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缓冲的多功能餐具托盘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33748阅读:470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缓冲的多功能餐具托盘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餐具用品的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缓冲的多功能餐具托盘。



背景技术:

餐具托盘在现实中应用很广泛,最常见的就是平板式的托盘,采用这种托盘后,如果托盘内的餐具中盛装有如汤或粥之类的东西,由于人在走路时,托盘会有一定的摆动,走的越快,摆动的幅度就越大,如果盛的比较多,东西就很容易洒出来;还有平板式的托盘很容易造成餐具的滑动,致使里面的东西洒出;如果需要走一段距离,这种平板式的托盘没有盖子,餐具中的东西很容易凉,还有餐具中也很容易进入一些脏的东西,从而污染里面的饭菜。

因此,需要设计一款可缓冲的多功能餐具托盘。



技术实现要素:

根据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设计新颖,价格低廉,一物多用的可缓冲的多功能餐具托盘。

本实用新型按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可缓冲的多功能餐具托盘,包括方形壳体,所述壳体的上表面的两侧各开有一个圆形凹槽Ⅰ,壳体的上表面的中间部位开有一个方形凹槽Ⅱ,所述壳体的左侧面和右侧面上各固定连接一个缓冲装置;所述缓冲装置包括两个上支撑板,两个上支撑板分别位于右侧面的前端和后端,两个上支撑板的右端处各通过一个旋转部件与下托板相连接,在上支撑板的中部与下托板之间连接有压缩弹簧;所述旋转部件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夹板,两个夹板的上部与上支撑板相连接,两个夹板的之间的下部连接有一个横杆,横杆上套有一个能够转动的圆环,圆环通过竖杆与下托板相连接。

优选的是,所述壳体的上表面的前端间隔的开有两个凹槽Ⅲ,所述凹槽Ⅲ的前端开有一个深度小于凹槽Ⅲ深度的嵌槽;还包括一个一面开口、中空的方形卡盒,所述卡盒的前面固定连接有两个能够插入到凹槽Ⅲ的倒L型卡扣。

优选的是,所述壳体上设置有一个与之相适配的上盖Ⅰ。

优选的是,所述卡盒上设置有一个与之相适配的上盖Ⅱ。

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

该托盘上设置有多个凹槽,可以将汤碗或菜碗等餐具嵌入其中,进而固定餐具,防止餐具移动;设置有缓冲装置,人在走动时,可以减缓壳体上的餐具随之摆动,有效地防止了餐具内的东西溢出;壳体上设置有上盖,起到保温和防止异物进入餐具的作用;还配有卡盒,在卡盒内可以放置筷子或刀叉之类的餐具,卡盒上有上盖,可以防止异物进入,避免污染餐具等作用。

附图说明

图1为壳体加上盖结构示意图;

图2为壳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壳体俯视图;

图4为壳体主视图;

图5为旋转部件结构示意图;

图6为卡盒与上盖结构示意图;

图7为卡盒结构示意图;

1—壳体,2—凹槽Ⅰ,3—凹槽Ⅱ,4—缓冲装置,4-1—上支撑板,4-2—下托板,5—旋转部件,5-1—夹板,5-2—横杆,5-3—圆环,5-4—竖杆,6—压缩弹簧,7—凹槽Ⅲ,8—嵌槽,9—卡盒,10—卡扣,11—上盖Ⅰ,12—上盖Ⅱ。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至图7所示,一种可缓冲的多功能餐具托盘,包括方形壳体1,壳体1上设置有一个与之相适配的上盖Ⅰ11,壳体1的上表面的两侧各开有一个圆形凹槽Ⅰ2,用于放置圆形的饭碗和汤碗,壳体1的上表面的中间部位开有一个方形凹槽Ⅱ3,用于放置方形的菜盒,壳体1的左侧面和右侧面上各固定连接一个缓冲装置4;缓冲装置4包括两个上支撑板4-1、旋转部件5和下托板4-2,两个上支撑板4-1分别位于右侧面的前端和后端,两个上支撑板4-1的右端处各通过一个旋转部件5与下托板4-2相连接,在上支撑板4-1的中部与下托板4-2之间连接有压缩弹簧6;旋转部件5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夹板5-1,两个夹板5-1的上部与上支撑板4-1相连接,两个夹板5-1的之间的下部连接有一个横杆5-2,横杆5-2上套有一个能够转动的圆环5-3,圆环5-3通过竖杆5-4与下托板4-2相连接。

壳体1的上表面的前端间隔的开有两个凹槽Ⅲ7,凹槽Ⅲ7的前端开有一个深度小于凹槽Ⅲ7深度的嵌槽8;还包括一个一面开口、中空的方形卡盒9,卡盒9的前面固定连接有两个能够插入到凹槽Ⅲ7的倒L型卡扣10,用于放置筷子或刀叉,卡盒9上设置有一个与之相适配的上盖Ⅱ12。

该壳体1上设置有多个凹槽,可以将汤碗或菜碗等餐具嵌入其中,进而固定餐具,防止餐具移动;设置有缓冲装置4,人在走动时,可以减缓壳体1上的餐具随之摆动,有效地防止了餐具内的东西溢出;壳体1上设置有上盖Ⅰ11,起到保温和防止异物进入餐具的作用;还配有卡盒9,在卡盒9内可以放置筷子或刀叉之类的餐具,卡盒9上有上盖Ⅱ12,可以防止异物进入,避免污染餐具等作用。

以上所述,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做其他形式的限制,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加以变更或改变形式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是,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改型,仍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