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槽充电杯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112582阅读:229来源:国知局
带槽充电杯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带槽充电杯架。



背景技术:

杯架用于放置杯体,可以随身携带,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便利。此外,随着智能设备的普及,智能移动终端的充电问题也受到普遍的关注。但是现有技术中的杯架功能单一,无法满足人们多样的需求。因此,提供一种可以放置杯体,同时兼具充电功能的杯架能够给人们的生活带来进一步的便利。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杯架功能单一的缺陷,提供一种带槽充电杯架。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一种带槽充电杯架,具有一杯套、一固定座、一杯托,所述杯套铰接于所述固定座的上端,所述杯托铰接于所述固定座的下端,所述杯托用于支撑杯体,所述杯套可供杯体穿过,其特点在于,所述固定座上设有USB接口,所述杯套上设有相对的两凹槽,所述USB接口可用于与移动终端电连接,两所述凹槽可用于放置移动终端。

较佳地,所述杯套具有上壳体以及上侧壳体,所述上侧壳体与所述上壳体的周边固定连接,所述凹槽与所述上壳体、上侧壳体均相交,且每一所述凹槽具有与所述上壳体相交形成的一第一凹面、一第二凹面,每一所述所述凹槽还具有与所述上侧壳体相交形成的一第三凹面、一第四凹面、一第五凹面,所述第一凹面、第二凹面相对设置,所述第三凹面、第四凹面相对设置,所述第三凹面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凹面、第五凹面相连,所述第四凹面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凹面、第五凹面相连,所述第五凹面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三凹面、第四凹面相连。

较佳地,每一所述凹槽的所述第一凹面、第二凹面互相平行,每一所述凹槽的所述第三凹面、第四凹面互相平行。

较佳地,所述上壳体设有一圆形通孔,所述圆形通孔可供杯体穿过,所述圆形通孔绕一轴线段展开,所述第一凹面、第二凹面具有一对称面,所述对称面与所述轴线段相交。

较佳地,所述上壳体具有一上壳面,每一所述凹槽的所述第一凹面与所述上壳面相交于一第一上边线,所述第二凹面与所述上壳面相交于一第二上边线,所述第一上边线、第二上边线之间的距离为12mm~18mm。

较佳地,互相平行的所述第三凹面、第四凹面与所述上壳面的夹角为30°~50°。

较佳地,所述第五凹面平行于所述上壳面,所述第五凹面与所述上壳面的距离≥12mm,所述第五凹面处所述上侧壳体的最小高度≥4mm。

较佳地,所述第三凹面相较所述第四凹面更远离所述杯套与所述固定座的铰接处,所述第三凹面从靠近所述第一凹面的一端至靠近所述第五凹面的一端逐步远离所述固定座。

较佳地,所述杯托具有下壳体以及下侧壳体,所述下侧壳体与所述下壳体的周边固定连接,所述杯托设有相对的两凹陷部,所述凹陷部位于所述下侧壳体,所述杯托与所述杯套之间设有两传动连杆,所述杯套、杯托相对所述固定座的旋转角度均为0°~90°,当所述杯托相对所述固定座的旋转角度为0°时,两所述传动连杆位于两所述凹陷部内。

较佳地,所述杯套、杯托可绕所述固定座旋转至所述移动终端同时置于两所述凹陷部以及两所述凹槽。

在符合本领域常识的基础上,上述各优选条件,可任意组合,即得本实用新型各较佳实例。

本实用新型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带槽充电杯架,不仅可以放置杯体,同时,手机等移动终端还可以很方便地置于杯套的凹槽内,与固定座的USB接口电连接,实现便捷充电;其具备多种功能,能够给人们的生活带来较大的便利。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带槽充电杯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带槽充电杯架的左视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带槽充电杯架的俯视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带槽充电杯架上放置杯体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带槽充电杯架上放置移动终端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带槽充电杯架折叠状态下放置移动终端的立体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带槽充电杯架折叠状态下放置移动终端的右视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带槽充电杯架

200:杯套

210:上壳体

211:圆形通孔

212:上壳面

220:上侧壳体

300:固定座

310:USB接口

400:杯托

410:下壳体

420:下侧壳体

430:凹陷部

440:传动连杆

500:凹槽

510:第一凹面

511:第一上边线

520:第二凹面

521:第二上边线

530:第三凹面

540:第四凹面

550:第五凹面

800:杯体

900:移动终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举个较佳实施例,并结合附图来更清楚完整地说明本实用新型。

如图1-3所示,一种带槽充电杯架100,具有一杯套200、一固定座300、一杯托400,杯套200铰接于固定座300的上端,杯托400铰接于固定座300的下端,杯托400用于支撑杯体800,杯套200可供杯体800穿过。杯托400与杯套200之间设有两传动连杆440,杯套200、杯托400相对固定座300的旋转角度均为0°~90°。

固定座300上设有USB接口310,杯套200上设有相对的两凹槽500,USB接口310可用于与移动终端900电连接,两凹槽500可用于放置移动终端900。

杯套200具有上壳体210以及上侧壳体220,上侧壳体220与上壳体210的周边固定连接,凹槽500与上壳体210、上侧壳体220均相交,且每一凹槽500具有与上壳体210相交形成的一第一凹面510、一第二凹面520,每一凹槽500还具有与上侧壳体220相交形成的一第三凹面530、一第四凹面540、一第五凹面550,第一凹面510、第二凹面520相对设置,第三凹面530、第四凹面540相对设置,第三凹面530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凹面510、第五凹面550相连,第四凹面540的两端分别与第二凹面520、第五凹面550相连,第五凹面550的两端分别与第三凹面530、第四凹面540相连。

本实施例中,每一凹槽500的第一凹面510、第二凹面520互相平行,每一凹槽500的第三凹面530、第四凹面540互相平行。上壳体210设有一圆形通孔211,圆形通孔211可供杯体800穿过,圆形通孔211绕一轴线段展开,第一凹面510、第二凹面520具有一对称面,对称面与轴线段相交。

第一凹面510、第二凹面520和圆形通孔211的内表面之间通过圆角面连接。第三凹面530、第四凹面540与第五凹面550均通过圆角面连接。

上壳体210具有一上壳面212,每一凹槽500的第一凹面510与上壳面212相交于一第一上边线511,第二凹面520与上壳面212相交于一第二上边线521,第一上边线511、第二上边线521之间的距离为12mm~18mm。这一距离使得移动终端900能够插入。

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凹面、第二凹面也可以互相不平行,但要保证第一凹面、第二凹面之间的空间足够放入移动终端。

互相平行的第三凹面530、第四凹面540与上壳面212的夹角为30°~50°。第五凹面550平行于上壳面212,第五凹面550与上壳面212的距离≥12mm,第五凹面550处上侧壳体220的最小高度≥4mm。第三凹面530相较第四凹面540更远离杯套200与固定座300的铰接处,第三凹面530从靠近第一凹面510的一端至靠近第五凹面550的一端逐步远离固定座300。

第五凹面550与上壳面212的距离设置使得移动终端900可以插入一定深度,放置较稳。保持一定角度,使得移动终端900放置在凹槽500内时,使用者可以较方便的看到屏幕。第五凹面550处上侧壳体220的最小高度保证移动终端900插入后,上壳体210不会产生变形。

杯托400具有下壳体410以及下侧壳体420,下侧壳体420与下壳体410的周边固定连接,杯托400设有相对的两凹陷部430,凹陷部430位于下侧壳体420,当杯托400相对固定座300的旋转角度为0°时,两传动连杆440位于两凹陷部430内。且杯套200、杯托400可绕固定座300旋转至移动终端900同时置于两凹陷部430以及两凹槽500。

如图6-7所示,本实施例中,杯托400、杯套200对固定座300的旋转角度为40°~50°之间时,移动终端900同时置于两凹陷部430以及两凹槽500。

如图4所示,带槽充电杯架100可以与普通杯架同样使用,放置杯体800。如图5-7所示,带槽充电杯架100用于给移动终端900充电,移动终端900放置在凹槽500内,利用USB转接线与固定座300上的USB接口310电连接,固定座300上可以固设有电源以给USB接口310供电,也可以利用移动电源给USB接口310供电。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虽然以上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这仅是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是由所附权利要求书限定的。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质的前提下,可以对这些实施方式作出多种变更或修改,但这些变更和修改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