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多层复合热传导结构体的炊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823965发布日期:2019-02-10 23:04阅读:235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多层复合热传导结构体的炊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复合材料技术领域,更具体涉及一种具多层复合热传导结构体的炊具。



背景技术:

为了提高炊具(例如炒锅、水壶)的热传导效率,可将炊具底部采用多层复合金属层的结构,以提高热传导效率,并降低油烟的产生量。公开号为CN101711649A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复底铝锅及其产生工艺”,其揭示的锅底结构为在锅底的底部外表面由锅底向下依次设置有结合层、铝片和金属复底片。

该现有技术虽然能够起到提高热传导效率的目的,但是仍然存在热传导效率不高,尤其在使用燃气灶所产生的不规则火焰进行加热时存在热传导不均匀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公开一种具多层复合热传导结构体的炊具,用以实现提高热传导效率的目的,并使得炊具内壁面的温度更加均匀,并实现减少受热层中有害金属元素析出的目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具多层复合热传导结构体的炊具,包括:呈一体式结构的锅体与手柄,所述锅体由锅壁及锅底组成,所述锅壁及锅底自里向外均依次设置匀热不粘涂层、钛金属层及受热层,所述匀热不粘涂层由碳氟树脂混合不粘粉体及热传导粉体组成,所述匀热不粘涂层在锅壁及锅底中连续等厚度布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锅底的厚度为0.5~10mm,所述锅壁的厚度为0.5~4mm。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受热层由铝、铸铁、复合钢或者不锈钢中的任意一种制成。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不粘粉体及热传导粉体在匀热不粘涂层中均匀分布。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匀热不粘涂层的厚度为0.01~2mm;所述钛金属层及受热层在锅壁及锅底处的厚度相等并均大于所述匀热不粘涂层的厚度。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热传导粉体选用平均粒径为0.01~0.15mm并呈球形的铜粉、银粉或者碳粉;所述不粘粉体选用平均粒径为0.01~0.15mm并呈球形的耐高温树脂粉末。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钛金属层由纯钛或者钛合金制成。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一种具多层复合热传导结构体的炊具,显著地提高了该炊具的热传导效率,并杜绝了受热层中的有害金属元素受热析出的现象,并通过在匀热不粘涂层中混合的不粘粉体及热传导粉体,使得该炊具具有受热更加均匀及不粘连食物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具多层复合热传导结构体的炊具的剖视图;

图2为图1中标号为A处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所示的各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但应当说明的是,这些实施方式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根据这些实施方式所作的功能、方法、或者结构上的等效变换或替代,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请参图1至图2所示出的本实用新型一种具多层复合热传导结构体的炊具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该炊具包括但不限于炒锅、汤锅、煎锅、蒸锅或者烧水用的水壶等烹饪用具。

在本实施方式中,该具多层复合热传导结构体的炊具,包括:呈一体式结构的锅体与手柄7,所述锅体由锅壁10及锅底20组成。锅壁10自里向外均依次设置匀热不粘涂层1a、钛金属层2a及受热层3a。手柄7采用隔热材制成并与锅体呈一体式连接。锅壁10的匀热不粘层1a由碳氟树脂制成。锅底20自里向外均依次设置匀热不粘涂层1b、钛金属层2b及受热层3b。

具体的,该匀热不粘涂层1a由碳氟树脂1a2构成,并在碳氟树脂1a2中混合不粘粉体1a1及热传导粉体1a3;匀热不粘涂层1b由碳氟树脂1b2构成,并在碳氟树脂1b2中混合不粘粉体1b1及热传导粉体1b3。

其中,热传导粉体1a3及热传导粉体1b3选用平均粒径为0.01~0.15mm并呈球形的铜粉、银粉或者碳粉,并优选为平均粒径为0.05mm并呈球形的铜粉、银粉或者碳粉。不粘粉体1a1及不粘粉体1b1选用平均粒径为0.01~0.15mm并呈球形的耐高温树脂粉末,并优选为平均粒径为0.04mm并呈球形的耐高温树脂粉末,且该耐高温树脂粉末可采用耐热温度高于200摄氏度的树脂制成。

不粘粉体1a1及热传导粉体1a3在匀热不粘涂层1a中均匀分布,不粘粉体1b1及热传导粉体1b3在匀热不粘涂层1b中均匀分布。从而通过在匀热不粘层1a或者匀热不粘层1b中所填充的不粘粉体及热传导粉体起到不粘及提高热传导均匀性的效果。

参图1及图2所示,锅底20的厚度为0.5~10mm,所述锅壁10的厚度为0.5~4mm。钛金属层2b厚度为0.01~2mm,可选纯钛或钛合金。受热层3a及受热层3b由铝、铸铁、复合钢或者不锈钢等等常用炊具中的任意一种制成,并优选为铝。

匀热不粘涂层1a及匀热不粘涂层1b的厚度均为0.01~2mm,并在锅壁10及锅底20的内壁上连续等厚布置。钛金属层2a、匀热不粘层1a在锅壁10及锅底20处的厚度相等并均大于所述匀热不粘涂层1a或者匀热不粘涂层1b的厚度。钛金属层2a及钛金属层2b可由纯钛或者钛合金制成,其厚度及致密性可防止锅底20及锅壁10处的受热层3b中的对人体有害的重金属元素受热析出,从而提高了使用的安全性。匀热不粘涂层1a及匀热不粘涂层1b可通过熔射技术形成于钛金属层2a或者钛金属层2b的内侧。

上文所列出的一系列的详细说明仅仅是针对本实用新型的可行性实施方式的具体说明,它们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艺精神所作的等效实施方式或变更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