锅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925432发布日期:2018-07-13 16:35阅读:193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厨房用具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锅具。



背景技术:

用户在使用锅具进行烹饪时,由于用户无法对倒油量进行准确定量,从而无法根据各菜式油量需求的多少准确地把握炒菜油的用量,但是在实际烹饪过程中,油量对烹饪效果的影响较大,油放多了对身体健康无益,油过少则影响菜的口味,用户在实际体验和实施中效果欠佳。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至少之一,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锅具。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锅具,包括:锅体,所述锅体上设有多个油量标识,其中,所述油量标识由设于所述锅体内表面上的凹槽或凸起构造出,且多个所述油量标识在所述锅体的径向上间隔地排布。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锅具,在锅体上设置多个油量标识,使多个油量标识在锅体的径向上间隔地排布,这样,利用多个油量标识可在锅体上构造出适于指示锅内液体量值关系的刻度,以当用户向锅内倒油时提供定量参照,便于用户更准确地把握锅内倒油量,从而更准确地把握炒菜油的用量,避免添油不足或过量的问题,且由于油量标识由设于锅体内表面上的凹槽或凸起构造出,一方面,相对于划线形式构造出的油量标识而言,该凹槽或凸起的结构更立体,这样可使得固液交界线更为凸显,提高用户对锅内液位的辨识度,使产品的使用更简单、便利,另一方面,由于凹槽和凸起具有一定的宽度,使得液位在从凹槽或凸起的内侧升至凹槽或凸起的外侧这一过程中可具有一定的缓冲时间,以便于用户把握停止倒油时机,提高在油量标识指示下用户的倒油量精度,并避免用户措手不及的情况,提高产品的使用体验。

另外,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上述实施例中的锅具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锅体的最低点位于所述径向上,且位于所述多个油量标识的内侧。

在本方案中,设置锅体的最低点位于该多个油量标识所在的锅体径向上,且使锅体的最低点位于多个油量标识的内侧,可充分利用重力对液体的分配作用,使锅内液体能自发地向多个油量标识的内侧聚集,提高对多个油量标识对锅内液量指示的准确性,避免油液过于分散而导致定量精度降低的问题。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锅体的最低点位于所述锅体的中心,使所述多个油量标识以所述锅体的最低点为中心在所述径向上间隔地排布。

在本方案中,设置锅体的最低点位于锅体的中心,且设置多个油量标识以锅体的最低点为中心在径向上间隔地排布,以使油量标识所在的水平面内部所包含的锅身区域位于相应的油量标识以下,这样,可充分利用重力对液体的分配作用,使锅内液体能自发地向多个油量标识的内侧聚集,提高对多个油量标识对锅内液量指示的准确性,避免油液过于分散而导致定量精度降低的问题,且可以理解的是,一般弧形锅底的锅具(例如圆底锅具)在灶具上没有参照很难放平,由于锅具偏向一边加热容易导致受热不均,影响菜的口感,而在本方案中,设置锅体的最低点位于锅体的中心,且设置多个油量标识以锅体的最低点为中心在径向上间隔地排布,这样,在锅体放平的情况下,锅内油液在沿锅体的内表面上升的过程中均匀地向相应地油量标识靠近,基于此,用户可通过判断油液与锅体的相接线与油量标识之间的间距是否均匀判断锅体是否放平,以此可便于用户将锅具调平,利于保证所烹饪食物的受热均匀。

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锅体的内表面包括下凹区域,所述多个油量标识位于所述下凹区域内。

在本方案中,设置锅体的内表面包括下凹区域,且设置多个油量标识位于下凹区域内,这样,以任一油量标识为参考油量线时,参考油量线所在的水平面内部所包含的锅身区域均位于所选参考油量线以下,如此可以充分利用重力对液体的分配作用,使锅内液体能自发地向多个油量标识的内侧聚集,提高对多个油量标识对锅内液量指示的准确性,避免油液过于分散而导致定量精度降低的问题。

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油量标识为线、点、数字、文字、符号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油量标识包括弧线段,所述弧线段沿所述锅体的周向延伸。

在本方案中,设置油量标识包括弧线段,且使弧线段沿锅体的周向延伸,即使弧线段在锅体内表面上的投影大致呈扇形,具有结构简单、加工方便的优点,且该沿锅体周向延伸的弧线段与锅体的固液相接线趋于适配,尤其对于圆底锅而言,这样更利于用户判断锅体的固液相接线与弧线段之间的间距是否均匀,或判断锅体的固液相接线与弧线段是否准确接触,这样,在锅体放平的情况下,锅内油液在沿锅体的内表面上升的过程中可均匀地向相应地油量标识靠近,基于此,用户可通过判断油液与锅体的相接线与油量标识之间的间距是否均匀或相接线与油量标识的弧线段是否重合以判断锅体是否放平,以此可便于用户将锅具调平,利于保证所烹饪食物的受热均匀。

另外,值得说明的是,弧线段的长度不宜过长,能够体现出弧线段与锅内固液相接线形状大致适配即可,例如设置弧线段的弧长小于相同曲率半径下的半圆弧的弧长,相对于油量标识为周向曲线的结构而言,该结构可以防止凸起或凹槽所构造出的油量标识对锅内食物的翻动造成干扰的问题。

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凹槽或凸起的截面形状呈三角形、梯形或弧形。

在本方案中,设置凸起或凹槽的截面呈三角形、梯形或弧形,具有结构简单、加工方便的优点,且截面呈三角形、梯形或弧形的油量标识可具有一定的宽度,用户将油倒入锅中时,油会聚集在锅底并慢慢接近选取的油量标识,当油恰好没过油量标识的内侧边界时,用户开始减慢倒油的速度,待油接近油量标识的外侧边界时,用户停止倒油,通过该结构可较好地辅助用户倒油,给用户预留了一定的缓冲时间,以便于用户把握停止倒油时机,提高在油量标识指示下用户倒油的准确度,并避免用户措手不及的情况,提高产品的使用体验。

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锅体上设有提手,所述提手所在半径与所述油量标识所在半径之间的夹角大于0°。

在本方案中,在锅体上设置提手,并设置提手所在半径与油量标识所在半径之间的夹角大于0°,例如夹角为45°、夹角为60°或夹角为90°等,即使提手与油量标识相错开,而使两者不位于锅体的同一半径上,这样可在用户通过提手端取锅具时仍能方便地观察到油量标识,进一步提高产品的使用便利性。

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对于所述油量标识由设于所述锅体上的凸起构造出的情况,所述凸起与所述锅体为一体成型结构。

在本方案中,设置对于油量标识由设于锅体上的凸起构造出的情况,凸起与锅体为一体成型结构,例如,设置凸起为锅体铸造或锻造成型过程中一体成型在其上的结构,这样可以保证凸起与锅体的强度可靠,防止对锅内食物翻炒时造成凸起脱落的问题。

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油量标识的数量为3个。

在本方案中,设置油量标识的数量为3个,这样可以提供多个油量定量参照,以适于对多种菜系烹饪时进行分别指示,例如,利用文字进行直接指示,具体使3个油量标识由内向外分别作为清炒、爆炒和煎炸所需油量的量值参照,当然,也可根据容积进行指示,例如设置油量标识包括ml的符号,具体使3个油量标识由内向外分别作为15ml、30ml和45ml等,当然,本方案并不局限于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需求也可设计油量标识的数量为2个、4个、5个甚至更多,其具体展现形式也可为其他线、点、数字、文字、符号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所述锅具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所示锅具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所示锅具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所述锅具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所述锅具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所述锅具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所述锅具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所述锅具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所述锅具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1至图9中的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0锅体,11油量标识,111凹槽,112凸起,12下凹区域。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下面参照图1至图9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所述锅具。

如图1至图9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锅具,包括锅体10,具体地,锅体10上设有多个油量标识11,其中,油量标识11由设于锅体10内表面上的凹槽111或凸起112构造出,且多个油量标识11在锅体10的径向上间隔地排布。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锅具,在锅体10上设置多个油量标识11,使多个油量标识11在锅体10上沿同一径向间隔地排布,这样,利用多个油量标识11可在锅体10上构造出适于指示锅内液体量值关系的刻度,以当用户向锅内倒油时提供定量参照,便于用户更准确地把握锅内倒油量,从而更准确地把握炒菜油的用量,避免添油不足或过量的问题,当然,根据具体使用需求,其也可作为其他液体的量值参照,且使该多个油量标识11在锅体10的径向上间隔地排布,相对于呈套设形式排布的油线而言,可以在对锅内食物进行翻炒时极大地减少油量标识对锅铲和锅内食物运动的干扰,防止食物翻炒不均匀的问题。

另外,由于油量标识11由设于锅体10内表面上的凹槽111或凸起112构造出,一方面,相对于划线形式构造出的油量标识11而言,该凹槽111或凸起112的结构更立体,这样可使得固液交界线更为凸显,提高用户对锅内液位的辨识度,使产品的使用更简单、便利,另一方面,由于凹槽111和凸起112具有一定的宽度,使得液位在从凹槽111或凸起112的内侧升至凹槽111或凸起112的外侧这一过程中可具有一定的缓冲时间,以便于用户把握停止倒油时机,提高在油量标识11指示下用户的倒油量精度,并避免用户措手不及的情况,提高产品的使用体验。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锅体10的最低点与多个油量标识11位于锅体10的同一径向上,且锅体10的最低点位于多个油量标识11的内侧。

在本方案中,设置锅体10的最低点位于该多个油量标识11所在的锅体10径向上,且使锅体10的最低点位于多个油量标识11的内侧,可充分利用重力对液体的分配作用,使锅内液体能自发地向多个油量标识11的内侧聚集,提高对多个油量标识11对锅内液量指示的准确性,避免油液过于分散而导致定量精度降低的问题。

进一步地,如图1至图3所示,锅体10的最低点位于锅体10的中心,使多个油量标识11以锅体10的最低点为中心在锅体10径向上间隔地排布。

在本方案中,设置锅体10的最低点位于锅体10的中心,且设置多个油量标识11以锅体10的最低点为中心在径向上间隔地排布,以使油量标识11所在的水平面内部所包含的锅身区域位于相应的油量标识11以下,这样,可充分利用重力对液体的分配作用,使锅内液体能自发地向多个油量标识11的内侧聚集,提高对多个油量标识11对锅内液量指示的准确性,避免油液过于分散而导致定量精度降低的问题,且可以理解的是,一般弧形锅底的锅具(例如圆底锅具)在灶具上没有参照很难放平,由于锅具偏向一边加热容易导致受热不均,影响菜的口感,而在本方案中,设置锅体10的最低点位于锅体10的中心,且设置多个油量标识11以锅体10的最低点为中心在径向上间隔地排布,这样,在锅体10放平的情况下,锅内油液在沿锅体10的内表面上升的过程中均匀地向相应地油量标识11靠近,基于此,用户可通过判断油液与锅体10的相接线与油量标识11之间的间距是否均匀判断锅体10是否放平,以此可便于用户将锅具调平,利于保证所烹饪食物的受热均匀。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3所示,锅体10的内表面包括下凹区域12,多个油量标识11位于下凹区域12内。

在本方案中,设置锅体10的内表面包括下凹区域12,且设置多个油量标识11位于下凹区域12内,这样,以任一油量标识11为参考油量线时,参考油量线所在的水平面内部所包含的锅身区域均位于所选参考油量线以下,如此可以充分利用重力对液体的分配作用,使锅内液体能自发地向多个油量标识11的内侧聚集,提高对多个油量标识11对锅内液量指示的准确性,避免油液过于分散而导致定量精度降低的问题。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油量标识11为线、点、数字、文字、符号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

更优选地,如图1至图3所示,油量标识11包括弧线段,弧线段沿锅体10的周向延伸。

在本方案中,设置油量标识11包括弧线段,且使弧线段沿锅体10的周向延伸,即使弧线段在锅体10内表面上的投影大致呈扇形,具有结构简单、加工方便的优点,且该沿锅体10周向延伸的弧线段与锅体10的固液相接线趋于适配,尤其对于圆底锅而言,这样更利于用户判断锅体10的固液相接线与弧线段之间的间距是否均匀,或判断锅体10的固液相接线与弧线段是否准确接触,这样,在锅体10放平的情况下,锅内油液在沿锅体10的内表面上升的过程中可均匀地向相应地油量标识11靠近,基于此,用户可通过判断油液与锅体10的相接线与油量标识11之间的间距是否均匀或相接线与油量标识11的弧线段是否重合以判断锅体10是否放平,以此可便于用户将锅具调平,利于保证所烹饪食物的受热均匀。

另外,值得说明的是,弧线段的长度不宜过长,能够体现出弧线段与锅内固液相接线形状大致适配即可,例如设置弧线段的弧长小于相同曲率半径下的半圆弧的弧长,相对于油量标识11为周向曲线的结构而言,该结构可以防止凸起112或凹槽111所构造出的油量标识11对锅内食物的翻动造成干扰的问题。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油量标识11由设于锅体10内表面上的凹槽111构造出,且凹槽111的截面形状呈三角形,具有结构简单、加工方便的优点,且截面呈三角形的油量标识11可具有一定的宽度,用户将油倒入锅中时,油会聚集在锅底并慢慢接近选取的凹槽111的槽口内端,当油恰好没过凹槽111的槽口内端时,用户开始减慢倒油的速度,待油接近油量标识11的槽口外端时,用户停止倒油,通过该结构可较好地辅助用户倒油,给用户预留了一定的缓冲时间,以便于用户把握停止倒油时机,提高在油量标识11指示下用户倒油的准确度,并避免用户措手不及的情况,提高产品的使用体验。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油量标识11由设于锅体10内表面上的凹槽111构造出,且凹槽111的截面形状呈梯形,具有结构简单、加工方便的优点,且截面呈梯形的油量标识11可具有一定的宽度,用户将油倒入锅中时,油会聚集在锅底并慢慢接近选取的凹槽111的槽口内端,当油恰好没过凹槽111的槽口内端时,用户开始减慢倒油的速度,待油接近油量标识11的槽口外端时,用户停止倒油,通过该结构可较好地辅助用户倒油,给用户预留了一定的缓冲时间,以便于用户把握停止倒油时机,提高在油量标识11指示下用户倒油的准确度,并避免用户措手不及的情况,提高产品的使用体验。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油量标识11由设于锅体10内表面上的凹槽111构造出,且凹槽111的截面形状呈下凹的弧形,例如凹槽111的截面形状呈半圆弧,具有结构简单、加工方便的优点,且截面呈弧形的油量标识11可具有一定的宽度,用户将油倒入锅中时,油会聚集在锅底并慢慢接近选取的凹槽111的槽口内端,当油恰好没过凹槽111的槽口内端时,用户开始减慢倒油的速度,待油接近油量标识11的槽口外端时,用户停止倒油,通过该结构可较好地辅助用户倒油,给用户预留了一定的缓冲时间,以便于用户把握停止倒油时机,提高在油量标识11指示下用户倒油的准确度,并避免用户措手不及的情况,提高产品的使用体验。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油量标识11由设于锅体10内表面上的凸起112构造出,且凸起112的截面形状呈三角形,具有结构简单、加工方便的优点,且截面呈三角形的油量标识11可具有一定的宽度,用户将油倒入锅中时,油会聚集在锅底并慢慢接近选取的凸起112的内侧面的内边沿,当油恰好没过凸起112的内侧面的内边沿时,用户开始减慢倒油的速度,待油接近油量标识11的外侧面的外边沿时,用户停止倒油,通过该结构可较好地辅助用户倒油,给用户预留了一定的缓冲时间,以便于用户把握停止倒油时机,提高在油量标识11指示下用户倒油的准确度,并避免用户措手不及的情况,提高产品的使用体验。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油量标识11由设于锅体10内表面上的凸起112构造出,且凸起112的截面形状呈梯形,具有结构简单、加工方便的优点,且截面呈梯形的油量标识11可具有一定的宽度,用户将油倒入锅中时,油会聚集在锅底并慢慢接近选取的凸起112的内侧面的内边沿,当油恰好没过凸起112的内侧面的内边沿时,用户开始减慢倒油的速度,待油接近油量标识11的外侧面的外边沿时,用户停止倒油,通过该结构可较好地辅助用户倒油,给用户预留了一定的缓冲时间,以便于用户把握停止倒油时机,提高在油量标识11指示下用户倒油的准确度,并避免用户措手不及的情况,提高产品的使用体验。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9所示,油量标识11由设于锅体10内表面上的凸起112构造出,且凸起112的截面形状呈上凸的弧形,例如凸起112的截面形状呈半圆弧,具有结构简单、加工方便的优点,且截面呈弧形的油量标识11可具有一定的宽度,用户将油倒入锅中时,油会聚集在锅底并慢慢接近选取的凸起112的内侧面的内边沿,当油恰好没过凸起112的内侧面的内边沿时,用户开始减慢倒油的速度,待油接近油量标识11的外侧面的外边沿时,用户停止倒油,通过该结构可较好地辅助用户倒油,给用户预留了一定的缓冲时间,以便于用户把握停止倒油时机,提高在油量标识11指示下用户倒油的准确度,并避免用户措手不及的情况,提高产品的使用体验。

上述任一实施例中,对于油量标识11由设于锅体10上的凸起112构造出的情况,凸起112与锅体10为一体成型结构。

在本方案中,设置对于油量标识11由设于锅体10上的凸起112构造出的情况,凸起112与锅体10为一体成型结构,例如,设置凸起112为锅体10铸造或锻造成型过程中一体成型在其上的结构,这样可以保证凸起112与锅体10的强度可靠,防止对锅内食物翻炒时造成凸起112脱落的问题。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锅体10上设有提手(图中未示出),提手所在半径与油量标识11所在半径之间的夹角大于0°。

在本方案中,在锅体10上设置提手,并设置提手所在半径与油量标识11所在半径之间的夹角大于0°,例如夹角为45°、夹角为60°或夹角为90°等,即使提手与油量标识11相错开,而使两者不位于锅体10的同一半径上,这样可在用户通过提手端取锅具时仍能方便地观察到油量标识11,进一步提高产品的使用便利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3所示,油量标识11的数量为3个。

在本方案中,设置油量标识11的数量为3个,这样可以提供多个油量定量参照,以适于对多种菜系烹饪时进行分别指示,例如,利用文字进行直接指示,具体使3个油量标识11由内向外分别作为清炒、爆炒和煎炸所需油量的量值参照,当然,也可根据容积进行指示,例如设置油量标识11包括ml的符号,具体使3个油量标识11由内向外分别作为15ml、30ml和45ml等,当然,本方案并不局限于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需求也可设计油量标识11的数量为2个、4个、5个甚至更多,其具体展现形式也可为其他线、点、数字、文字、符号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3所示,描述一种具有油量标识11的锅,如图1至图3所示,尤其是一种具有油量标识11的圆底锅,锅具包括锅体10和油量标识11,在锅内面相应位置设置油量标识11,通过设置在锅内面的油量标识11来识别油量多少,油量标识11由设置在锅底的凹槽111或凸起112构造出,例如,油量标识11包括一条或多条油量标识11线,具体地如图1所示中设于锅体10内表面上的多条弧线段,弧线段由设置在锅底的凹槽111或凸起112构造出,当然,也并不局限于此,油量标识11的外形可为线、点、数字、文字、符号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其中,油量标识11线的截面形状可为梯形、三角形、圆弧形等,各个油量标识11位于锅身内表面且在锅身的径向上排布。以任一油量标识11线为参考油量线时,参考油量线所在的水平面内部所包含的锅身区域均位于所选参考油量线以下。更具体地,如图7至图9所示,优选该油量标识11由设置在锅底的凸起112构造出,且凸起112在锅体10的内表面上构造出呈弧线段形状的结构以作为油量标识11,且该弧线段沿锅体10的周向延伸。用户将油倒入锅中时,油会聚集在锅底并慢慢接近选取的油量标识11线,当油恰好没过油量标识11线内侧边界时,用户开始减慢倒油的速度,待油接近油槽外侧边界时停止倒油。经过反复研究和试验确认,本方案可较好地辅助用户倒油,提升倒油的准确度,且由于圆底锅在灶具上没有参照很难放平,使锅具偏向一边加热导致受热不均,影响菜的口感,针对此,本方案中设置锅底呈下凹形,在其下凹面上设置多个油量标识11,且使多个油量标识11以锅底的最低点为中心在锅体10的径向上间隔排布,使用户可根据锅中油与凸起112的相对位置关系,可校正锅具的位置使其保持水平,有效提升锅具的受热均匀度及烹饪效果。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锅具,在锅体上设置多个油量标识,使多个油量标识在锅体的径向上间隔地排布,这样,利用多个油量标识可在锅体上构造出适于指示锅内液体量值关系的刻度,以当用户向锅内倒油时提供定量参照,便于用户更准确地把握锅内倒油量,从而更准确地把握炒菜油的用量,避免添油不足或过量的问题,且由于油量标识由设于锅体内表面上的凹槽或凸起构造出,一方面,相对于划线形式构造出的油量标识而言,该凹槽或凸起的结构更立体,这样可使得固液交界线更为凸显,提高用户对锅内液位的辨识度,使产品的使用更简单、便利,另一方面,由于凹槽和凸起具有一定的宽度,使得液位在从凹槽或凸起的内侧升至凹槽或凸起的外侧这一过程中可具有一定的缓冲时间,以便于用户把握停止倒油时机,提高在油量标识指示下用户的倒油量精度,并避免用户措手不及的情况,提高产品的使用体验。

在本实用新型中,术语“多个”则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相连”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单元必须具有特定的方向、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