,降低了锅体10在烹饪时产生的噪音,提高了用户的体验。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请参照图1和图2,将阻尼层40设置在锅底11和/或锅壁12的外表面。即阻尼层40可以设置在锅底11的外表面,也可以设置在锅壁12的外表面,还可以同时设置于锅体10的外表面和锅壁12的外表面,关于阻尼层40具体如何设置,在此不做具体的限定。锅体10放置于电磁炉20上进行加热时,锅底11与电磁炉20直接接触,锅底11受电磁炉20中电磁线圈的高频激励会产生振动,进而产生影响用户使用的噪音。而在锅底11设置阻尼层40,该阻尼层40能够直接有效地对锅底11,也即对振动源的振动进行缓冲,进而可以大大地削弱锅底11在加热过程中所产生的振动,如此,能够降低锅底11振动产生的噪音,有利于提高用户的体验。锅壁12与锅底11连接,虽然锅壁12不会直接振动产生声音,但是,锅底11产生的振动会直接传至锅壁12,也即锅底11振动产生的声音会直接通过传至锅壁12,并通过锅壁12传至空气中,形成影响用户体验的噪音。还有就是振动面积对声能量的传播会产生较大影响,虽然锅壁12的振动幅度要小于锅底11部分,但锅壁12的振动面积要比锅底11的大4-5倍,因此在锅壁12上设置阻尼层40能有效的降低振动在声能量的传播,减少噪音;再就是,锅壁12不是电磁激励发热层,因此锅壁12的温度要比锅底11低,从而保证了阻尼层40不易受高温破坏,可靠性好,使用寿命长。需要说明的是,声音在传播过程中同时伴随着能量的传递,也即锅底11产生的振动会传至锅壁12,在锅壁12的外表面设置阻尼层40,该阻尼层40能够有效地缓冲自锅底11传至锅壁12的机械振动,同时还能将机械振动转变为热能,如此,能够有效地削弱锅壁12的振动,也即可降低由锅壁12传至空气中的噪音,进而降低了锅体10在电磁炉20上加热时产生的噪音,有利于提高用户的体验。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的阻尼层40采用喷涂或粘接的方式设置于锅底11和/或锅壁12的外表面。喷涂或粘接的固定方式具有方便、快捷的优点。并且,锅体10在长时间的使用后,设置于锅底11和/或锅壁12的外表面的阻尼层40会被磨损,此时,可通过喷涂或者粘接的方式加厚锅底11和/或锅壁12的外表面的阻尼层40,避免阻尼层40因厚度不够而出现失效的问题发生。为了保证阻尼层40能够有效地削弱锅体10在电磁炉20上加热时产生的振动,设于锅底11的外表面和/或锅壁12的外表面的阻尼层40的厚度大于0.3mm设置。此处以阻尼层40喷涂于锅壁12为例进行具体说明,当锅壁12的外表面喷涂0.3mm厚的阻尼层40时,锅体10在电磁炉20上受热时产生的噪音可由67dB降低至66dB;当锅壁12的外表面喷涂0.5mm厚的阻尼层40时,锅体10在电磁炉20上受热时产生的噪音可由67dB降低至62dB;当锅壁12的外表面喷涂1.0mm厚的阻尼层40时,锅体10在电磁炉20上受热时产生的噪音可由67dB降低至59dB。需要说明的是,为了兼顾阻尼层40的缓冲作用和锅体10的加热速度,设置于锅底11的外表面和/或锅壁12的外表面的阻尼层40厚度优选为0.5~1.0mm。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中,请参照图3,该锅底11包括底壁外层111和底壁内层112,底壁外层111和底壁内层112间隔设置而形成有第一空腔,第一空腔内填充有阻尼材料形成上述的阻尼层40。将阻尼层40设置在底壁外层111和底壁内层112之间,能够避免阻尼层40在锅体11烹饪时与电磁炉20或电磁加热设备直接接触,进而避免了阻尼层40被磨损的问题发生。上述锅壁12包括周壁外层121和周壁内层122,并且周壁外层121和周壁内层122间隔设置形成有第二空腔,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第二空腔优选为环绕周壁内层122设置。上述的阻尼层40也可以设置在第二空腔内,即通过将阻尼材料填充至第二空腔内形成。如此设置,也能够避免阻尼层40在锅体11烹饪时与电磁炉20或电磁加热设备直接接触,进而避免了阻尼层40被磨损的问题发生。进一步地,上述底壁内层111和周壁内层121为一体结构,底壁外层112和周壁外层122为一体结构。即底壁内层111和周壁内层121通过一钣金件冲压形成、或者通过模具铸造成型、或者由多个钣金件焊接形成等等;同样地,底壁外层112和周壁外层122也可以采用上述底壁内层111和周壁内层121的形成方式制得。组装时,将一体设置的底壁内层111和周壁内层121嵌套于一体设置的底壁外层112和周壁外层122内即可。如此,便于锅体11的生产制造。上述的锅体11还可以同时存在第一空腔和第二空腔,并且第一空腔和第二空腔连通设置。即底壁内层111和周壁内层121嵌套至底壁外层112和周壁外层122时,底壁内层111和底壁外层112之间间隔设置,同时周壁内层121和周壁外层122之间间隔设置。将阻尼材料填充于第一空腔和第二空腔内,能够形成包裹底壁内层111和周壁内层121的阻尼层40,进而增大了阻尼层40的缓冲面积,有利于减弱锅体11烹饪时产生的振动。进一步地,上述的周壁外层122远离底壁外层112的端口与周壁内层121远离底壁内层111的端口焊接固定。如此设置,能够避免填充于第一空腔和第二空腔内的阻尼材料受热发生膨胀而溢出的问题发生。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电磁烹饪设备100,请参照图4,该电磁烹饪设备100包括电磁炉20和锅体10,该锅体10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本电磁烹饪设备100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其中,电磁炉20具有供锅体10放置而进行加热的加热面板21,加热面板21可以是平面的也可以是凹面的。为了进一步地削弱锅体10在电磁炉20上加热时所产生的振动,请参照图5,该电磁炉20的加热面板21的表面设置有阻尼层40。一般可以在加热面板21的上表面设置阻尼层40,需要说明的是,该阻尼层40的厚度不宜过厚,若太厚则会影响电磁炉20加热锅体10,若太薄则无法有效地对锅体10进行缓冲,一般设置的阻尼层40的厚度在0.2-1.2mm范围。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
技术领域
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当前第1页1 2 3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