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门驳接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85837阅读:745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玻璃安装驳接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玻璃门驳接件。



背景技术:

玻璃驳接件产品采用驳接头作为主要受力件,再将驳接头与连接杆采用螺丝固定的结构。采用驳接头作为主要受力件的结构,驳接头需要与连接杆进行二次固定,驳接头受力部分需要与地面的地弹簧配合进行门扇启闭转动,需要承受较重的门扇重量与较大的转动扭矩,因此这种结构存在着容易松动,可靠性差的缺点。为解决这些问题,有些产品将驳接头与连接杆进行焊接、增加防转销钉、增加固定螺钉数量等措施,但这些解决方案有的影响外观,有的增加了加工工序与成本且效果不明显。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稳定、可靠,简化加工工序的玻璃门驳接件。

一种玻璃门驳接件,包括:连接杆、驳接头和连接座,连接杆的一端与驳接头相套接,连接座与连接杆的一侧相连接;连接杆与驳接头相接的端部延伸出防转凸台,防转凸台的横截面的面积小于连接杆的横截面的面积;驳接头内容置有轴座,轴座上开设有安装孔,安装孔贯穿轴座,轴座通过安装孔与防转凸台相套接。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连接座包括依次层叠的底座、垫圈、垫片、螺钉盖和连接螺钉,底座固定在连接杆上,底座、垫圈、垫片和螺钉盖通过连接螺钉固定在连接杆上。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底座包括调整底座和调整螺套,调整底座开设有内腔,调整螺套位于内腔内,调整螺套为方形结构,调整螺套中心开设有螺孔,调整螺套的体积小于内腔的体积。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底座还包括固定底座,固定底座与调整底座均设置于连接杆的同一侧。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连接杆上设有连接杆安装平面,调整底座设有与连接杆安装平面相接触的调整底座安装平面,连接杆安装平面的中心设有调整孔,调整螺套底部延伸出一与调整孔形状相配合的圆型凸台。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连接杆安装平面上还在调整孔周围开设有螺纹孔。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轴座远离防转平面的一端设有定位凸起,驳接头的内部一侧设置有与定位凸起相配合的定位凹槽。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定位凸起为弧形的凸起。

本实用新型的玻璃门驳接件,使用连接杆直接受力,再将连接杆通过连接座与玻璃进行固定,而驳接头不再作为受力部件,而仅仅相当于一个类似于外形装饰部件的作用,连接杆通过防转凸台和轴座上的安装孔与驳接头连接。这种结构不仅更加稳定、可靠,而且生产加工工序也大大简化,外观也更为美观。

附图说明

图1是玻璃门驳接件的立体图;

图2是如图1所述的玻璃门驳接件的连接示意图;

图3是如图1所述的玻璃门驳接件的分解图;

图4是如图3所示的玻璃门驳接件的调整底座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主要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玻璃门驳接件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玻璃门驳接件10包括连接杆100、驳接头300和连接座200,连接杆100的一端与驳接头300相套接,连接座200与连接杆100的一侧相连接。连接杆100与驳接头300相接的端部延伸出防转凸台105,防转凸台105的横截面的面积小于连接杆100的横截面的面积。驳接头300内容置有轴座303,轴座303上开设有安装孔306,安装孔306贯穿轴座303,轴座303通过安装孔306与防转凸台105相套接。这种结构不仅更加稳定、可靠,而且生产加工工序也大大简化,外观也更为美观。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轴座303远离连接杆100的一端设置有与地弹簧配合的锥形扁孔304,通过锥形扁孔304与地弹簧实现承受门重与传递扭矩的功能。这种结构十分可靠的保证了门扇在启闭中驳接件能保持扭矩传递过程中的转动角度。

如图3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连接杆100与驳接头300连接的一端设有一个固定孔104,驳接头300设置有一个螺钉孔307(图中未示出),驳接头300的内部为全通透的空心结构,当轴座303与连接杆100装配后,驳接头300只需套在连接杆100上,再用紧定螺钉302通过螺钉孔307将驳接头300顶紧固定于连接杆100上。

同时参见图2、图3,在一实施例中,连接座包括依次层叠的底座201、垫圈203、垫片204、螺钉盖205和连接螺钉206,底座201固定在连接杆100上,底座201、垫圈203、垫片204和螺钉盖205通过连接螺钉206固定在连接杆100上。装配玻璃门时把垫圈203套在玻璃孔内,并把玻璃夹在两个垫片204中间,连接螺钉206穿过螺钉盖205、垫片204、垫圈203、底座201和连接杆100,再与调整螺套207相紧定,即可使连接杆100和连接座200相固定。

在一实施例中,底座201包括调整底座208和调整螺套207及螺钉202,调整底座208开设有内腔210,调整螺套207位于内腔210内,调整螺套207为方形结构,调整螺套207中心开设有螺孔,调整螺套207的体积小于内腔210的体积。因调整螺套207小于调整底座208的内腔210,因此连接座200需要安装玻璃时,可实现左右上下的全方位调整来消除玻璃的开孔误差。为了防止连接螺钉206与调整螺套207在安装拧紧时出现转动而无法完全拧紧的现象,内腔210和调整螺套207优选设计成方形。本实施例中,底座201还包括固定底座209,固定底座209与调整底座208均设置于连接杆100的同一侧。固定底座209为无调整功能的普通底座,在其他实施例中,可以把固定底座209也设置成调整底座201一样的结构。

为了使底座201与连接杆100之间的连接更稳定,如图4所示,底座201左右两侧设置有与连接杆100装配时的配合弧形卡位213,底座201的上下两侧设计有用于安装固定螺钉的底座螺纹孔211,连接杆100对应的位置设置有螺纹孔103,底座螺钉202穿过底座螺纹孔211和螺纹孔103可将底座201固定于连接杆100上。

为了使连接杆100和连接座200的连接更为稳定,连接杆100上设有连接杆安装平面101,调整底座201设有与连接杆安装平面101相接触的调整底座安装平面212,连接杆安装平面101的中心设有调整孔102,调整螺套207底部延伸出一与调整孔102形状相配合的圆型凸台。连接杆安装平面101上在调整孔102周围设有螺纹孔103。

为了方便装配时驳接头300与轴座303之间实现快速的方向定位,从而保证了驳接头300不会被装错装反。轴座303远离防转平面105的一端设有定位凸起305,驳接头300的内部一侧设计有定位凸起305相配合的定位凹槽301。在本实施例中,为了便于安装和拆卸,定位凸起305为弧形的凸起,在其他实施例中,可以将凸起设置成方形或者其他形状。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