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织物卷帘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929734阅读:360来源:国知局
一种织物卷帘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织物卷帘。



背景技术:

现有的织物卷帘,一般具有卷筒、卷绕在卷筒上遮蔽织物帘体、固定有遮光织物帘体的底部横杆,以及防止遮光织物帘体的滚动的一组装置;该卷筒配备有滚动机构并设置在两个安装支架上;还包括一些纺织卷帘部件如引导带、面板和端盖,卷帘的各部件之间大部分是一体成型的,不便于拆装;另外安装支架也是直接固定到墙上的,存在不便于拆卸安装的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卷帘存在不便于拆装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便于拆装的织物卷帘。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织物卷帘,包括卷筒、用于遮光的织物帘体、用于织物帘体升降的升降机构和用于安装在墙壁上的安装支架,所述织物帘体卷绕在所述卷筒上,所述安装支架包括后支架和侧支架,所述后支架包括用于安装在墙壁上的固定架和与侧支架配合连接的连接架,所述固定架为横部朝前布置的倒L型,所述连接架为横部朝后布置的倒L型,所述固定架的横部中部沿着前后方向设有向上弯曲的弯曲部件,所述弯曲部件的底面上设有第一齿形结构,所述连接架的横部上沿着前后方向设有用于固定架横部插入的第一槽孔和用于配合固定架的弯曲部件伸出的纵向开口,所述纵向开口位于所述第一槽孔的上方并与第一槽孔连通,所述第一槽孔的底部在与纵向开口正对处设有第二齿形结构,所述第一齿形结构与第二齿形结构啮合;所述连接架的竖部的前侧上设有卡块,所述卡块的前端设有钩状结构;

所述侧支架安装在卷筒的左右两端,所述侧支架包括侧支架后板和侧支架侧板,所述侧支架后板上设有用于卡块卡入的卡接孔,所述卡块自后向前穿过卡接孔且其上的钩状结构钩在侧支架后板上。

进一步,所述升降机构包括拉绳、插件和轴承,所述插件为燕尾型,所述插件在朝向卷筒的一侧上设有固定的齿轮轴,所述卷筒的左右两端分别通过轴承可转动的安装在相应一端插件的齿轮轴上,所述侧支架侧板朝向卷筒的一侧的侧面上设有用于插件插入的引导槽结构和加强筋,所述引导槽结构包括上引导槽和下引导槽,所述加强筋竖直布置在侧支架侧板的后端并位于上引导槽与下引导槽之间。

再进一步,所述卷帘还包括引导带,所述引导带安装在卷筒的后方,所述引导带包括后板和前板,所述前板水平布置并与后板形成T型,所述引导带的前板前端的底部设有凸起;

所述卷筒外还罩有外罩,所述外罩包括开口朝后的面板和端盖,所述面板罩在卷筒外,所述端盖罩在侧支架外,所述面板的上部后端内壁上设有分支壁,所述分支壁与面板之间形成U型卡槽,所述分支壁的后端设有向上凸的拱形结构,所述引导带的前板自后向前穿入U型卡槽且前板上凸起滑过拱形结构卡在分支壁上;

所述端盖的底部设有用于拉绳穿过的拉绳孔,所述端盖的后端内壁上设有凸块,所述侧支架后板的后侧面上设有凹槽,所述凸块卡接在凹槽内。

再进一步,所述卷帘还包括张紧机构,所述张紧机构设置有两组并分别布置在卷筒下方的左右两侧,所述张紧机构包括张紧器、张紧绳、安装座和张紧支架,所述安装座包括底座和设置在其上的圆筒,所述张紧器可转动的安装在圆筒上,所述圆筒内设有齿形槽,所述张紧器的张紧齿轮与齿形槽配合并单向旋转,所述张紧绳的下端与张紧器连接;

所述张紧支架为L型,所述张紧支架的横部中部沿着前后方向设有向下弯曲的弯曲部件,所述弯曲部件的顶面上设有第三齿形结构,所述底座沿着前后方向设有用于张紧支架的横部插入的第二槽孔和用于配合张紧支架的弯曲部件伸出的纵向开口,所述纵向开口位于所述第二槽孔的下方并与第二槽孔连通,所述第二槽孔的顶部在与纵向开口正对处设有第四齿形结构,所述第三齿形结构与第四齿形结构啮合;

所述插件的后端上还设有张紧绳固定件,所述张紧绳固定件位于所述侧支架侧板上的加强筋的内侧;所述张紧绳的上端固定在所述张紧绳固定件上。

更进一步,所述织物帘体的上端与卷筒连接,所述织物帘体的下端固定在底部横杆上,所述底部横杆的左右两端分别通过连接件可上下滑动的安装在张紧绳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主要表现在:便于安装拆卸;通过使用燕尾型插件与侧支架的组合来获得低厚度和良好机械性能;可以容易地将织物帘体安装在面板内;可以更容易有效地调节张紧绳的张力。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爆炸图。

图3是后支架的固定架与连接架的配合示意图。

图4是后支架的固定架与连接架的装配后的剖面图。

图5是侧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侧支架的内部的透视图。

图7是插件的示意图。

图8是插件与侧支架的安装示意图。

图9是图8的局部剖面图。

图10是侧支架与端盖的安装示意图。

图11是面板的右视图。

图12是引导带的右视图。

图13是底部横杆的右视图。

图14是张紧机构的爆炸图。

图15是图14的整体图。

图16是图15中B-B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参照图1~图16,一种织物卷帘,包括卷筒6、用于遮光的织物帘体7、用于织物帘体升降的升降机构和用于安装在墙壁上的安装支架,所述织物帘体7卷绕在所述卷筒6上,所述安装支架包括后支架1和侧支架4,所述后支架1包括用于安装在墙壁上的固定架3和与侧支架4配合连接的连接架2,所述固定架3为横部朝前布置的倒L型,所述连接架2为横部朝后布置的倒L型,所述固定架3的横部中部沿着前后方向设有向上弯曲的弯曲部件,所述弯曲部件的底面上设有第一齿形结构20,所述连接架2的横部上沿着前后方向设有用于固定架横部插入的第一槽孔16和用于配合固定架3的弯曲部件伸出的纵向开口17,所述纵向开口17位于所述第一槽孔16的上方并与第一槽孔16连通,所述第一槽孔16的底部在与纵向开口17正对处设有第二齿形结构18,所述第一齿形结构20与第二齿形结构18啮合;所述连接架2的竖部的前侧上设有卡块,所述卡块的前端设有钩状结构;

所述侧支架4安装在卷筒6的左右两端,所述侧支架4包括侧支架后板和侧支架侧板24,所述侧支架后板上设有用于卡块卡入的卡接孔,所述卡块自后向前穿过卡接孔且其上的钩状结构钩在侧支架后板上。

进一步,所述升降机构包括拉绳、插件5和轴承,所述插件5为燕尾型,所述插件5在朝向卷筒的一侧上设有固定的齿轮轴,所述卷筒6的左右两端分别通过轴承可转动的安装在相应一端插件5的齿轮轴上,所述侧支架侧板24朝向卷筒6的一侧的侧面上设有用于插件5插入的引导槽结构23和加强筋25,所述引导槽结构23包括上引导槽和下引导槽,所述加强筋25竖直布置在侧支架侧板24的后端并位于上引导槽与下引导槽之间。

再进一步,所述卷帘还包括引导带9,所述引导带9安装在卷筒6的后方,所述引导带9包括后板和前板,所述前板水平布置并与后板形成T型,所述引导带的前板前端的底部设有凸起30;

所述卷筒6外还罩有外罩,所述外罩包括开口朝后的面板10和端盖8,所述面板10罩在卷筒6外,所述端盖6罩在侧支架4外,所述面板10的上部后端内壁上设有分支壁28,所述分支壁28与面板10之间形成U型卡槽,所述分支壁28的后端设有向上凸的拱形结构29,所述引导带9的前板自后向前穿入U型卡槽且前板上凸起滑过拱形结构29卡在分支壁28上;

所述端盖8的底部设有用于拉绳穿过的拉绳孔,所述端盖8的后端内壁上设有凸块22,所述侧支架后板的后侧面上设有凹槽21,所述凸块22卡接在凹槽21内。

再进一步,所述卷帘还包括张紧机构,所述张紧机构设置有两组并分别布置在卷筒6下方的左右两侧,所述张紧机构包括张紧器15、张紧绳13、安装座14和张紧支架12,所述安装座14包括底座和设置在其上的圆筒,所述张紧器15可转动的安装在圆筒上,所述圆筒内设有齿形槽38,所述张紧器15的张紧齿轮37与齿形槽配合并单向旋转,所述张紧绳13的下端与张紧器15连接;

所述张紧支架12为L型,所述张紧支架12的横部中部沿着前后方向设有向下弯曲的弯曲部件,所述弯曲部件的顶面上设有第三齿形结构,所述底座沿着前后方向设有用于张紧支架12的横部插入的第二槽孔和用于配合张紧支架12的弯曲部件伸出的纵向开口,所述纵向开口位于所述第二槽孔的下方并与第二槽孔连通,所述第二槽孔的顶部在与纵向开口正对处设有第四齿形结构,所述第三齿形结构与第四齿形结构啮合;

所述插件5的后端上还设有张紧绳固定件,所述张紧绳固定件位于所述侧支架侧板上的加强筋的内侧;所述张紧绳13的上端固定在所述张紧绳固定件上。

更进一步,所述织物帘体7的上端与卷筒6连接,所述织物帘体7的下端固定在底部横杆11上,所述底部横杆11的左右两端分别通过连接件可上下滑动的安装在张紧绳13上。

如图2和图11所示,所述拉绳与卷筒6连接,所述面板的下部后端上还设有用于与端盖8连接的细长敞开室27。

如图3和图4所示,所述固定架3的竖部用于固定到墙壁上,所述后支架1的固定架3和连接架2通过插入槽孔和齿形结构啮合连接,既能连接的牢固,又容易拆卸下来,固定架3上的弯曲部件便于拆卸。

如图9所示,所述侧支架侧板24在加强筋25与插件的绳索固定件之间设有加强三角件26。

如图12所示,面板10的U型卡槽卡入引导带9的前板上,面板的分支壁28上的拱形结构29刚好与引导带9前板上向下凸的凸起30相互配合卡牢。

如图13所示,所述底部横杆11的横截面图,底部横杆11的上部和下部均设有开口,在上部开口处的前侧上设有向内折的折壁34,在上部开口的后侧壁36端部设有增厚部35,底部横杆内还设有隔板33,隔板将底部横杆11的腔室分成上开放室32和下开放室31。

如图14、15、16所示,所述张紧支架12的竖部用于固定到墙壁或是固定管内,安装座14与张紧支架12可配合拆卸连接,所述张紧器15包括张紧齿轮37和旋转手柄,旋转旋转手柄便可带动张紧齿轮37在圆筒的齿形槽38内单向旋转,从而实现张紧绳15的张紧。

本实用新型的安装和使用方法:将固定架3固定到墙壁上,然后将侧支架4钩挂在连接架2的卡块上,然后再将固定架3的横部插入到连接架2上的第一槽孔16内,且使得弯曲部件上的第一齿形结构20与连接架2上的第二齿形结构18啮合,从而固定整个卷帘。

可通过拉拉绳带动卷筒6转动,与此同时,底部横杆11通过连接件在张紧绳13上上下滑动,使得卷筒6带动织物帘体7卷起或放下;当张紧绳13出现松动现象时,转动张紧器15的旋转手柄,带动张紧齿轮单向转动,从而使得与其连接的张紧绳13张紧。

本实用新型各个部件是单独模块并可以拆卸的,因此便于卷帘安装和拆卸。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