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豆研磨装置及研磨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5696728发布日期:2018-10-19 19:09阅读:116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豆浆豆奶制作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大豆研磨装置及研磨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常见的豆奶大豆研磨主要有干磨研磨和水磨研磨两种,而这两种一般都是用粗磨细磨两道研磨进行,如果豆流量或水流量控制不好,或是磨工况调节不合理,或是磨头磨损,均会引起堵塞,导致豆浆浓度不稳定,生产波动大,甚至产生大量浪费。再加清洗流量与生产流量相等,量少,不足以将磨清洗干净。故往往必须人工拆卸清洗,工作强度大,而且破坏工况点,下次生产时需重新调试,不利于生产浓度稳定的豆浆。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新型的可稳定生产豆浆的大豆研磨设备。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大豆研磨装置,具体包括一研磨用磨体、一回流管路、一出料管路,回流管路的一端与出料管路的一端并联至磨体,回流管路的另一端再次回流连通至磨体中,出料管路的另一端为出料端。

进一步的,所述磨体包括进料口和出料口,所述回流管路的一端与出料管路的一端并联至磨体的出料口,回流管路的另一端连通至磨体的进料口。

进一步的,所述回流管路上设有一调节阀。

进一步的,所述出料管路上设有一转子泵。

进一步的,所述出料管道上还设有一短路阀,短路阀两端与所述转子泵两端并联。

进一步的,所述磨体为胶体磨。

此外,还公开了一种利用上述的大豆研磨装置进行大豆研磨的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1、根据生产需要预调节进水量和进豆量;

s2、启动大豆研磨装置,调节研磨间隙并进行大豆研磨;

s3、调节回流量,保持大豆研磨装置进料液位不变以阻碍空气进入;

s4、研磨形成豆浆出料,并保持进料量和出料量动态平衡。

进一步的,大豆研磨所用水温度为70℃~80℃。

进一步的,被研磨的大豆温度为75℃~85℃。

进一步的,按重量计,所述s1步骤中进豆量为进水量的8%~12%。

利用本方案中的大豆研磨装置及方法进行大豆研磨时,因不存在粗磨和细磨两道,故仅仅只需一台磨即可完成整个大豆研磨工序,设备故障机会减少一半,设备维修保养减少。此外,该设备使用中不易堵塞,故无需经常拆机人工进行清洗。最后,利用该研磨设备即对应的研磨方法进行豆浆研磨,回流结构可大幅减少豆浆中的气体含量,同时,保持进料液位也可防止大量空气进入,减少气泡产生。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详述本发明的具体结构

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两道磨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一种大豆研磨装置示意图。

图中,1-料斗、2-磨体、3-转子泵、4-出料管路、5-短路阀、6-回流管路、7-调节阀。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本发明的技术内容、构造特征、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

结合附图1,现有技术中的大豆研磨无论是干磨还是水磨,基本都是由粗磨和细磨两道组成,完成大豆研磨至少包括要两台设备,成本高、维护工作大。再结合附图2,在一具体实施例中,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大豆研磨装置,该装置具体包括一研磨用磨体2、一回流管路6、一出料管路4,回流管路6的一端与出料管路4的一端并联至磨体2,回流管路6的另一端再次回流连通至磨体2中,出料管路4的另一端为出料端。该方案中,因为有了回流管路6的设计,可将豆浆再次回流至磨体2中反复进行研磨,故可取代现有的粗细两道磨研磨方式和设备,减少了设备的投入,同时也减少了设备的维护,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此外,由于在磨出口处的豆浆具有极高的动能,容易使豆浆产生大量气泡,而新增设的回流管路6能将豆浆的动能压力释放掉,避免产生大量气泡,从而降低了豆浆中的气体含量。

优选的,所述磨体2包括进料口和出料口,进料口处有一料斗1,所述回流管路6的一端与出料管路4的一端并联至磨体2的出料口,回流管路6的另一端连通至磨体2的进料口。即从磨体2中出来的豆浆,部分沿着出料管路4完成出料,而其余部分则经由回流管路6而流至进料口,重新回到磨体2中。

优选的,所述回流管路6上设有一调节阀7,该调节阀7的设置,可用于调节回流管路6中的回流量,因磨体2出口的物料流量是一定的,故通过调节回流量,也可同时调节最终出料管路4的出料量。回流量增多,则对应的出料量相对较少,而回流量减少,则对应的出料量增多。

优选的,所述出料管路4上设有一转子泵3。可通过该转子泵3将研磨好的豆浆输送至下道工序,如分离工序。

优选的,所述出料管道上还设有一短路阀5,短路阀5两端与所述转子泵3两端并联。所述磨体2可优选为胶体磨,适用于食品方面的生产。

此外,在上述设备的基础上,本发明方案还公开了一种利用上述的大豆研磨装置进行大豆研磨的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1、根据生产需要,如根据具体的单位时间内的豆浆出料量来预调节进水量和进豆量,以维持连续化研磨生产的动态平衡,其中,所用水需要加热至70℃~80℃,优选为加热至75℃,而所研磨的大豆其温度为75℃~85℃,优选为80℃,并对大豆进行脱皮处理,同时调整进豆量为进水量的8%~12%,优选为10%;

s2、启动大豆研磨装置,调节研磨间隙并进行大豆研磨,即可根据实际的需要,调整间隙,调整豆浆的细度,研磨间隙的大小,可直接决定豆浆所能达到的最大细度;

s3、调节回流量,保持大豆研磨装置进料液位不变以阻碍空气进入,为防止豆浆中气体含量较大,产生大量气泡,可始终保持进料液位不变,阻碍豆浆中混入大量空气而形成气泡,其调节回流量,亦即是调节豆浆的出料量,回流量可3-15倍于出料量,出料量不可过大,出料量过大则意味着回流量过小,即再次回到磨体中进行再次反复研磨的豆浆量变小,不利于充分研磨,不利于细度的稳定,不利于豆浆浓度的稳定性;

s4、研磨形成豆浆出料,并保持进料量和出料量动态平衡,该研磨过程为动态平衡过程,同时也要保持进料液位的稳定不变,故需要保持研磨过程的进料量与出料量的一个动态平衡,使其连续稳定生产。

综上,利用本方案中的大豆研磨装置及方法进行大豆研磨时,摈弃了传统的粗磨和细磨两道研磨,故仅仅只需一台磨即可完成整个大豆研磨工序,设备故障机会减少一半,设备维修保养减少。此外,该设备使用中不易堵塞,故无需经常拆机人工进行清洗。最后,利用该研磨设备即对应的研磨方法进行豆浆研磨,回流结构可大幅减少豆浆中的气体含量,同时,保持进料液位也可防止大量空气进入,减少气泡产生。且该方案中豆浆研磨细度、浓度都更为稳定,适合于工业化连续生产。

此处,上、下、左、右、前、后只代表其相对位置而不表示其绝对位置。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大豆研磨装置及研磨方法,涉及豆浆制作技术领域,该装置具体包括一研磨用磨体、一回流管路、一出料管路,回流管路的一端与出料管路的一端并联至磨体,回流管路的另一端再次回流连通至磨体中,出料管路的另一端为出料端。利用该装置进行大豆研磨,相较于现有技术,而只需要一台磨,不仅设备故障的机会减少一半,维修保养减少,同时该设备还减少了拆机人工进行清洗的次数,并大幅减少豆浆中空气含量。

技术研发人员:黄春明;周章群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深圳市深晖企业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8.05.18
技术公布日:2018.10.19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