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复位拉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672829发布日期:2018-10-16 19:39阅读:451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拉门,尤指一种可自动拉回并关门的拉门。



背景技术:

市面上流通的拉门当中,其多半为左右横向开启的类型,而此种拉门的基本构造为具有一门板、门板上方或下方设有一轨道、门板可滑动地设置于该轨道内,其滑动原理通常是通过滑轮使门板可相对该轨道滑动,当使用者将门板左右拉动或推动时,通过该滑轮在轨道内的移动,使门板左右开启或关闭。

但此种利用手动开关的拉门,由于其不具有自动关门的功效,当使用者门没关好或是忘记关门的时候,拉门本身无法自动归位到关闭的状态,因此在使用上有其不便性,此外,因为此一缺点,后来又发展出一种可自动感应开关门的自动门,但此种自动门的价格,相比于手动拉门,其价位便高出许多,因此在成本考虑上,若不想负担自动拉门的价格,现有技术的手动拉门,确实有其缺点存在。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现有技术的缺点及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自动复位拉门,其通过在门板的滑轮组旁加装一复位组件,当使用者将门推开后,在放开门板的同时,该复位组件便会将门板自动收合回来,使门自动关闭。

为达上述的发明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手段为提供一种自动复位拉门,其包含

一滑轨,其顶端固定于一门框上;

一复位组件,其沿一水平方向设置于该滑轨的一侧边,并其顶端固定于该门框上,该复位组件包含有

一壳体,其固定于该门框上,且该壳体具有一第一侧面及一第二侧面;

一中心轴,其可转动地设置于该壳体内;

一第一弹性元件,其设置于该壳体内并环绕设置于该中心轴的外侧面上,且该第一弹性元件的一端固定于该中心轴上,该第一弹性元件的另一端突伸于该壳体外;

一滑轮组,其可滑动地设置于该滑轨内,并该滑轮组的底端突伸于该滑轨外,并该滑轮组的一端与该第一弹性元件突出于该壳体外的该端相连接,且该第一弹性元件持续将该滑轮组沿该水平方向朝向该复位组件的方向拉动;

一门板,其顶端与该滑轮组的底端相连接,且该门板能够受该滑轮组的带动沿该水平方向滑动。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当使用者推动本发明的门板使门板沿该水平方向推离复位组件,该滑轮组会一并拉动该复位组件的第一弹性元件,使其随着门板的移动而被拉伸,因此当使用者停止对门板的施力后,该第一弹性元件便会以相反的力道将该滑轮组拉回,进而使该门板被复位到原本关闭的状态,本发明通过此一简便的复位机构,使拉门不必改为自动门亦可达到自动关门且复位的目的。

进一步而言,前述的自动复位拉门,其中该复位组件进一步包含有一固定柱,其可转动地水平贯穿且突出于该壳体的该第一侧面及该第二侧面,并该固定柱穿设于该中心轴内,且该固定柱选择性地卡合于该壳体上;一第二弹性元件,其设置于该壳体内,并设置于该中心轴及该固定柱之间,且该第二弹性元件的一端设置于该固定柱上,该第二弹性元件的另一端设置于该中心轴上。

进一步而言,前述的自动复位拉门,其中该复位组件进一步包含有多个卡合孔,所述卡合孔贯穿成形于该壳体的该第一侧面;一固定扣勾,其设置于该壳体的该第一侧面,且该固定扣勾与该固定柱相固定,并选择性地卡合于所述卡合孔内,当该固定扣勾卡合于所述卡合孔内时,使该固定柱卡合于该壳体上。

进一步而言,前述的自动复位拉门,其中该第二弹性元件为一卷簧。

进一步而言,前述的自动复位拉门,其中该复位组件进一步包含有一转动开关,其设置于该壳体的该第二侧面并与该固定柱相连接,且该转动开关能够带动该固定柱转动。

进一步而言,前述的自动复位拉门,其中该复位组件进一步包含有一导引轮,其可转动地设置于该壳体内,并该导引轮抵靠该第一弹性元件于该第一弹性元件与该滑轮组相连接处。

进一步而言,前述的自动复位拉门,其中该滑轮组进一步包含有至少一滑轮及一连接器,该至少一滑轮设置于该门板的顶面;该连接器设置于该门板的顶面,且其端部与该至少一滑轮相连接。

进一步而言,前述的自动复位拉门,其中该至少一滑轮的数量为两个;该连接器进一步设有一缓冲件,该缓冲件设置于该连接器内,并该缓冲件的两端分别连接该两滑轮。

进一步而言,前述的自动复位拉门,其中该第一弹性元件为一卷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立体外观图。

图2是本发明的部分元件分解图。

图3是本发明复位组件的部分元件分解图(一)。

图4是本发明复位组件的部分元件分解图(二)。

图5是本发明固定扣勾的卡合剖面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复位组件的剖面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复位组件的转动动作图(一)。

图8是本发明复位组件的转动动作图(二)。

图9是本发明的拉动动作图(一)。

图10是本发明的拉动动作图(二)。

附图标记说明:

10滑轨20复位组件

30滑轮组31滑轮

32连接器41门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配合附图以及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发明为达成预定发明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

请参阅图1及图2所示,本发明的自动复位拉门包含有一滑轨10、一复位组件20、一滑轮组30及一门板41。

滑轨10的顶端固定于一门框(图中未示)上,复位组件20沿一水平方向l设置于滑轨10的一侧边,并复位组件20的顶端固定于该门框上。

请参阅图3及图4所示,复位组件20包含有一壳体21、一中心轴22、一第一弹性元件23、一固定柱24、一第二弹性元件25、多个卡合孔26、一固定扣勾27、一转动开关28及一导引轮29。

请参阅图3、图4及图5所示,壳体21固定于前述的门框上,并且其设置于该滑轨10沿该水平方向l的一侧边,且该壳体21具有一第一侧面211及一第二侧面212,并于第一侧面211上贯穿成形有所述卡合孔26,本实施例中,所述卡合孔26的数量为四个,并且该四个卡合孔26以圆形的方式环绕间隔设置于第一侧面211上,但不以此为限,所述卡合孔26的数量以及设置方式亦可为其他配置。

中心轴22设置于壳体21内,并其可转动地设置于该壳体21内,且其转动的法线与该第一侧面211及该第二侧面212的法线相平行。

请参阅图3至图6所示,第一弹性元件23设置于壳体21内,并其环绕设置于中心轴22的外侧面上,且第一弹性元件23的一端固定于中心轴22上,第一弹性元件23的另一端沿该水平方向l突伸于壳体21外,此外,本实施例中,该第一弹性元件23为一卷簧,但不以此为限,其亦可为其他元件。

请参阅图3及图4所示,固定柱24可转动地水平贯穿于该壳体21内,并且固定柱24沿该第一侧面211及该第二侧面212的方向贯穿于壳体21内并穿设该中心轴22,并固定柱24的两端分别突出于第一侧面211及第二侧面212,固定柱24突出于第一侧面211的该端,其突出成形的位置位于所述卡合孔26所围绕的圆形的圆心处。

第二弹性元件25设置于壳体21内,本实施例中,第二弹性元件25为一卷簧,但不以此为限,其亦可为其他元件。

请参阅图4、图6及图7所示,精确地说,该第二弹性元件25设置于中心轴22的内部并该固定柱24穿设过该第二弹性元件25,且第二弹性元件25的一端与固定柱24相固定使该第二弹性元件25可受该固定柱24的带动而转动,本实施例中,第二弹性元件25是通过穿设并固定于固定柱24上使其与固定柱24相固定,但不以此为限,第二弹性元件25亦可利用其他方式与固定柱24连接。

第二弹性元件25的另一端设置于中心轴22上,并第二弹性元件25可带动中心轴22相对壳体21进行转动。

请参阅图3、图4及图5所示,固定扣勾27设置于壳体21的第一侧面211上,并本实施例中,固定扣勾27为一两端分别具有一卡勾部271的长条体,该固定扣勾27的中心通过一螺丝91锁合于固定柱24突出于第一侧面211的该端,并且该两卡勾部271选择性地卡合于所述卡合孔26上,固定柱24通过该固定扣勾27与第一侧面211的卡勾固定,使其选择性地卡合于壳体21上。

请参阅图3、图6及图7所示,转动开关28设置于壳体21的第二侧面212上,并且转动开关28与固定柱24突出于第二侧面212的该端相连接,且转动开关28可带动固定柱24转动。

请参阅图3、图7及图9所示,导引轮29可转动地设置于壳体21内,并且导引轮29的一端抵靠于第一弹性元件23突伸出壳体21处的上方。

请参阅图2、图9及图10所示,滑轮组30可沿该水平方向l滑动地设置于滑轨10内,且滑轮组30的底端突伸出滑轨10外,并滑轮组30的一端与第一弹性元件23突出于壳体21的该端相连接,且第一弹性元件23持续将该滑轮组30沿水平方向l地朝向复位组件20的方向拉动,此外,前述的导引轮29向下抵压于第一弹性元件23邻接该滑轮组30的出口位置。

请参阅图2所示,滑轮组30进一步包含有至少一滑轮31及一连接器32,本实施例中,该至少一滑轮31的数量为两个,且该两滑轮31分别设置于该连接器32的两端,但不以此为限,滑轮31的数量及设置方法亦可为其他形式。

连接器32进一步包含有一缓冲件,该缓冲件设置于连接器32内部,并且缓冲件的两端分别连接该两滑轮31,本实施例中,该缓冲件为一气压棒,但不以此为限,其亦可为其他元件,仅要能够达到缓冲滑轮31滑动速度的目的即可。

请参阅图1及图2所示,门板41设置于滑轮组30的底端,并可受滑轮组30的带动沿该水平方向l滑动,该两滑轮31彼此间隔设置于门板41的顶面,该连接器32亦设置于门板41的顶面。

以下简述本发明的使用状态。

请参阅图9及图10所示,本发明在滑动门板41的部分与传统的手动拉门并无二致,皆是通过推动门板41,使其顶面的滑轮组30在滑轨10沿该滑轨10的方向滑动,因此此部分不再赘述。

请参阅图7至图10所示,本发明的特征在于该复位组件20,由于该复位组件20的第一弹性元件23为一具有弹力的卷簧,因此当使用者将门板41朝向远离复位组件20的方向拉动时,便会接连带动复位组件20的第一弹性元件23一同拉出,而当使用者停止施力时,门板41因为受到第一弹性元件23拉力的拉动,便会自动朝向复位组件20的方向移动,达到自动复位的目的,并且该导引轮29可发挥整平第一弹性元件23的功能,使其拉动的过程更为流畅。

此外,复位组件20上的第二弹性元件25,具有可调整第一弹性元件23拉伸强度的目的,以下通过增加第一弹性元件23拉伸强度为例,简述其作动原理。

请参阅图3、图4及图7所示,首先,使用者沿转紧的方向转动位于第二侧面212的转动开关28,转动开关28会带动固定柱24转动,且由于固定柱24与第二弹性元件25相固定,因此固定柱24的转动会接连带动第二弹性元件25进行收卷(第二弹性元件25为卷簧),此外第二弹性元件25在收卷的同时,其固定于中心轴22的该端会受到第二弹性元件25收卷的力道而转动,换言之,由于当使用者在拉开门板41时,会带动第一弹性元件23以及中心轴22进行转动,而第二弹性元件25虽然没有如同第一弹性元件23一样被拉伸,但当其本身卷曲的程度较为紧密时,其对中心轴22的拉力便会增大,换言之,此一状态下,使用者便会较难将第一弹性元件23带动中心轴22转动,因为使用者的拉力方向与第二弹性元件25拉动中心轴22的方向相反。

请进一步参阅图5所示,此外,为使第二弹性元件25在加压其拉力后,能够固定在加压后的位置而不会回复到原先的状态,使用者在转动该转动开关28的同时,会进而迫使固定柱24转动,而位于第一侧面211、与固定柱24相固定的固定扣勾27便会脱离原先卡合的卡合孔26,沿该转动方向转动至下一个卡合孔26并卡合固定住,使第二弹性元件25无法复位至原先未加压的状态。

本发明通过可自动复位的复位组件20,使门板41在开启后能够自动恢复到关门的状态,且本发明的结构简单价格合理,在安装上亦十分容易,仅需在滑轨10旁进一步加装一复位组件20即可,综上所述,本发明通过前述的特征可克服并改进现有技术的缺点。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