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体加热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824285发布日期:2019-02-10 23:06阅读:166来源:国知局
液体加热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活电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液体加热器。



背景技术:

液体加热器被广泛应用于家庭中,例如电水壶,用于烧水和存水。通常液体加热器壶体的底壁由不锈钢制成,侧壁则由塑料或者不锈钢制成,塑料在长期高温时易产生有害物质,不锈钢又有重金属离子析出的危险。随着人们对健康的需求,现在市场上出现了玻璃水壶(例如养生壶),但是这种玻璃水壶,只是侧壁由玻璃制成的,其底壁还是金属制成的,无法完全解决重金属离子析出的问题。如果壶体采用全玻璃的,由于玻璃本身的导热系数小的特性,热量沿玻璃传递速度较慢,如果直接用电热管对玻璃壶体加热,会存在玻璃壶体受热不均匀的问题,产生局部高温,易导致壶体爆裂的问题,故一般采用金属导热板来对壶体传递热量,但是由于玻璃本身的特性,导热板与玻璃壶体的固定是一个行业难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液体加热器,旨在解决导热板和壶体固定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液体加热器,包括:

全玻璃材质的壶体;

底壳,与所述壶体底部盖合,共同围设形成底腔;

导热板,设于所述底腔内且安装至所述壶体底部,以与所述壶体底部热接触;

电热装置,设于所述底腔内,且通过所述导热板热导接至所述壶体底部;以及,

箍圈,套接于所述壶体底部,且至少部分延伸至覆盖所述导热板的外周缘,以将所述导热板压接固定至所述壶体底部。

优选地,所述导热板为导热盘,所述导热盘的上端延伸至套接于所述壶体侧壁的底部;

所述箍圈套接至所述导热盘的侧部外周,以将所述导热盘的侧部压接至所述壶体侧壁的底部。

优选地,所述箍圈与所述壶体之间设有缓冲垫圈。

优选地,所述壶体侧壁的底部局部相较于其他部分呈内凹设置,以在所述壶体侧壁形成内凹段;

所述箍圈的上端向内收缩以形成与所述内凹段相扣接的内收扣接段。

优选地,从下至上,所述内凹段呈逐渐向内收缩设置,所述内凹段的倾斜角为α,且75°≤α≤90°。

优选地,所述箍圈呈具有缺口的半环形设置,所述箍圈的两端设有紧箍结构,所述紧箍结构用以调整所述箍圈缺口的大小。

优选地,所述紧箍结构包括:

至少两个固定片,分别设置在所述箍圈缺口的两端,并沿径向朝外延伸形成;以及,

调节件,连接所述固定片,以通过调节所述固定片之间的间距调整所述箍圈缺口的大小。

优选地,所述调节件为螺钉和/或弹簧。

优选地,所述箍圈内侧壁的下端设有沿周向延伸形成的环形内折边;

所述环形内折边位于所述导热板的下方,且与所述导热板相抵接,以将所述导热板压接至所述壶体底壁。

优选地,所述环形内折边设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安装有调节螺接件,所述调节螺接件穿过所述安装孔与所述导热板相抵接,以将所述导热板压接至所述壶体底壁。

优选地,所述安装孔的上缘朝上延伸出环形配合筒;

所述环形配合筒内设有与所述调节螺接件配合的内螺纹。

优选地,所述箍圈与所述环形内折边为一体成型;或者,

所述箍圈与所述环形内折边之间为焊接连接;或者,

所述环形内折边通过螺接件与所述箍圈相连。

优选地,所述壶体包括连接所述壶体底壁与侧壁之间的连接段;

所述箍圈的下端延伸至所述连接段的下缘,使得所述箍圈包裹所述连接段。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导热板通过箍圈固定于壶体底部,以使所述导热板与所述壶体底部有效热接触,将电热装置热导接至所述壶体底部,如此,通过简单的箍圈压接固定方式,使所述导热板与所述壶体之间固定牢固,并且增大了有效热接触面积。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液体加热器的一实施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3为图1中的液体加热器的另一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B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5为图1中的箍圈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5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液体加热器,液体加热器可以是咖啡壶、养生壶或电水壶等,以下将以电水壶为例进行介绍,图1至图7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液体加热器的一实施例。

请参阅图1和图2,在本实施例中,液体加热器100包括全玻璃材质的壶体1、底壳2、电热装置3、导热板4以及箍圈5,底壳2与壶体1底部盖合,共同围设形成底腔,导热板4设于底腔内且安装至壶体1底部,以与壶体1底部热接触,电热装置3设于底腔内,且通过导热板4热导接至壶体1底部,箍圈5套接于壶体1底部,且至少部分延伸至覆盖导热板4的外周缘,以将导热板4压接固定至壶体1底部。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导热板4通过箍圈5压接固定于壶体1底部,以使所述导热板4与壶体1底部有效热接触,将电热装置3热导接至壶体1底部,如此,通过简单的箍圈5压接固定方式,使导热板4与壶体1之间固定牢固,并且增大了两者之间的有效热接触面积,并且,箍圈5对玻璃壶体1能起到较好的防碰撞保护作用。

通过箍圈5将导热板4压接于壶体1底部,壶体1为玻璃材质,易爆裂,为了减小箍圈5对壶体1的压力,避免玻璃壶体1爆裂的问题的,请参阅图3和图4,在本实施例中,箍圈5与壶体1之间设有缓冲垫圈6,一般缓冲垫圈6为具有弹性且耐热的硅胶等材质,通过设置缓冲垫圈6起到了缓冲作用,减小了壶体1所受到的压力。

因为玻璃壶体1的表面较为光滑,为了防止箍圈5容易从壶体1上滑落问题的发生,请参阅图1,在本实施例中,壶体1侧壁的底部局部相较于其他部分呈内凹设置,以在壶体1侧壁形成内凹段11,箍圈5的上端向内收缩以形成与内凹段11相扣接的内收扣接段51,通过内凹段11与内收扣接段51之间的扣接配合,使得箍圈5不易从壶体1上脱落。

进一步,从下至上,内凹段11呈逐渐向内收缩设置,内凹段11的倾斜角为α,且75°≤α≤90°,如此设置,使得箍圈5与壶体1之间的摩擦力能够达到足够大,让箍圈5不易脱落,当然α越小,箍圈5越不易脱落,但是α太小,会增加加工难度,且壶体1整体外观也不够协调。

一般地,在安装箍圈5时是先将套在壶体1底部,然后再通过箍圈5的调节装置,来调节让箍圈5箍紧壶体1。箍圈5的调节装置形式有多种,例如,箍圈5可以为现有的喉箍或者扎带,调节装置即为卡扣结构,还可以是请参阅图5至图7,在本实施例中,箍圈5呈具有缺口52的半环形设置,箍圈5的两端设有紧箍结构,紧箍结构用以调整箍圈5缺口52的大小,通过调整箍圈5缺口52的大小,即可箍紧和松开箍圈5,结构较为简单,操作安装较为容易。

具体地,紧箍结构的设置方式有多种,例如在缺口52的两端连接有弹性件,通过弹性件弹性拉伸调节缺口52大小,还可以请参阅图5和图7,在本实施例中,紧箍结构包括至少两个固定片53以及调节件,这些固定片53分别设置在箍圈5缺口52处两端,并沿径向朝外延伸形成。本实施例设有两个固定片53,即箍圈5缺口52的两端一端设置一个。调节件连接两个固定片53,以通过调节两个固定片53之间的间距,从而调整箍圈5缺口52的大小,如此设置,箍圈5的收缩紧固力较大,安装也较为牢固。

进一步,调节件可以是螺钉或者弹簧,在本实施例中,是将螺钉和弹簧结合起来使用的,通过弹簧的设置起到预紧定位的作用,方便通过螺钉最后来紧固,如此对于箍圈5的安装既方便又牢固。

箍圈5不但能起到固定导热板4的作用,还能起到对玻璃壶体1的保护作用,故可以设置箍圈5包裹壶体1侧壁的底部,如此对壶体1的保护效果较好。

进一步,全玻璃壶体1的底壁与侧壁之间的转角处,一般都是壶体1厚度最薄的地方,也易被碰撞,从而导致破裂,请参阅图2,在本实施例中,壶体1包括连接壶体1底壁与侧壁之间的连接段,箍圈5的下端延伸至连接段的下缘,使得箍圈5包裹连接段,如此箍圈5可以对壶体1底部的连接段起到保护的作用,防止连接段被磕碰撞击而导致壶体1破裂。

通过箍圈5将导热板4固定在壶体1底部,根据导热板4的形状不同,箍圈5的设置形式也会有所不同。为了增加导热板4与壶体1底部之间接触面积,让壶体1底部受热更加均匀,导热板4可以为导热盘,导热盘的上端套接于壶体1侧壁的底部,箍圈5套接在导热盘的侧部外侧,以将导热盘的侧部压接至壶体1侧壁的底部,此时箍圈5可以呈圆筒或者锥筒状。

对于只安装在壶体1底壁呈平板状设置的导热板4的固定,或者是为了让呈导热盘设置的导热板4与壶体1底壁更加贴接,防止导热板4松脱,请参阅图4和图5,在本实施例中,箍圈5内侧壁的下端设有沿周向延伸形成的环形内折边54(箍圈5与环形内折边54为一体成型,或者箍圈5与环形内折边54之间为焊接连接,或者环形内折边54通过螺接件与箍圈5相连),环形内折边54位于导热板4的下方,且与导热板4相抵接,以将导热板4压接至壶体1底壁,环形内折边54形成了对导热板4的底部支撑,使得导热板4不易松脱下落。

进一步,环形内折边54设有安装孔,安装孔安装有调节螺接件55(在本实施例中,调节螺接件55为螺钉),调节螺接件55穿过安装孔与导热板4相抵接,以将导热板4压接至壶体1底壁,通过调节螺接件55对导热板4向上的作用力,不但使得导热板4安装更加牢固,并且还可以调节调节螺接件55,使得导热板4与壶体1底壁更加贴合,增大了两者之间的接触面积,使得壶体1底部受热更加均匀。

为了方便通过调节调节螺接件55,来调节导热板4与壶体1之间的间隙,请参阅图4,在本实施例中,安装孔的上缘朝上延伸出环形配合筒56,环形配合筒56内设有与调节螺接件55配合的内螺纹,通过设置环形配合筒56,增加了与调节螺接件55螺纹配合的段数,从而保证了调节螺接件55对导热板4的作用力,相互配合的螺纹也不易被磨损。

通过在壶体1底部安装导热板4,来使壶体1受热更加均匀,避免壶体1爆裂的问题,但是导热板4为金属材质,例如为铝,壶体1为玻璃材质,两者材质不同,故两者直接贴合会存在间隙,为了让导热板4与壶体1之间充分接触,减少无效的接触面积,请参阅图4,在本实施例中,导热板4与壶体1之间设有导热层7,导热层7填充了导热板4与壶体1之间的间隙,增加了热接触面积,使得壶体1底部受热更加均匀。导热层7为导热硅脂或导热胶,如此设置,导热层7导热性能较好,且化学结构性能较为稳定,性价比较高。

电热装置3可以仅包括电热管,电热管与导热板4钎焊连接。电热装置3还可以同时包括电热管和底碟,底碟为外径小于壶体底壁的铝板,底碟通过焊接方式固定在导热板上,电热管再通过焊接方式固定在底碟上。第一种方案的电热装置3结构更为简单,第二种方案的电热装置3则更便于制造,由于底碟是标配件,底碟上预先固定有与温控器和底壳等部件连接的连接柱,对于第一种方案而言,还需要进一步在导热板上设置多个连接柱,对于第二种方案而言,则只需要将底碟固定至导热板上就行。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