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散热降噪破壁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028335发布日期:2018-07-27 18:30阅读:16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破壁料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散热降噪破壁机。



背景技术:

破壁料理机集合了榨汁机、豆浆机、冰激凌机、料理机、研磨机等产品功能,完全达到一机多用功能,可以瞬间击破食物细胞壁,释放植物生化素的机器。

破壁功能就是利用外力将细胞壁打破,将食材细胞内的维生素、矿物质、植化素、蛋白质、水分等充分释出的方式。

破壁料理机是采用超高速电机,带动不锈钢刀片,在杯体内对食材进行超高速切割和粉碎,从而打破食材中细胞的细胞壁,将细胞中的维生素、矿物质、植化素、蛋白质和水分等充分释放出来的一种食材加工产品。

超高速电机的负载转速、刀片的转速、刀片的形位尺寸以及杯体形状是影响破壁率和破壁效果的主要因素。上述参数最终反映到刀片切割或撞击食材时的瞬间速度和切削频次,以达到均衡的破壁粉碎效果。

而随着超高速电机的负载转速等参数的提高,破壁机在使用过程中会出现以下问题:

其一、超高速电机在工作过程中,负载较大,震动大,噪音高,直接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

其二、破壁机在高负载工作过程中,发热量大,而由于破壁机内部散热系统不合理,经常会出现电机异味,冒烟起火等现象。

其三、破壁机中超高速电机与电路板元器件集成在一个电器腔中,由于超高速电机的升温,导致电器腔温度上升,电路板元器件处于高温环境中,容易受热损坏,进一步导致破壁机性能不稳定,影响破壁机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而提出,其目的是提供一种散热降噪破壁机。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散热降噪破壁机,包括底座和设置在底座上的机壳,所述底座上且机壳内设置有外风壳、内风壳和电机,所述外风壳、内风壳将机壳内腔由外而内分隔为依次连通的吸风降噪的ⅰ号腔体、隔温抑噪的ⅱ号腔体、散热用的ⅲ号腔体。

所述底座下端内凹形成消音蜗壳,所述外风壳、内风壳设置在消音蜗壳上,所述底座下端设置有封扣消音蜗壳的底盖,所述消音蜗壳、底盖围合形成排风腔,所述排风腔与ⅲ号腔体连通。

所述机壳上端形成能够使电机主轴穿出的压盖,所述压盖下端设置有封堵外风壳、内风壳顶部的消音盖板。

所述外风壳与消音蜗壳、消音盖板之间为分体固定或者所述外风壳与消音蜗壳/消音盖板一体成型。

所述底座向内凹形成深槽进风口,所述深槽进风口使ⅰ号腔体与机壳外连通。

所述深槽进风口的上端形成多个栅格,所述栅格呈倒u型排列。

所述外风壳下端形成侧进风槽,所述侧进风槽与消音蜗壳的外壁组合形成ⅱ号腔体的ⅱ号进风口。

所述内风壳上端形成内风壳槽,所述内风壳槽与消音盖板的内壁组合形成ⅲ号腔体的ⅲ号进风口。

所述深槽进风口与ⅱ号进风口相交错。

所述消音蜗壳中设置有风扇,所述消音蜗壳包括出风槽壁、出风槽底,所述出风槽壁为由内向外的盘型渐开线状,所述出风槽底为由消音蜗壳底向机壳盘旋的螺旋状。

所述底盖中形成底盖出风口,所述底盖出风口与出风槽壁的角度相一致。

所述外风壳、内风壳的内壁处形成增加声波反射降噪用消音凸筋。

所述消音蜗壳内设置有消音层。

本发明通过机壳内的ⅰ号腔体、ⅱ号腔体、ⅲ号腔体实现了机壳内的冷热分区,将电路板元器件置于ⅰ号腔体中且远离电机所在的ⅲ号腔体,并通过ⅱ号腔体实现阻隔,有效的提高了使用寿命,通过ⅰ号腔体、ⅱ号腔体、ⅲ号腔体的风道提高了散热性,并且降低了噪音。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第一剖视图;

图2是本发明的第二剖视图;

图3是本发明去除机壳后的立体图;

图4是本发明的底部立体图;

图5是本发明去除底盖后的立体图;

图6是本发明去除底盖后的正面视图;

图7是本发明中外风壳的安装立体图;

图8是本发明中外风壳安装后的立体图;

图9是本发明中外风壳另一种安装方式立体图;

图10是本发明去除底盖后另一种结构的正面视图;

图11是本发明中外风壳另一种结构立体图;

其中:

1底座2机壳

3外风壳4内风壳

5电机6消音盖板

7ⅰ号腔体8ⅱ号腔体

9ⅲ号腔体10消音蜗壳

11排风腔12风扇

13上装配柱14上装配套

15深槽进风口16压盖

17栅格18侧进风槽

19底盖20下装配套

21消音凸筋22内风壳槽

23消音层24底盖出风口

10a出风槽壁10b出风槽底。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11所示,一种散热降噪破壁机,包括底座1和设置在底座1上的机壳2,所述底座1上且机壳2内设置有外风壳3、内风壳4和电机5,所述外风壳3、内风壳4将机壳2内腔由外而内分隔为依次连通的吸风降噪的ⅰ号腔体7、隔温抑噪的ⅱ号腔体8、散热用的ⅲ号腔体9。

所述机壳2内壁与外风壳3外壁之间为ⅰ号腔体7,所述ⅰ号腔体7与机壳2连通,从而将机壳2外的空气引入到机壳2的内腔中,通过引入的空气对工作状态下的电机5进行散热。

进一步,破壁机的电路板元器件设置在ⅰ号腔体7中,能够使电路板元器与电机5所在的ⅲ号腔体9进行隔离,保证电路板元器件在非高温条件下工作,提高电路板元器件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提高破壁机整体的使用寿命。

同时,ⅰ号腔体7能够有效的进行吸音,减少电机5的工作噪音传出。

所述外风壳3内壁与内风壳4外壁之间为ⅱ号腔体8,所述ⅱ号腔体8的下部与ⅰ号腔体7连通,所述ⅱ号腔体8的上部与ⅲ号腔体9连通,从而使机壳2外的空气呈蛇形引入到ⅲ号腔体9中。

进一步,电路板元器件所在的ⅰ号腔体7与电机5所在的ⅲ号腔体9通过ⅱ号腔体8进行隔离,能够有效的抑制电机5的工作噪音进入到ⅰ号腔体7中。

所述内风壳4的内腔为ⅲ号腔体9,所述电机5处于ⅲ号腔体9中,所述ⅲ号腔体9为电机5的安装腔且为电机5独立的工作腔,破壁机工作过程中,电机5会产生热量和噪音,而将电机5独立置于ⅲ号腔体9中,能够有效的对热量进行聚拢,然后针对性的将上述集中热量排出,能够有效的提高电机5的散热效率,同时,较少热量传导到破壁机的其它部位,提高破壁机的用户体验。

所述外风壳3、内风壳4的内壁处均形成波浪形消音凸筋21,利用噪声传播过程中经过多次反射、干涉原理实现中高频噪声能量和声级的衰减。

通过消音凸筋21能够增加声波的反射面积,从而实现降噪的目的。

所述消音凸筋21的布设方向与外风壳3、内风壳4的轴线相平行。

所述底座1下端内凹形成消音蜗壳10,所述外风壳3、内风壳4设置在消音蜗壳10上,所述底座1下端设置有封扣消音蜗壳10的底盖19,所述消音蜗壳10、底盖19围合形成排风腔11,所述排风腔11与ⅲ号腔体9连通。

所述排风腔11位于ⅲ号腔体9的下方,所述ⅱ号腔体8的下部与ⅰ号腔体7连通,所述ⅱ号腔体8的上部与ⅲ号腔体9连通,能够使ⅲ号腔体9中的气流自上而下贯穿整个ⅲ号腔体9,更加高效的对电机5进行散热。

同时,在ⅱ号腔体8中,气流自下而上能够沿着内风壳4外壁包覆运动,能够有效的通过自下而上的气流实现ⅱ号腔体8中隔热的效果。

所述消音蜗壳10的内侧壁处设置有消音层23,通过消音层23对出口处噪声进行吸附减小。

所述消音蜗壳10的出风口位于远离操作板或控制板的一侧。

所述机壳2上端形成能够使电机5主轴穿出的压盖16,所述压盖16下端设置有封堵外风壳3、电机5的消音盖板6。

所述压盖16中形成安装通孔,所述电机5的主轴能够从上述安装通孔中穿出。

同时,所述消音蜗壳10的壳底处形成通孔,电机5主轴的下端穿过上述通孔与风扇12相连。所述排风腔11与ⅲ号腔体9通过上述通孔连通。

所述底座1向内凹形成深槽进风口15,所述深槽进风口15使ⅰ号腔体7与机壳2外连通。

所述深槽进风口15的上端高于机壳2下端,深槽进风口15能够有效的避免在高速吸风的过程中,机壳2所在台面上的水随气流进入到机壳2中。

同时,深槽进风口15能够避免噪音从机壳2中直接排出。

所述深槽进风口15的上端形成多个栅格17,所述栅格17呈倒u型排列。

所述ⅰ号腔体7的底壁为底座1,ⅰ号腔体7的顶壁为消音盖板6。

所述ⅱ号腔体8的底壁为消音蜗壳10,ⅱ号腔体8的顶壁为消音盖板6。

所述ⅲ号腔体9的底壁为消音蜗壳10,ⅲ号腔体9的顶壁为消音盖板6。

所述外风壳3下端形成侧进风槽18,所述侧进风槽18与消音蜗壳10的外壁组合形成ⅱ号腔体8的ⅱ号进风口。

所述消音蜗壳10的壳壁为ⅱ号腔体8、ⅲ号腔体9的一部分,能够使气流在机壳2内流动过程中,附带带走消音蜗壳10热量。

所述内风壳4上端形成内风壳槽22,所述内风壳槽22与消音盖板6的内壁组合形成ⅲ号腔体9的ⅲ号进风口。

所述ⅱ号进风口、ⅲ号进风口均为组合形成的进风口,从而使其进风口的一侧为平面,能够方便实现气流的换向,而且,能够避免在换向过程中产生较大噪声。

而且,外风壳3、内风壳4的上述结构,能够有效的降低安装难度,提高安装效率。

所述深槽进风口15与ⅱ号进风口相交错。

如图2所示,深槽进风口15与ⅱ号进风口不是相对状态,能够使从深槽进风口15引入的机壳2外空气,进入到ⅰ号腔体7中,由于深槽进风口15与ⅱ号进风口相交错,能够使气流环抱在外风壳3外壁处。能够使ⅱ号进风口中的气流更加的均匀,避免集流噪声的出现,同时,该环抱行程能够提高降噪效果。

所述消音蜗壳10中设置有风扇12,所述消音蜗壳10包括出风槽壁10a、出风槽底10b,所述出风槽壁10a为由内向外的盘型渐开线状,所述出风槽底10b为由消音蜗壳10底向机壳2盘旋的螺旋状。

所述出风槽壁10a、出风槽底10b以及底盖19围合形成异形的出风口,使出风沿切向排出。

所述底盖19中形成底盖出风口24,所述底盖出风口24与出风槽壁10a的角度相一致。

所述底盖出风口24与出风槽壁10a的角度一致,能够使气流直接从排风腔11中排出,避免出口风噪。

所述底盖出风口24为多个等间距的条形孔。

所述外风壳3与消音蜗壳10、消音盖板6之间为分体固定或者所述外风壳3与消音蜗壳10/消音盖板6一体成型。

即所述外风壳3、消音蜗壳10、消音盖板6之间为三种固定方式:

其一、所述外风壳3分别与消音蜗壳10、消音盖板6相连接,如图7所示。

其二、所述外风壳3下端与消音蜗壳10一体成型,如图9所示。

其三、所述外风壳3上端与消音盖板6一体成型,如图11所示。

如图7所示,所述消音盖板6上端扣在外风壳3上端,所述外风壳3与消音蜗壳10、内风壳4、消音盖板6围合形成ⅱ号腔体8,所述外风壳3下端的固定方式为两种,即所述外风壳3直接固定在消音蜗壳10上或所述外风壳3中部分与底座1进行固定,另一部分与消音蜗壳10进行固定。

所述外风壳3下端形成部分探出部,所述部分探出部与底座1相连。

所述消音蜗壳10上端形成上装配柱13,所述外风壳3外壁处形成上装配套14,所述上装配套14套在上装配柱13上,所述上装配柱13上端形成螺纹孔,所述螺纹孔中设置有固定上装配套14轴向的螺栓。

所述底壳2上端形成装配柱,所述部分探出部外壁处形成下装配套20,所述下装配套20套在装配柱上,所述装配柱上端形成螺纹孔,所述螺纹孔中设置有固定下装配套20轴向的螺栓。

通过ⅰ号腔体7、ⅱ号腔体8、ⅲ号腔体9中的风道,使冷风能快速的从ⅰ号腔体7进入ⅱ号腔体8,在进入ⅲ号腔体9,对电机5散热,然后将热风从底座1的蜗壳风道螺旋排出。使冷风定向按照设定好的通道循环,冷风热风完全分离,有效的改善了风进入机器后乱窜的现象,从而大大提高了机器的冷却效率,延长了机器寿命。

如图9所示,所述外风壳3与消音蜗壳10一体成型,所述侧进风槽18位于外风壳3、消音蜗壳10的过渡处,本发明中ⅰ号腔体7、ⅱ号腔体8、ⅲ号腔体9的围合方式不发生变化。

如图11所示,所述外风壳3与消音盖板6一体成型,其下端与消音蜗壳10进行固定,所述内风壳4上端形成内风壳槽22,所述内风壳槽22与消音盖板6的内壁组合形成ⅲ号腔体9的ⅲ号进风口。

风扇12与消音蜗壳10采用偏心渐开式设计,风扇12与排风腔的距离从小逐渐变大,使起始端风压远大于末端风压,形成压力差,有效防止了风随风扇旋转回流,大幅提高了散热效率。

目前,电机5只是简单的设置在机壳2中,且无法对其密封,导致电机5噪音无法有效的阻隔。本发明通过设定的ⅰ号腔体7、ⅱ号腔体8、ⅲ号腔体9,将电机5封闭其中,利用ⅰ号腔体7、ⅱ号腔体8、ⅲ号腔体9密封,防止噪音穿透,从而起到了防护型降噪的效果。

消音蜗壳10的出风口与渐开式离心风腔相切连接,使风能够顺着隔离罩旋转,引导风向角度的调整,一直调整到与出风口角度趋于平行,解决了传统直接出风,出风角不匹配,造成出风动能衰减,出风无力,出风量少,噪音大等问题。

将电机5的风扇12深藏在破壁机内,且风扇12与出风口存在高度落差,通过螺旋爬升的排风风道将风排出,在排风的过程中,螺旋爬升的排风风道的出风槽壁10a可以将噪音声波向内侧放射,防止噪音随风一起向外传播,从而有效的降低了噪音。

将风扇12的出风口设置在破壁机内侧,防止直接排风,增加了排风风道的长度,使噪音在长风道中传播逐渐衰减,从而达到了降噪目的。

消音蜗壳10中设置了多孔的吸音棉,当噪音波进入多孔的吸音棉,将噪音声能转换为吸音棉的内能,从而大大了降噪吸音的效果。

深槽式进风口15,可以有效的解决进风口吸水问题,同时对噪音的向外传播也有很好的抑制效果。

本发明通过机壳内的ⅰ号腔体、ⅱ号腔体、ⅲ号腔体实现了机壳内的冷热分区,将电路板元器件置于ⅰ号腔体中且远离电机所在的ⅲ号腔体,并通过ⅱ号腔体实现阻隔,有效的提高了使用寿命,通过ⅰ号腔体、ⅱ号腔体、ⅲ号腔体的风道提高了散热性,并且降低了噪音。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