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扇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986614阅读:20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家具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风扇床。



背景技术:

良好的睡眠是工作和学习的保证,特别是炎热的夏季,在没有空调的地方通常会选择风扇作为降温工具,随着房价越来越高,人们的可利用空间越来越少。我们所使用的床通常不带有风扇,当需要使用风扇时,只能将风扇放在邻近床的地板上或者放在邻近床的凳子上,很占用房间的空间,且用完之后为了节省空间还需要收起,使用不方便。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当需要使用风扇时,只能将风扇放在邻近床的地板上或者放在邻近床的凳子上,很占用房间的空间,且用完之后为了节省空间还需要收起,使用不方便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风扇床。

一种风扇床,包括:床架组件、睡板、挡板组件及风扇组件;所述床架组件包括第一支撑柱、第二支撑柱、第三支撑柱、第四支撑柱和安装板,所述第一支撑柱、所述第二支撑柱、所述第三支撑柱和所述第四支撑柱分别位于所述安装板的四个边角处并分别与所述安装板连接,所述安装板远离所述第一支撑柱的表面开设有放置槽;所述睡板容置于所述放置槽内,且所述睡板的边缘与所述放置槽的槽壁抵接;所述挡板组件包括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所述第一挡板和所述第二挡板分别位于所述安装板远离所述第一支撑柱的一侧的相对的两端并分别与所述安装板连接;所述风扇组件包括安装杆和风扇,所述安装杆设置在所述第一挡板上,所述风扇与所述安装杆转动连接,且所述风扇的出风口朝向所述睡板。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安装杆为万向杆。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安装杆可拆卸地设置在所述第一挡板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安装杆与所述第一挡板螺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安装杆与所述第一挡板插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安装杆与所述第一挡板卡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挡板组件还包括第三挡板,所述第三挡板分别与所述第一挡板和所述第二挡板垂直并与所述安装板的边缘连接。

上述风扇床,通过将风扇通过安装杆安装在风扇床的第一挡板上,使风扇和床一体化,节省了风扇和床的占用空间,且使风扇与安装杆转动连接,即风扇可以相对安装杆转动,以调整出风口朝向睡板的位置,增加了风扇的适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一个实施例中风扇床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一实施例的多功能床的分离睡板后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发明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发明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例如,一种风扇床,包括:床架组件、睡板、挡板组件及风扇组件,所述床架组件包括第一支撑柱、第二支撑柱、第三支撑柱、第四支撑柱和安装板,所述第一支撑柱、所述第二支撑柱、所述第三支撑柱和所述第四支撑柱分别位于所述安装板的四个边角处并分别与所述安装板连接,所述安装板远离所述第一支撑柱的表面开设有放置槽;所述睡板容置于所述放置槽内,且所述睡板的边缘与所述放置槽的槽壁抵接;所述挡板组件包括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所述第一挡板和所述第二挡板分别位于所述安装板远离所述第一支撑柱的一侧的相对的两端并分别与所述安装板连接;所述风扇组件包括安装杆和风扇,所述安装杆设置在所述第一挡板上,所述风扇与所述安装杆转动连接,且所述风扇的出风口朝向所述睡板。

为了进一步说明上述风扇床,又一个例子是,请参阅图1及图2,风扇床10包括床架组件100、睡板200、挡板组件300及风扇组件400。床架组件100连接睡板200和挡板组件300,风扇组件连接挡板组件300。床架组件100用于提供整体的支撑作用,睡板200用于供用户休息使用,挡板组件300用于挡住睡板200上的人或者物品不掉落,风扇组件400用于给用户在有需要使提供凉爽的风。

请参阅图1及图2,床架组件100包括第一支撑柱110、第二支撑柱120、第三支撑柱130、第四支撑柱140和安装板150,第一支撑柱110、第二支撑柱120、第三支撑柱130和第四支撑柱140分别位于安装板150同一侧的四个边角处并分别与安装板150连接,即第一支撑柱110、第二支撑柱120、第三支撑柱130、第四支撑柱140与安装板150的四个边角处一一对应。安装板150远离第一支撑柱110的表面开设有放置槽101。第一支撑柱110、第二支撑柱120、第三支撑柱130、第四支撑柱140和安装板150用于组成床架组件100以提供整体的支撑作用,使睡板200和挡板组件300可以安装在床架组件100上。例如,第一支撑柱110、第二支撑柱120、第三支撑柱130、第四支撑柱140相互平行设置。

请参阅图1及图2,睡板200容置于放置槽101内,且睡板200的边缘与放置槽101的槽壁抵接。即放置槽101的空间大小与睡板200的占用面积正好相等,这样,睡板200放置在放置槽101内时被限制住,不会发生移动。睡板200用于供使用者休息。例如,放置槽101具有矩形的横截面,睡板200也具有矩形的横截面。例如,睡板200相对安装板150朝向第一支撑柱110的表面高度大于放置槽101相对安装板150朝向第一支撑柱110的表面的高度。这样,睡板200可以方便的从放置槽101中取出。

请参阅图1及图2,挡板组件300包括第一挡板310和第二挡板320,第一挡板310和第二挡板320分别位于安装板150远离第一支撑柱110的一侧的相对的两端并分别与安装板150连接。第一挡板310和第二挡板320用于给设置于其之间的睡板200上的人或物品提供一定的保护。例如,第一挡板310和第二挡板320上分别开设有若干透气通道。在实际使用中,第一挡板310为床尾,第二挡板320为床头。

请参阅图1及图2,风扇组件400包括安装杆410和风扇420,安装杆410设置在第一挡板310上,风扇420与安装杆410转动连接,且风扇420的出风口朝向睡板200。风扇420用于向睡板的某个预设位置吹出凉风,安装杆410用于将风扇420连接于第一挡板310上且使风扇420可转动,以朝向睡板200的不同的预设位置吹出凉风。例如,安装杆为万向杆。这样,风扇可相对睡板360°旋转,不仅可以朝向睡板,还可以朝向睡板外的空间范围,例如,房间中放置沙发或者书桌的其它位置,增加了风扇的适用性。

上述风扇床,通过将风扇通过安装杆安装在风扇床的第一挡板上,使风扇和床一体化,节省了风扇和床的占用空间,且使风扇与安装杆转动连接,即风扇可以相对安装杆转动,以调整出风口朝向睡板的位置,增加了风扇的适用性。

为了方便的将风扇从第一挡板上拆卸下来,例如,安装杆可拆卸设置在第一挡板上。这样,当风扇需要维修或者清洗的时候,可以方便地将风扇从第一挡板上拆卸下来。例如,风扇与第一挡板螺接;又如,风扇与第一挡板插接;又如,风扇与第一挡板卡接。

为了进一步保护睡板上的人不掉落下来,例如,挡板组件还包括第三挡板,第三挡板分别与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垂直并与安装板的边缘连接。有很多人在睡觉的时候习惯换姿势,会在床上翻滚,这样就很容易掉落下来,尤其是如果房间里没有铺地毯,掉落到底板上受伤会很严重,通过设置第三挡板,当安装板与第三挡板相对的一边与墙壁抵接时,第一挡板、第二挡板、第三挡板和墙壁很好的从四周对睡板上休息的人进行保护,防止其从床上掉落,避免其受伤。

为了方便地控制风扇,例如,风扇组件还包括双控开关,双控开关包括第一子开关和第二子开关,第一子开关设置在第一挡板上且与风扇电连接,第二子开关设置在第二挡板上且与风扇电连接。这样,当人们离第一挡板更近时,可以选择通过控制第一子开关来控制风扇的开关,当人们离第二挡板更近时,可以选择通过控制第二子开关来控制风扇的开关,尤其是当人们在睡觉的过程中已经躺下时,不用起身即可通过控制附近的开关来控制风扇的开关,更加方便。

为了使风扇吹出的冷风的方向能够进一步控制,例如,请参阅图1及图2,第一挡板310开设有第一滑槽301和第二滑槽,第一滑槽301和第二滑槽相互连通,且第二滑槽平行于睡板的横截面的面积大于第一滑槽301平行于睡板200的横截面的面积,第二滑槽具有槽壁;风扇组件400还包括滑块,滑块与安装杆410远离风扇的一端连接,滑块滑动设置于第二滑槽内且与其槽壁抵接,安装杆410滑动设置于第一滑槽301内。这样,滑块可以在第二滑槽内滑动,安装杆可以在第一滑槽301内滑动,使得风扇420可以相对第一挡板310滑动到不同的位置,可以将冷风集中平行吹向睡板200上位于中间或者侧边的人,使风扇吹出的冷风的方向能够进一步控制,增加了风扇的适用性。

能够理解,现有的睡板在使用过程中,还存在诸多不便。一方面,在气温较低时,睡板需要使用较多的垫子或者棉絮,方能从床垫下部让人感觉不太寒冷,另一方面,在天气较为炎热时,睡板上的垫子不可太多,否则极易让人体感觉炎热。一实施例中,所述睡板包括透气层、支撑层及保暖层,所述支撑层与所述透气层连接,所述保暖层与所述支撑层远离所述透气层的侧面连接。如此,当天气较为炎热时,用户可以通过将透气层一侧朝上供用户使用,透气层具有较好的透气能力,能够使用户感觉较为凉快,当天气较为寒冷时,用户可以通过将保暖层的一侧朝上使用,如此,保暖层具有较好的保暖能力,能够为用户提供一定的御寒能力。又如,所述透气层中设置有若干气孔,且若干气孔的开设方向与所述保暖层的底面平行。又如,若干气孔间隔分布,又如,若干气孔呈蜂窝状,如此,能够使透气层具有较好的透气能力。一实施例中,所述透气层包括导热抗菌亚层、透气亚层及防水亚层,所述防水亚层设置于所述支撑层上,所述透气亚层与所述防水亚层远离所述支撑层的侧面连接,所述导热抗菌亚层与所述透气亚层远离所述防水亚层的侧面连接,所述透气亚层开设有若干所述气孔,若干所述气孔间隔分布于所述防水亚层上,且若干气孔的长度方向或者开设方向与所述支撑层的底面平行。又如,所述抗菌亚层由纳米tio2聚乳酸复合材料制备而成,所述纳米tio2聚乳酸复合材料包括如下质量份的各组分:tio20.8份~1.47份和聚左旋乳酸98.6份~99.2份,其中tio2的平均颗粒直径为310nm~348nm,如此,能够使tio2能够较好地分布在聚左旋乳酸中,且tio2具有较好的导热能力,而聚左旋乳酸具有较好的抑菌能力,能够在其表面形成微酸性环境,能够跟人体表面酸性环境一样,具有一定的抗菌抑菌能力,从而使得纳米tio2聚乳酸复合材料具有导热抗菌效果。需要说明的是,如何将tio2分散在聚左旋乳酸中,请参考现有技术。又如,所述抗菌亚层的厚度为3毫米~10毫米。优选的,所述抗菌亚层的厚度为4毫米~7毫米。更优选的,所述抗菌亚层的厚度为5.5毫米。为了让透气亚层具有较好的散热能力,又如,所述透气亚层由铝合金材料制备而成,所述铝合金材料包括如下质量份的各组分:硅0.4份~0.8份,镁0.5份~0.7份,铁0.4份~0.8份,锰0.005份~0.009份,锆0.006份~009份,锌0.14份~0.23份,锡0.003份~0.005份和铝91份~96份,选用含有上述质量份的各组分的铝合金材料,一方面,铝合金质量较轻,能够使得透气亚层的整体质量较轻,另一方面,能够使透气亚层具有较好的散热能力,散热系数在170w/m.k以上,如此,能够使透气亚层具有较好的散热能力。优选的,所述铝合金材料包括如下质量份的各组分:硅0.6份~0.64份,镁0.51份~0.55份,铁0.61份~0.67份,锰0.007份~0.008份,锆0.006份~0.007份,锌0.18份~0.2份,锡0.004份~0.005份和铝93份~95份,更优选的,所述铝合金材料包括如下质量份的各组分:硅0.62份,镁0.53份,铁0.65份,锰0.007份,锆0.006份,锌0.19份,锡0.004份和铝95份,如此,能够使铝合金的质量更轻,且透气亚层的散热能力在220w/m.k以上。

为了进一步提高透气亚层的散热能力,一实施例中,若干所述透气亚层的所述气孔连通抽气设备,如此,抽气设备可以将透气亚层的所述气孔中的热空气抽出,可以进一步提高透气亚层的散热能力。又如,若干所述透气亚层的所述气孔通过软管组件连接于所述抽气设备,所述软管组件包括总软管及若干分软管,若干分软管与若干所述气孔一一对应,各所述分软管一一对应连通各所述气孔,各所述分软管均与所述总软管连通,即,所述总软管分别与若干所述分软管连通,所述总软管与所述抽气设备连通。或者说,各所述分软管通过所述总软管连通所述抽气设备。又如,各所述分软管的第一端对应连通各所述气孔,各所述分软管的第二端均与所述总软管连通,即,所述总软管均与若干所述分软管的第二端连通。如此,能够较好地将各所述气孔与所述抽气设备连接,在抽气设备不需要工作时,可以拆卸掉总软管和分软管,分开放置所述抽气设备,从而减少睡板的空间。

能够理解,当天气炎热,用户使用透气层的一侧睡眠时,人体为炎热温度下的主要发热源。虽然人类是恒温动物,平均温度界于36摄氏度~37摄氏度之间,但当人体感觉炎热时,其体表温度也会相应的增加,由此,结合人体体表温度的变化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判断用户是否处于感觉炎热的状态。人在睡眠时,靠近睡板的一侧的身体由于收到的压力较大,因此,其体表温度变化相对较大。为了在睡板温度较高时,即判断人体感觉炎热的状态时,使所述抽气设备工作,一实施例中,所述抗菌亚层远离所述透气亚层的侧面设置有若干第一薄膜温度传感器;又如,若干所述第一薄膜温度传感器阵列设置于所述抗菌亚层远离所述透气亚层的侧面上,又如,若干所述第一薄膜温度传感器矩形阵列设置于所述抗菌亚层远离所述透气亚层的侧上,所述睡板还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分别电连接各所述第一薄膜温度传感器,即,若干所述第一薄膜温度传感器分别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所述控制器还与所述抽气设备连接,所述控制器用于在任一所述第一薄膜温度传感器检测的温度高于预设温度时,控制所述抽气设备运行。又如,所述第一薄膜温度传感器的型号为深圳市富温传感技术公司的14j20。如此,当用户睡在抗菌亚层上时,处于用户身体下方的所述第一薄膜温度传感器能够实时检测用户体表的温度,当检测到的用户体表的温度低于预设温度时,则通过控制开启抽气设备来达到散热降温的作用。需要说明的是,预设温度可以结合环境温度和环境湿度来计算出。

一实施例中,所述保暖层包括热反射亚层、导热亚层、硅橡胶加热板(siliconerubberheaters,scs)、隔热外框及防水导热亚层;所述热放射亚层设置于所述支撑层远离所述透气层的侧面上,所述导热亚层连接所述热反射亚层远离所述支撑层的侧面,所述防水导热亚层连接所述导热亚层远离所述支撑层的侧面;设置若干硅橡胶加热板,所导热亚层靠近所述防水导热压层的侧面设置有若干容置槽,若干所述容置槽与若干所述硅橡胶加热板一一对应设置,各所述硅橡胶加热板一一对应嵌置于各所述容置槽内,各所述硅橡胶加热板均电连接所述控制器,即,所述控制器分别与若干所述硅橡胶加热板电连接;所述硅橡胶加热板用于在通电时产生热量。所述隔热外框具有中空结构,又如,所述隔热外框具有矩形环状结构,所述隔热外框围绕所述导热亚层的四个侧边设置,且所述隔热外框位于所述热反射亚层与所述防水导热亚层之间,又如,所述隔热外框相对的两侧面分别与所述热反射亚层与所述防水导热亚层抵持,即,其中一所述隔热外框的侧面与所述热反射亚层抵持,另一所述隔热外框的侧面与所述防水导热亚层抵持,或者说,所述隔热外框邻近所述热反射亚层的侧面与所述热反射亚层抵持,所述隔热外框邻近所述防水导热亚层的侧面与所述防水导热亚层抵持。如此,隔热外框能够对导热亚层上的硅橡胶加热板产生的热量具有一定的隔热效果,能够减少硅橡胶加热板产生的热量的损耗。所述热反射亚层用于对硅橡胶加热板产生的热量提供一定的热射作用。所述防水导热亚层具有一定的防水能力,能够减少水分从所述防水导热亚层渗入至所述导热亚层中。又如,所述导热亚层由铝合金材料制成,所述铝合金材料和如上任一所述的铝合金材料相同。又如,所述热反射亚层由热反射材料制备得到。又如,所述隔热外框由所述隔热材料制备得到。又如,所述防水导热亚层由防水导热材料制备得到。如此,能够使得所述保暖层具有较好的加热效果,能够在较为寒冷的季节为用户提供一定的御寒能力。尤其需要说明的是,采用上述睡板,用户可以直接在上方睡眠使用,还能够省去传统中需要额外配置的垫子,极为方便。例如,所述硅橡胶加热板主要包括硅橡胶与玻璃纤维布复合而成的薄片状结构,亦可称为硅胶加热带;又如,硅硅胶加热板具有很好的柔软性,可以与被加热物体紧密接触;又如,所述硅橡胶加热板的发热元件用镍合金的合金箔进行加工而成的;又如,其加热功率可达到1.2w/cm2,加热更加均匀,如此,利于热量的传递。例如,通过控制使所述硅橡胶加热板通电/断电,用于控制所述硅橡胶加热板是否加热,进而控制所述硅橡胶加热板长期或在短时间内发热。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