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冲泡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903130发布日期:2018-07-10 21:15阅读:230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冲泡装置,特别是一种咖啡冲泡装置。



背景技术:

手冲咖啡(pour over coffee),是一冲煮咖啡的手法,其通过热水倒至滤杯(或滤纸)上的咖啡粉,进而由滤纸的萃取而得到咖啡液。在咖啡冲煮的过程中,由于热水的流速、方向或温度为咖啡风味的控制变因。因此,在冲煮者的手法与经验的主导下,手冲咖啡每次所冲煮出来的风味都不同。

具体而言,在手冲咖啡的冲煮过程,当热水浇至咖啡粉的注水流量大时,能够凭借滤杯而快速的萃取出咖啡液,令咖啡品尝起来的口感较为清爽、轻盈。反之,热水的注水流量小时,咖啡液的萃取速度较慢,使得咖啡的口感较为醇厚而浓郁。而上述咖啡风味的调整变化,全凭冲煮者浇注热水至咖啡粉过程的控制。冲煮者应保持注水速度均匀而稳定,方可令咖啡粉的萃取速度一致。同时,应尽量靠近滤杯且以反复绕圈的方式注水,以避免注水的高度影响水温。

因此,手冲咖啡的注水技巧是咖啡品尝风味的控制关键。换言之,为了冲煮出口感佳的手冲咖啡,冲煮者必须花费一番心力进行手冲咖啡的注水技巧练习。



技术实现要素:

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即在提供一种咖啡冲泡装置,以取代冲煮手冲咖啡时的注水技巧,从而省却以往手冲咖啡所需的注水练习时间。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现有技术的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手段是提供一种咖啡冲泡装置,包括:一贮液组,具有一壶体、一控制塞体及一调整件,该控制塞体组装于该壶体底侧且具有一释水流道,该释水流道的上端连通于该壶体内部,该调整件可转动地安装于该控制塞体,该调整件形成有一通孔且具有一操作部,该通孔位于该释水流道的上端与下端之间以随着该调整件的转动而使该释水流道的上端与下端为完全连通、部分连通或者完全不连通,该操作部位于该壶体的外部;一过滤组,具有一组装座、一滤网及一分水盘,该组装座设置于该壶体下方且具有一观察透光部,该分水盘设置于该组装座内且相隔一滴液空间而对应于该控制塞体,该观察透光部使外部的光线透射入该滴液空间,该滤网设置于该组装座内且位于该分水盘下方;以及一盛接件,设置于该组装座的下方且具有一盛接空间,该盛接空间对应于该滤网。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提供一种咖啡冲泡装置,其中该分水盘的内部底面由周缘朝向中央地向下倾斜,并且该分水盘具有一突出部及复数滴液孔,该突出部呈锥状且朝向该释水流道的下端凸伸形成于该分水盘的内部底面的中央处,该复数滴液孔围绕该突出部贯穿形成于该分水盘。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提供一种咖啡冲泡装置,其中该过滤组更具有一安装垫圈,该安装垫圈设置于该组装座内且位于该分水盘的下方,该安装垫圈的外缘厚度大于内缘厚度,该滤网可拆装地设置于该安装垫圈的内缘。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提供一种咖啡冲泡装置,其中该安装垫圈具有一安装沟,该安装沟环状且径向地凹陷形成于该安装垫圈的内缘壁面;该滤网为一圆形片体,该滤网的周缘嵌设于该安装垫圈的安装沟。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提供一种咖啡冲泡装置,其中该过滤组更具有一安装件,该安装件为一中空筒体且设置于该组装座内,该安装件具有一第一放置部及一第二放置部,该第一放置部呈阶梯状地形成于该安装件顶端的内缘壁面,该第二放置部环状且径向地凸伸形成于该安装件底端的内缘壁面,该分水盘外部的一环状凸缘卡固于该第一放置部,该安装垫圈放置于该第二放置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提供一种咖啡冲泡装置,其中该盛接件为一陶瓷杯体或一玻璃杯体。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提供一种咖啡冲泡装置,其中该组装座为一透明材质的中空筒体,该观察透光部的范围涵括该组装座的整体。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提供一种咖啡冲泡装置,其中该调整件的操作部形成于该调整件的一端且具有一指示刻槽,该指示刻槽凹陷形成于该操作部的端面,该指示刻槽所指示的方向对应于该调整件的通孔形成方向。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提供一种咖啡冲泡装置,其中该释水流道沿一纵向方向贯穿形成于该控制塞体,该调整件沿垂直于该纵向方向的一轴向方向而转动,该通孔于垂直该轴向方向的一径向方向而形成于该调整件,以随着该调整件的转动而改变该通孔与该释水流道间交会重合的流通面积,以调整该释水流道的上端与下端之间的连通。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咖啡冲泡装置具有以下功效。通过该控制塞体相对于该调整件的转动,以控制由该调整件的释水流道所流出的注水量,如此调整咖啡液的萃取速度及其口感。在该组装座的观察透光部的配合设置的下,令使用者能够观察滴落于该分水盘上注水量的情形,以相应地转动该调整件,从而取代冲煮手冲咖啡所需的注水技巧。同时,该调整件所形成的指示刻槽,令使用者能够知悉该调整件的通孔相对于该释水流道的转动角度,以有利于使用者对于该调整件转动调整。再者,由于该分水盘的突出部的形成,使得汇集于该分水盘中央处的水流能够受阻挡而返流至该复数滴液孔处,令水流通过该滴液孔而滴落于该滤网上,避免该分水盘中央积水的情形发生。并且,因为该安装垫圈外缘厚度大于内缘厚度,令该安装垫圈对于该滤网周缘的夹持力能够集中,使得该安装垫圈内缘位于该安装沟两侧的结构不易发生翻脱,避免咖啡粉夹积于该安装沟内的情形发生。此外,当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咖啡冲泡装置采用热水浇注咖啡粉时,该盛接件可为陶瓷杯体以隔热地盛接咖啡萃取液。相对地,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咖啡冲泡装置改以冰水点滴地萃取咖啡,则该盛接件可为玻璃杯体盛接咖啡萃取液,以便于使用者选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咖啡冲泡装置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咖啡冲泡装置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3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咖啡冲泡装置的剖面示意图。

图4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控制塞体及调整件的立体示意图。

图5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咖啡冲泡装置局部剖面放大示意图。

图6a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释水流道与通孔为完全连通的剖面示意图。

图6b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释水流道与通孔为部分连通的剖面示意图。

图6c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释水流道与通孔为完全不连通的剖面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00-咖啡冲泡装置;1-贮液组;11-壶体;111-贮液空间;112-延伸部;113-接合座;110-组装空间;12-控制塞体;121-接合部;122-释水流道;123-接合孔;13-调整件;131-第一杆部;132-第二杆部;133-通孔;134-卡固部;135-操作部;136-指示刻槽;2-过滤组;21-组装座;211-组装部;212-安装部;213-观察透光部;214-结合部;210-滴液空间;22-安装件;221-第一放置部;222-第二放置部;23-分水盘;231-突出部;232-滴液孔;24-安装垫圈;241-安装沟;25-滤网;3-盛接件;30-盛接空间。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根据图1至图5,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该说明并非为限制本实用新型的方式,而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一种。

请参照图1及图2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咖啡冲泡装置100包括一贮液组1、一过滤组2及一盛接件3。

请参照图3至图5所示,该贮液组1具有一壶体11、一控制塞体12及一调整件13。

该壶体11具有一贮液空间111、一延伸部112、一结合座113及一组装空间110。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该壶体11为一中空的盛液容器,该贮液空间111即形成于该壶体11的内部。并且,该壶体11内的底部由周围朝向中央低陷,以利于该贮液空间111内的液体向下汇流。该延伸部112沿着该壶体11底面的周缘向下地凸伸形成于该壶体11。该结合座113形成于该壶体11底侧的中央处,具体而言,该结合座113为一阶梯状构造且开设形成一贯孔。该组装空间110为该延伸部112于该壶体11外底侧所围设的区域,并且通过该结合座113的贯孔相连通于该壶体11的贮液空间111。

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该控制塞体12可为一耐热硅胶(heat-resistant silicone)的圆块体,并且具有一接合部121、一释水流道122及一接合孔123。该接合部121呈倒阶梯状地凸伸形成于该控制塞体12的顶部。该接合部121的倒阶梯状结构相应于该壶体11的接合座113的阶梯状构造,使该控制塞体12以可拆装的方式组装于该壶体11的底侧而位于该组装空间110内。该释水流道122沿一纵向方向贯穿形成于该控制塞体12的中央处且贯穿该接合部121。该接合孔123沿一垂直该纵向方向的轴向方向而贯穿该控制塞体12且为一圆形截面的孔道。该接合孔123形成于该释水流道122的上、下端之间。该释水流道122的上端连通于该壶体11内部的贮液空间111,该释水流道122的下端位于该组装空间110内。

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该调整件13为一形成有段差的圆杆体且具有一第一杆部131、一第二杆部132、一通孔133、一卡固部134、一操作部135及一指示刻槽136。该第二杆部132的一端连接于该第一杆部131的一端处,并且该第一杆部131的外缘尺寸大于该第二杆部132的外缘尺寸。该通孔133沿一径向方向贯穿形成于该第二杆部132。该卡固部134连接于该第二杆部132的另一端,并且该卡固部134的外缘尺寸大于该第二杆部132的外缘尺寸。该操作部135形成于该第一杆部131的另一端。该指示刻槽136凹陷形成于该操作部135的端面,并且该指示刻槽136形成的方向对应于该通孔133所形成的方向。该调整件13可转动地安装于该控制塞体12且位于该壶体11的组装空间110内。并且,该通孔133位于该释水流道122的上端与下端之间,如此随着该调整件13的转动从而使该释水流道122的上端与下端为完全连通、部分连通或者完全不连通。进一步言的,该调整件13沿着该接合孔123的轴向方向转动,该通孔133随之改变与该释水流道122间交会重合的流通面积,以调整该释水流道122的上端与下端之间的连通,如此控制由该释水流道122所流出的流水量。具体而言,当该通孔133的轴线对应于该释水流道122的轴线时(使用者可观看该指示刻槽136以得知该通孔133相对于该释水流道122的转动角度),该通孔133与该释水流道122间交会重合的流通面积为最大,使得该释水流道122流出的注水量为最大,如图6a所示。而随着该调整件13相对于该控制塞体12的转动,该通孔133与该释水流道122间交会重合面积逐渐缩小,该释水流道122的注水量相应地减小,如图6b所示。最后,当该通孔133无法对应至该释水流道122时,该通孔133与该释水流道122间完全无交会重合的流通面积,使得该释水流道122所流出的注水量为零,如图6c所示。该第二杆部132安装于该接合孔123内,并且该第一杆部131连接该第二杆部132的端以及该卡固部134连接该第二杆部132的端各自抵靠于该控制塞体12的外壁面,以避免该调整件13由该控制塞体处脱落,使该调整件13能够转动地安装于该控制塞体12。此外,该第一杆部131穿设该壶体11的延伸部112至该壶体11的外部,使该操作部135及该指示刻槽136显示于外。

请参图2、图3及图5所示,该过滤组2具有一组装座21、一安装件22、一分水盘23、一安装垫圈24及一滤网25。

该组装座21设置于该壶体11下方且具有一组装部211、一安装部212、一观察透光部213、一结合部214及一滴液空间210。该组装部211为一阶梯状结构且形成于该组装座21的顶端内缘壁面处。该安装部212呈环状而向内凸伸地形成于该组装座21的内缘壁面且位于该组装部211的下方。该观察透光部213形成于该组装座21位于顶端的壁面,使得该组装座21内部的情况能够透射至外部而供观察。具体而言,该观察透光部213可为用以透光与观察内部滴水情形的孔洞结构,但实际应用时并不以此为限。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该组装座21也可为一透明材质的中空筒体,如采用聚丙稀(polypropylene,PP)或聚碳酸酯(polycarbonate,PC)所制成的筒体,也即使得该观察透光部213的范围涵括该组装座21的整体,使外部光线同样能照射入该组装座21内。该结合部214为一阶梯状结构且形成于该组装座21的底侧处。该滴液空间210为该组装座21顶端内部所围设形成的空间,因此,通过该观察透光部213所进入的外部光线能够透射入该滴液空间210。该壶体11的延伸部112放置抵靠于该组装部211的阶梯状结构处,以达成该贮液组1及该过滤组2间的连接。并且,该控制塞体12的释水流道122的下端对应于该滴液空间210。

该安装件22为一中空筒体且具有一第一放置部221及一第二放置部222。该第一放置部221环绕该安装件22顶端的周缘且呈阶梯状地形成于该安装件22顶端的内缘壁面。该第二放置部222为环状且径向地凸伸形成于该安装件22底端的内缘壁面。该第一放置部221的外缘底部卡固于该组装座21的安装部212,使该安装件22能够可拆装地设置于该组装座21内部。

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该分水盘23为一浅碟式盘体,该分水盘23的内部底面由周缘朝向中央地向下倾斜,以利于将液体汇集至该分水盘23的中央处。该分水盘23具有一突出部231及复数滴液孔232。该突出部231呈锥状凸伸形成于该分水盘23的内部底面的中央处,具体而言,该突出部231为一圆锥形体。该复数滴液孔232围绕该突出部231地贯穿形成于该分水盘23,进一步言的,该复数滴液孔232系分布地贯穿形成于该分水盘23的倾斜内部底面上。该分水盘23的周缘形成一环状凸缘,该环状凸缘卡固于该安装件22的第一放置部221,使该分水盘23放置于该安装件22顶端且能够设置于该组装座内21。该分水盘23位于该滴液空间210的下方,并且相隔该滴液空间210而对应于该控制塞体12。也即,该突出部231系朝向该释水流道122的下端。该分水盘23承接该控制塞体12所流出的水滴。

该安装垫圈24为一环状圈体,并且该安装垫圈24的外缘厚度大于内缘厚度。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该安装垫圈24的截面形状为梯形,该安装垫圈24的内缘为梯形的上底,外缘则为梯形的下底,下底长度大于上底。并且,该安装垫圈24的底端(即相应于梯形的一腰)与该安装垫圈24的内缘及外缘保持垂直,该安装垫圈24的顶端为则由外缘朝向内缘倾斜,如图5所示。该安装垫圈24具有一安装沟241。该安装沟241环状且径向地凹陷形成于该安装垫圈24的内缘壁面。该安装垫圈24放置于该安装件22的第二放置部222,且位于该分水盘23的下方。

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该滤网25为一圆形片体且形成有复数个筛孔,进一步言的,该滤网25可为一金属圆形片体,但并不以此为限。该滤网25设置于该组装座21内且位于该分水盘23下方,具体而言,该滤网25可拆装地设置于该安装垫圈24的内缘,也即该滤网25的周缘嵌设于该安装垫圈24的安装沟241。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应用于咖啡冲煮时,咖啡粉即放置于该滤网25上。

请参照图2、图3及图5所示,该盛接件3设置于该组装座21的下方且具有一盛接空间30,该盛接空间30对应于该滤网25。具体而言,该组装座21的结合部214的阶梯状结构覆设于该盛接件3顶部的杯缘,以达成该过滤组2与该盛接件3之间的连接。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该盛接件3可为一陶瓷杯体或一玻璃杯体。具体而言,当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应用于冲泡热咖啡时,该盛接件3即采用具有隔热功效的陶瓷杯体。反之,若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应用于冰滴咖啡时,该盛接件3则采用玻璃杯体。

以上的叙述以及说明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的说明,对于此项技术具有通常知识者当可依据上述的说明而作其他的修改,但此些修改仍应是为本实用新型的创作精神而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