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水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824309发布日期:2019-02-10 23:06阅读:173来源:国知局
电水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用电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水壶。



背景技术:

电水壶具有烧水快、使用方便、易携带等优点,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电器。

电水壶主要包括:两端具有开口的筒状透明壶身、用于加热液体的发热盘以及位于壶身底部的底盖,发热盘密封连接在壶身的底端,壶身和发热盘共同围成用于盛装液体的腔体。现有技术在组装发热盘与壶身时,主要是通过黏结剂将发热盘粘接在壶身的底端,从而实现发热盘与壶身之间的密封固定。

然而,由于壶身为透明壶身,当发热盘与壶身通过黏结剂组装在一起后,从壶身顶部看下去能够看到固化的黏结剂,影响电水壶的美观性和用户体验。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背景技术中提到的至少一个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水壶,使用户从壶身顶部无法看到黏结剂,以提高电水壶的美观性。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水壶,包括:两端具有开口的筒状透明壶身、发热盘以及位于所述壶身底部的底盖,所述发热盘通过黏结剂固定在所述壶身的底端,还包括位于所述黏结剂上方的用于遮挡所述黏结剂的遮挡件。

本实用新型的电水壶,通过在黏结剂的上方设置遮挡件,通过遮挡件对黏结剂进行遮挡,当用户从壶身的顶部向下看时,由于遮挡件的存在,用户无法看到黏结剂,从而在不影响壶身的底端与发热盘之间可靠密封粘接的同时,提高了电水壶的美观性,提高了用户体验感。

可选的,所述壶身的侧壁底部具有向内弯折形成的第一凹槽,所述遮挡件设置在所述第一凹槽内。

通过使壶身的侧壁底部形成向内弯折的第一凹槽,将遮挡件设置在第一凹槽中,从而在保证遮挡件对壶身底端的黏结剂进行有效遮挡的同时,使得在装配时,遮挡件更易定位。

可选的,所述遮挡件为套设在所述第一凹槽中的密封圈,所述底盖的顶端抵接在所述密封圈上。

这样设置在装配时,直接将密封圈套入壶身上的第一凹槽中即可实现密封圈对黏结剂的有效遮挡;同时,由于底盖抵接在密封圈上,通过底盖和壶身的共同作用实现对密封圈的固定,装配非常方便,而且可防止壶身与底盖直接接触而损伤壶身的情况发生,对壶身进行了有效保护。

可选的,所述密封圈具有朝向所述壶身内侧延伸的延伸边,所述延伸边用于遮挡所述黏结剂。

可选的,所述延伸边贴设在所述第一凹槽的一侧槽壁上。

通过使密封圈具有朝向壶体内侧延伸的延伸边,使延伸边与第一凹槽的一侧槽壁贴合即可实现对黏结剂的遮挡。

可选的,所述发热盘的边沿周向具有可容置所述黏结剂的第二凹槽,所述壶身的底端插入至所述第二凹槽内。

通过在发热盘的边沿周向设置第二凹槽,在装配时,向第二凹槽内注入黏结剂,然后直接将壶身的底端插入至第二凹槽内即可,通过设置第二凹槽,可防止黏结剂外流,且能够非常方便的对壶身的底端进行定位,从而使得壶身与发热盘之间的装配更加便捷,固定更加牢靠。

可选的,所述第二凹槽位于所述遮挡件在竖直方向上的投影区域内。

这样可进一步保证遮挡件对第二凹槽内的黏结剂的有效遮挡,用户从壶身顶部往下看,由于遮挡件将黏结剂完全挡住,使得用户无法看到固化的黏结剂。

可选的,所述密封圈的底面具有上凹的定位槽,所述底盖的顶端抵接在所述定位槽中。

通过使底盖的顶端抵接在密封圈上,从而提高了底盖的稳定性,使得底盖与壶身之间的密封性更好。

可选的,所述密封圈为硅胶圈。

可选的,所述壶身为玻璃壶身。

本实用新型的构造以及它的其他目的及有益效果将会通过结合附图而对优选实施例的描述而更加明显易懂。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电水壶的结构爆炸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电水壶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电水壶的局部结构剖视图;

图4为图3中I处的结构放大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壶身;

11—第一凹槽;

12—壶嘴;

2—发热盘;

21—第二凹槽;

22—连接件;

3—底盖;

4—遮挡件;

41—延伸边;

42—定位槽;

5—黏结剂;

6—电源底座;

61—电连接器;

7—手柄;

8—温控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下述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电水壶具有烧水快、使用方便、易携带等优点,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电器。

电水壶主要包括:两端具有开口的筒状透明壶身、用于加热液体的发热盘以及位于壶身底部的底盖,发热盘密封连接在壶身的底端,壶身和发热盘共同围成用于盛装液体的腔体。现有技术在组装发热盘与壶身时,主要是通过黏结剂将发热盘粘接在壶身的底端,从而实现发热盘与壶身之间的密封固定。然而,由于壶身为透明壶身,当发热盘与壶身通过黏结剂组装在一起后,用户从壶身顶部看下去能够看到固化的黏结剂,影响电水壶的美观性和用户体验。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电水壶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水壶,使得用户从壶身顶部看下去无法看到黏结剂,以提高电水壶的外观美感,提高用户体验感。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电水壶进行详细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电水壶的结构爆炸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电水壶的俯视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电水壶的局部结构剖视图。图4为图3中I处的结构放大图。参照图1至图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水壶。

该电水壶包括:壶盖和壶体,壶体具体包括:两端具有开口的筒状壶身1、发热盘2以及底盖3。发热盘2用于对液体进行加热,发热盘2连接在壶身1的底端,发热盘2和壶身1共同围成用于盛液的腔体。壶盖盖设在壶身1的顶部开口上,具体地,壶盖可以设置为与壶身1可分离的结构,也就是说,壶盖可以完全从壶身1上取下,当然,也可以是,壶盖的一侧铰接在壶身1的顶部,同样可实现对壶身1的盖合和打开。其中,底盖3位于壶身1的底部,底盖3一般可以由塑胶材质制成,本实用新型对底盖3的具体材质不作限定。

其中,壶身1为透明壶身,通过将壶身1设置为透明壶身,在煮水或者煮食材时,用户可以透过壶身1清楚地看到壶身1内部的水或者食材的状态,从而可实现放心安全的饮用,同时使得电水壶具有可观赏性。在本实施例中,壶身1具体为玻璃壶身。需要说明的是,在其他实现方式中,壶身1也可以由耐高温且符合食品卫生安全的透明塑料材质制成。

具体实现时,可以在壶身1的一侧设置手柄7,通过手柄7能够很方便地将电水壶端起或者放下,在本实施例中,手柄7的顶端和底端分别连接在壶身1的一侧,当然,也可以是,手柄7的顶端连接在壶身1上,手柄7的底端悬空。此外,壶身1的一侧顶部具有壶嘴12,在需要将壶身1内的食材从壶身1内倒出时,将壶身1朝向壶嘴12的一侧倾斜,食材便可从壶嘴12倒出。

发热盘2具体通过黏结剂5密封连接在壶身1的底端。该黏结剂5可以是硅酮胶,由于硅酮胶具有良好的粘力以及耐高温性能,通过硅酮胶将壶身1的底端与发热盘2可靠粘接在一起,实现了发热盘2与壶身1底端之间可靠的密封固定。需要说明的是,在其他实现方式中,黏结剂5也可以是其他耐高温的胶体,本实用新型对此不作限定,只要能够实现发热盘2与壶身1底端的可靠密封粘接即可。

然而,由于发热盘2通过黏结剂5与壶身1的底端连接,而壶身1为透明壶身,当用户从壶身1顶部向下看时,能够看到固化的黏结剂5,导致电水壶不够美观,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基于此,本实施例的电水壶还包括:位于黏结剂5上方的用于遮挡黏结剂5的遮挡件4。也就是说,通过在黏结剂5上方设置遮挡件4,通过遮挡件4对黏结剂5进行遮挡,当用户从壶身1的顶部向下看去,由于遮挡件4的存在,因此,用户无法看到黏结剂5,从而在保证发热盘2与壶身1底端的可靠密封粘接的同时,使得用户看不到固化的黏结剂5,从而提高了电水壶的美观性,增强了用户体验,提升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具体实现时,电水壶还可以包括:温控器8以及与壶身1配套的电源底座6。其中,温控器8具体位于发热盘2的下方,温控器8与发热盘2电连接,用于控制发热盘2的加热温度。电源底座6上设有电连接器61。需要加热时,将盛装液体的壶体放置在电源底座6上,此时壶体底部的温控器8与电源底座6上的电连接器61耦合,给电源底座6通电即可使发热盘2开始加热,加热完成后,将壶体从电源底座6上取下。

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不设置电源底座6和温控器8,而是直接在底盖3上设置电连接器61,电连接器61与发热盘2电连接,需要加热时,通过电源线将该电连接器61与外部电源接通即可,此外,可以在壶体内设置温度传感器,通过温度传感器实时检测壶身1内液体的温度,当温度达到预设值时,使电水壶内的控制板将发热盘2的电源切断。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的电水壶内盛装的液体可以是水,也可以是牛奶、饮料等,此外,本实施例的电水壶也可以用于烹煮养生食材,即,本实施例的电水壶也可以作为养生壶,比如,用来烹煮银耳、豆浆、黄芪、当归、灵芝、茯苓、薏米、红茶、黑茶、普洱等养生食材,本实用新型对此不作限定。

本实施例提供的电水壶,通过在黏结剂5的上方设置遮挡件4,通过遮挡件4对黏结剂5进行遮挡,当用户从壶身1的顶部向下看时,由于遮挡件4的存在,用户无法看到黏结剂5,从而在不影响壶身1的底端与发热盘2之间可靠密封粘接的同时,提高了电水壶的美观性,提高了用户体验感。

参照图1、图3和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壶身1的侧壁底部具有向内弯折形成的第一凹槽11,遮挡件4设置在第一凹槽11内。此处的向内弯折指的是壶身1的侧壁朝向壶身1的内侧方向弯折。通过使壶身1的侧壁底部形成向内弯折的第一凹槽11,将遮挡件4设置在第一凹槽11中,从而在保证遮挡件4对壶身1底端的黏结剂5进行有效遮挡的同时,使得在装配时,遮挡件4更易定位。

在本实施例中,遮挡件4具体为套设在第一凹槽11中的密封圈,底盖3的顶端抵接在密封圈上。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密封圈具体为硅胶圈,当然,在其他实现方式中,密封圈也可以是橡胶圈或者耐高温的塑胶圈,本实用新型并不以此为限。

在装配时,直接将密封圈套入壶身1上的第一凹槽11中,然后将壶身1的底端通过黏结剂5与发热盘2粘接即可,由于密封圈位于向内弯折的第一凹槽11中,因此可实现对壶身1底端的黏结剂5的有效遮挡。然后再装上底盖3,底盖3的顶端直接抵接在密封圈上,通过底盖3和壶身1的共同作用实现对密封圈的固定,装配非常方便,且可提高底盖3与壶身1之间的密封性,可防止灰尘等脏物从两者的接合处进入底盖3内,而且通过在壶身1与底盖3之间设置密封圈,可防止壶身1与底盖3直接接触而损伤壶身1的情况发生,从而对壶身1进行了有效保护。

继续参照图1或图4,具体地,密封圈具有朝向壶身1内侧延伸的延伸边41,延伸边41用于遮挡黏结剂5。其中,延伸边41具体贴设在第一凹槽11的一侧槽壁上。比如,如图4所示,延伸边41具体贴设在第一凹槽11的上侧的槽壁上。通过使密封圈具有朝向壶体内侧延伸的延伸边41,使延伸边41与第一凹槽11的一侧槽壁贴合即可实现对黏结剂5的遮挡。也就是说,密封圈不仅起到了对底盖3与壶身1之间的密封作用,对壶身1进行了有效保护,同时实现了对壶身1的底端与发热盘2之间的黏结剂5的有效遮挡,使用户从壶身1顶部向下看时,无法看到黏结剂5。

进一步地,为了提高底盖3与密封圈之间配合的稳定性,参照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密封圈的底面还具有上凹的定位槽42,底盖3的顶端具体抵接在该定位槽42中。通过使底盖3的顶端抵接在密封圈的定位槽42中,从而提高了底盖3的稳定性,使得底盖3与壶身1之间的密封性更好。

具体实现时,发热盘2的边沿周向具有可容置黏结剂5的第二凹槽21,壶身1的底端插入至第二凹槽21内。参照图1所示,该第二凹槽21为环形凹槽,可以理解为,发热盘2自身的周向边沿先向下弯折,再水平延伸,然后再向上弯折,从而形成开口向上的第二凹槽21。

也就是说,通过在发热盘2的边沿周向设置第二凹槽21,在装配时,向第二凹槽21内注入黏结剂5,然后直接将壶身1的底端插入至第二凹槽21内即可,通过设置第二凹槽21,可防止黏结剂5外流,且能够非常方便的对壶身1的底端进行定位,从而使得壶身1与发热盘2之间的装配更加便捷,固定更加牢靠。当然,也可以先使壶身1的底端插入第二凹槽21内,然后再注入黏结剂。具体装配时,壶身1与发热盘2之间通过工装夹具固定定位,并通过液态的硅酮胶的固化,使两者牢固粘接固定且能防漏水。

其中,第二凹槽21位于遮挡件4在竖直方向上的投影区域内。这样可进一步保证遮挡件4对第二凹槽21内的黏结剂5的有效遮挡,用户从壶身1顶部往下看,由于遮挡件4将黏结剂5完全挡住,使得用户只能看到遮挡件4,从而通过遮挡件4对固化的黏结剂5进行有效掩盖,使用户从壶身1顶部看不到壶身1的底端与发热盘2之间的黏结剂5,提高了电水壶的美观性,提高了用户体验感。

参照图3和图4所示,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的第二凹槽21位于遮挡件4在竖直方向上的投影区域内,可以理解为,图中的B指示的长度大于图中A指示的长度,比如,第二凹槽21与密封圈同心设置,且密封圈的内径小于第二凹槽21的内径。

具体装配时,可以先将密封圈套设在壶身1上的第一凹槽11中,然后向发热盘2的边沿的第二凹槽21中注入黏结剂5,比如硅酮胶,然后将壶身1的底端插入至第二凹槽21中,一定时长后,黏结剂5固化,从而将壶身1的底端可靠地固定在发热盘2上,实现了发热盘2与壶身1底端之间的良好密封连接。然后将温控器8连接在发热盘2的底部,最后将底盖3锁紧在壶身1的底部,底盖3的底面上具有用于避让温控器8的通孔,固定好之后,底盖3的顶端抵接在密封圈底面的定位槽42中,通过底盖3与壶身1的共同作用对密封圈进行夹设,使密封圈得以有效固定。

需要说明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将发热盘2设置为平面发热盘,在装配时,直接在发热盘2的需要与壶身1的底端连接的位置处打黏结剂,然后将壶身1的底端与发热盘2的该位置粘接即可。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具体地,发热盘2的靠近手柄7的位置处还设有连接件22,底盖3的侧壁上对应连接件22的位置处设置有可供连接件22穿出的通孔,连接件22的一端连接在发热盘2上,连接件22的另一端从该通孔伸出,与手柄7固定连接。这样可实现对发热盘2的进一步固定。

具体实现时,连接件22的一端具体可以焊接在发热盘2上,当然,连接件22的一端也可以通过耐高温黏结剂粘接在发热盘2的底面上。连接件22的另一端上可以设置螺孔,手柄7的与连接件22的另一端连接的位置处设置有螺柱,连接件22的另一端通过穿设在螺孔和螺柱中的螺钉实现连接。当然,连接件22的另一端也可以与手柄7卡接。连接件22与发热盘2和手柄7的具体连接方式本实用新型不作限定。

在其他实施例中,遮挡件4也可以是:粘接在第一凹槽11的槽壁上的遮挡膜层。通过遮挡膜层同样可实现对发热盘2和壶身1的底端之间的黏结剂5的有效遮挡。可以理解的是,该遮挡膜层具体为耐高温膜层。比如,为了进一步提高电水壶的外观美感,具体可以将该遮挡膜层设置为彩色膜层,或者,在遮挡膜层上设置一些图案,这样用户从壶身1的顶部向下看时,便可以看到色彩或者图案,从而在保证遮挡膜层对黏结剂5进行有效遮挡的同时,进一步提高了电水壶的外观美感,增强了用户的体验感,提升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具体装配时,先在第一凹槽11的槽壁上贴设遮挡膜层,该遮挡膜层可以如上述的密封圈的延伸边41一样仅贴设在第一凹槽11的一侧槽壁上,也可以贴设在第一凹槽11的整个槽壁上。贴设好遮挡膜层后,在发热盘2的第二凹槽21中注入黏结剂5,然后将壶身1的底端插入至第二凹槽21中,一定时长后,黏结剂5固化,从而将壶身1的底端密封连接在发热盘2上。

此外,遮挡件4还可以是:直接盖设在黏结剂5顶部的遮挡片,比如,遮挡片为与壶身1的底端形状匹配的圆环状遮挡片,且遮挡片上具有可供壶身1的底端穿过的避让孔,避让孔的孔壁与壶身1的底端的壁贴合。在装配时,先将遮挡片套设在壶身1的底部,使壶身1的底端从避让孔穿出,向发热盘2边沿的第二凹槽21中注入黏结剂5,使壶身1的底端插入至发热盘2的第二凹槽21中,一定时长后,黏结剂5固化,从而将壶身1的底端与发热盘2密封连接在一起,装配也很方便。具体地,遮挡片的尺寸大于第二凹槽21的尺寸,即,位于第二凹槽21上方的遮挡片能够将第二凹槽21全部遮住,即,将第二凹槽21内的黏结剂5完全覆盖。具体地,遮挡片可以是金属片,也可以是耐高温的且符合食品卫生安全的塑胶片。由于遮挡片位于黏结剂5上方,对黏结剂5进行了有效遮挡,当用户从壶身1的顶部向下看时,是看不到黏结剂5的,从而提高了电水壶的外观美感,提高了用户的体验感。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者暗示相对重要性。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