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婴儿用折叠秋千支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195658阅读:334来源:国知局
一种婴儿用折叠秋千支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婴儿用品制造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婴儿用折叠秋千支架。



背景技术:

现使用的婴儿秋千架,包括横梁和支撑杆,支撑杆设于横梁的两端,然后将婴儿提篮或其他婴儿用品通过连接杆设于横梁下方,但需将秋千架收起时,此结构的秋千架无法折叠,且占地面积面积过大,不便于存放。

专利吊簧秋千摇篮(申请号为201210579704.X),公开了一种吊簧秋千摇篮,包括摇篮本体,所述摇篮还包括支架和两根弹簧,所述摇篮本体上设置有两个弧形的提手,所述弹簧上端设置有吊环,下端设置有挂钩,弹簧的上端通过吊环固定在支架上,弹簧的下端通过挂钩挂在提手上。该发明是在支架顶端设置两根高弹性的螺旋弹簧代替吊索将婴儿摇篮吊起,每根弹簧上端置有吊环,下端置有挂钩,以便于跟秋千支架和摇篮相连将摇篮吊起;但该实用新型的秋千支架无法实现折叠,不便于存放。

针对以上所述,现需要一种婴儿用折叠秋千支架,可方便的进行折叠,以便于存放。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提供一种婴儿用折叠秋千支架,可方便的进行折叠,以便于存放。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婴儿用折叠秋千支架,包括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第一脚杆和第二脚杆,所述第一支撑杆和所述第二支撑杆间设有第一连接杆,所述第一支撑杆下端通过轴与所述第一脚杆的端部铰接,所述第二支撑杆下端通过轴与所述第二脚杆端部铰接,所述第一脚杆和所述第二脚杆间设有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一脚杆为空心状结构,所述第一脚杆靠近所述第一连接杆的一端内部设有第一锁舌,所述第一锁舌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撑杆端部的轴相接,所述第一锁舌另一端设有第一牵引索,所述第一牵引索接有拉手,所述拉手设于所述第一脚杆的端部外围;通过所述第一锁舌端部与所述第一支撑杆端部的轴相接,确保非人为状况下所述第一脚杆和所述第二脚杆的稳固,通过外力拉动所述拉手带动所述第一牵引索使所述第一锁舌与所述第一支撑杆端部的轴脱离,可将所述第一脚杆向上转动,便捷的实现本实用新型的折叠。

优选的,所述第一锁舌横截面为E形,所述第一脚杆内部间隔为三个空间,所述三个空间依次从上至下排列,所述第一锁舌设有开口的一端嵌入所述第一脚杆的三个空间内,所述第一锁舌另一端设有设有凹槽,所述第一脚杆端部的轴嵌入所述第一锁舌的凹槽内,且所述第一锁舌靠近第一脚杆的一端下部与所述第一脚杆铰接;所述第一脚杆内的空间可将第一锁舌进行导正限位,所述第一锁舌端部的凹槽与所述第一脚杆端部的轴抵触连接,既确保了连接的稳固性,通过外力又可将所述第一锁舌以所述第一锁舌的铰接点为中心转动,使所述第一锁舌端部的凹槽与所述第一连接杆端部的轴脱离,实现所述第一脚杆的折叠。

优选的,所述第一锁舌设有开口的一端接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设于所述第一脚杆的中部空间内,所述第一弹簧接有第一导正座,所述第一导正座固定于所述第一脚杆内;通过所述第一牵引索可拉动第一锁舌移动,使所述第一锁舌以所述第一锁舌的铰接点为中心转动,使所述第一锁舌端部的凹槽与所述第一连接杆端部的轴脱离,实现所述第一脚杆的折叠,所述第一弹簧通过弹力可将所述第一锁舌进行复位。

优选的,所述第一导正座下端表面设有贯穿所述第一导正座的凹槽,所述第一牵引索嵌入所述第一导正座的凹槽内;所述第一导正座的凹槽可对所述第一牵引索的移位进行导正,防止所述第一牵引索位置的偏离。

优选的,所述第一牵引索靠近拉手的一端设有牵引索接头,所述牵引索接头设有贯穿所述牵引索接头且上下排列的两个孔洞,所述第一牵引索的端部与所述牵引索接头下部的孔洞固定连接,所述牵引索接头上部的孔洞与所述第一脚杆的内侧面铰接,且所述第一锁舌靠近第一脚杆的一端下部与所述第一脚杆铰接;所述拉手横截面为U形,所述第一脚杆的端部嵌入所述拉手的凹面内,所述拉手一端与所述第一脚杆铰接,所述拉手的另一端通过轴与所述牵引索接头下部的孔洞固定连接,且所述第一脚杆设有贯穿所述第一脚杆的表面的圆弧状导槽,所述拉手的轴贯穿所述圆弧状导槽。通过拉手的转动可带动所述牵引索接头的下部沿所述圆弧状导槽移动,所述牵引索接头带动所述第一牵引索移动,由于牵引索接头沿圆弧状导槽移动,故所述第一牵引索产生的力与水平面不平行,可带动所述第一锁舌以所述第一锁舌的铰接点为中心转动,使所述第一锁舌端部的凹槽与所述第一连接杆端部的轴脱离,实现所述第一脚杆的折叠。

优选的,所述第二脚杆为空心状结构,所述第二脚杆的端部设有第二锁舌,所述第二锁舌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脚杆端部的轴相接,所述第二锁舌另一端设有第二牵引索,所述第二连接杆为空心状,所述第二牵引索通过所述第二连接杆内与所述牵引索接头下部的孔洞固定相接。

优选的,所述第二锁舌横截面为E形,所述第二脚杆内部间隔为三个空间,所述三个空间依次从上至下排列,所述第二锁舌设有开口的一端嵌入所述第二脚杆的三个空间内,所述第二锁舌另一端设有设有凹槽,所述第二脚杆端部的轴嵌入所述第二锁舌的凹槽内,且所述第一锁舌靠近第一脚杆的一端下部与所述第一脚杆铰接。所述第二脚杆内的空间可将第二锁舌进行导正限位,所述第二锁舌端部的凹槽与所述第二脚杆端部的轴抵触连接,既确保了连接的稳固性,通过所述拉手的转动可带动所述牵引索接头的下部沿所述圆弧状导槽移动,所述牵引索接头带动所述第一牵引索和所述第二牵引索移动,由于所述牵引索接头沿圆弧状导槽移动,故所述第一牵引索和所述第二牵引索产生的力与水平面不平行,从而带动所述第一锁舌和所述第二锁舌分别以所述第一锁舌的铰接点和所述第二锁舌的铰接点为中心转动,使所述第一锁舌端部的凹槽与所述第一连接杆端部的轴脱离、所述第二锁舌端部的凹槽与所述第二连接杆端部的轴脱离,使所述第一脚杆和所述第二脚杆的向上转动,实现本身实用新型的折叠。

优选的,所述第二锁舌设有开口的一端接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设于所述第二脚杆的中部空间内,所述第二弹簧接有第二导正座,所述第二导正座固定于所述第二脚杆内;所述第二导正座下端表面设有贯穿所述第二导正座的凹槽,所述第二牵引索嵌入所述第二导正座的凹槽内;所述第二导正座的凹槽可对所述第二牵引索的移位进行导正,防止所述第二牵引索位置的偏离。

优选的,所述牵引索接头靠近所述第二连接杆的一侧设有第三导正座,所述第三导正座设于所述第一脚杆内,所述第三导正座下端表面设有贯穿所述第三导正座的两个凹槽,所述第一牵引索和所述第二牵引索分别嵌入所述第三导正座的凹槽内;所述第三导正座的凹槽可对所述第一牵引索和所述第二牵引索的移位进行导正,防止所述第一牵引索和所述第二牵引索位置的偏离。

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通过拉手的转动带动牵引索从而带动锁舌与支撑杆端部脱离,从而可以方便使脚杆折叠。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爆炸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锁舌和第二锁舌工作结构图;

图4为第一锁舌工作结构放大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折叠示意图;

图中标记为:1、第一支撑杆;2、第二支撑杆;3、第一脚杆;4、第二脚杆;5、第一连接杆;6第二连接杆;7、拉手;8、第一锁舌;9、第二锁舌;10、第一弹簧;11、第二弹簧;12、第一导正座;13、第二导正座;14、第三导正座;15、第一牵引索;16、第二牵引索;17、牵引索接头;18、圆弧形导槽。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婴儿用折叠秋千支架,包括第一支撑杆1、第二支撑杆2、第一脚杆3和第二脚杆4,第一支撑杆1和第二支撑杆2间设有第一连接杆5,第一支撑杆1下端通过轴与第一脚杆4的端部铰接,第二支撑杆2下端通过轴与第二脚杆4端部铰接,第一脚杆3和第二脚杆4间设有第二连接杆6,第一脚杆3为空心状结构,第一脚杆3靠近第一连接杆5的一端内部设有第一锁舌8,第一锁舌8的一端与第一脚杆3端部的轴相接,第一锁舌8另一端设有第一牵引索15,第一牵引索15接有拉手7,拉手7设于第一脚杆3的端部外围;通过第一锁舌8端部与第一支撑杆1端部的轴的相接,确保非人为状况下第一脚杆3和第二脚杆4的稳固,通过外力拉动拉手7带动第一牵引索15使第一锁舌8与第一支撑杆1端部的轴脱离,可将第一脚杆3向上转动,便捷的实现本实用新型的折叠。

如图3和图4所示,第一锁舌8横截面为E形,第一脚杆3内部间隔为三个空间,三个空间依次从上至下排列,第一锁舌8设有开口的一端嵌入第一脚杆3的三个空间内,第一锁舌8另一端设有设有凹槽,第一脚杆3端部的轴嵌入第一锁舌8的凹槽内,且第一锁舌8靠近第一脚杆3的一端下部与第一脚杆3铰接;第一脚杆3内的空间可将第一锁舌8进行导正限位,第一锁舌8端部的凹槽与第一脚杆3端部的轴抵触连接,既确保了连接的稳固性,通过外力又可将第一锁舌8以第一锁舌8的铰接点为中心转动,使第一锁舌8端部的凹槽与第一支撑杆1端部脱离,实现第一脚杆3的折叠。

如图3和图4所示,第一锁舌8设有开口的一端接有第一弹簧10,第一弹簧10设于第一脚杆3的中部空间内,第一弹簧10接有第一导正座12,第一导正座12固定于第一脚杆3内;通过第一牵引索15可拉动第一锁舌8移动,使第一锁舌8以第一锁舌8的铰接点为中心转动,使第一锁舌8端部的凹槽与第一脚杆3端部脱离,实现第一脚杆3的折叠,第一弹簧10通过弹力可将第一锁舌8进行复位;第一导正座12下端表面设有贯穿第一导正座12的凹槽,第一牵引索15嵌入第一导正座12的凹槽内;第一导正座12的凹槽可对第一牵引索15的移位进行导正,防止第一牵引索15位置的偏离。

如图3和图4所示,第一牵引索15靠近拉手7的一端设有牵引索接头17,牵引索接头17设有贯穿牵引索接头17且上下排列的两个孔洞,第一牵引索15的端部与牵引索接头17下部的孔洞固定连接,牵引索接头17上部的孔洞与第一脚杆3的内侧面铰接,且第一锁舌8靠近第一脚杆3的一端下部与第一脚杆3铰接;拉手7横截面为U形,第一脚杆3的端部嵌入拉手7的凹面内,拉手7一端与第一脚杆3铰接,拉手7的另一端通过轴与牵引索接头17下部的孔洞固定连接,且第一脚杆3设于贯穿第一脚杆3的表面的圆弧状导槽18,拉手7的轴贯穿圆弧状导槽18;通过拉手7的转动可带动牵引索接头17的下部沿圆弧状导槽18移动,牵引索接头17带动第一牵引索15移动,由于牵引索接头17沿圆弧状导槽18移动,故第一牵引索17产生的力与水平面不平行,可带动第一锁舌8以第一锁舌8的铰接点为中心转动,使第一锁舌8端部的凹槽与第一支撑杆1端部脱离,实现第一脚杆3的折叠。

如图3,第二脚杆4为空心状结构,第二脚杆4的端部设有第二锁舌9,第二锁舌9的一端与第二脚杆4端部的轴相接,第二锁舌9另一端设有第二牵引索16,第二连接杆6为空心状,第二牵引索16通过第二连接杆6内与牵引索接头17下部的孔洞固定相接。

如图2和图3所示,第二锁舌9横截面为E形,第二脚杆4内部间隔为三个空间,三个空间依次从上至下排列,第二锁舌9设有开口的一端嵌入第二脚杆4的三个空间内,第二锁舌9另一端设有设有凹槽,第二脚杆4端部的轴嵌入第二锁舌9的凹槽内,且第二锁舌9靠近第二脚杆4的一端下部与第二脚杆4铰接;第二脚杆4内的空间可将第二锁舌9进行导正限位,第二锁舌9端部的凹槽与第二脚杆4端部的轴抵触连接,确保了连接的稳固性;通过拉手7的转动可带动牵引索接头17的下部沿圆弧状导槽18移动,牵引索接头17带动第一牵引索15和第二牵引索16移动,由于牵引索接头17沿圆弧状导槽18移动,故第一牵引索15和第二牵引索15产生的力与水平面不平行,从而带动第一锁舌8和第二锁舌9分别以第一锁舌8的铰接点和第二锁舌9的铰接点为中心转动,使第一锁舌8端部的凹槽与第一支撑杆1端部脱离、第二锁舌9端部的凹槽与第二支撑杆2端部脱离,使第一脚杆3和第二脚杆4的向上转动,实现本身实用新型的折叠。

如图3,第二锁舌9设有开口的一端接有第二弹簧11,第二弹簧11设于第二脚杆4的中部空间内,第二弹簧11接有第二导正座13,第二导正座13固定于第二脚杆4内;第二导正座13下端表面设有贯穿第二导正座13的凹槽,第二牵引索16嵌入第二导正座13的凹槽内;第二导正座13的凹槽可对第二牵引索16的移位进行导正,防止第二牵引索16位置的偏离,第二弹簧11可将第二锁舌9进行复位。

如图3和图4所示,牵引索接头17靠近第二连接杆6的一侧设有第三导正座14,第三导正座14设于第一脚杆3内,第三导正座14下端表面设有贯穿第三导正座14的两个凹槽,第一牵引索15和第二牵引索16分别嵌入第三导正座14的凹槽内;第三导正座14的凹槽可对第一牵引索15和第二牵引索16的移位进行导正,防止第一牵引索15和第二牵引索16位置的偏离。

本实用新型工作方式:

如图2和图5所示,本实用型通过转动拉手7带动牵引索接头17,将第一锁舌8和第二锁舌9分别与第一支撑杆1与第二支撑杆2的端部脱离,便捷的实现第一脚杆3和第二脚杆4向上折叠,进而提高了折叠的便捷度。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