煮粥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05349阅读:873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厨房设备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煮粥炉。



背景技术:

现有煮粥锅包括锅体和对于锅体进行加热的加热器件。很多煮粥锅都设置有定时煮粥的功能,其主要步骤是首先将大米和适量的水放入锅中,然后通过在定时模块中设定一时间,在到达该时间后自动启动加热器件对锅体内进行加热。

例如,中国发明专利申请(申请公布号:CN102113812A,申请公布日:20110706)公开了一种电磁煮粥煲,其中,电磁线圈在内煲四周下部加热,锅体设有蓄热介质和余热利用水套及其保温层,锅盖设有余热利用水套及其保温层,锅体和锅盖设有进水阀门、泄水阀门和卸压阀门。

在使用这种煮粥煲煮粥的过程中,锅底处容易粘锅。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不易粘锅的煮粥炉。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

煮粥炉,包括架体和固定在架体上不锈钢材质的锅体,所述的锅体底部设有加热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架体上设有竖直设置的转轴,所述转轴伸入锅体内且与锅体同轴设置,所述转轴的底部处固定有搅拌桨,所述的搅拌桨与锅体内的底部相邻设置,所述的架体上还设有电机,所述的电机与转轴传动相连。

在使用本煮粥炉时,将原料放入锅体内,并通过加热件对锅体内的原料进行加热,完成煮粥过程。

在本煮粥炉中,由于架体上设有电机和伸入锅体内的转轴并固定在转轴上的搅拌桨,并且搅拌桨的与锅体的底部相邻设置,因此,在煮粥过程中,电机通过转轴带动搅拌桨转动,搅拌桨对锅体底部处的原料进行搅动,从而防止煮粥过程中粘锅,使得本煮粥炉的防粘锅效果较好。

在上述的煮粥炉中,所述的搅拌桨包括水平设置且呈杆状的支撑杆,所述的支撑杆的中部与转轴固定连接,所述搅拌桨还包括固定在支撑杆下侧的若干搅拌片,相邻两个搅拌片之间具有间距,且各个搅拌片的底部与锅体内的底部相邻设置。

一方面,搅拌片对锅体内的原料的搅动效果较好,另一方面,由于相邻搅拌片之间具有间距,也就是说,锅体内的原料能够从相邻两个搅拌片之间通过,从而使得搅拌片对原料的搅拌程度较为适中。

在上述的煮粥炉中,其中一个搅拌片为搅拌片一,所述的搅拌片一固定在支撑杆的一端部,所述的搅拌片一上远离支撑杆中部的一侧与锅体内的侧壁相邻设置。

一般来说,由于加热件设置在锅体的底部处,因此,锅体底部处的温度较高,使得煮粥过程中的粘锅容易在锅底处产生。而在本煮粥炉中,搅拌片一在旋转过程中不仅对锅体的底部处的原料具有搅拌作用,而且,搅拌片一的侧部对锅体底部处的侧壁处的原料也具有搅拌作用,从而使得本煮粥炉的防粘锅效果较好。

在上述的煮粥炉中,各个搅拌片在支撑杆的旋转轨迹上间隔设置,且支撑杆中部一侧处的搅拌片的旋转轨迹填充支撑杆中部另一侧处的相邻两个搅拌片之间的间距。

由于各个搅拌片间隔设置,从而使得支撑杆在旋转过程中,各个搅拌片对锅体底部的搅拌作用面积较大,使得煮粥炉的防粘锅效果较好。支撑杆中部一侧处的搅拌片的旋转轨迹填充支撑杆中部另一侧处的相邻两个搅拌片之间的间距的意思是,在支撑杆带动搅拌片旋转过程中是,即使支撑杆中部一侧处上的相邻两个搅拌片之间具有间距,此间距也被支撑杆中部另一侧处上的一个搅拌片所填充,从而使得各个搅拌片对锅体的有效搅拌面积更大,提高煮粥炉的防粘锅效果。

在上述的煮粥炉中,所述锅体底部处还具有导热腔体,所述的导热腔体内具有导热油,所述的加热件包括设置在锅体下侧的电磁线圈。

煮粥过程中,电磁线圈通电,电磁线圈产生的磁力使得不锈钢锅体发热,从而使得导热腔体内的导热油被加热,导热油利于热量的均匀分散,使得位于锅体内的原料不易粘锅。

在上述的煮粥炉中,所述的导热腔体以锅体轴线所在平面的横截面形状为凹字状。

导热腔体的截面呈凹字状,使得导热油在锅体内传递热量的面积较大,从而使得锅体受热更为均匀,也使得煮粥炉的防粘锅效果较好。

在上述的煮粥炉中,所述的锅体的侧壁内部具有保温棉,所述的锅体底部内部具有保温棉且该保温棉位于导热腔体和电磁线圈之间。

在锅体内设置保温棉,使得煮粥炉的保温效果较好。

在上述的煮粥炉中,所述的架体上还设有风机,所述风机位于加热件下方,且风机的出风口正对锅体底部。

在煮粥过程中,风机对锅体底部进行吹风,放置锅体底部的局部温度偏高,也就是说,由于风机的设置,锅体底部的温度较为均匀,从而提高本煮粥炉的防粘锅效果。

在上述的煮粥炉中,所述的架体上设有操作面板,所述的操作面板朝上倾斜设置。

由于操作面板朝上倾斜设置,使得工作人员在使用本煮粥炉时更加方便对操作面板进行观察和操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煮粥炉具有以下优点:

1、锅体内设有与锅体底部相邻设置的搅拌桨,提高本煮粥炉的防粘锅效果;

2、各搅拌片间隔设置,使得煮粥过程中搅拌桨对锅体内原料的搅拌程度较为适中;

3、在锅体底部处设置导热油,从而使得锅体受热更为均匀,使得本煮粥炉的防粘锅效果更好。

附图说明

图1是煮粥炉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架体;2、锅体;2a、导热腔体;3、转轴;5、电机;6、支撑杆;7、搅拌片;7a、搅拌片一;8、保温棉;9、风机;10、操作面板;11、导热油;12、电磁线圈。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如图1所示,本煮粥炉包括架体1和固定在架体1上的锅体2。为了使得锅体2底部的电磁线圈12对锅体2的加热效果较好,锅体2的材质为不锈钢,且锅体2大致呈圆筒状。

架体1上设有操作面板10,使得工作人员在使用本煮粥炉时更加方便对操作面板10进行观察和操作操作面板10朝上倾斜设置。

锅体2底部设有加热件,具体的,加热件为电磁线圈12。锅体2底部处还具有导热腔体2a,导热腔体2a内具有导热油11,加热件包括设置在锅体2下侧的电磁线圈12。

导热腔体2a的截面呈凹字状,使得导热油11在锅体2内传递热量的面积较大,从而使得锅体2受热更为均匀,也使得煮粥炉的防粘锅效果较好。

为了使得煮粥炉的保温效果较好,锅体2的侧壁内部具有保温棉8,锅体2底部内部具有保温棉8且该保温棉8位于导热腔体2a和电磁线圈12之间。在锅体2内设置保温棉8。

架体1上还设有风机9,风机9位于电磁线圈12下方,且风机9的出风口正对锅体2底部。在煮粥过程中,风机9对锅体2底部进行吹风,放置锅体2底部的局部温度偏高,也就是说,由于风机9的设置,锅体2底部的温度较为均匀,从而提高本煮粥炉的防粘锅效果。

架体1上设有竖直设置的转轴3,架体1上还设有电机5,电机5与转轴3传动相连,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电机5与转轴3之间通过皮带传动连接。

转轴3伸入锅体2内且与锅体2同轴设置,转轴3的底部处固定有搅拌桨,搅拌桨与锅体2内的底部相邻设置。

具体的,搅拌桨包括水平设置且呈杆状的支撑杆6,支撑杆6的中部与转轴3固定连接,搅拌桨还包括固定在支撑杆6下侧的若干搅拌片7,相邻两个搅拌片7之间具有间距,且各个搅拌片7的底部与锅体2内的底部相邻设置。

其中一个搅拌片7为搅拌片一7a,搅拌片一7a固定在支撑杆6的一端部,搅拌片一7a上远离支撑杆6中部的一侧与锅体2内的侧壁相邻设置。

一方面,搅拌片7对锅体2内的原料的搅动效果较好,另一方面,由于相邻搅拌片7之间具有间距,也就是说,锅体2内的原料能够从相邻两个搅拌片7之间通过,从而使得搅拌片7对原料的搅拌程度较为适中。

一般来说,由于加热件设置在锅体2的底部处,因此,锅体2底部处的温度较高,使得煮粥过程中的粘锅容易在锅底处产生。而在本煮粥炉中,搅拌片一7a在旋转过程中不仅对锅体2的底部处的原料具有搅拌作用,而且,搅拌片一7a的侧部对锅体2底部处的侧壁处的原料也具有搅拌作用,从而使得本煮粥炉的防粘锅效果较好。

各个搅拌片7在支撑杆6的旋转轨迹上间隔设置,且支撑杆6中部一侧处的搅拌片7的旋转轨迹填充支撑杆6中部另一侧处的相邻两个搅拌片7之间的间距。

由于各个搅拌片7间隔设置,从而使得支撑杆6在旋转过程中,各个搅拌片7对锅体2底部的搅拌作用面积较大,使得煮粥炉的防粘锅效果较好。支撑杆6中部一侧处的搅拌片7的旋转轨迹填充支撑杆6中部另一侧处的相邻两个搅拌片7之间的间距的意思是,在支撑杆6带动搅拌片7旋转过程中是,即使支撑杆6中部一侧处上的相邻两个搅拌片7之间具有间距,此间距也被支撑杆6中部另一侧处上的一个搅拌片7所填充,从而使得各个搅拌片7对锅体2的有效搅拌面积更大,提高煮粥炉的防粘锅效果。

在使用本煮粥炉时,将原料放入锅体2内,并通过加热件对锅体2内的原料进行加热。煮粥过程中,电磁线圈12通电,电磁线圈12产生的磁力使得不锈钢锅体2发热,从而使得导热腔体2a内的导热油11被加热,导热油11利于热量的均匀分散,使得位于锅体2内的原料不易粘锅。

在本煮粥炉中,由于架体1上设有电机5和伸入锅体2内的转轴3并固定在转轴3上的搅拌桨,并且搅拌桨的与锅体2的底部相邻设置,因此,在煮粥过程中,电机5通过转轴3带动搅拌桨转动,搅拌桨对锅体2底部处的原料进行搅动,从而防止煮粥过程中粘锅,使得本煮粥炉的防粘锅效果较好。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