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健康座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694067发布日期:2018-06-15 21:06阅读:247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功能健康座椅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办公用品生产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多功能健康座椅。



背景技术:

现代研究发现,健康问题已经给办公一族带来了巨大的危害。办公一族们长期处于低头弯腰的状态之中,很容易影响血液循环,加速肌肉萎缩,从而引起各类慢性疾病,常见的主要包括糖尿病、骨质增生、腰椎疼痛等等。除了身体上的伤痛之外,长时间的办公对人的脑力也是一种极大的损耗,给人带来很多精神方面的压力,轻者会影响人的反应能力,使人产生不良的情绪,重者可能引发各类负面情绪,抑郁,降低工作积极性,工作效率大打折扣。然而针对办公族这类人群,办公座椅是一个长期接触甚至是接触时间最长的的产品之一,办公座椅对于办公族来说是一个重要的工作工具,其设计的优劣性关乎办公族的身心健康。

然而现今市面上所售卖的办公座椅全都千篇一律,投入的创新成分少之又少。当前尚未形成关于办公座椅的细分市场,市面上也没有专门针对久坐一族而设计的家具。



技术实现要素:

本部分的目的在于概述本发明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以及简要介绍一些较佳实施例。在本部分以及本申请的说明书摘要和发明名称中可能会做些简化或省略以避免使本部分、说明书摘要和发明名称的目的模糊,而这种简化或省略不能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鉴于上述和/或现有的座椅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本发明。

因此,本发明其中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多功能健康座椅,其能够为使用者提供舒适的睡眠环境,且能够为使用者提供锻炼的空间。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多功能健康座椅,其包括支撑组件,设置于所述多功能健康座椅的底部,所述支撑组件包括基座件和升降调节件,所述升降调节件固定于所述基座件的顶部;垫靠组件,区分为承压部和倚靠部,所述倚靠部设置于所述承压部的背部;以及,翻转组件,设置于所述倚靠部的顶部,其包括第一边缘件和第二边缘件,且两者通过旋转锁定组件进行连接。

作为本发明所述多功能健康座椅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升降调节件包括气压棒和调节杆;所述气压棒的下端固定于所述基座件上,上端通过底盘固定于所述承压部的下底面。

作为本发明所述多功能健康座椅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调节杆通过所述底盘与所述气压棒的顶部形成联动。

作为本发明所述多功能健康座椅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还包括,拉伸组件,所述拉伸组件设置于所述承压部的底部,所述拉伸组件包括牵引件和抓持件,所述抓持件固定于所述牵引件的外端头。

作为本发明所述多功能健康座椅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牵引件的内端头通过固定环固定于所述承压部的底部。

作为本发明所述多功能健康座椅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底盘的侧面设置有吊钩,且所述牵引件的外端通过所述抓持件钩挂在所述吊钩上。

作为本发明所述多功能健康座椅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承压部的两侧设置有扶手,所述扶手的下端与所述承压部进固定,上端向外翻卷成曲面,且所述扶手上还设置有洞口。

作为本发明所述多功能健康座椅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基座件上设置有助力件,所述助力件位于所述倚靠部的后侧,其下端固定于所述基座件,上端抵在倚靠部的背面。

作为本发明所述多功能健康座椅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翻转组件通过所述第一边缘件固定于所述倚靠部的顶部,且所述第二边缘件相对于所述第一边缘件能够进行翻转。

作为本发明所述多功能健康座椅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第一边缘件和第二边缘件之间覆盖有遮罩件,且共同形成罩状结构。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通过旋转锁定组件的设置可以使得第二边缘件能够转动并保持在任意所需的角度位置处,即可控制遮罩件的遮盖程度,具有优良的遮光隔音效果。同时,本发明还能够为长时间伏案工作的上班族提供便捷的锻炼契机,有效缓解工作压力。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

图1为本发明多功能健康座椅第一个实施例所述的整体结构正面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多功能健康座椅第一个实施例所述的下部结构示意图及拉伸组件放大详图。

图3为本发明多功能健康座椅第二个实施例所述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及旋转锁定组件放大详图。

图4为本发明多功能健康座椅第二个实施例所述的整体结构侧面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多功能健康座椅第二个实施例所述的旋转锁定组件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多功能健康座椅第二个实施例所述的旋转锁定组件的结构爆炸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多功能健康座椅第二个实施例所述的磁力转块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多功能健康座椅第二个实施例所述的耐磨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多功能健康座椅第二个实施例所述的长轴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多功能健康座椅第二个实施例所述的旋转锁定组件的整体结构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发明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发明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其次,此处所称的“一个实施例”或“实施例”是指可包含于本发明至少一个实现方式中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在本说明书中不同地方出现的“在一个实施例中”并非均指同一个实施例,也不是单独的或选择性的与其他实施例互相排斥的实施例。

参照图1或2,为本发明第一个实施例,该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多功能健康座椅。如图1所示,所述多功能健康座椅主体结构包括支撑组件100、垫靠组件200和翻转组件300。其中,支撑组件100用于支撑并传递上部重量,其设置于所述多功能健康座椅的底部。在本发明中,支撑组件100包括基座件101和升降调节件102,升降调节件102固定于基座件101的顶部。基座件101可以采用圆盘脚,直接放置于地面。升降调节件102具有支撑柱的作用,用于支撑起上部结构。进一步的,升降调节件102包括气压棒102a和调节杆102b。气压棒102a的下端固定于基座件101的顶部的中心,气压棒102a的上端通过底盘102c固定于承压部201的下底面。调节杆102b通过底盘102c与气压棒102a的顶部形成联动,具体的,调节杆102b的杆体与底盘102c铰接,同时其内端连接着气压棒102a顶部,可以通过拨动调节杆102b来控制升降调节件102的整体长度,已达到不同人群对座椅不同高度的实际需求。

垫靠组件200可以区分为承压部201和倚靠部202,承压部201为座椅的座垫,而倚靠部202为座椅的靠背。倚靠部202设置于承压部201的背部。进一步的,承压部201的两侧设置有扶手201a,扶手201a的下端与承压部201进固定,上端向外翻卷成曲面。同时,扶手201a的上部还设置有洞口201a-1,洞口201a-1的尺寸配合于人的手掌尺寸,因此当人抓住两侧扶手201a的洞口201a-1时,可以进行俯卧撑等运动。由于扶手201a的上端向外翻卷成曲面,因此在手握扶手201a的过程中更具舒适感。

本发明还包括拉伸组件500,拉伸组件500设置于承压部201的底部,其包括牵引件501和抓持件502,抓持件502固定于牵引件501的外端头。在本发明中,牵引件501可以采用弹力绳,而抓持件502为弹力绳的把手。牵引件501的内端头通过固定环503固定于承压部201的底部,其中固定环503为环状结构,连带弹力绳端头固定在座椅下方。因此当工作劳累之时,可以双手抓住两侧边各自的抓持件502,向上拉伸牵引件501来锻炼手臂,以给予自己适当的放松。此外,底盘102c的两侧面还设置有吊钩504,当不需要使用牵引件501的时候,牵引件501的外端可以通过抓持件502钩挂在所述吊钩504上。

在本发明中,基座件101上设置有助力件103,所述助力件103位于倚靠部202的后侧,其对倚靠部202进行一定的防护和缓冲作用,防止过大或过快的外力作用于倚靠部202上,造成结构破坏。助力件103的下端固定于基座件101上,而其上端则抵在倚靠部202的背面,仅为接触连接,不进行固定。

翻转组件300设置于倚靠部202的顶部,其整体为罩状的顶棚结构,当使用者休息时可以把翻转组件300旋转放下,具备一定的遮光和隔音效果,当不需要时,可以把顶棚收起。进一步的,翻转组件300包括第一边缘件301和第二边缘件302,且两者通过旋转锁定组件400进行连接。具体的,第一边缘件301和第二边缘件302的结构形式相同,均为“冂”形,且两者通过“冂”形的两个脚进行连接。需要注意的是:翻转组件300通过第一边缘件301固定于倚靠部202的顶部,即第一边缘件301贴合于倚靠部202的正面,保持固定不动,而第二边缘件302相对于第一边缘件301能够进行翻转。第一边缘件301和第二边缘件302之间覆盖有遮罩件303,共同形成半遮盖的罩状结构。较佳的,遮罩件303可以采用棉麻布,其具有优良的遮光效果。

参照图3~10,为本发明的第二个实施例,该实施例不同于上一个实施例的是:第一边缘件301的两脚下端固定有阻尼转环304。同时,第二边缘件302的两脚下端固定在长轴305上,而长轴305的中间主体部分则穿插埋设在倚靠部202的内部,且两端外露。

在上述第一个实施例中第一边缘件301与第二边缘件302能够发生相对的转动。由上述可知,第一边缘件301与第二边缘件302之间还设置旋转锁定组件400,正常状态下能够对二者之间相对转动进行锁定,当需要对两者之间的空间角度进行调整时,能够解锁二者之间的相对转动,当调整完成后继续保持对转动的锁定。即旋转锁定组件400使得第二边缘件302能够转动并保持在任意所需的角度位置处。需要注意的是,长轴305的两端还设置有套筒轴305a,套筒轴305a整体为空心套管结构,其垂直固定于长轴305两端的外侧面。参照图5~6,旋转锁定组件400包括挡块401、磁力转块件402、导向套筒403、耐磨环404以及磁力锁定块405。

参照图6,旋转锁定组件400的安装过程为:首先耐磨环404套设于长轴305的套筒轴305a上(耐磨环404的内侧壁与套筒轴305a固定,不能发生相对转动),之后阻尼转环304套设于耐磨环404外侧面,且阻尼转环304的内侧壁与耐磨环404的外侧壁之间能够进行具有阻尼的相对转动。导向套筒403整体嵌入长轴305的套筒轴305a中,且二者不发生相对转动。进一步,磁力转块件402嵌入导向套筒403内形成配合,最后,整体结构的外侧端设置挡块401以进行限位固定。

为了更具体的说明,参照图7,在本实施例中磁力转块件402包括按压块402a、磁力转动环402b、导向块402c以及弹簧402d,且按压块402a、磁力转动环402b与弹簧402d三者之间依次连接。其中,按压块402a用于外力的传递,其为按钮状,设置于磁力转动环402b的外侧端,两者仅为接触连接,不进行固定。磁力转动环402b的整体为圆柱结构,而导向块402c则固定于磁力转动环402b外侧壁的内端位置,其为扁柱状凸起。

导向套筒403包括导向滑轨403a以及导向限位凸起403b。其中,导向滑轨403a为导向套筒403上通透镂空的槽,该槽可区分为互相连通的两段,外段的槽沿着导向套筒403的纵向延伸,内段的槽则与其呈一定角度(锐角)的方向进行延伸,形成空间折角。导向滑轨403a的宽度与导向块402c对应,使得导向块402c能够在导向滑轨403a内进行滑动。因此当磁力转动环402b逐渐嵌入导向套筒403中,使得导向块402c进入导向滑轨403a中时,磁力转动环402b将被顺势导向,在导向滑轨403a的折角段发生转动。此过程还包括:当磁力转块件402逐渐嵌入导向套筒403内时,设置于磁力转动环402b内端的弹簧402d将会抵触套筒轴305a的内部,从而保证磁力转块件402具有复位的趋势。

在本发明中,导向限位凸起403b沿导向套筒403的纵向设置于其外侧壁。同时,套筒轴305a的内侧壁上设置有与导向限位凸起403b相配合的轴销内限位槽305c,两者互相嵌合,使得导向套筒403在嵌入套筒轴305a中无法发生相对转动。

进一步的,参照图8,本实施例中耐磨环404包括阻尼凸起404a以及限位凸起404b,阻尼凸起404a沿纵向设置于耐磨环404的外侧壁,而限位凸起404b则沿纵向设置于耐磨环404的内侧壁。由于耐磨环404套设于套筒轴305a上,因此套筒轴305a的外侧壁上设置有与限位凸起404b相配合的轴销外限位槽305b,两者互相咬合,不能发生相对转动。

由上述,阻尼转环304套设于耐磨环404的外侧壁,在本发明中,阻尼转环304的内侧壁具有一圈阻尼密集区,用于与阻尼凸起404a产生配合的旋转阻尼。当耐磨环404内嵌入阻尼转环304中时,设置于耐磨环404外表面的阻尼凸起404a与设置于阻尼转环304内表面的阻尼密集区之间的相对转动可以产生阻尼作用。

进一步的,阻尼转环304包括磁力块槽304a以及磁力块轴孔304b,而磁力锁定块405的两侧对称设置有磁力块轴杆405a。其中,磁力块槽304a为通透的孔洞,磁力锁定块405设置于磁力块槽304a内。固定于磁力锁定块405两侧的磁力块轴杆405a穿插在磁力块轴孔304b内,形成铰接,使得磁力锁定块405整体可以在磁力块槽304a内绕着磁力块轴杆405a进行翻转,即磁力锁定块405的一端能够向上或向下翘起。

此外磁力锁定块405的内侧表面还设置有阻尼锁定凸起405b。单个阻尼锁定凸起405b的尺寸比阻尼转环304内的阻尼更大,正常状态下,阻尼锁定凸起405b与阻尼凸起404a相抵触配合,且此阻尼作用能够使得耐磨环404与阻尼转环304之间不能发生相对转动(即锁定状态),而当磁力锁定块405一端向上翘起时,阻尼锁定凸起405b与阻尼凸起404a之间脱离,不存在相互抵触作用力,因此耐磨环404与阻尼转环304之间能够发生相对转动(即解锁状态)。

参照图9,本实施例中长轴305外端的套筒轴305a上还设置有轴销螺纹305d,轴销螺纹305d设置于套筒轴305a最外侧端。基于上述,耐磨环404套设于套筒轴305a上,二者通过限位凸起404b与轴销外限位槽305b之间配合锁定,不能发生相对转动;其次,导向套筒403嵌入套筒轴305a中,二者之间通过导向限位凸起403b和轴销内限位槽305c之间实现锁定,也不能发生相对转动。当完成所有装配后,按压块402a被挡块401限位,并通过挡块401内侧设置的螺纹与轴销螺纹305d配合实现。

参照图10,旋转锁定组件400实现锁定和解锁的过程为:当旋转锁定组件400按上述配合关系进行连接,且左右对称设置之后,磁力锁定块405位于磁力转块件402的上方,此处需要说明的是磁力锁定块405与磁力转动环402b均带有磁性,且磁力转动环402b上依次分布有与磁力锁定块405磁力相反和相同极性的磁力。因此,可以通过设置磁力转动环402b上极性磁力分布的范围,控制锁定和解锁的范围。锁定状态下时,弹簧402d处于正常状态(不被压缩),此时磁力锁定块405与磁力转动环402b上下分布是异相磁极,二者存有吸引力,因此阻尼锁定凸起405b与阻尼凸起404a在磁力作用下相互抵触实现锁定。而解锁状态为:通过手动挤压上述按压块402a,推动磁力转动环402b逐渐内嵌入导向套筒403中,导向块402c进入导向滑轨403a中,使得磁力转动环402b被导向发生转动。由于磁力转动环402b上依次分布有与磁力锁定块405磁性相反和相同极性的磁力,从而致使磁力转动环402b逐渐转动至二者具有相同磁极的位置。此时在斥力作用下,磁力锁定块405发生轴转动一端向上翘起,阻尼锁定凸起405b与阻尼凸起404a脱离,完成解锁。

此处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旋转锁定组件400两端对称设置的目的是为了实现单侧无法解锁,需通过两端同时按压上述按压块402a时,才能实现对弹簧402d的压缩,方能解锁。因此在按压块402a与磁力转动环402b之间还设置了卡位弹簧402e,且满足弹簧402d的弹力大于卡位弹簧402e的弹力,当单侧按压时,卡位弹簧402e会被压缩,弹簧402d不被压缩,但当两侧同时按压时,卡位弹簧402e不在受力,此时两端对称的弹簧402d受力压缩后,实现解锁。

重要的是,应注意,在多个不同示例性实施方案中示出的本申请的构造和布置仅是例示性的。尽管在此公开内容中仅详细描述了几个实施方案,但参阅此公开内容的人员应容易理解,在实质上不偏离该申请中所描述的主题的新颖教导和优点的前提下,许多改型是可能的(例如,各种元件的尺寸、尺度、结构、形状和比例、以及参数值(例如,温度、压力等)、安装布置、材料的使用、颜色、定向的变化等)。例如,示出为整体成形的元件可以由多个部分或元件构成,元件的位置可被倒置或以其它方式改变,并且分立元件的性质或数目或位置可被更改或改变。因此,所有这样的改型旨在被包含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可以根据替代的实施方案改变或重新排序任何过程或方法步骤的次序或顺序。在权利要求中,任何“装置加功能”的条款都旨在覆盖在本文中所描述的执行所述功能的结构,且不仅是结构等同而且还是等同结构。在不背离本发明的范围的前提下,可以在示例性实施方案的设计、运行状况和布置中做出其他替换、改型、改变和省略。因此,本发明不限制于特定的实施方案,而是扩展至仍落在所附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的多种改型。

此外,为了提供示例性实施方案的简练描述,可以不描述实际实施方案的所有特征(即,与当前考虑的执行本发明的最佳模式不相关的那些特征,或于实现本发明不相关的那些特征)。

应理解的是,在任何实际实施方式的开发过程中,如在任何工程或设计项目中,可做出大量的具体实施方式决定。这样的开发努力可能是复杂的且耗时的,但对于那些得益于此公开内容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不需要过多实验,所述开发努力将是一个设计、制造和生产的常规工作。

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