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47874阅读:238来源:国知局
卫生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卫生装置。



背景技术:

在卫生技术中,已知用于连接例如淋浴面、淋浴盆、地漏、墙壁排水件等用于输水的装入组件的密封膜。在此,密封膜水密封地与组件相连接并且在装入位置中连接到组件。

通常,密封膜在安装现场通过安装人员固定到装入组件上。特别是当安装人员缺乏经验时,能够出现密封膜未充分紧固的情况,从而导致密封方面的问题。

密封膜在装入位置中的取向主要取决于安装条件。典型的取向是沿垂直线和水平线方向。

为了进行装入,通常在输水组件的角区域中对密封膜进行现场折叠。通常,折叠是成问题的,因为必须例如借助灰浆或涂层将在彼此之上的多个密封层连接到建筑物。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尤其在于提供一种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的卫生装置。尤其优选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按照可灵活地装入不同的待密封结构中的条件,能够更简单并且更安全地进行装入的卫生装置。尤其优选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按照可灵活地装入不同的待密封结构中的条件,能够更简单地进行安装的具有密封角的淋浴面。

具有如下特征的卫生装置实现所述目的。相应地,卫生装置包括具有上侧、下侧、连接上侧和下侧的至少一个侧表面以及至少一个角的装入部件和包括具有至少一个密封角的密封膜和至少一个带部件的密封装置。密封角包括具有成角度地彼此倾斜延伸并且在角位置处相交的至少两条折叠棱的基础部件、折叠部件和经由折叠部件彼此连接的至少两个侧部部件,所述侧部部件经由折叠棱与基础部件连接。每个带部件分别连接在侧部部件的一个和基础部件上,并且在折叠位置中同样具有折叠棱,所述折叠棱形成侧部部件和基础部件之间的折叠棱的延长。密封装置在工厂中经由密封角的基础部件并且经由带部件或者带部件的部件水密封地固定在装入部件的下侧上。

“在工厂中紧固”理解为:在制造卫生装置期间将密封装置紧固到装入部件上。通过在工厂中将密封装置预紧固到装入部件上能够使密封装置更安全地、并且尤其是在受控的环境下紧固到装入部件上。此外,不再需要在安装现场将密封装置与装入部件连接,这同样有助于安全性。在工厂中的预安装所具有的优点还在于:安装人员通过简单的操作就能够将密封角或密封装置布置在所需位置。

在密封角的折叠棱的方向上观察,带部件形成侧部部件的和基础部件的延长。在此,带部件横向于折叠棱具有与侧部部件和基础部件基本相同的扩展。因此,带部件同样包括经由折叠棱彼此连接的侧部部件和基础部件。换言之:带部件的横截面优选与贯穿侧部部件和基础部件的密封角的横截面相同。

在装入位置中观察,装入部件的下侧优选沿水平线伸展。这就是说,密封角或带部件的基础部件同样位于水平线上。于是,侧部部件在折叠位置中基本上沿垂直线延伸并且在展开位置中优选沿水平线延伸。

优选地,密封装置在相对于装入部件的上表面环绕折叠在工厂中预折叠的安装位置中。在此,如此环绕折叠,使得密封装置基本上完全地贴靠装入部件。

尤其优选地,密封装置的突出于装入部件的上侧的部分环绕折叠在相对于该上侧的、在工厂中预折叠的安装位置中。通过该环绕折叠,密封装置的所有部件都贴靠装入部件的表面,这对于仓储和运输而言是有利的。

尤其优选地,密封装置包装到塑料膜和/或纸板箱中,其中塑料膜和/或纸板箱将密封装置保持在安装位置中。

尤其优选地,密封装置经由可选的连接元件保持在安装位置中。例如,密封膜在环绕折叠之后借助粘贴条固定到安装位置中。

随后,在安装时,将密封装置的相应部分展开到折叠位置或展开位置中。针对墙壁连接,折叠部件和侧部部件在装入部件的装入位置中突出于上侧之上。替选地或附加地,针对地面连接,折叠部件和侧部部件在装入部件的装入位置中基本上平行于下侧伸展并且突出于侧部边缘。

这就是说,密封装置基本上能够占据三种折叠状态,即:

-安装位置:其中密封装置优选相对于装入部件的上侧环绕折叠,

-折叠位置:其中密封装置基本上与装入部件的上侧成直角,和

-展开位置,其中密封装置基本上平行于装入部件的下侧伸展。

密封装置能够分别根据主导条件针对安装而调整。例如在角中进行组合设置,其中,密封装置针对墙壁连接和地面连接而展开。于是,密封装置就处于展开位置和折叠位置中。

优选地,在变型方案中,密封装置还借助侧部部件和带部件的区域与装入部件的侧表面水密封地连接。

优选地,在另外的变型方案中,密封装置仅借助基础部件和带部件的部分与装入部件的下侧连接。这就是说,密封角优选仅经由基础部段与卫生装入部件连接。

密封装置优选材料配合地固定在装入部件的相应表面上。在此,所述材料配合的连接同样具有密封特性,并且优选在下侧的区域中完全地延伸于密封装置的朝向下侧的面之上。

优选地,带部件一件式地模制在密封角上。因此其涉及一种一件式构成的且整体成形的结构。在另外的实施方案中,带部件水密封地与密封角连接,并且优选包括相同的材料。密封的连接优选经由材料配合的连接、如粘贴连接或焊接连接来实现。

在优选的实施方案中,密封装置形成多边形的、尤其是四边形的密封框架的造型。此外,装入部件形成多边形的、尤其是四边形的板的造型,其中在每个框架的角中设置有密封角,并且密封角分别经由带部件彼此连接。板的角的每个都分配有密封角。由此,带部件形成多边形的密封装置的侧棱。

尤其优选的是,横向于带部件的折叠棱的方向上的该带部件的弹性大于折叠棱的方向上的其弹性。由此,能够尤其有利地补偿在装入状态下的长度变化。尤其优选地,密封角的弹性如上所述地设计。因此,横向弹性在所有的区域中都是几乎相同的。该设计方案是有利的,因为由此例如能够在不会对密封效果造成负面影响的情况下简单地补偿无缝地面的下沉。

优选地,横向于与折叠棱成45°或135°的角度α延伸的线的方向上的密封膜的弹性大于在所述线的方向上的密封膜的弹性。因此能够尤其有利地补偿在装入状态下的长度变化。

优选地,折叠部件经由可分离和/或可移除地设计的固定元件保持在于工厂中预折叠的或于工厂中预制的折叠位置中,其中在分离和/或移除固定元件时,折叠部件能够从预折叠和/或预制的折叠位置如此展开到展开位置中,使得侧部部件中的至少一个能够围绕折叠棱相对于基础部件枢转。

通过固定元件的设置能够使密封角于工厂中预折叠,并且在分离和/或移除固定元件的情况下,能够随后使密封角针对各个使用目的而展开。换而言之:以角设计来提供密封角进而使之能够直接装入墙壁角中,或者使密封角能够针对平面设计、墙角缝、或壁缝而展开到展开位置中。这使安装人员的工作显著简化,因为其不再必须在现场从平面的密封膜来折叠密封角,而是能够(在必要时)从密封角来执行展开。此外,出于在工厂中进行折叠的缘故,所以能够更精确地折叠密封角。

通过预折叠的密封角产生的另外的优点在于,安装人员不再必须针对不同的装入情况来提供不同的部件,而是其能够从密封角出发,通过分离和/ 或移除固定元件以及紧接着的展开来自行提供所述部件。

此外,于工厂中的预展开能够使仅最小化地构成折叠位置得以实现,因为其能够实现比由安装人员现场进行的折叠更加优化的折叠。

可分离地设计的固定元件理解为能够轻易地分离或分开的固定元件。例如,这样的固定元件应当能够通过手或在简单工具、例如剪刀或刀具加以辅助的情况下来轻易地分开。

可移除地设计的固定元件理解为能够轻易地从密封角移除或者分离的固定元件。移除或分离能够整体地或部分地来执行。

卫生装入部件理解为淋浴盆、地面平面淋浴盆、浴缸、支承框架、淋浴面、洗手台等。卫生室的部件理解为例如浴室中的角、墙角缝、或墙壁缝。在此,密封角能够用于例如瓷砖和无缝地面之间或用于他处。角或缝能够以多种方式来设计,例如,墙壁和地面之间的过渡、或长椅区域中的类似的过渡。但是,密封角还能够与其他元件组合来使用,在这样的情况下问题在于密封方面。

两个折叠棱之间的角度优选在45°至135°之间,特别地,两个折叠棱之间的角度为90°。

优选地,侧部部件在折叠位置中从基础部件成角度地倾斜地、尤其成直角地延伸。折叠部件在折叠位置中优选向侧部部件的一个环绕折叠,并且经由固定元件可分离地连接到侧部部件。

在彼此之上的侧壁部件同样也成角度地倾斜于彼此,其中侧部部件之间的角度等于两个折叠棱之间的角度。

优选地,侧部部件中的至少一个或两个侧部部件以及折叠部件中的部分或整个折叠部件在展开位置中以朝向基础部件的方向不同于折叠位置朝向基础部件的方向来取向。优选地,基础部件和侧部部件或多个侧部部件位于共同的平面中,所述平面即基础部件的表面。

在第一变型方案中,固定元件是将折叠部件连接到侧部部件中的一个的材料配合的固定元件。

材料配合的固定元件还能够分别根据布置而使折叠部件的部段彼此连接。例如,折叠部件能够具有两个折叠部件部段,所述折叠部件部段在其朝向彼此的面上借助材料配合的固定元件彼此连接。然后,两个折叠部件部段中的一个借助材料配合的固定元件连接到侧部部件中的一个。

材料配合的固定元件优选理解为粘结剂或焊接连接件。

优选地,材料配合的固定元件在折叠部件和/或侧部部件的彼此贴靠的面的仅一个子面之上延伸,其中所述子面的面积比折叠部件和/或侧部部件的彼此贴靠的所述面的面积小数倍。子面能够包括一个面部段或多个面部段。

换而言之,材料配合的固定元件不在密封角的相应部分的整个面之上延伸,所述部分在折叠状态下平面地彼此贴靠。

在第二变型方案中,固定元件是力配合的和/或形状配合的固定元件。例如,固定元件能够是将相应的部件紧固在一起的夹子。在此,夹子优选如此设计,使得所述夹子不穿过密封角的密封膜,和/或夹子在密封膜的膜厚度上轻微作用。还可以考虑使折叠部件和/或侧部部件的区域进一步相互折叠,其中折叠部件经由该进一步折叠而固定到侧部部件。替选地或额外地,能够使用尼龙搭扣密封、夹持密封和/或通过压力接合的密封。

在第三变型方案中,固定元件是第一和第二变型方案的组合。在此,材料配合的固定元件通过力配合的和/或材料配合的固定元件来支承。

优选地,两个侧部部件中的一个包括第一接片,并且折叠部件包括第二接片,所述接片在折叠位置中借助固定元件彼此连接。固定元件连接两个接片。

尤其优选地,接片从侧部部件和/或折叠部件的外棱延伸。

优选地,接片以可从侧部部件和折叠部件截断的方式来设计。

关于固定元件结合两个接片的设置,优选有两种不同的实施方案可行:

-将固定元件仅设置在两个接片的区域中;或

-将固定元件设置在两个接片的区域中以及折叠部件和相应的侧部部件上。

因此,在实施方案中,固定元件仅设置在两个接片的区域中。由此,通过移除、尤其是切除两个接片或至少一个接片也能够使固定元件从密封角移除。然而,还能够如此设计两个接片的区域中的固定元件,使得能够在接片之间使其分离、尤其是撕离。

因此,在替选的实施方案中,固定元件设置在两个接片的区域中和/或折叠部件和相应的侧部部件上。由此,通过移除、尤其是切除两个接片或至少一个接片也能够使固定元件从密封角移除;或者通过使连接两个接片的固定元件分离从而能够使固定元件分离。折叠部件和相应的侧部部件上的固定元件能够以如上所述的方式来分离。

在替选方案中,接片能够以如上所述的方式来移除,并且能够使折叠部件和侧部部件上的固定元件撕离,或者能够使接片之间的和折叠部件和/或侧部部件上的固定元件撕离。

尤其优选地,在所有的实施方案中的将两个接片彼此连接的固定元件都涉及上述第一变型方案所述的固定元件,即都涉及材料配合的固定元件。然而,也能够使用另外的变型方案。

优选地,在折叠部件上的折叠棱和/或折叠线的区域中设有在折叠棱和/ 或折叠线的方向上延伸的压纹。

优选地,密封膜是两侧覆有无纺布的合成材料膜。优选地,基础部件、折叠部件和两个侧部部件一件式地彼此连接。尤其优选地,折叠部件、基础部件和两个侧部部件都由膜部件冲压形成。

装入部件在所有实施方案中优选为淋浴盆、地面平面林浴盆、浴缸、支承框架、淋浴区、和洗手台等。

一种用于制造根据以上描述所述的卫生装置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第一步骤中,将装入部件和密封装置相对于彼此定位,和

在随后的步骤中,将密封装置至少固定到装入部件的下侧上,其中所述两个步骤在相同的生产设备中、尤其是在相同的固装装置中执行。

一种用于准备安装根据以上描述所述的卫生装置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装入密封角之前针对装入情况准备密封角,即

在装入卫生装置之前,将密封装置从安装位置置于展开位置中;和

在装入之前,针对装入情况准备密封角,即

针对将密封角装入建筑的角中的情况,不完全地展开密封角,即保留在展开位置中,和/或

针对将密封角装入建筑的地面缝或建筑的平面的区域中的情况,完全地展开密封角并且将密封角的侧部部件和带部件从折叠位置移动到展开位置中。

优选地,在存在固定元件的情况下,所述方法特征还在于,针对将密封角装入建筑的角中的情况,不分离固定元件,和

针对将密封角装入建筑物的地面缝或建筑的平面的区域中的情况,分离保险元件,并且将密封角的侧部部件和带部件从折叠位置移动到展开位置中。

附图说明

下面根据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附图仅用于阐述而非限制。附图中示出:

图1为示出在折叠位置中的密封角的立体图;

图2为示出在相同的折叠位置中的图1的视图;

图3为示出折叠位置和展开位置之间的根据图1的密封角的立体图;

图4为示出在展开位置中的根据图1的密封角的立体图;

图5为示出在与图1中的展开位置不同的展开位置中的根据图1的密封角的立体图;

图6为示出在折叠位置中的根据上述附图的包括具有密封角的密封装置的卫生装置;和

图7为示出在展开位置中的根据图6的卫生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中示出由用于密封卫生装入部件的密封膜构成的密封角1。密封角1 用于相对于待装入卫生装入部件的建筑来密封卫生装入部件。

密封角1基本上能够占据三种状态:即如图1和2中所示的折叠位置和如图3至5中所示的展开位置。此外,密封角1连同密封装置的其余部分一起还能够占据安装位置,其中,密封装置于是基本上完全地贴靠装入部件。密封角1在其制造时于工厂中置于折叠位置中,并且以折叠位置交付给安装人员。随后,安装人员能够在现场将密封角1匹配于建筑中的装入情况。例如,安装人员能够将密封角1装入折叠位置中,或安装人员能够将密封角1 展开到展开位置中并且装入展开位置中。对于安装人员而言,将密封角1从折叠位置展开到展开位置显然比在现场展开密封角更加简单,这为安装人员提供简单的装入。此外也使出错的可能性降低,因为安装人员不会认为有必要在借助会对密封效果造成影响的辅助工具、例如订书机等类似工具成功折叠密封膜之后再对其进行固定。因此,借助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密封角不仅使装入变得更加简单,而且也使其更加安全。

密封角1在所示实施方式中包括基础部件3,所述基础部件具有至少两个彼此成角度地倾斜伸展,并且在角部位4处相交的折叠棱5、折叠部件6 和至少两个经由折叠部件6连接的侧部部件7、8,所述侧部部件还经由折叠棱5与基础部件连接。基础部件3、折叠部件6和侧部部件7、8彼此一件式地连接。换而言之:密封角1为一件式地设计。

折叠部件6经由可分离或可分开地设计的固定元件9保持在于工厂中预折叠的折叠位置中。固定元件9将折叠部件6紧固到侧部部件7,由此折叠部件6以及侧部部件7、8保持在其折叠位置中。由此,固定元件9避免两个侧部部件7、8以及折叠部件6能够从折叠位置折叠到展开位置中。

在分离固定元件9的情况下,折叠部件6能够展开到展开位置中。图3 至5中示出在不同的展开位置中的密封角1。折叠部件6和侧部部件7、8中的至少一个相对于从折叠位置开始的基础部件而从折叠位置展开到展开位置中。

如图1中所示,在折叠位置中,侧部部件7、8以远离基础部件3的方式成角度地倾斜,在此直角地倾斜。折叠部件6在此朝向侧部部件中的一个、在此为朝向侧部部件7环绕折叠,并且在其环绕折叠的位置中借助固定元件 9固定到侧部部件7。

在图3中出于图示的缘故示出折叠位置和展开位置之间的中间位置。固定元件9在该中间位置中分离,并且折叠部件6以及侧部部件7、8相对于基础部件3枢转。

图4和5中示出在不同的展开位置中的密封角1。侧部部件7、8中的至少一个和折叠部件7的部分在展开位置中展开并且以朝向基础部件3的方向不同于在折叠位置中方向来取向。

图4中示出另外的展开位置,其中两个侧部部件7、8和折叠部件6在此在展开位置中如此展开,使得其处于与基础部件3相同的平面中。

在图5中示出的展开位置中,侧部部件7在与基础部件3相同的平面中延伸,并且侧壁部件8如之前那样与基础部件3成直角地延伸。折叠部件6 在此连接两个侧部部件7、8并且同样在与侧部部件8相同的位置中取向。因此,所述折叠部件与基础部件3和侧部部件7成直角。

现在,在参考图1至5的情况下阐述根据当前实施例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密封角1的其他特征。

基础部件3在所示附图中设计为大致L形。在此,从角部位4观察,两个基础部件侧边18远离角部位沿相应的折叠棱5延伸。由此提供所述L形的结构。在此,基础部件侧边18在折叠棱5的方向上具有相同的长度。两个基础部件侧边18的长度也能够是不同的。替选地,基础部件3也能够以矩形或正方形来提供。

折叠部件6在所示实施方式中包括多条折叠线19,折叠部件6在所述折叠线处折叠。

固定元件9能够以不同的方式来设计。

在第一变型方案中,固定元件是将折叠部件6连接到侧部部件7、8中的一个的材料配合的保险元件9。例如,材料配合的固定元件是将折叠部件6 的各个位置连接到侧部部件7、8的粘贴部位或焊接部位。在固定元件9分离的情况下,安装人员将材料配合的连接部位、即粘贴部位和/或焊接部位撕离。材料配合的固定元件9优选如此设计,使得其能够在没有工具辅助的情况下通过手来分离。

根据第一变形方案的材料配合的固定元件优选仅在折叠部件6和/或侧部部件7的彼此贴靠的面的一个子面12之上延伸。所述子面12在图1中以虚线的四边形绘出。材料配合的固定元件9能够例如在所述四边形的面之上延伸。然而,所述子面12的物理形式也能够是不同的。例如,子面12能够划分成多个区域。因此可行的是,材料配合的连接元件在随后形成彼此贴靠的面的子面12的多个区域之上延伸。这样的区域的实例有粘贴点、粘贴线、焊接点或焊接线。

所述子面12的面积比折叠部件6和/或侧部部件7、8的彼此贴靠的所述面的面积小数倍。由此能够实现材料配合的固定元件9的尤其简单的分离。

在第二变型方案中,固定元件9是力配合的和/或形状配合的固定元件。

在第三变型方案中,固定元件9是第一和第二变型方案的组合。在此,材料配合的固定元件通过力配合的和/或形状配合的固定元件来支承。

在所示实施方式中,两个侧部部件7、8中的一个、在此为侧部部件7 包括第一接片13。折叠部件6包括第二接片14。接片13、14是可选的,这就是说,密封角9根据上述说明还能够以没有接片13、14的方式来设计。接片13、14具有相同的形状并且远离侧部部件7、8的上棱20。接片13、14 一件式地模制在侧部部件7上和/或折叠部件6上。

接片13、14在折叠位置中经由根据上述三个变型方案的固定元件9彼此连接。然而,尤其优选的是根据第一变型方案的固定元件9,即材料配合的固定元件9。

在所示实施方式中,第一接片13如已经阐述的那样模制在侧部部件7 上。第二接片14设置在折叠部件6的更远离侧部部件7的折叠部件部段11 上。由此使折叠部件6的距侧部部件7更近的折叠部件部段10夹持在折叠部件部段11和侧部部件7之间。接片的相应设置也能够良好地在图3至5中加以识别。

材料配合的固定元件9在接片的区域中以椭圆示出的面21之上延伸。然而,设置在接片13、14的区域中的固定元件9也能够具有其他的物理延伸。接片13、14的区域中的固定元件9能够在接片13、14的朝向彼此的面之上于整个区域中延伸,或者其也能够仅在朝向彼此的面的子面之上延伸。

在存在接片13、14的情况下,能够放弃将固定元件9设置在子面12中,或者能够将固定元件9额外地设置在子面12的区域中。因此,可以考虑两种实施方案:

-将固定元件9仅设置在两个接片13、14的区域中;或

-将固定元件9设置在两个接片13、14的区域中以及根据上述说明的子面12中。

经由固定元件9固定在一起的两个接片13、14能够以不同的方式彼此分离。

首先,可以通过借助剪刀或刀具的切割将两个接片13、14或者两个接片 13、14中的一个从侧部部件7和/或折叠部件6切离。在该情况下,固定元件9也从密封角1分离,由此所述密封角能够折叠到展开位置中。只要在子面12中设置有额外的固定元件9,那么就同样必须使所述子面分离。

其次,可以类似于分离根据上述说明所述的固定元件9那样分离在接片 13、14的区域中连接两个接片13、14的固定元件9。

如上面所提及的那样,固定元件9也能够通过上面描述的第二或第三变型方案来提供。

从图3中能够良好识别,在折叠部件6上的折叠棱5和/或折叠线19的区域中设有沿折叠棱5和/或折叠线19的方向延伸的压纹15。在此,压纹15 在折叠折叠部件6和侧部部件7、8之前就在工厂中置于折叠位置中。压纹 15能够使折叠和展开大大简化。

密封角1的密封膜优选为两侧覆有无纺布的合成材料膜。然而,也能够使用其他的材料。

在横向于与折叠棱5成45°或135°的角度α延伸的线L的方向Q上的密封角1的密封膜的弹性大于沿所述线L的方向的密封膜的弹性。由此能够在朝密封角1的期望的方向上提供尽可能大的灵活性。

图6和7中示出密封装置。密封装置包括分别借助带部件16彼此连接的四个密封角1。带部件16水密封地连接到相应的密封角1。连接部位设有附图标记22。替选地,密封角1和带部件16也能够一件式地来设计。

连接在密封角上的带部件以横向于其折叠棱17所观察的横截面基本上等于密封角1以横向于其折叠棱5所观察的、在连接部位22的区域中的横截面。优选地,带部件16同样包括侧部部件7和基础部件3,其中基础部件3 经由折叠棱5与侧部部件7连接。

在图6中,密封装置处于折叠位置中。在密封装置的内部能够设置装入部件2,所述装入部件然后与水密封地连接到密封角1的基础部件3以及带部件16。包括密封装置和装入部件的组合能够称为卫生装置。基础部件3和装入部件2之间的连接以及带部件16和装入部件2之间的连接在装入位置中沿水平线延伸。然而,基础部件3也能够沿竖直线延伸,其中所述基础部件于是能够例如设置在装入部件的端侧上。

图7中又更精确地示出所述卫生装置。根据上面的描述,卫生装置主要包括具有上侧23、下侧24、连接上侧23和下侧24的侧表面25以及至少一个角25的装入部件2和具有包含密封角1的密封膜和带部件16的密封装置。密封装置于工厂中经由密封角1的基础部件3以及经由带部件16水密封地固定到装入部件2的下侧23上。

密封装置能够基本上占据三种不同的位置,即

-安装位置:其中密封装置的突出于装入部件2的上侧24之上的部分在工厂中预折叠的安装位置中相对于上侧24环绕折叠;或

-折叠位置:其中密封装置的突出于装入部件2的上侧24之上的部分以相对于上侧24基本成直角地取向;

-展开位置:其中密封装置的部分基本上平行于装入部件2的下侧24。

在图6中,密封装置的全部部件都处于折叠位置中。

在图7中,三个密封角1从折叠位置移动到展开位置中。密封角1如之前那样处于折叠位置中。借助这种配置使得能够考虑将在此具有淋浴板造型的装入部件2装入浴室内的角落中,并且经由密封装置将装入部件2密封地连接到建筑上。在此,密封装置的突出于装入部件2的上侧之上的部分连接到墙壁上,而密封装置的平行于下侧24的部分设计为地面连接。

在所示实施方式中,密封装置仅借助基础部件3和带部件16的部分与装入部件2的下侧23连接。在此,该连接使得其仅在下侧23上,而不在侧表面25上扩展。

优选地,横向于基础部件16的折叠棱17的方向上的带部件16的弹性大于在折叠棱17的方向上的带部件16的弹性。尤其与如上所述的密封角1的弹性相结合,该设计方案具有的优点在于,在通常形成延伸的方向上提供弹性。

附图标记列表

1 密封角

2 卫生装入部件

3 基础部件

4 角部位

5 折叠棱

6 折叠部件

7 侧部部件

8 侧部部件

9 固定元件

10 折叠部件部段

11 折叠部件部段

12 子面

13 第一接片

14 第二接片

15 压纹

16 带部件

17 折叠棱

18 基础部件侧边

19 折叠线

20 上棱

21 面

22 连接部位

23 上侧

24 下侧

25 侧面

26 角

L 线

Q 横向方向。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