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槽式清洗机的透气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482265阅读:170来源:国知局
水槽式清洗机的透气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自动清洗餐具的机器,尤其涉及一种水槽式清洗机的透气机构。



背景技术:

现今的洗碗机中已经开始使用蒸汽来清洗碗碟,与使用加热的水相比,利用蒸汽也更加减少了洗涤的时间,以及提高了洗涤的效果。

为了节约空间,现已出现了不少水槽式的清洗机设计,即将现有的水槽改装为清洗机,直接以水槽作为洗涤空间,一般都在水槽底部设置一旋转喷臂,该旋转喷臂通常连接一由电机驱动的泵体。如本申请人的申请号为201320889945.4的中国专利公开的一种水槽式清洗机,包括形成洗涤空间的箱体,箱体包括水槽本体和转动连接在水槽本体上的盖板,水槽本体的底部至少在中央部位具有下凹的沥水区域,沥水区域内设置有将沥水区域内的水泵出到沥水区域上方洗涤空间的水泵,沥水区域覆盖有带沥水孔的沥水板,沥水板上方设有用于水泵出水的旋转喷臂,沥水区域内还设有加热器,可参照本申请人的申请号为201320888659.6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水槽式清洗机的箱体结构》(公告号为cn203693528u),由于在清洗结束后,水槽本体内仍有高温蒸汽,若此时用户打开盖板,蒸汽则可能因扑面而来而伤到用户,造成安全事故。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现状而提供一种有效避免因蒸汽则可能因扑面而来而伤到用户的水槽式清洗机的透气机构。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该水槽式清洗机的透气机构,包括有:

水槽本体,其内具有洗涤空间且顶部敞口;

盖板,活动地设置水槽本体的顶部,能相对所述水槽本体的顶部敞口打开或关闭;

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局部开有与所述洗涤空间流体连通的透气部,并且还包括有:

蒸汽阻挡件,活动地设置在所述盖板之上,并且还包括有:

驱动机构,所述的蒸汽阻挡件由驱动机构驱动而相对所述透气部逐渐旋转,以将所述洗涤空间内的流体逐渐排放到位于所述透气部外部的排出环境。

蒸汽阻挡件可由手动的方式打开或是优选地,所述的蒸汽阻挡件由驱动机构驱动而相对所述透气部旋转。

进一步地,所述蒸汽阻挡件包括有本体,所述本体的中部设有排气口,所述排气口在旋转过程中能与所述透气部相互交叠。通过排气口与透气部交叠的过程使洗涤空间内的流体逐渐排放到外部。

进一步地,所述盖板包括有上盖板和下盖板,所述透气部则包括设置在所述上盖板上的第一通气口和设置在所述下盖板的第二通气口,并且所述上盖板和下盖板所形成的夹层中设置有安装座,所述安装座具有容纳所述蒸汽阻挡件和所述驱动机构的容腔,所述容腔与所述第一通气口和第二通气口相通连。

进一步地,所述容腔内还设置有支架,所述支架包括竖直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驱动机构包括有电机,所述电机设置在所述支架的第一部分上,所述本体的一端与所述电机的输出轴相连,所述本体的另一端具有外凸的转轴,所述支架的第二部分上则开设有与所述转轴配合的定位凹槽。

进一步地,所述容腔的底部具有局部下凹区域,所述蒸汽阻挡件设置在该下凹区域,并且该下凹区域内设置有密封圈。因蒸汽阻挡件与容纳的下凹区域通过密封圈的整体密封,使得蒸汽阻挡件在旋转的过程中,水槽本体内的蒸汽只能从透气部中排出。

进一步地,所述透气部设置在邻近所述盖板中部的位置。由于透气部开设在盖板中部的位置,则清洗机腔体内的蒸汽通过透气部向后方排出,有效避免了蒸汽伤到用户所造成的安全事故。

进一步地,在所述的水槽本体底部设置有加热组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利用蒸汽阻挡件与透气部旋转交叠的过程使洗涤空间内的流体逐渐排放到外部,这样当清洗机需要排除高温蒸汽时,可使蒸汽先从透气部排出,减少了蒸汽的大面积扑向用户,同时,还能调节蒸汽排放的速度,有效避免了蒸汽伤到用户所造成的安全事故。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蒸汽阻挡件的排气口处于与透气口相通以排出蒸汽的状态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中蒸汽阻挡件的排气口未处于与透气口相通以阻挡蒸汽排出的状态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5所示,本水槽式清洗机可以用于清洗碗碟、蔬菜、水果等,包括其内具有洗涤空间且顶部敞口的水槽本体1,以及转动连接在水槽本体1后部的盖板3,水槽本体1可以为家用的普通水槽,水槽本体1和盖板3之间形成有洗涤空间,以容纳上述的碗碟、蔬菜、水果等,对其进行清洗。清洗机内的清洗机构、加热组件、以及盖板3和水槽本体1的连接结构等,可采用现有技术,如可参考本申请人的申请号为201320889945.4的中国专利,在此不再赘述。

本水槽式清洗机的透气机构为盖板3局部开有与洗涤空间流体连通的透气部,这里透气部可以为一个或若干个透气孔,本实施例是透气口,并在透气口上适配有蒸汽阻挡件2,为实现蒸汽阻挡件2在旋转的过程中能与透气口相交叠,从加工及装配角度而言,优选的结构是:蒸汽阻挡件2为转子,且转子由驱动机构电机7驱动而相对透气部旋转。

本实施例中,转子包括有本体21,本体21的中部设有排气口22,排气口22在旋转过程中能与透气口相互交叠;而盖板3包括有上盖板31和下盖板32,透气口则包括设置在上盖板31上的第一通气口33和设置在下盖板32的第二通气口34,为了有效避免蒸汽伤到用户,第一通气口33设置在邻近上盖板31的中部,第二通气口34设置在邻近下盖板32的中部。另外,上盖板31和下盖板32所形成的夹层中设置有安装座4,安装座4具有容纳转子和电机7的容腔41,容腔41与第一通气口33和第二通气口34相通连,而容腔41的底部具有局部下凹区域,转子设置在该下凹区域,当转子在转动的过程中防止蒸汽从透气部的其它区域排出,该下凹区域内设置有密封圈8。容腔41内还设置有支架,支架包括竖直的第一部分5和第二部分6,电机7设置在支架的第一部分5上,本体21的一端与电机7的输出轴相连,本体21的另一端具有外凸的转轴211,支架的第二部分6上则开设有与转轴配合的定位凹槽61。为此,在位于支架第一部分5的电机7的带动下,转子能相对于支架的第二部分6旋转,而形成转子的排气口22与上盖板31、下盖板32中的第一通气口33和第二通气口34逐渐交叠的过程中即能实现第一通气口33和第二通气口34逐渐变大或逐渐变小。

具体地,当电机7顺时针运行时(从电机7的输出轴端看),转子由电机7的输出轴带动旋转,转子的排气口22逐渐向内旋转,从而使得排气口22与上盖板31、下盖板32中的第一通气口33和第二通气口34的交叠面积逐渐变大,以实现蒸汽由多变少逐渐排放到位于透气口外部的排出环境,当电机7逆时针运行时(从电机7的输出轴端看),转子由电机7的输出轴带动旋转,转子的排气口22逐渐向外旋转,从而使得排气口22与上盖板31、下盖板32中的第一通气口33和第二通气口34的交叠面积逐渐变小,直至排气口22与上盖板31、下盖板32中的第一通气口33和第二通气口34的交叠面积为零时,蒸汽的排放量最大,用户可以根据需求而选择转子的转动方向和转动程度。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