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菌内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271958发布日期:2018-08-28 22:32阅读:179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内锅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抗菌内锅。



背景技术:

小家电的普及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便利的同时,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一些能够加热的烹饪器具都具有预约功能,能够提前设置烹饪完成时间,免于等待。但是大多数烹饪器具预约时都需要事先对食材进行预处理,清洗后加水预约,在温度高的环境下,特别是炎热的夏天,食材在预约的几个小时甚至十几个小时的时间内,一直处于高温高湿的密闭腔体内,很容易滋生细菌造成食材变质并产生难闻的气味,给消费者造成健康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使得加热器皿内锅的易感染细菌的区域具有抗菌作用的抗菌内锅。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抗菌内锅,该抗菌内锅包括内锅基体和抗菌层,所述抗菌层配置于所述内锅基体内表面上易感染细菌的区域;所述易感染细菌的区域为密封垫圈与所述内锅基体接触的区域、手柄所在位置以下的内锅基体内表面区域、水位线以下的区域和内锅锅底所在区域中的一种。

优选地,在所述抗菌层配置于密封垫圈与所述内锅基体接触的区域的情况下,所述抗菌层还配置在除该区域以外的其它内锅基体的表面上。更优选地,所述抗菌层在密封垫圈与所述内锅基体接触的区域的厚度大于在内锅基体的其它区域的表面上的厚度。或者,更优选地,所述抗菌层在密封垫圈与所述内锅基体接触的区域的厚度以及在内锅锅底所在区域的厚度大于在内锅基体的其它区域的表面上的厚度。或者,更优选地,所述抗菌层在内锅锅底所在区域的厚度大于在内锅基体的其它区域的表面上的厚度。

优选地,在所述抗菌层配置于手柄所在位置以下的内锅基体内表面区域的情况下,所述抗菌层在手柄所在位置的厚度大于内锅基体的其它区域的表面上的厚度。

优选地,在所述抗菌层配置于手柄所在位置以下的内锅基体内表面区域的情况下,所述抗菌层在手柄所在位置的厚度以及内锅锅底所在区域的厚度大于在内锅基体的其它区域的表面上的厚度。

优选地,在所述抗菌层配置于手柄所在位置以下的内锅基体内表面区域的情况下,所述抗菌层在手柄所在位置的厚度以及内锅锅底所在区域的厚度大于在内锅基体的其它区域的表面上的厚度。

优选地,在所述抗菌层配置于手柄所在位置以下的内锅基体内表面区域的情况下,所述抗菌层在内锅锅底所在区域的厚度大于在内锅基体的其它区域的表面上的厚度。

优选地,在所述抗菌层配置于水位线以下的区域的情况下,所述抗菌层在内锅锅底所在区域的厚度大于在内锅基体的其它区域的表面上的厚度。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抗菌内锅的易感染细菌的区域设置抗菌层下,能够使得所得的抗菌内锅更具针对性地、更有效地发挥抗菌作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的抗菌内锅,其中,抗菌层2配置至密封垫圈3与所述内锅基体1接触的区域,且该内锅所示的是密封垫圈3未压合状态。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的抗菌内锅,其中,抗菌层2配置至密封垫圈3与所述内锅基体1接触的区域,且该内锅所示的是密封垫圈3压合状态。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的抗菌内锅,其中,抗菌层2仅配置于手柄4所在位置以下的内锅基体1内表面区域。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的抗菌内锅,其中,抗菌层2仅配置于水位线5以下的区域。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的抗菌内锅,其中,抗菌层2仅配置于内锅锅底6所在区域。

附图标记说明

1——内锅基体;2——抗菌层;3——密封垫圈;4——手柄;5——水位线;6——内锅锅底。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文中所披露的范围的端点和任何值都不限于该精确的范围或值,这些范围或值应当理解为包含接近这些范围或值的值。对于数值范围来说,各个范围的端点值之间、各个范围的端点值和单独的点值之间,以及单独的点值之间可以彼此组合而得到一个或多个新的数值范围,这些数值范围应被视为在本文中具体公开。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抗菌内锅,该抗菌内锅包括内锅基体1和抗菌层2,所述抗菌层2配置于所述内锅基体1内表面上易感染细菌的区域;所述易感染细菌的区域为密封垫圈3与所述内锅基体1接触的区域、手柄4所在位置以下的内锅基体1内表面区域、水位线5以下的区域和内锅锅底6所在区域中的一种。

根据本实用新型,其中,所述抗菌层2可以采用本领域常规的各种用于形成锅内抗菌层的采用,例如为纳米银层等。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抗菌内锅可以是烹饪器例如电饭锅等的内锅,也可以是豆浆机桶身、热水壶内胆等。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内锅基体1可以采用本领域常规的各种形成内锅基体的材料形成,例如为不锈钢材等。该内锅基体1的厚度例如可以为0.4-5mm。

根据本实用新型,如图1和2所示,在所述抗菌层2配置于密封垫圈3与所述内锅基体1接触的区域的情况下,优选地,所述抗菌层2还配置在除该区域以外的其它内锅基体1的表面上。也即,所述抗菌层2配置于整个内锅表面,包括密封垫圈3密封内锅时与内锅表面接触的区域。通常,由于密封垫圈3易于聚集细菌,导致其与内锅表面接触的区域易于感染细菌,成为整个内锅感染细菌的源头。在该情况下,所述抗菌层2的厚度优选为2-50μm,优选为10-30μm。

根据本实用新型,在所述抗菌层2配置于密封垫圈3与所述内锅基体1接触的区域,且所述抗菌层2还配置在除该区域以外的其它内锅基体1的表面上的情况下,更优选地,所述抗菌层2在密封垫圈3与所述内锅基体1接触的区域的厚度大于在内锅基体1的其它区域的表面上的厚度。也即,抗菌层2在垫圈处的厚度大于在其他区域处的厚度。优选地,抗菌层2在密封垫圈3处的厚度比在其他区域处的厚度大2-15μm,优选为5-10μm。

根据本实用新型,在所述抗菌层2配置于密封垫圈3与所述内锅基体1接触的区域,且所述抗菌层2还配置在除该区域以外的其它内锅基体1的表面上的情况下,更优选地,所述抗菌层2在密封垫圈3与所述内锅基体1接触的区域的厚度以及在内锅锅底6所在区域的厚度大于在内锅基体1的其它区域的表面上的厚度。特别是,在内锅锅底6所在区域的厚度>在密封垫圈3与所述内锅基体1接触的区域的厚度>在内锅基体1的其它区域的表面上的厚度。优选地,抗菌层2在内锅锅底6所在区域的厚度比在密封垫圈3与所述内锅基体1接触的区域的厚度大1-10μm,所述抗菌层2在密封垫圈3与所述内锅基体1接触的区域的厚度比在内锅基体1的其它区域(除了垫圈处和锅底处以外)的表面上的厚度大1-10μm。

根据本实用新型,在所述抗菌层2配置于密封垫圈3与所述内锅基体1接触的区域,且所述抗菌层2还配置在除该区域以外的其它内锅基体1的表面上的情况下,更优选地,所述抗菌层2在内锅锅底6所在区域的厚度大于在内锅基体1的其它区域(除了锅底处以外)的表面上的厚度。优选地,所述抗菌层2在内锅锅底6所在区域的厚度比在内锅基体1的其它区域的表面上的厚度大1-15μm,优选为5-10μm。

根据本实用新型,如图3所示,所述抗菌层2配置于手柄4所在位置以下的内锅基体1内表面区域。尽管上述的密封垫圈3与所述内锅基体1接触的区域为易感染细菌的区域,但是由于该处与内锅内食物接触的机会较少,可以不进行抗菌处理,以节约抗菌材料。如图3所示,当抗菌层2配置于手柄4所在位置以下的内锅基体1内表面区域时,也就意味着,上述的密封垫圈3与所述内锅基体1接触的区域处并未设置有抗菌层。优选地,在该实施方式中,抗菌层2的厚度为2-50μm,优选为10-30μm。其中,手柄4所在位置以下的区域可以理解为以手柄的上边缘为水平面,其切线与内锅内表面切割线以下的内锅内表面区域。手柄4所在位置可以理解为以手柄的上边缘为水平面的切线与下边缘的水平面切线之间的内锅内表面区域。

根据本实用新型,在所述抗菌层2配置于手柄4所在位置以下的内锅基体1内表面区域的情况下,优选地,所述抗菌层2在手柄4所在位置的厚度大于内锅基体1的其它区域(除了手柄4所在位置及其以上区域如垫圈处的区域)的表面上的厚度。优选地,所述抗菌层2在手柄4所在位置的厚度比内锅基体1的其它区域的表面上的厚度大1-15μm,优选为5-10μm。

根据本实用新型,在所述抗菌层2配置于手柄4所在位置以下的内锅基体1内表面区域的情况下,优选地,所述抗菌层2在手柄4所在位置的厚度以及内锅锅底6所在区域的厚度大于在内锅基体1的其它区域的表面上的厚度。特别是,在内锅锅底6所在区域的厚度>在手柄4所在位置的厚度>在内锅基体1的其它区域的表面上的厚度。优选地,抗菌层2在内锅锅底6所在区域的厚度比在在手柄4所在位置的厚度大1-10μm,所述抗菌层2在在手柄4所在位置的厚度比在内锅基体1的其它区域(除了手柄所在位置及其以上区域和锅底处以外)的表面上的厚度大1-10μm。

根据本实用新型,在所述抗菌层2配置于手柄4所在位置以下的内锅基体1内表面区域的情况下,优选地,所述抗菌层2在内锅锅底6所在区域的厚度大于在内锅基体1的其它区域的表面上的厚度。也即,所述抗菌层2在内锅锅底6处的厚度比其他的手柄4以下的区域的厚度大。优选地,所述抗菌层2在内锅锅底6所在区域的厚度比在内锅基体1的其它区域(即手柄4以下的除了内锅锅底6所在的区域)的表面上的厚度大1-15μm,优选为5-10μm。

根据本实用新型,如图4所述的,所述抗菌层2配置于水位线5以下的区域。其中,所述水位线5可以是本领域在内锅表面设置的任何水位线中的一条,可以是最高的,也可以是最低的,也可以是中间的任何一条,由此所述抗菌层2可以配置于任何一条水位线以下的区域。优选地,所述抗菌层2配置于最高的水位线以下的区域。应当理解的是,在该实施方式中,除了所选水位线以下区域设置有抗菌层以外,其他的区域,即该所选水位线以上的区域将不配置抗菌层。优选地,在该实施方式中,抗菌层2的厚度为2-50μm,优选为10-30μm。

根据本实用新型,在所述抗菌层2配置于水位线5以下的区域的情况下,优选地,所述抗菌层2在内锅锅底6所在区域的厚度大于在内锅基体1的其它区域的表面上的厚度。优选地,所述抗菌层2在内锅锅底6所在区域的厚度比在内锅基体1的其它区域(水位线5以下的除去内锅锅底6以外的区域)的表面上的厚度大1-15μm,优选为5-10μm。

根据本实用新型,如图5所示的,所述抗菌层2配置于内锅锅底6所在区域。在该实施方式中,应当理解的是,除了内锅锅底6所在区域配置有抗菌层2以外,其他内锅表面并不配置抗菌层。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内锅锅底6可以是内锅的底部表面,也可以是内锅底部表面再往上延伸一定区域,例如内锅锅底6所占区域形成的锅体积占整个内锅体积的5-30体积%。

以上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此。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包括各个技术特征以任何其它的合适方式进行组合,这些简单变型和组合同样应当视为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内容,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