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头和豆浆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925541发布日期:2018-07-13 16:38阅读:150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用电器,具体地涉及一种机头。此外,本实用新型还涉及具有该机头的豆浆机。



背景技术:

豆浆机是一种常见的家用电器,用于快速、方便地制作出鲜美营养的饮品,有效提升生活品质。一般地,豆浆机包括搅拌机、加热器和控制电器等,根据其组装结构也可以分为机头和机座两大部分。其中,机头中集成有搅打电机及其控制电路等众多零部件,搅打电机安装于机头下盖的容腔内,其连接有刀具的电机轴伸入至机座内以能够打磨食物原料。

然而,由于搅打电机通常通过螺钉固定于机头上盖的壳体上,在工作过程中承受转子转动的载荷,容易导致螺钉松动,连接稳定性变差。并且,这种尾部悬空的连接状态使得机头的整体刚度降低,不利于保持自身稳定性,由此带来振动噪音,严重影响用户体验。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豆浆机容易产生振动噪音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机头,该机头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和整体刚度,并具有较小的振动噪音。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一方面提供一种机头,包括机头下盖和搅打电机,所述机头下盖具有容腔并在下端壁上形成有中心孔,所述搅打电机安装于所述容腔内且该搅打电机的电机轴穿过所述中心孔延伸,所述机头下盖的下端壁上形成有环绕所述中心孔设置的多个第一通孔,所述搅打电机上形成有分别与所述第一通孔对应设置的多个第二通孔,且依次穿过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设置有紧固螺栓,该紧固螺栓的从所述第二通孔伸出的一端连接有锁紧螺母,且该锁紧螺母连接为贴合于所述搅打电机的背离所述第一通孔的端面。

优选地,所述第二通孔和所述紧固螺栓沿平行于所述电机轴的旋转轴线的方向延伸。

优选地,所述搅打电机具有本体部和从该本体部径向凸出的凸起部,所述第二通孔对应形成于该凸起部上,所述锁紧螺母贴合于所述凸起部的背离所述第一通孔的端面。

优选地,所述搅打电机具有2~8个所述凸起部。

优选地,所述本体部具有朝向所述第一通孔的首端和背向该首端的尾端,所述凸起部从所述首端朝向所述尾端延伸,且该凸起部的延伸长度与所述首端和所述尾端之间的间距之比为0.2~1.25。

优选地,所述搅打电机的朝向所述第一通孔的端面与所述机头下盖的下端壁之间设置有阻尼垫。

优选地,所述电机轴的穿出所述中心孔的位置设置有密封圈。

优选地,所述机头下盖的下端壁形成有朝向所述搅打电机凹陷的凹部,所述紧固螺栓的螺栓头部容纳于该凹部中。

优选地,所述机头下盖的下端壁具有从所述凹部辐射延伸的加强筋,该加强筋位于所述下端壁的内侧面上。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提供一种豆浆机,所述豆浆机包括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上述机头和与该机头配合安装的机座。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在搅打电机上形成第二通孔,并利用紧固螺栓和锁紧螺母固定该搅打电机,由此在轴向稳定约束搅打电机,使其与机头下盖的整体刚度增强,有效减小或消除工作过程中产生的振动和摇摆幅度,以减小振动噪音。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的豆浆机的主视示意图;

图2是图1中豆浆机的机头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所示机头中搅打电机与机头下盖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搅打电机与机头下盖的连接结构的俯视图;

图5是图3中搅打电机与机头下盖的连接结构的剖视图;

图6是图3中的搅打电机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是另一种实施方式中搅打电机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7中搅打电机的主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机头;11-机头下盖;111-容腔;112-第一通孔;113-凹部;114-加强筋;12-搅打电机;121-电机轴;122-第二通孔;123-本体部;123a-首端;123b-尾端;124-凸起部;13-紧固螺栓;13a-螺栓头部;14-锁紧螺母;15-阻尼垫;16-密封圈;20-机座;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实用新型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左、右”通常是指参考附图所示的上、下、左、右;“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

参照图1和图2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的豆浆机,包括机头10和与该机头10配合安装的机座20。其中,正如随后详细说明地,机头10具有搅打电机12,且其电机轴121伸入至机座20内以能够带动刀具打磨食物原料。

结合图3至图6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的机头,可以用于上述豆浆机中,包括机头下盖11和搅打电机12。其中,机头下盖11具有容腔111并在下端壁上形成有中心孔,环绕该中心孔设置有多个第一通孔112。所述搅打电机12安装于机头下盖11的容腔111内,且该搅打电机12的电机轴121穿过下端壁上的中心孔延伸。对应于机头下盖11的下端壁上的多个第一通孔112,搅打电机12上形成有多个第二通孔122。为了将该搅打电机12固定于机头下盖11中并减小振动噪音,依次穿过第一通孔112和第二通孔122设置有紧固螺栓13,并将锁紧螺母14连接至该紧固螺栓13的远离其螺栓头部13a的一端,且连接为贴合于搅打电机12的背离第一通孔112的端面上。由此,紧固螺栓13的螺栓头部13a抵靠于机头下盖11的下端壁,与锁紧螺母14将搅打电机12和机头下盖11夹紧固定。

在该实施例中,由于紧固螺栓13贯穿机头下盖11的下端壁和搅打电机12,并通过在紧固螺栓13的伸出第二通孔122的一端连接贴合于搅打电机12的锁紧螺母14,因而可以在轴向稳定约束搅打电机12并施以轴向预紧,提高了其轴向刚度,能够有效减小或消除工作过程中产生的振动和摇摆幅度,以减小振动噪音。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所述螺栓头部13a和锁紧螺母14与机头下盖11和搅打电机12的抵靠、贴合关系,可以为二者直接接触,也可以通过垫片等间接作用。另外,紧固螺栓13可以从搅打电机12的上端依次穿过第二通孔122和第一通孔112,并在较大电机12的下端壁下侧连接锁紧螺母14。

典型地,本实用新型的机头10中,可以将第二通孔122和紧固螺栓13设置为沿平行于搅打电机12的电机轴121的旋转轴线的方向延伸。通常地,机头下盖11的容腔111具有中心轴线,该中心轴线穿过所述中心孔的中心,并以此为基准安装搅打电机12,使得电机轴121的旋转轴线与容腔111的中心轴线重合。

如图6所示,在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为了设置第二通孔122,搅打电机12可以具有本体部123和从该本体部123径向凸出的凸起部124,各个凸起部124上分别形成有第二通孔122,由此,将紧固螺栓13穿过该第二通孔122后,将锁紧螺母14螺接至该紧固螺栓13上并贴合于所述凸起部124的背离第一通孔112的端面。典型地,本体部123可以形成为具有圆柱形形状,以便在内部设置转子等部件;凸起部124可以形成为具有弧形轮廓,由此能够容易地成型并便于设置第二通孔122。另外,通过上述设置,搅打电机12可以具有相对较小的重量,并便于紧固螺栓13与第二通孔122对准,能够改善安装便利性和结构强度。优选地,第二通孔122也可以直接设置在电机本体中而不用设置凸起部,紧固螺栓13穿过该第二通孔122后,与锁紧螺母14配合。

其中,搅打电机12上可以具有2~8个(优选3~6个)均布的凸起部124,由此可以利用紧固螺栓13和锁紧螺母14提供均匀、稳定的紧固作用力。例如,在图示实施方式中,搅打电机12具有4个均匀布置的凸起部124,由此具有大体呈十字形的截面。在安装时,可以根据需要设置2个以上紧固螺栓13进行固定。

通过上述说明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可以通过紧固螺栓13和锁紧螺母14的轴向压紧而在轴向稳定约束搅打电机12。结合图5所示的优选实施方式,还可以在搅打电机12的朝向第一通孔112的端面与机头下盖11的下端壁之间设置阻尼垫15,由此便于产生预紧力,以防止锁紧螺母14松动,从而避免振动噪音。在工作过程中,即使省略该阻尼垫15,增强搅拌电机12与机头下盖11的下端壁之间的相互作用也有利于提升整体刚度。

为此,凸起部124优选设置为从本体部123的首端123a(即图示下端)向尾端123b(即图示上端)延伸。具体地,结合图6至图8所示的两种不同实施方式,本体部123具有朝向第一通孔112(即朝向机头下盖11的下端壁)的首端123a和背向该首端123a的尾端123b(朝向机头上盖)。凸起部124从与本体部123的首端123a对齐的位置向尾端123b所在方向延伸。其中,为了保证足够的强度和较低的重量,凸起部124的延伸长度S占本体部123长度(即首端123a与尾端123b之间的间距L)的0.2倍~1.25倍。其中,为了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凸起部124的延伸长度S不宜超出本体部123,因此该延伸长度S优选为占本体部123长度的0.25~1倍。

为了阻止水分等进入搅打电机12内部和机头下盖11的容腔111内部,可以在电机轴121的穿出中心孔的位置设置密封圈16,如图5所示。

利用从下端壁向上延伸的紧固螺栓13固定搅打电机12,位于该下端壁下侧的螺栓头部13a容易影响美观、干涉刀具或食材在机座20内的运动等,这也是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通常不被采用的关键因素之一。结合图4和图5所示,为了减少螺栓头部13a外露带来的不利影响,本实用新型可以在机头下盖11的下端壁形成朝向搅打电机12凹陷的凹部113,该凹部113对应紧固螺栓13设置,以使得其螺栓头部13a容纳于其中。

进一步地,在机头下盖11的下端壁内侧面上,可以设置从凹部113辐射延伸的加强筋114,由此提高下端壁的强度,有效地减小在该下端壁上设置多个第一通孔112带来的不利影响。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此。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包括各个具体技术特征以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实用新型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但这些简单变型和组合同样应当视为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内容,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