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除尘脚踏垫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41672阅读:252来源:国知局
一种自动除尘脚踏垫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日用家居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自动除尘脚踏垫。



背景技术:

脚踏垫是用于对鞋底的灰尘或者水分进行初步吸除的效果,有力与保持室内环境的干净。但是由于脚踏垫均摆放在大门进口处,长期脚踩会使日积月累的灰尘在屋内四处飞扬,而这些灰尘是我们容易忽视的,将严重影响我们的身体健康,亟待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使用方便的自动除尘脚踏垫,能够对脚踏垫上的灰尘进行有效去除,保证脚踏垫上的灰尘不会四处飞扬,有利于生活环境的改善,实用性更强。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它包含除尘垫、脚踏垫盒;除尘垫的底部设有脚踏垫盒;所述的除尘垫的上部前后两侧设有滑槽,滑槽上设有除尘刷;除尘刷的前后两端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传送带,两侧的传送带的左端穿接有一号滚轴,两侧的传送带的右端穿接有二号滚轴,二号滚轴的中部通过一号齿轮与电机上的二号齿轮啮合;所述的传送带设置在两侧的滑槽内;所述的一号滚轴与二号滚轴均设置在除尘垫底部的槽体内,两端均穿过槽体前后两侧的穿孔后,与传送带固定连接;所述的除尘垫的上部一侧设有集水槽;所述的滑槽的一端与集水槽连接;所述的除尘垫的中部设有感应开关,且感应开关的连接线穿过除尘垫中的穿线孔后,与脚踏垫盒内的电源连接;所述的脚踏垫盒内设有出水管,出水管通过管道与储水槽连接,且出水管与储水槽的连接管道上设有送水泵,送水泵与电源、感应开关连接;所述的感应开关与电机连接;所述的出水管的前后两端穿过脚踏垫盒后,设置在除尘垫前后两侧的喷水孔内;所述的脚踏垫盒内位于集水槽的下方设有废水收集槽。

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自动除尘脚踏垫,能够对脚踏垫上的灰尘进行有效去除,保证脚踏垫上的灰尘不会四处飞扬,有利于生活环境的改善,实用性更强,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设置合理,制作成本低等优点。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除尘垫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脚踏垫盒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除尘刷的传动结构分解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除尘垫的底部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除尘垫1、脚踏垫盒2、除尘刷3、滑槽4、感应开关5、集水槽6、废水收集槽7、出水管8、电源9、储水槽10、送水泵11、喷水孔12、传送带13、一号滚轴14、二号滚轴15、一号齿轮16、电机17、二号齿轮18、槽体19、穿线孔20、穿孔21。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参看如图1-图4所示,本具体实施方式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它包含除尘垫1、脚踏垫盒2;除尘垫1的底部设有脚踏垫盒2;所述的除尘垫1的上部前后两侧设有滑槽4,滑槽4上设有除尘刷3;除尘刷3的前后两端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传送带13,两侧的传送带13的左端穿接有一号滚轴14,两侧的传送带13的右端穿接有二号滚轴15,二号滚轴15的中部通过一号齿轮16与电机17上的二号齿轮18啮合;所述的传送带13设置在两侧的滑槽4内;所述的一号滚轴14与二号滚轴15均设置在除尘垫1底部的槽体19内,两端均穿过槽体19前后两侧的穿孔21后,与传送带13固定连接;所述的除尘垫1的上部一侧设有集水槽6;所述的滑槽4的一端与集水槽6连接;所述的除尘垫1的中部设有感应开关5,且感应开关5的连接线穿过除尘垫1中的穿线孔20后,与脚踏垫盒2内的电源9连接;所述的脚踏垫盒2内设有出水管8,出水管8通过管道与储水槽10连接,且出水管8与储水槽10的连接管道上设有送水泵11,送水泵11与电源9、感应开关5连接;所述的感应开关5与电机17连接;所述的出水管8的前后两端穿过脚踏垫盒2后,设置在除尘垫1前后两侧的喷水孔12内;所述的脚踏垫盒2内位于集水槽6的下方设有废水收集槽7。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工作原理:当脚踩在除尘垫1上时,感应开关5感应到脚踩后,触发电机17和送水泵11,电机17转动,从而带动除尘刷3在除尘垫1的上表面来回刷除除尘垫1上表面的灰尘,与此同时,送水泵11将储水槽10内的水送至出水管8内,由喷水孔12喷至除尘垫1上表面,有效将除尘垫1上的灰尘进行清除,清洗的废水由集水槽6机体送入废水收集槽7内,定期倒掉。

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自动除尘脚踏垫,能够对脚踏垫上的灰尘进行有效去除,保证脚踏垫上的灰尘不会四处飞扬,有利于生活环境的改善,实用性更强,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设置合理,制作成本低等优点。

以上所述,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所做的其它修改或者等同替换,只要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