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控式榨汁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891114阅读:176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榨汁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可控式榨汁机。



背景技术:

在中国大陆这个庞大的市场,榨汁机行业处于高速增长期,榨汁机在我国普及率还很低,但是已经逐渐被消费者熟悉,销量增长比较迅速。

榨汁机的消费群体主要有两类:一类是有孩子或老人的家庭,孩子容易挑食而老人牙齿不好,自己榨果汁可以满足他们摄入足够的营养;另一类是追求时尚及生活品位的年轻人,榨汁机满足了他们崇尚个性口味的需求。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消费者的心态由最基本的生活需要开始向营养健康的品味生活过渡,这为榨汁机更加普及提供了可能,而目前市场上的榨汁机一般不能够控制温度的进行加热,且榨汁机的使用较为繁琐,因此并不实用。

为了解决目前市场上所存在的缺点,市面上迫切需要改进榨汁机的设备,能够更好帮助人们进行榨汁工作,以改善人们的生活水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控式榨汁机,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不能进行温度控制、使用较为不便等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可控式榨汁机,包括隔热层、水嘴、过滤网、导热圈、搅拌棒、控制显示屏、固定块、支撑脚和把手,所述隔热层的内侧设置有杯体,所述杯体的下侧安装有密封圈,且杯体通过密封圈与搅拌斗相连接,所述水嘴的右侧固定连接有搅拌斗,所述过滤网的外侧固定连接有搅拌斗,所述搅拌斗的中间部位设置有定位板,所述导热圈的中间部位装设有固定棒,所述搅拌棒的底端镶嵌有定位板,所述定位板的下侧安装有内置式电机,所述控制显示屏的下侧设置有控制按钮,所述固定块的上侧装设有头盖,所述支撑脚的顶端镶嵌有搅拌斗,所述控制按钮的上侧设置有控制显示屏,所述内置式电机的外侧固定连接有插座,所述把手的左侧端口固定连接有搅拌斗。

优选的,所述杯体的下侧设置有螺纹凹槽,且该螺纹凹槽与密封圈相对应。

优选的,所述搅拌棒共设置有三个搅拌刀片,且关于固定棒中心对称布置。

优选的,所述头盖上设置有防滑橡胶层,且无缝包裹在头盖的外侧。

优选的,所述定位板的中间部位设置有转轴,且该转轴与内置式电机转动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可控式榨汁机,设置有杯体和转动棒使得榨汁机在榨汁后能够翻转倒入杯子中直接食用,同时设置有控制显示屏和导热圈使得榨汁机内部的温度可以被控制,可根据不同人群的使用需求自行调整,使得操作更加便捷,且结构相对简单,清洗与维修工作较为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1、隔热层,2、杯体,3、密封圈,4、水嘴,5、过滤网,6、搅拌斗,7、导热圈,8、固定棒,9、搅拌棒,10、定位板,11、控制显示屏, 12、固定块,13、转动棒,14、支撑脚,15、控制按钮,16、内置式电机, 17、插座,18、把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可控式榨汁机,包括隔热层1、水嘴4、过滤网5、导热圈7、搅拌棒9、控制显示屏11、固定块12、支撑脚14和把手18,隔热层1的内侧设置有杯体2,杯体2的下侧安装有密封圈3,且杯体2通过密封圈3与搅拌斗6相连接,杯体2的下侧设置有螺纹凹槽,且该螺纹凹槽与密封圈3相对应,水嘴4的右侧固定连接有搅拌斗6,过滤网5的外侧固定连接有搅拌斗6,搅拌斗6的中间部位设置有定位板10,导热圈7的中间部位装设有固定棒8,搅拌棒9的底端镶嵌有定位板10,搅拌棒9共设置有三个搅拌刀片,且关于固定棒8中心对称布置,定位板10的下侧安装有内置式电机16,定位板10的中间部位设置有转轴,且该转轴与内置式电机16转动连接,控制显示屏11的下侧设置有控制按钮15,固定块12 的上侧装设有头盖13,头盖13上设置有防滑橡胶层,且无缝包裹在头盖13 的外侧,支撑脚14的顶端镶嵌有搅拌斗6,控制按钮15的上侧设置有控制显示屏11,内置式电机16的外侧固定连接有插座17,把手18的左侧端口固定连接有搅拌斗6。

工作原理:在使用该可控式榨汁机时,首先将所需榨汁的食物放置在搅拌斗6的内部,将插座17与外接电源相连接,通过密封圈3将搅拌斗6密封,通过控制按钮15控制内置式电机16工作,并为装置提供动力,通过内置式电机16带动搅拌棒9转动,从而对物品进行榨汁工作,同时导热圈7使得榨汁的温度可调整到适宜温度即可。

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