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装饰窗套的附框组合体系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053545阅读:338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装饰窗套的附框组合体系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窗框附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具有装饰窗套的附框组合体系。



背景技术:

随着建筑绿色环保,低碳节能,降低能耗政策性规定出台,建筑用铝合金窗系统已多数采用了保温节能好的断桥隔热型材组装生产的制成品装饰窗,但在防水防渗漏措施上还存在一定功能性的缺陷有待提高,尤其在便利性拆、装更换完整性窗框整体还存在无法实现的操作工艺,只能破坏性拆、砸墙,重新制作再安装,然后对窗框周边固定、填充防水材料、修补建筑外墙装饰。该施工工艺第一对资源造成浪费,第二对建筑外装饰修补后的效果不能完全统一而造成影响,同时对业主封闭围护工期、使用环境造成影响。

传统的窗框与建筑主体固定连接有二种情况。

如图1所示,一种是通过金属连接片24与隔热窗框22、23插接后,采用射钉26及其他连接措施与主结构洞体周边相嵌固定,在缝隙之间填实发泡保温材料241,里、外侧做好防水构造25措施的安装方式;该种安装方式在不拆、砸墙情况下难以完成铝窗框的拆改组装:

如图2所示,还有一种就是方管式预置附框式:其为提高标准铝窗外缘尺寸而采取使用方管附框构件27预置,先用附框构件27通过铆钉28铆固连接铁片21后与主体建筑预留窗洞口实施四周边缘固定连接,形成标准尺寸的固定实体窗洞口,然后实体隔热窗框22、23通过连接螺钉29与预置附框构件27相连接固定,实体窗里外侧要求无障碍构件,给后装实体窗留有安装通道,防水构造25仅对预置附框进行实际填堵措施,对于后装实体窗框与预置附框构件之间的接触部位无法实施全贴合、无渗漏的构造措施。

上述第二种预置方管式附框施工工艺的优点为:一方面避免土建施工时的杂物对窗体型材造成划伤及污染,因而后装主体铝窗窗体构件;第二方面规范了铝窗制作尺寸的标准化,提高了建筑美观统一协调性能。该预置附框材料多数采用热镀锌钢方管系列制成品或铝合金方管制成品,而与铝合金窗体组合后的缺点是防水、防渗漏性能差;很难实现在组合时安装误差调整,增加了各阶段制作生产工艺投入成本,同时相对增加了生产制作成本及施工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传统窗框安装组合中存在或潜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拟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外形美观且具有排水功能的具有装饰窗套的附框组合体系,其在可实施操作上提供便利性,同时不需要依靠封胶填堵,并且采用干连接防水防渗漏构造。本实用新型体系大大提高装配式主体建筑门窗构件功能,方便移装铝窗主体,减少装配式建筑主体在制作、运输过程中对铝窗造成的损伤。对使用客户的二次改造提供便利,同时也降低了二次改造过程中对原建筑主体立面效果美观度的影响。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结构方案:一种具有装饰窗套的附框组合体系,其特征在于:包括附框主体和装饰窗套,所述装饰窗套的第一端连接于所述附框主体,且所述装饰窗套的第一端上设有引水口,所述装饰窗套通过所述引水口与所述附框主体的内部连通,所述装饰窗套的第二端设有下水口,所述装饰窗套中形成有连通所述引水口和所述下水口的排水通道。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附框主体安装于主体窗洞中,所述装饰窗套环绕所述主体窗洞设置,形成所述主体窗洞的外侧窗台。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装饰窗套的第二端延伸出所述主体窗洞外侧的墙体外立面并设有向墙体外立面翻折的遮挡板。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下水口位于所述遮挡板的内侧及所述墙体外立面的外侧之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装饰窗套包括贴合于主体窗洞外侧的排水基板以及围设于所述排水基板四周的装饰面板和装饰端板,所述排水基板、所述装饰面板和所述装饰端板围设成一体,形成内部中空的所述装饰窗套。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装饰窗套的第一端与所述附框主体之间采用耐候密封胶密实。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下水口中设有吸水海棉。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附框主体上安装有实体窗框,且所述附框主体的面向所述实体窗框的一侧设有排水腔;所述装饰窗套的所述引水口与所述排水腔相通。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附框主体的面向所述实体窗框的一侧上设有多个承力支脚,所述实体窗框安装于所述承力支脚上,将所述附框主体与所述实体窗框之间隔开形成多个所述排水腔,所述承力支脚上设有排水槽,使多个所述排水腔通过所述排水槽相互连通。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为了满足实体窗框固定连接后的整体性,又提升建筑美观度,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附带完整外窗台的装饰窗套,具有快速排水斜坡面构件系统,提升了窗体的防水防渗漏功能,同时对窗体外与其他装饰交界面的处理提供便利与配合的一种构造方式。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现有的第一种断桥隔热窗框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现有的第二种断桥隔热窗框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的具有装饰窗套的附框组合体系的铝窗下部固定连接构造节点图。

图4为图3中的附框组合主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3中的附框组合主体的排水槽的布置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的具有装饰窗套的附框组合体系的装饰窗套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的具有装饰窗套的附框组合体系的装饰窗套的排水构造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的具有装饰窗套的附框组合体系的铝窗侧部固定连接构造节点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的具有装饰窗套的附框组合体系的铝窗上部固定连接构造节点图。

图中,11-内窗框,111-限位凹槽,12-外窗框,13-第一隔条,14-第一附框,141-限位凸起,15-第二附框,16-第二隔条,17-承力支脚,171-排水槽,172-排水腔,18-装饰窗套,181-引水口,182-下水口,183-遮挡板,191-第一密封胶,192-第二密封胶,193-耐候密封胶,194-螺栓限宽槽口,195-螺栓,196-角码,197-延伸钩槽,198-附加反向钩槽,20-主体窗洞,21-连接铁片,22、23-隔热窗框,24-金属连接片,241-发泡保温材料,25-防水构造,26-射钉,27-附框构件,28-锚钉,29-连接螺钉。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

针对传统窗框安装组合中存在或潜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套方便易拆装更换整窗体的具有装饰窗套的附框组合体系,其在可实施操作上提供便利性,同时不需要依靠封胶填堵,并且采用干连接防水防渗漏构造。本实用新型体系大大提高装配式主体建筑门窗构件功能,方便移装铝窗主体,减少装配式建筑主体在制作、运输过程中对铝窗造成的损伤。对使用客户的二次改造提供便利,同时也降低了二次改造过程中对原建筑主体立面效果美观度的影响。

为了满足实体窗固定连接后的整体性,又提升建筑美观度,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具有装饰窗套的附框组合体系,其附带完整外窗台,外形美观,且具有快速排水斜坡面构件系统,进一步提升了窗体的防水防渗漏功能,同时可对窗体外与其他装饰交界面的处理提供便利与可配合的构造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案做进一步地详细说明。

首先,参阅图3和图4所示,其中,图3所示为一种应用本实用新型断桥隔热窗框的附框组合体系的铝窗下部固定连接构造节点,图4所示为图3中的附框主体的构造的放大示意图。

如图3所示,断桥隔热窗框(实体窗框)采用铝制窗框,其主要由内窗框11和外窗框12组成,内窗框11为室内铝合金窗框,外窗框12为室外铝合金窗框,内窗框11和外窗框12之间通过第一隔条13相连,构成断桥隔热窗框,通过阻断热传递的途径达到隔热的效果。

如图3和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具有装饰窗套的附框组合体系主要包括附框主体和装饰窗套18,装饰窗套18的第一端连接于附框主体,且装饰窗套18的第一端上设有引水口,装饰窗套18通过该引水口与附框主体的内部连通,装饰窗套18的第二端设有下水口,装饰窗套18中设有连通其引水口和下水口的排水通道。其中,附框主体安装在主体建筑的主体窗洞20上,用于安装实体窗框及窗体;装饰窗套18环设在主体窗洞20的外侧,形成主体窗洞的外侧窗台,一方面可达到美观效果;同时,还可利用装饰窗套18及其上设置的引水口和下水口,将附框主体中的渗水引排到室外墙体外侧,减少渗水渗入到室内。

本实施例中的附框主体主要包括一第一附框14和一第二附框15,其中,第一附框14装配连接于内窗框11与主体建筑的主体窗洞20之间,第二附框15装配连接于外窗框12与主体建筑的主体窗洞20之间,且第一附框14与第二附框15之间通过第二隔条16装配相连。具体地,第一附框14采用铝合金附框,第二附框15采用铝合金附框,第二隔条16采用具有隔热性能的PA66(聚酰胺66或尼龙66),第一附框14和第二附框15通过具有隔热性能的第二隔条16连成一整体预置构件。断桥隔热窗框的内窗框11通过螺钉紧固于第一附框14上,外窗框12通过螺钉紧固于第二附框15上。

其中,在第一附框14和第二附框15的相对的两侧上分别设置卡槽来安装第二隔条16,构成断桥隔热附框组合体,通过阻断热传递的途径达到隔热的效果。第一附框14和第二附框15上的用于安装第二隔条16的两卡槽部位共同承担断桥隔热窗框的重力荷载,并有效控制断桥隔热窗框固定时的水平倾斜度,并抵抗与断桥隔热窗框通过螺钉紧固时外力作用。进一步的,在第二隔条16上设置第一密封胶191以进行密封措施,可有效防止室内外铝合金第一附框14、第二附框15组合时的间隙渗水现象。

本实用新型中的第一附框14、第二附框15及第二隔条16构成一附框组合体,附框组合体经螺栓195与角码196固定后,通过射钉26与主体窗洞20边缘固定连接。具体地,角码196采用铝合金角码,具有相互垂直设置的第一边和第二边,第一边通过螺栓195连接于第一附框14和第二附框15的外部,第二边通过射钉26固定连接于主体窗洞20上,从而稳定安全地固定预置附框组合体。附框组合体与主体窗洞20之间的缝隙通过第二密封胶192进行密实填充。

进一步地,在螺栓195与角码196的连接作用下,使第一附框14和第二附框15的面向主体窗洞20的一侧与主体窗洞20之间隔开一段距离,可避免因主体窗洞20不平整而影响第一附框14和第二附框15的安装精度,角码196上可开设条形孔来安装螺栓195,以通过调节螺栓195与角码196来调整第一附框14和第二附框15的位置,以确保提供一平整的窗框安装面,提供窗框及实体窗的安装精度,或者也可以通过角码和螺栓使第一附框和第二附框的上表面形成一平整的破面,如向主体窗洞的外侧向下倾斜,以便于附框主体与实体窗框之间的渗水可向外流出,达到排水效果。在第一附框14和第二附框15的面向主体窗洞20的一侧与主体窗洞20之间采用第二密封胶192进行密实填充。另外,第一附框14和第二附框15的内侧设有用于限位螺栓195的螺栓限宽槽口194,以防止螺栓195连接固定角码196后发生扭转,螺栓195可采用六角螺栓,螺栓限宽槽口194采用六边形槽口194,宽度适配于六角螺栓的宽度。

配合图3~5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的附框组合体系中,第一附框14和第二附框15的面向内窗框11和外窗框12的一侧上设有多个承力支脚17,内窗框11和外窗框12装配于承力支脚17上,使第一附框14和第二附框15与内窗框11和外窗框12相隔形成多个排水腔172,且承力支脚17上设有排水槽171,使多个排水腔172通过排水槽171相互连通。具体地,承力支脚17呈角码形状,具有相互垂直设置的一第一板体和一第二板体,承力支脚17的第一板体竖设于第一附框14或第二附框15上,承力支脚17的第二板体水平设置,内窗框11和外窗框12装配于承力支脚17的第二板体上。在本实施例中,在第一附框14上设有一个上述承力支脚17,在第二附框15上设有两个上述承力支脚17,总共三个承力支脚17,并且在三个承力支脚17中设置排水槽171,形成与外部连通的排水系统,同时,应确保三个承力支脚17的水平设置的第二板体等高设置,进而确保安装于承力支脚17上的断桥隔热窗框的平整性。在预置附框主体与断桥隔热窗框交界部位设计一种阶梯排水方式,在构件加工时,对附框主体的三个承力支脚17部位铣缺加工,形成排水槽,方便排水腔172内部渗入水的排出。

进一步地,附框主体与实体窗框通过螺钉固定连接,实体窗框与附框主体之间的调整间隙垫有隔热橡胶垫块,可有效实现软性连接构造措施。其中,上述隔热橡胶垫块设置于承力支脚的第二板体上,且垫设于实体窗框的第一窗框和第二窗框的下方。

结合图3和4所示,第一附框14的面向内窗框11的一侧的外端部设有限位凸起141,内窗框11的底部设有与该限位凸起141相匹配的限位凹槽111。通过在第一附框14的上部设置限位凸起141可方便对改造的断桥隔热窗框的抵靠限位,同时,第一附框14上的该限位凸起141的设置还能起到以下作用:第一、能防止空腔水入侵室内,起挡水功能,具体地,铝窗玻璃在阵风情况下可能产生挠度变形,从而有水通过外密封胶缝渗入铝窗腔体内,水进入铝窗腔体后就会往下游走,而铝窗隔热条组装处是为后抽拼装组合体,本就存在间隙,并不能完全密封,这样就给渗入水留有游走间隙,导致渗入水流入附框与窗体之间的腔体中;第二作用是在安装固定窗体时,外移窗体就位时,移动碰触到部位为止,起初步限位功能;第三作用能有效抵抗正面外力,与实体窗组合后,与窗框共同承担受力结构体。

再配合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的装饰窗套18环设于主体窗洞20的外侧,形成主体窗洞的外侧窗台(图中仅显示了下部构造节点),在装饰窗套18的上部与断桥隔热窗框的外窗框12相接触的外置,对外窗框12进行开槽改造,以避免碰撞,同时在外窗框12的开槽部位与装饰窗套18的上部之间的间隙部分填充耐候密封胶193;其一,可以作为一道缝隙防水;其二,可抵抗窗台向上的反向支撑着力点。

再结合图6和图7所示,装饰窗套18内部中空,在装饰窗套18的第一端设置与承力支脚上的排水槽相通的引水口181,并通过引水口181连通附框主体的排水腔与装饰窗套18的内部,装饰窗套18的远离附框组合体的第二附框的一侧上对应设置下水口182,从而在装饰窗套18中形成一道连通其引水口和下水口的排水通道,该排水通道可为倾斜向下设置,以便形成具有快速排水的斜破面构造。装饰窗套18具有贴合于主体窗洞外侧的排水基板以及围设于排水基板四周的装饰面板和装饰端板,排水基板、装饰面板和装饰端板围设成一体,形成内部中空的装饰窗套,且使装饰窗套的外形适配于主体窗洞的外侧窗台形状,实现装饰窗套的附带完整外窗台的效果,外形美观且整体性强。引水口和下水口分别设于排水底板的两端,引水口与附框主体的排水腔相通,排水腔中的渗水可通过引水口留到装饰窗套中,再沿着装饰窗套的排水基板引流到下水口,从下水口留到墙体外立面的外侧,从而起到通过装饰窗套18将窗框体系和附框体系中的渗水引排到室外墙体外侧的作用。具体地,在装饰窗套18与第二附框相接触的部位对应铣缺以形成引水口181,装饰窗套18的远离第二附框的一侧上的对应部位铣口形成下水口182,并在下水口182内腔中放置吸水海棉,能让附框与窗框的渗入水顺利通过装饰窗套18引排到室外墙体外侧,并有效阻止室外风压情况下的水返流入附框与铝窗组装后的渗水游走路线积水腔,整个引排过程属于水暗排体系,对室外的雨水无重叠交叉干涉,有效提升了窗体的防渗漏排水构造性能。在附框组合体与断桥隔热窗框固定后,再安装装饰窗套,以及断桥隔热窗框、附框组合体及主体窗洞与装饰窗套之间进行第一道防水密封胶填充。

进一步地,主体窗洞外侧的斜坡面上的装饰窗套18的远离第二附框15的一侧设置有遮挡板183,方便装饰窗套18与其他建筑装饰面的交界进行密封胶防水处理。

接着,再配合图8所示,图8所示为一种应用本实用新型具有装饰窗套的附框组合体系的铝窗侧部固定连接构造节点。其中附框组合体与断桥隔热窗框的安装结构与上述铝窗下部固定连接构造节点基本相同,以下做简要说明,细节处可参见上述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的附框组合体系由铝合金第一附框14和铝合金第二附框15两部分组成,通过具有隔热性能的PA66第二隔条16装配连成一整体预置的附框组合体,在第二隔条16上方通过第一密封胶191进行密封措施,有效防止室内外铝合金第一附框14、第二附框15、角码196组合时的间隙渗水现象。附框组合体是经螺栓195与角码196固定后,通过射钉26与建筑主体预留窗体的主体窗洞20边缘固定连接,形成稳定安全的固定预置构件系统,附框组合体与建筑结构之间的缝隙通过第二密封胶192进行密实填充,使附框组合体与建筑结构之间形成密闭的隔热空腔,进一步有效提升了整体窗的隔热性能。

预置附框组合体与改造实体窗的窗框通过螺钉固定连接,实体窗与附框组合之间的调整间隙垫有隔热橡胶垫块,有效实现软性连接构造措施;实体窗固定后再安装用于装饰窗台的装饰窗套18,与装饰窗套18之间进行第一道防水密封胶填充。

进一步详细说明配合构造:

预置附框组合体的第一附框14和第二附框15的下部设有用于限位螺栓195的螺栓限宽槽口194,防止螺栓195固定连接角码196时发生扭转。

预置附框组合体的第一附框14的上部设有限位凸起,对外窗框12的底部设置限位凹槽,以进行窗框改造,以方便对改造后的外窗框12进行抵靠限位。第一附框14上的限位凸起设置在第一附框的外侧端部,并起到封闭第一附框的端部,可防止附框空腔中的渗入水流入到室内。限位凸起141设置还可起到以下作用:第一、能防止空腔水入侵室内,起挡水功能;第二、作用是在安装固定窗体时,外移窗体就位时,移动碰触到部位为止,起初步限位功能;第三、作用能有效抵抗正面外力,与实体窗组合后,与窗体边框共同承担受力结构体。

预置附框组合体的第一附框和第二附框的相对设置的两侧上分别设有用于安装第二隔条16的卡槽,该两个卡槽共同承担抗实体窗水平位移荷载,并有效控制实体窗固定时的垂直倾斜度,并抵抗与实体窗通过螺钉紧固时外力作用。

在装饰窗套18与实体窗框的间隙之间填充耐候密封胶,第一可以作为一道缝隙防水,第二可抵抗窗套向内侧的反向支撑着力点;装饰窗套18的外侧设置遮挡板183,方便装饰窗套18与其他建筑装饰面的交界进行密封胶防水处理。

最后,再配合图9所示,图9所示为一种应用本实用新型具有装饰窗套的附框组合体系的铝窗上部固定连接构造节点。其中附框组合体与断桥隔热窗框的安装结构与上述铝窗下部及侧部固定连接构造节点基本相同,以下做简要说明,细节处可参见上述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的附框组合体系由铝合金第一附框14和铝合金第二附框15两部分组成,通过具有隔热性能的PA66第二隔条16装配连成一整体预置的附框组合体,在第二隔条16上方通过第一密封胶191进行密封措施,有效防止室内外铝合金第一附框14、第二附框15、角码196组合时的间隙渗水现象。附框组合体是经螺栓195与角码196固定后,通过射钉26与建筑主体预留窗体的主体窗洞20边缘固定连接,形成稳定安全的固定预置构件系统,附框组合体与建筑结构之间的缝隙通过第二密封胶192进行密实填充,使附框组合体与建筑结构之间形成密闭的隔热空腔,进一步有效提升了整体窗的隔热性能。

预置附框组合体与改造实体窗的窗框通过螺钉固定连接,实体窗与附框组合之间的调整间隙垫有隔热橡胶垫块,有效实现软性连接构造措施;实体窗固定后再安装用于装饰窗台的装饰窗套18,与装饰窗套18之间进行第一道防水密封胶填充。

进一步详细说明配合构造:

预置附框组合体的第一附框14和第二附框15的下部设有用于限位螺栓195的螺栓限宽槽口194,防止螺栓195固定连接角码196时发生扭转。

预置附框组合体的第一附框14的上部设有限位凸起141,对外窗框12的底部设置限位凹槽111,以进行窗框改造,以方便对改造后的外窗框12进行抵靠限位。第一附框14上的限位凸起141设置在第一附框的外侧端部,并起到封闭第一附框的端部,可防止附框空腔中的渗入水流入到室内。限位凸起141设置还可起到以下作用:第一、能防止空腔水入侵室内,起挡水功能;第二、作用是在安装固定窗体时,外移窗体就位时,移动碰触到部位为止,起初步限位功能;第三、作用能有效抵抗正面外力,与实体窗组合后,与窗体边框共同承担受力结构体。

预置附框组合体的第一附框和第二附框的相对设置的两侧上分别设有用于安装第二隔条16的卡槽,该两个卡槽共同承担抗实体窗水平位移荷载,并有效控制实体窗固定时的水平倾斜度,并抵抗与实体窗通过螺钉紧固时外力作用。

与上述铝窗下部及侧部固定连接构造节点的不同在于:在铝窗上部固定连接构造节点中,为了使装饰窗套18能够抵抗自身重力,还会在第二附框的外侧设置一延伸钩槽197,该延伸钩槽197具有贴合于装饰窗套18的延伸板及设于延伸板的外端部的钩挂部,对应地,在装饰窗套18上设置附加反向钩槽198,附加反向钩槽198勾设于延伸钩槽197的钩挂部,构成可拆卸的互钩构造,有效防止上装饰窗套18脱落发生,提高组合安装的便利性能,缩短施工周期,并能控制安装后的整体平整度美观效果。固定实体窗后安装装饰窗套18,并在装饰窗套18与实体窗框的间隙之间填充耐候密封胶,第一可以作为一道缝隙防水,第二可抵抗窗套向内侧的反向支撑着力点;装饰窗套18的外侧设置遮挡板183,方便装饰窗套18与其他建筑装饰面的交界进行密封胶防水处理。

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畴。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